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里,“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人有很多。

岳不群,当属第一名。

野心大的人,对自己都够狠,岳不群和左冷禅都属于这类人。他们俩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五岳归一,和少林、武当三足鼎立,灭昆仑,吞峨眉,挑魔教。

不过,左冷禅是明抢,岳不群在暗夺。

《笑傲江湖》一开始,各门派就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了。

原著以福威镖局被青城派灭门开始。

睚眦必报,可能是青城派的基因,不但余沧海和他的那些徒弟如此,往上找,发现余沧海的师父青城子也如此。

在书中,局面也由这个门派打开,整整一个章节,都在写福威镖局是怎么被青城派灭门的。余沧海把他们青城派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老余来福州有2个目的:一个是报上代之仇,因为当年青城子在岳肃的撺掇下非要找林远图比试比试,结果当然是青城子输了。这哥们气之不过,回到青城,没多长时间就死了,老余怀恨在心。

第二个是林远图的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在江湖上远负盛名。再加上林震南功夫和林远图差个十万八千里,很多门派都惦记着这本武功秘籍。

不过,华山派也没闲着,在青城派到福州的时候,劳德诺和岳灵珊也去了,在那里开了一个酒馆,他俩还装成爷孙俩,很显然,这是岳不群的主意。

其实,当时岳不群也在福州,不过他是在暗中静观其变。

这次,岳不群有他的小算盘:你青城派螳螂在前,我华山派黄雀在后。只要你把秘籍抢到手,我就出手把秘籍从你手里抢过来。

不过,这次青城派没找到什么秘籍。也幸亏没找到,否则他们也会遭殃。

岳不群的计划中,没有“把令狐冲赶出华山派”这一项。令狐冲之所以被赶出,是因为他触碰了岳不群的2个痛点。

一个是:令狐冲学了独孤九剑后,岳不群能看出他所使剑法,剑宗的味道越来越重,这引起了岳不群的极大恐慌。

华山派自从有了剑、气之分以来,气宗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上风,付出的代价极大。又是通过“玉女峰事件”把剑宗高手一举歼灭,又是通过一些手段把剑宗那些弟子逐出华山派,岳不群这是用同归于尽+阴谋诡计,才办成的。

时隔多年,当他看到令狐冲的剑法中有剑宗味道的时候,他才如此恐慌。

第二个就是令狐冲和魔教人物的结交。

日月神教和那些所谓正教,誓不两立,这个由来已久。但是,只有华山派和日月神教有不共戴天之仇,因为当年魔教十大长老,5年前后,曾2次硬攻华山。

第一次,人家把他们刚到手的《葵花宝典》给抢走了,在那次战役中,岳肃和蔡子峰也都被杀。

第二次,虽然华山派用陷阱把十大长老困住,但是你毕竟不是正大光明的赢。论真本事,人家十大长老尽破你们五岳剑派的武功。

什么叫尽破?那就是秒杀。

同样面对日月神教,五岳剑派的态度也不一样。

衡山派,不仅不怎么反感魔教,他们的二当家竟然和魔教长老还是好朋友。

恒山派,虽然也不喜欢日月神教,但仅仅是口头上不喜欢,在对抗魔教这方面,也没看见她们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泰山派中的人,虽然当年也有被魔教中人杀的,但在对待魔教这方面,没有华山派激进。

嵩山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挑了魔教,但是左冷禅好歹也是靠实力说话呀。人家是慢慢积攒实力,虽然手段有些毒辣。

岳不群完全是靠情绪来作战。

令狐冲好歹也是岳不群养大的,和亲儿子差不多。一个不高兴,就把令狐冲赶出师门,并且从此就没让回来,这个养父确实有点狠。赶出师门就赶出师门吧,你还栽赃陷害,还想灭口,几个意思?太激进了吧。

这完全没有一点一个掌门人的气魄,更配不上“君子剑”这个称号,虽然是他自封的。

其实,在面对令狐冲的这两个举动前,岳不群完全可以采用另一种态度。

这分2步走:

第一是放下剑气之分。

当年,剑宗当家的时候,华山派有风清扬那样的高手,并且不止一个。你气宗当家以来,功夫最好的是令狐冲。他在学独孤九剑之前是什么水平?只有让田伯光吊打的份。

岳不群的紫霞神功,也没传给令狐冲一点。还不如岳夫人,宁中则起码给他传了几招宁式剑法呢。

从这一点看,岳不群做为一个掌门,是极其不称职的。

他们俩完全可以有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内容如下:

岳不群:冲儿,事到如今,你作为华山派的大弟子,我有几件事要对你说。

令狐冲:师父请说,弟子洗耳恭听。

岳不群皱了皱眉头说:华山派一直以来有剑、气之争,这事你可知道?

