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三十一,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续四)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无相解脱门清净,无相解脱门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无相解脱门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无愿解脱门清净,无愿解脱门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无愿解脱门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菩萨十地清净,菩萨十地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菩萨十地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五眼清净,五眼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五眼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六神通清净,六神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六神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佛十力清净,佛十力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佛十力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清净,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无忘失法清净,无忘失法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无忘失法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恒住舍性清净,恒住舍性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恒住舍性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一切智清净,一切智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一切智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道相智、一切相智清净,道相智、一切相智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道相智、一切相智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一切陀罗尼门清净,一切陀罗尼门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一切陀罗尼门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一切三摩地门清净,一切三摩地门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一切三摩地门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预流果清净,预流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预流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空解脱门清净故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清净,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独觉菩提清净,独觉菩提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独觉菩提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空解脱门清净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空解脱门清净,若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索达吉堪布:须弥山是如何存在的?唯有性空缘起能理解。(二)

索达吉堪布:因此,广博的闻思不仅是实修佛法的前提,也是佛教徒引生正信的基础。那么,到底有没有须弥山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而且也希望能在各位的相续中生起真实的定解。……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许多,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只不过一般的凡夫无法理解,包括科学家也是无法解释,因为科学家毕竟也是凡夫。但是,没有见到或者无法解释,都不能证明其不存在,因为只要有一次这种事情发生,就必定存在它的道理,更何况人们已经见到或者听到无数次了。如果对这些都视而不见、不予理睬,而认为这些人都有问题,那么,这种态度恐怕也是有一些问题。因此,轻易地否定一件事情是不合理的,而对于须弥山的存在,只是因为没有看见就加以否认,则绝非智者的行为。面对科学的说法,作为佛教徒执持佛教的宇宙观不需要惧怕,因为我们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佛陀已经将真理宣说得非常清楚。

以上是佛教与科学对于器世间的不同认识,不仅佛教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就连佛教内部下下乘与上上乘的观点也是不尽相同。而《俱舍论》所宣说的须弥山,也只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并不是所有的观点皆同于此。以前,印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狮子贤论师——《现观庄严论》的注释者,尊者在《般若经》的注释中说:《俱舍论》承许四大部洲及须弥山,这种说法实际只是小乘对法藏的一种观点(即使在小乘中也还是有不同的说法);而以大乘对法藏的观点,世界有无量无边。虽然小乘与大乘有不同的宇宙观,但是二者的观点并不相违,因为胜义中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而于名言中则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世界。以上是论师的观点。由此可见,佛教并不只是承认一种须弥山的观点,而是因为有种种的世界存在,故而承认有不同的世界观。如《华严经》当中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与现代科学以及《俱舍论》的说法即有很大的不同。
  
根登群佩尊者曾说:《俱舍论》的观点是不了义的说法,而大乘经典中的世界观是了义的说法。说《俱舍论》的观点不了义,乃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众生执著世间为实有,佛陀随顺于此,故而宣说了须弥山等的世界;说大乘的观点了义,乃是因为世界本来就无量无边,而大乘经典也作了如是宣说。
  
以上对比了小乘与大乘,下面介绍一下密乘的须弥山。密宗在《时轮金刚》中也宣说了须弥山,但不像小乘所讲的那样是四边形等等,而是七金山在里面,须弥山在周围,这与现在的地球基本相似,但是其真实的距离、形状等与地球还是不相同。虽然密乘的须弥山与小乘的说法不同,但是二者亦不相违。正如《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俱舍论》的宇宙观不会妨害于密宗《时轮金刚》的宇宙观。”对此,疏中举了个例子:“比如,由诸佛菩萨所加持过的六尺大的山洞,在其中可以容纳转轮王及其五大眷属,如此容纳之时,转轮王等没有缩小,而山洞也没有扩大,只是由于诸佛菩萨的加持与幻变力,二者皆是原原本本地存在,而山洞容纳轮王等人也是无欺地呈现。”这个例子是在说明,如此看似相违的显现,唯以诸佛菩萨的三福德力方能现前,而不同的须弥山,只是以不同的业力而有各自的显现。就如有些人以其罪业力所致,很微小的事物也会看成很大;或如一些饿鬼,到了非常富裕的人家,对其家中的所有财宝却一无所见。可见,上述的种种,皆是依众生的善业与恶业而形成。因此,《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又说:“虽然种种世界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在胜义中一切世间之量皆不存在,而佛陀是依不同众生的业力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对密宗的观点并无妨害。
  
