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阿弥陀佛离你不远 | 极乐有声书
极乐号 今天
《净土宗大意》
12

弥陀的呼唤

根据善导大师的思想,能够顺佛的本愿,称佛的名号,就能够得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保证,弥陀的呼唤,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再虚无缥缈、看不见。说到阿弥陀佛,有人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也有人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在哪里呢?怎样去抓住他呢?他是什么样的长相呢?他是什么样的声音呢?这些我们都觉得很陌生。他毕竟是在佛的境界,而我们是在凡夫的境界,如果双方之间没有联络的话,我们怎样到净土去呢?

阿弥陀佛对我们呼唤的声音,就是六字名号。一般的人念佛,认为“是我在祈求阿弥陀佛救度”,是我在呼喊他:“南无阿弥陀佛,请你来救度我!请你一定让我能够往生。”我们总是从这个角度来体会、来认识——是我在呼唤弥陀。可是,依据善导大师的教导,对于这一句尊贵的佛号,要体会是弥陀的召唤。

在阿弥陀佛的誓愿当中,明确地对我们说到“欲生我国”:“你要往生到我的极乐净土!”如果是一个空头的说法,怎么去往生呢?在这里,弥陀呼唤的声音就有血有肉、生动起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才来到我们心中。

这句名号从哪里来?

有人说是从录音机里听来的,有人说是师父教的,其实这都是看现象,没有看到本质,看到末流,没有看到源头。这句名号来自于阿弥陀佛深重的悲心!

就好像我们接收电视节目,电视机里有播音员的图像、声音,我们简单地认为,这是从电视机里放出来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从电视台发送出来的。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我们接收到了阿弥陀佛呼唤的信息,它是有根源的。如果它的根源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这个世界,那就没有源头了,因为我们的心是无常生灭的,怎么能够找到解脱之道呢?这句名号,从我们这边来讲,是接收信息,它的源头在遥远的极乐世界。

虽然遥远,但是《观经》里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从里程上讲,十万亿佛土,可是以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把弥陀与众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六字名号,是从弥陀的悲心当中散发出来的,在他没有成佛之前,作为法藏比丘的时候,就为十方众生发出了普遍的召唤:“我要令你们往生我的净土!

佛如何令你们往生净土?

我如何令你们往生我的净土?我要成就不可思议的名号功德,普令十方造罪无善之辈仰仗我的名号,往生净土。如何仰仗我的名号?很简单,单以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简单易行,就可以到达我的净土。”

由于弥陀这样至心的召唤,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仅是莲友们在佛堂念佛,有着清净愿往生的心,所称念的名号是这样的尊贵,即使是大街上的一个面目肮脏的贫穷乞儿,他能够念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我们任何人,回想到自己修学佛法的心路历程,大家想一想,是我们主动来追求南无阿弥陀佛的吗?

没有。我自己就没有。我第一次因偶然的机会来到寺院,看到寺院青瓦黄墙上六个醒目的大字“南无阿弥陀佛”,和大家一样,第一次看到这六个字的时候,发音都不够准确,念“nanwu阿弥陀佛”,更不懂得到底代表了什么含义。要知道,这个时候,是阿弥陀佛第一次和我们见面,我们虽然有眼无珠,不认识,但是弥陀的名号存在于这个地方,就是弥陀的本身存在于这个地方,他已经看见我们,召唤我们说:“用我的名号和你们见面,用我的名号招引你们到我的净土来。”但是我们仍然像一个瞎子一样,我们不知道,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然后到寺院里点一根香,很傲慢地在那里站一站,游玩游玩,又走掉了。或许过了几个月,又有人说:“到寺院去吧!”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慈悲召唤。

我们会觉得:“是我的邻居、亲戚或者佛友叫我学佛念佛的。”其实真正的动力不是他们,他们不过是借助的外缘,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弥陀的誓愿。在《佛说无量寿经》里有一首偈子:我若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当我成佛的时候,我的名号要遍布宇宙,十方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听闻到我的名号,若有一个众生不能闻到我的名号,那我誓不成佛。”所以我们今天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不是因为耳根发达,是弥陀主动地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面前。

当然,佛的智慧无量无边,有种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哪怕是一个念佛机,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这个塑料机有什么了不起呀?”塑料机固然没有什么了不起,它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那就是了不起。“欲令法音宣流”,“法音”即六字名号的救度声音。要普遍地宣扬、流布,“变化所作”而成为念佛机,让我们听闻到;或者成为一个六字名号的字条,贴在什么地方,让我们见到;或者是莲友念出来,让我们听到;或者是在《济公传》里,济公也念,《济公传》一放,功德无量无边,小孩子都会念了:“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通过种种不可思议的因缘让大家接触名号、了解名号。

我们接触名号是被动的,不可能主动接触名号。

弥陀救度我们是主动的,弥陀的主动不是今天才这样,是在兆载永劫以前,身为法藏菩萨的时候为我们发愿。主动发愿,没有和我们商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我们有哪一位介入啦?我们都是坐享其成,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把我们十方众生一网就捞进来了,阿弥陀佛一个人,要承担十方众生的解脱。

凡夫的测度

弥陀在永劫之前,主动为我等发愿。仅仅发愿,还不足以完成救度众生的任务,还要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弥陀的誓愿,会有我们今天念的这句名号吗?所以,这句名号,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用我们凡夫的心来测度、来考虑,连十方诸佛都没有测度、考虑的余地。十方诸佛“皆悉咨嗟称赞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啧啧称赞,赞不绝口。