令狐冲:师父您曾给我说过,但具体怎么回事,你没向弟子详说。

岳不群:以前,你年龄小,我也就没向你详细说这事,如今你年龄大了,这华山派掌门人,我也早晚传给你。很多事,我都要给你说清楚。要不,作为一个掌门人,对自己门派的事情一知半解,岂不让别的门派笑话。

令狐冲:师父所言极是。

岳不群:当年,华山派的两位前辈,去拜访一个朋友。在那个朋友那里,无意之中发现一本武功秘籍。因为时间原因,这两位前辈分别背诵半部书。那本武功秘籍,前半部写得是气宗方面的,后半部写得是剑宗方面的。本来两人商议好,等回到华山,两人分别把自己背诵的那半部书写出来,从而恢复那本武功秘籍的原貌。不过两人各怀心计,写出来的都是错的。没过多久,魔教得知我们华山派得到武功秘籍,他们派十大长老大举进攻华山派,在那次战役中,岳肃和蔡子峰两位前辈遇害,秘籍被抢走。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研究秘籍,两位前辈又分别认为,自己看到的那半部才正宗,这才有了后来的剑、气之争。

令狐冲:哦,原来如此。

岳不群伤心道:从那以后,剑、气之争,越来越严重。华山派弟子也分为两派,剑宗一派,气宗一派。

令狐冲:那师父您是气宗这派的?

岳不群沉重的点了点头,接着道:岳肃是我爷爷,他当年看的那半部书,是专讲气宗的,我理所当然也是气宗的。

令狐冲:都是同一门派,是气宗也好,是剑宗也好,真的那么重要吗?

岳不群:冲儿,你不懂。是剑宗为主也好,是气宗为主也好,真的不重要。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有这分别呢?无非就是为了权势。

令狐冲:权势?

岳不群:正是。在有剑、气之争以前,我们华山派是以剑法为主的,高手也多,风清扬前辈就是当时的剑派高手。我们华山派,在当时的五岳剑派中,实力也是最大的。在对抗魔教的过程中,也是我们华山派功劳最大。

说到这里,岳不群沉重的脸上,终于闪现出一丝骄傲的神态。

他接着道:不过,后来,因为本派剑、之争,有了后来的“玉女峰”事件。

岳不群脸上那一丝骄傲的神情,一闪而过。

令狐冲:“玉女峰”事件?

岳不群:嗯,“玉女峰”事件,是气宗对剑宗的一次陷害。虽然我是气宗,但是到现在这个节骨眼,我不得不给你说了。在“玉女峰”事件中,剑、气两派损失严重,尤其是剑派高手,基本全部遇害,剩下的只有一个风清扬前辈。其他的剑宗徒弟,也当年让为师逐出师门,说来惭愧。

岳不群低下了头。

令狐冲:怪不得,风清扬前辈警告我,不要透漏他的消息,他不想见华山派弟子。

岳不群:这就是了,看来风清扬前辈,在那次的“玉女峰”事件中受到的伤害也很大呀。

令狐冲:弟子不懂,权势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以至于,让同门师兄弟自相残杀。

岳不群:你性格喜欢自由,对权力没半点兴趣,你当然不理解了。你看看现在的左冷禅,野心勃勃,他当初要成立什么五岳剑派,就是他计划中的一步。

令狐冲:左冷禅野心勃勃,我能看出来,这人心狠手辣,其余四派,因为实力无法和他嵩山派对抗,一直都处于被动地位。

岳不群:要不是当年的“玉女峰”事件,我们华山派的高手还健在的话,谅他左冷禅有两个脑袋,也不敢这般飞扬跋扈。

令狐冲: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岳不群:冲儿,我之所以给你说这么多,一个是想面对自己当年的错误,如果我还是按照当年的思路走,我们华山派的实力会越来越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江湖,一个门派的实力薄弱,就只有挨打的份。

令狐冲:嗯,请师父明示。

岳不群:我们眼下首先要阻止左冷禅的计划,他想五岳归一,我们偏偏就不让他达成目的。

令狐冲:左冷禅之心,路人皆知。不但是我们要阻止他,衡山派莫大师伯、恒山派定静师太、少林方证大师、武当冲虚道长,也都要阻止他。这些前辈,都分别向弟子表达过这个意思。

岳不群:如此一来,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岳不群采用这个态度,华山派瞬间就反转了。

在对待魔教的态度上,岳不群和令狐冲也应该有次谈话,内容如下:

岳不群:当我得知,你和魔教中人有联系的时候,师父的内心是崩溃的。

令狐冲:弟子知错,不过弟子有一事不明。

岳不群:什么事?