全知麦彭仁波切《时轮金刚大疏》中说:“所谓不同的世界,皆是依众生的心及不同的业力而作的宣讲。”《白莲花论》中也有这样一段,当时舍利子尊者问佛陀:“您曾说过几次发心,您曾说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心,又说在另一位佛陀面前发心,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您所谓的发心呢?”佛陀说:“我所说的发心对境有所不同,是根据众生种种根基不同而作的宣讲。”所以我们应该了知,不同的世界观,也是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业和根基而作的宣说。对于这个问题,在对大乘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了解之前,理解上可能有一些困难,然而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所在。
  
总之,理解了缘起性空,则不论是佛教内部的各种观点,还是科学的说法,都是可以理解而不会有任何矛盾的。如果并不了知此理,而一定要破斥科学的说法,则是非常困难的。假如非得说地球不是圆的,而一定要按照佛教所说的须弥山那样去安立,那么请问八万由旬的须弥山又去哪里寻找,是在美国、亚洲,还是欧洲?
  
以前,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多瓦西绕降措格西,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格西,也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家和哲学家,在其传记中这样记载,有一天他说:“我今天一定要和他们辩论!让承认地球是圆形的这些人全都哑口无言,一定要和他们辩论!”更登群佩大师当时也在场,更登群佩大师说:“你去辩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说地球不存在,他们可能不会回答你的,大家都会笑你的。”也就是说,这个地球是人们的现量所见,如果说它不存在,则如同在饿鬼面前说脓不存在,对此,饿鬼都会笑而不答的,因为他明明见到的是脓,你说不是脓如何能够令之信服呢?因此,不从性空缘起上解释,彼此的沟通是非常困难的。
  
听说许多法师和专门研究佛教的人士,因为佛教的须弥山与地球的说法不同,因而时常担心:“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说了妄语?我们以后会不会失败?在这方面我们佛教徒会不会很困难呢?”不会有任何困难!只要你通达了这个缘起性空,尤其是当你了知了,佛陀是针对不同业力的众生而宣说了不同的世界,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的畏惧。因此,缘起性空的道理非常重要,基于此理,须弥山的观点即可成立。当然,须弥山的存在,并非只是在理论上可以成立,而是在某些根基的众生面前确实能够显现这样的世界,所以《俱舍论》才作了如此的宣讲。
  