《佛说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我们经常听到“佛佛平等”“佛佛道同”,但是来到净土法门,这句话就不准确了,净土法门,佛与佛之间就不平等了。怎么说呢?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啊,这是经典里明确告诉我们的。在阿弥陀佛面前,连十方诸佛都要退到第二的位次,何况我们凡夫呢?对这句名号,以不思议的心,完全地仰受,全心地称念它,不要在前面加一个条件。念佛就是念佛,不可思议,就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依佛的誓愿,必然往生极乐净土,这个非我等思议境界。

诸佛的示范

弥陀的誓愿成就了极乐净土和不可思议的名号,让十方诸佛来宣扬赞叹,这即是第十七愿“诸佛称名愿”。

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甚至佛弟子,对释迦牟尼佛都很陌生,至于别的佛,知道的更少,但讲到阿弥陀佛,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面难道没有一个原因吗?为什么大家都念阿弥陀佛?整个佛法似乎也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它是偶然的现象吗?或者是,按照现在所讲的,是广告炒作吗?都不是。

阿弥陀佛的名号之所以这样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的大誓愿。他发了第十七愿,让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他的名号,目的当然不是自己捞名利。十方诸佛为我们作了表率,为我们以身示范,他们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我们也跟在后面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第十七愿就是十方诸佛的示范。“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诸佛教我们念,怎么念?第十七愿里面,十方诸佛都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那我们就学会了。

录读:佛岸居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坦然一点,放下执念;从容一点,心静淡然;简单一点,别求太多,不争不吵,平凡也有平凡的快乐,平凡人就过平凡的日子,舒坦自在,自得其乐!一种解释的理论来自高盛:股
  • V6を終えることになったときからメンバーは、自身の内側にある感謝の灯を形あるもので表現し、それを通じてこれから皆様に恩返ししたいと考えておりました。V6を終える
  • 十二星座即将会发生的好运:这个世间所有的好运马上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做好准备,白羊座♈ 福气暴涨,吉星坐镇金牛座♉ 贵人相伴,财运飙升双子座♊ 万事称心,大喜缠
  • 我们都是经历过岁月的人……所以,当我们真正的懂得和理解了生活的真相后,才能真正的、心甘情愿的与生活相悦以待。”因为,从来都不会有一种人生,从头到尾都是幸福的!
  • 珐华彩瓷器在制作过程中,由技术高超的工匠立粉填彩,表面采用堆贴技术,故整个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显得十分生动,还有珐华大多作品有多种颜色结合,色彩浓艳,造型精
  • 收藏家,私人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过一个事,很令人吃惊,说是有一个承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参与了一个拍卖会,当他看见其中一幅画的时候,惊讶地瞪
  • 漫漫长路 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 尝尽人情淡薄 热情热心 换冷淡冷漠任多少真情独向寂寞 人随风过 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 满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
  • 如果被拉黑或者对方直接换号,说明对方的情绪反应是非常激烈的,可能跟他本人性格有关系,也可能是出于对你的恨过于严重,这也证明他对于你们的过去特别在意,有好有坏吧。
  • Ich habe gestern diesen alkoholfreien Radler bei REWE entdeckt. Es schmeckt auch
  • 关于10.24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记录: ——中午和姐妹做饭宴请了陈小T,他竟然买了20只大闸蟹来,可能以为这顿饭只吃螃蟹吧[允悲] ——下午去看了电影父辈,可能
  • 自分を大事にすることは、すべての障害、苦難のもとである。他人を大切にすることは、すべての安楽、功徳のもとである。
  • 一个人吃泰国料理有什么好奇怪的吗[微风] 昨天中午想吃冬阴功汤 就自己去了泰国餐厅 服务员问我几位 我说1位 然后两人就愣住了 我看他们一时没想着怎么引导我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9月人间烟火影集##贴秋膘企划# 打卡:【鲍氏农庄】特色菜一家主营普洱特色菜的庭院式餐厅,除了家常菜还有海鲜类菜品
  • #肖战[超话]##肖战唐三# 肖战唐三#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斗罗大陆 肖战斗罗大陆,肖战温文尔雅, 肖战谦谦君子,肖战玉树临风, 肖战乐于助人,肖战气宇轩昂,
  • 底层是一封信还有卡片,然后我真的又被下面的设计戳中了哈哈哈哈哈,感觉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允悲],四本黑色封皮的书,然后还有一个惊喜,有一个类似书立一样的,卷子放在
  • [摊手] 真逗️ 日本专柜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如果允许随意退换货的话日本人都不会去买的。想买EGF我们就只能每个月开团1次哦,上架一经发现就会被投诉,所以喜欢这
  • 荔枝搜【怡楽电台】有几期专辑是【几谈身边灵异事】全部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投稿,一开始我也怀疑真实性,但是相信我,听完你就不会再怀疑了[打脸]故事有长有短,虽然是付费
  • #田柾国黄金忙内# [玉兔]#田柾国值得宠爱# 表白田柾国 兔系美男九七之光黄金忙内人气TOP全能ACE绝对Center唯一主唱魅力领舞生图妖精热帖kille
  • #致命愿望好看吗##看致命愿望头皮发麻# 剧情的斗争焦点估计还是清醒的主角和堕落的配角之间的角逐了,其实这个很考验主角的表演功底,要先自己从诱惑的泥潭里走出来
  • 这个链接是2014年五周年828发布会的采访通稿:#剑网3# #剑网3八周年##GFriend# 真的太好看了,有种回到了玻璃珠时期的感觉,我的仙女们[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