令狐冲:师父为何对魔教有这么大的意见?魔教中人,就一定是坏人吗?我看向大哥就不错。

岳不群:我刚才说了,魔教当年曾两次进攻咱华山派,第一次他们杀了岳肃、蔡子峰两位前辈,抢走了秘籍;五年后,他们再次进攻华山,虽然我们用陷阱把他们全部困死在思过崖,不过我们华山派的损失也很大。我对魔教的有意见,由来已久,希望你理解为师的苦衷。

令狐冲:弟子理解,但是这不能说明魔教中人都是坏人。衡山派刘正风前辈和日月神教长老曲洋就是好朋友。

岳不群:魔教教主东方不败,武功天下第一,无恶不作,让我对他们没意见,为师做不到。再说,我们正派和魔教势不两立,由来已久,灭魔教,是为师的责任,也是你的责任。

令狐冲:当年魔教长老两次进攻咱华山派:第一次是抢秘籍,这不是针对华山派,如果秘籍在别的门派,魔教也会去抢;第二次进攻华山派是为了报仇,这也是因为第一次进攻华山而起。如此分析而来,他们没有专门针对华山派。

岳不群:那各门各派都封他们“魔教”称号,那有如何讲?

令狐冲:师父,这说明不了什么。正派就一定是好的吗?左冷禅也是正派,他就好吗?向问天、曲洋都是魔教人,他们就是坏人吗?如果用这种标准去定义好人、坏人,未免就太狭隘了吧。

岳不群一时语噎。

“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了”字,也即是了因佛性中的了字。台教说三因佛性。一正因,即“是心是佛”。二缘因,即“是心作佛”。三了因,即“究竟成佛”。这三因佛性也有个比方。木中有火,喻正因佛性。上古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钻了木头才能取出火来,所以钻木就是缘因佛性。那么什么叫了因佛性呢?火出来了,木头也烧尽了,一切都了,就是了因佛性。以下再引证几段经文,《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又《涅槃经》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维摩经》《宝积经》也都有同样的指示。
所以佛教中“四依”非常重要。“四依”就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我们不能依靠意识。在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于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是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认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的道理。
“依义不依语”。语是语言,义提实义,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本来不是文字语言所能表达,所以对于经里的文句,应当深入思维其中的实义,而不是死抓住这一句的语言文字。如果这一句被你执死了,你自己也就被这一句执死了。所以禅宗说死于句下,就是说你在这一句下死了。所以不应该依语言,而是依止其中的真实之义。
“依法不依人”。学法,求法、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于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于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如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都是佛经,经就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分别。明白开示中道实相之义的是了义经。《涅槃经》说:“声闻乘名不了义经,无上大乘乃名了义。”了义经说明究竟真实之理,如烦恼即菩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但在小乘法里头只是讲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不说人人可成佛,只说证阿罗汉,这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说《法华》时就改变了,佛说阿罗汉,那是化城啊!又例如大乘始教,说修行三大阿僧祗劫才可以成佛,但阐提不能成佛。这是因为当时众生根器不够,只有这样说才容易接受。但到后来开权显实,就说人人都有佛性,阐提也成佛。这不就是矛盾了吗?那么依哪个呀?
到底能不能人人成佛呀?我们应依了义教所说,人人有佛性,阐提也能成佛。这是实说。当我们发现经典中有矛盾,我们只能依了义的经典。凡是宣说中道实相妙理的经典,即是了义经。我们现在正念的《阿弥陀经》,就是以实相作为体性,统统说的是实相,所以是了义教。《要解》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等等庄严,都是事相。但全事即理,故水鸟树林即是实相。全理成事,故一念心性,显现极乐依正主伴,种种清净庄严,故亦无不相。所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要光是离一切相,那就成声闻乘的偏空。本经是以实相为体,全妄即真,没有一样不是实相。以至一毛一尘,一一都是全体法界。所以《要解》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这就是说极乐的正报依报、法身佛、报身佛、自佛、他佛、教主人民等等都是实相的全部理体。又说:乃至……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本经不但深明理事无碍法界,并极显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说持名念佛法门是了义中无上了义。
“圆顿中至极圆顿”。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小,始、终、顿、圆。①小乘教说一灰身灭智的:涅槃法。②大乘始教。是大乘教的初步。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法。③终教。说真如缘起之理。开权显实,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④顿教。是不立文字,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不论阶梯,但以顿彻理性为教。《华严玄谈》说:“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又说:“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即是说止教无言离念,合于禅宗。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拈花这一脉,因达摩东来,盛传于我国。至于显示顿教之理,不独在不立文字的禅宗,在经典中也常透露。例如《圆觉经》“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首楞严经》中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都显示不必安排,不须造作,直下便了,不历阶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顿法。⑤圆教。是大乘中演说实法登峰造极之教,专接最上利根之人。圆是圆融自在,一切无碍之义。又。是圆满具足、福足、慧足、明足、行足、圆全俱足之义。《华严》与《法华》都属圆教,宣说圆融具德的一乘法。至于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对于圆教亦称圆顿教。所云顿者,顿极与顿足之义。由于诸法圆融,所以于一法中,可以圆满一切法。一念开悟。就可顿时圆满佛果,所以称为圆顿。可见圆顿的法极端殊胜。在《要解》中说,持名一法,是圆顿中最极圆顿。也即是说,持名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蕅益大师为我们开示了佛的知见。如果圆字还很难懂,再打个粗浅的比方,例如桌子凳子都可推倒,但是圆球推不倒,圆球无论怎样转动,它都是直立不倒。从这粗俗之例,可使我们初步体会,圆体是圆转自如,立处皆真。旋转是随缘,不倒是不变。众生轮转是随缘,佛性不增不减是不变,故随缘而不变,不变又随缘。从这个比方,我们或可粗明圆融自在之义。可见我们的知见,若能契合圆宗,我们的见地也就圆融无碍,随处皆真。更应注意的是,大师开示了佛的知见,直指持名之法最极圆顿。我们如能真实信受,即是接受了佛的知见。也即是说如来果觉的知见,化入我们因地的初心。既然佛的果觉入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含果觉。 https://t.cn/zRfXld3