然而,虽然须弥山是存在的,但并非实有,如果世界实有,即究竟上是实有的东西,那么我们只能讲一个,不能说有很多。比如,如果每一个众生所安住之处就是这个圆形的地球,那么科学家必须这样讲,佛教徒也必须这样讲。但是,因为地球的本体是空性,故于不同业力的众生面前所显现的世界也绝不相同,佛陀于不同教法下宣说了不同的世界,而不同的世界都是以众生的不同业力所招感,绝非子虚乌有。对于此理,最好的比喻,就是一碗水在六道众生面前,彼此所见均不相同。我们的喇荣佛学院也是这样,来到这里的人有两种,有些人对佛教很有信心,觉得这里真是一个极乐世界,这里的山啊水啊皆不同于别处,甚至连老山羊也写成是菩萨;但是有些人排斥佛教,一来到这里,就说学院又脏又乱、鱼龙混杂等等。二者对学院的认识不相同,同样的学院,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而显现出了不同。其实,我们这个喇荣在实相当中有没有一个好与坏呢?没有,因为在胜义中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只不过在名言中,以众生的不同业力而有不同的显现,以其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好的地方;以其不善业力所显现的则是不好的地方。以前,梵天来到释迦牟尼佛所安住的地方,说这里都是清净的地方,但舍利子却说这里并不清净,于是二人争论不休,佛陀问:“你们在争论什么?”梵天说:“我说这里是清净的所在,而舍利子却不承认。”舍利子说:“我所见的皆不清净,而他也不承认。”佛陀说:“我的刹土本来都是清净的,如梵天所讲的一样,只不过舍利子你看不到而已。”可见,外境的好坏完全是由心而造作的,不同的心,对其面前的显现皆会执著为真实,而其余不同的安立,因为并非现量,所以很难被认同。因此,对于这个世界,成千上万的众生所见的唯是地球,因为观待这些众生的现量,地球是真实的存在,我们没有必要去破其现量,而破也是破不掉的。如果到每一位科学家面前,说其所见都不真实,说地球并不存在,而只有须弥山存在,如此的做法能否破到对方呢?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要破也只能于胜义中遮破诸法的存在,而于名言中则无需破其现量的成立。所以,唯有按照大乘性空缘起的观点,方能真正理解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如果不能通达究竟圆融的观点,只是相似地依靠小乘须弥山的说法,则因其与地球学说存在矛盾,故难以对佛教生起信心。而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生起怀疑,并始终担心:“释迦牟尼佛对宇宙的观点是不是说错了?如果说错了,那我们佛教徒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用这样担心,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通达一切万法的,而且于两千多年前就对轮回也好,涅槃也好,乃至众生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佛陀对于世界与宇宙的认识,也是根本不会有任何过失的。何以见得呢?我们就以天文的历算作个例子,比如,藏历是按《时轮金刚》的推算,有时候有两个十号,有时候一个十号也没有,以这样的推算,每次十五号月亮都是圆的,这就是以佛教理论进行推算的结果。但按农历进行推算,很有可能十六号的月亮才是圆的,或十七号才会月圆,存在有这样的过失。因此,就是因为我们懂得佛教的天文历算学,才不会有这种过失,也正是因为我们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才不会陷入科学与佛教的矛盾之中。如同《时轮金刚大疏》及《时轮金刚无垢光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说妄语,表面看似相违的教言,实际毫无相违之处。”
-------------------------------------------------------------------------------
回向文:

愿以此转载流通之功德,回向一切法界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国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自性」一詞由來:
自性,是佛學典籍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個宗派中,不論是小乘、還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有談到「自性」。大意主要有:其一,謂事物的本體、本質。比如《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其二,謂事物的存在狀態。比如《成唯識論•卷八》:「初能遍計自性雲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不過,由於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賦予的含義也不一樣,具體來說:
(1)有部的自性:因緣聚合的有為現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恆存在的自體。上座部佛教的空間世間。世間,即以崩潰、破碎、破壞、毀滅之義而為「世間」。 有三種世間:行世間、有情世間、空間世間。空間世間,也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物質世界。有部,具稱說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於西北印加濕彌羅一帶。主要論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蘊足論》、《集導門足論》、《施設足論》、《品類足論》、《界身足論》和《論身足論》;「一身」是《大毗婆沙論》、及《發智論》等。其理論特點是三世實有,法體恆有。在《大毗婆沙論》中有自性門,說明某法的體性是什麼,這就是出體。有部論師對世間、身心一切現象,瞭解為複雜的綜合體,分析復合體而發現內在單一的本質,就是自性。這就是實有與假有。如《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三曰:「地雲何?答:顯形色,此世俗想施設。……地界雲何?答:堅性觸,此是勝義能造地體。」這裡把地分為二種:常識中的地,是和合有,是世俗假想施設而非真實的;佛說的地界,那是勝義有。從復合的總聚,而探得一一法的自性,也稱為分。分是不可再分析的,也稱為我。又如《大毗婆沙論》卷九曰:「我有二種:一者法我,二者補特伽羅我。善說法者,唯說實有法我,法性實有,如實見故。」此外自性,還有本性等別名,顯示了一切法自性,是自有、自成的,永恆存在的,所以《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一曰:「諸法實體恆無轉變,非因果故。」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九。對於這樣恆有的自性,與現實的無常生滅現象似乎相違,與緣起因果也徬佛不合。針對這些疑問,在《大毗婆沙論》中有著詳細的解釋說明。如《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六曰:「未來諸法集現在時,如何聚物非本無今有?現在諸法散往過去時,如何聚物非有已還無?答:三世諸法,因性果性,隨其所應,次第排立。體實恆有,無增無減,約依作用,說有說無。諸聚集物,依實有事,假施設有,時有時無。」這是說,諸法實體在三世中恆有,不能說從無而有,有已還無的,但依作用可以說有說無。又如《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九曰:「問:諸行自性有轉變不?設爾何失,若有轉變,雲何諸法不捨自相?若無轉變,雲何此中說有住導?答:應說諸行自性無有轉變。復次有因緣故說無轉變,有因緣故說有轉變。有因緣故說無轉變者,謂一切法各住自體、自我、自物、自性、自相,無有轉變;有因緣故有轉變者,謂有為法得勢時生,失勢時滅……故有轉變。」這可見有為法的生滅有無,約作用、功能而說。自體是恆住自性,如如不變的,因此稱為恆有。對於般若空性智慧無量的包容屬性,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相。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從林。惡人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2)中觀家的自性:破斥有部的自性,提出無自性。龍樹不但熟諳印度非佛教的思想傳統,且受般若經新思潮的鼓舞,他所著的《中論》,因高度濃縮語言的頌文形式,種下日後詮釋上的爭端,帶動中觀學派的發展。中觀學派在接受唯識思想的挑戰與刺激之余,並沒有被它收編或擊倒,反而依照中觀思想的原理,提出一個可以超越唯識思想的辦法,那就是立於真、俗二諦的觀點上,從世俗諦的立場安立「唯識無境」的觀點,而在勝義真理的立場上採取「一切法畢竟空」的中觀派的觀點。在佛滅度後的五、六百年間,印度佛教史上是部派佛教盛行時期,由其是一切有部影響極大。到了佛滅度後七百年間,有龍樹大士出世,因感於有部思想不契合佛意,遂依《般若經》,造《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針對著有部三世實有、法體恆有的思想,給予猛烈的評擊。同時,高竪緣起無自性的中道法幢,在印度佛教史上放出異常的光彩。中觀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緣起性空。緣起,即宇宙間一切有為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性空,謂由因緣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現象,皆無自性。《大智度論》卷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為性空。」又如《中論·四諦品》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名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這是說一切法無不是緣起,緣起法必然沒有自體,沒有自體所以性空。自性與緣起,從有部的立場去看,本來可以並立而相成的,但到了中觀家的經論里就變成水火不容了。以自性是自有、自成、永恆存在的,有自性就不必待緣起。既然待因緣和合而生,那就必然沒有自性。因此,緣起必然性空,性空才能建立緣起,只有這樣才是符合中道。像有部所說不僅不能建立,而且也是落於常見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乔安妍 傅怀北乔安妍 傅怀北(最新章节已完结完整版全集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 ❗书名:《乔安妍傅怀北》 ❗主角;乔安妍 傅怀北 全文请到公#众#号〖桂花文楼
  • 想想 下次见面应该就是森森来长沙陪我毕业了吧今天走了快两万步 累瘫[二哈]但是今天吃了好多好吃的[二哈]没涨称 满意 染了个红毛还没化妆随机找的一家网吧 很难评
  • 记住了,你也是光亮的本身,你的存在本来就是一道光你的眼睛真好看,里面有日月,冬夏,晴雨,山川,花草,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里面有你。记住了,你也是光亮的本身,你
  • 更难得的是他们都适时保持了低调[赞][赞][围观]不干涉不打扰,需要时冲锋陷阵,不需要时安静守候,我以为这就是我们跟所爱的偶像最好的距离。现在看来,顾娇娇一点儿
  • 4、栖霞办理亲子鉴定注意事项:①国家规定司法鉴定机构不能受理个人委托无创胎儿以及个人亲子鉴定,因此做私下了解的亲子鉴定一般是去基因公司、第三方鉴定机构做,这种
  • #日行一善# 定期总结 放下包袱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赶路,却忘记了上路时的初心,看似走得很远,其实早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航线。靠近积极的人,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
  • 有网友说,这猪还是不能在城市里养,越大越臭,而且睡觉还会打鼾声,这样的猪养在自己家里,不是给自己找乐趣,而是给自己找麻烦,还是早点把它送到乡下去饲养吧。 现在
  • 4、昌黎办理亲子鉴定注意事项:①国家规定司法鉴定机构不能受理个人委托无创胎儿以及个人亲子鉴定,因此做私下了解的亲子鉴定一般是去基因公司、第三方鉴定机构做,这种
  • #小远的生活碎片# 小留日记第49弹这电影真的…我懂导演想催泪 但是拍出了一种硬往我眼睛里扣的努力感 无论是最后结局也没说丢的孩子到底死活 小舅为啥前边不配合采
  • #荣耀神秘黑市[超话]#[有票了][有票了]非盈利自助点单群有没有宝宝想来,一百多个陪国服百段万战都有,不需要存单自己加陪玩好友转账,都是技术陪默认不开麦 [
  • 你愤怒的把妻子出轨这件事发布于网络,结果很多人都说:“作为一个男人,你又不工作,整天就是在家带孩子,多轻松,她还知道回家,你啊,忍忍得了。你愤怒的把妻子出轨这件
  • 试着去找到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吧,因为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没有太晚的开始,不如就从今天行动,总有一天,那个一点一点可见的未来,会在你心里,也在你的脚下慢慢
  • 深圳正畸|我真的心甘情愿为他花钱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嘴巴比较大,一笑就露牙龈,又有点龅牙,看着很突,一笑起来感觉脸上就剩嘴了比较自卑,一直到现在工作了都不敢开怀
  • 雅辛:聽著,我擁有政治學學位,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Lobkov:我有文憑…它不能養活我,我可以在 RAIN 的工作場所養活我。
  • 其实,当你保持好的外表形象,和你内心丰盈,那你也会拥有生命力的好看,而不是苦兮兮的穷相。你的外表形象是你让别人知道的首要名片,所以不要总是邋里邋遢,觉得自己普通
  • #周海媚去世#周海媚,出生于1966年,是香港演艺圈的资深演员,拥有丰富的演艺经历和众多经典作品。(北青报 肖扬 05M)昨天七点钟起床去接待政府,回到家有热腾
  • ST深耕工业电机控制市场超过20年,从传统耐用可靠的电机控制方案到现代高效智能的电机控制方案,ST能够提供性能强大的STM32 MCU、MPU和面向STM32一
  • 那是她去年寒冬瞒着所有人进山,在雪地里冻了三天三夜才猎到的白狐做的。”明雾心头一刺,她这三天待在明府料理后事,都不曾注意到,楚北珩今日就要成婚?
  • P1是下班路上 路边的小山 真的很像一颗西蓝花P2回家发现楼上邻居家两个小胖哥 因为做错了事不敢回家 在楼道口嘁嘁喳喳[doge]P3虽然吃的好 但是吃完全吐
  • 40mm和30mm ?? 【新款】VS\/范*哲原单男士圆领短袖T恤,贸易公司渠道货,重磅级奢华尖货,2022春夏新品,专柜橱窗主打展示款,全球限量极品珍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