“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了”字,也即是了因佛性中的了字。台教说三因佛性。一正因,即“是心是佛”。二缘因,即“是心作佛”。三了因,即“究竟成佛”。这三因佛性也有个比方。木中有火,喻正因佛性。上古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钻了木头才能取出火来,所以钻木就是缘因佛性。那么什么叫了因佛性呢?火出来了,木头也烧尽了,一切都了,就是了因佛性。以下再引证几段经文,《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分别,是名了义。”又《涅槃经》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维摩经》《宝积经》也都有同样的指示。
所以佛教中“四依”非常重要。“四依”就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我们不能依靠意识。在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于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是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认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的道理。
“依义不依语”。语是语言,义提实义,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本来不是文字语言所能表达,所以对于经里的文句,应当深入思维其中的实义,而不是死抓住这一句的语言文字。如果这一句被你执死了,你自己也就被这一句执死了。所以禅宗说死于句下,就是说你在这一句下死了。所以不应该依语言,而是依止其中的真实之义。
“依法不依人”。学法,求法、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于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于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如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都是佛经,经就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分别。明白开示中道实相之义的是了义经。《涅槃经》说:“声闻乘名不了义经,无上大乘乃名了义。”了义经说明究竟真实之理,如烦恼即菩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但在小乘法里头只是讲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不说人人可成佛,只说证阿罗汉,这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说《法华》时就改变了,佛说阿罗汉,那是化城啊!又例如大乘始教,说修行三大阿僧祗劫才可以成佛,但阐提不能成佛。这是因为当时众生根器不够,只有这样说才容易接受。但到后来开权显实,就说人人都有佛性,阐提也成佛。这不就是矛盾了吗?那么依哪个呀?
到底能不能人人成佛呀?我们应依了义教所说,人人有佛性,阐提也能成佛。这是实说。当我们发现经典中有矛盾,我们只能依了义的经典。凡是宣说中道实相妙理的经典,即是了义经。我们现在正念的《阿弥陀经》,就是以实相作为体性,统统说的是实相,所以是了义教。《要解》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等等庄严,都是事相。但全事即理,故水鸟树林即是实相。全理成事,故一念心性,显现极乐依正主伴,种种清净庄严,故亦无不相。所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要光是离一切相,那就成声闻乘的偏空。本经是以实相为体,全妄即真,没有一样不是实相。以至一毛一尘,一一都是全体法界。所以《要解》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这就是说极乐的正报依报、法身佛、报身佛、自佛、他佛、教主人民等等都是实相的全部理体。又说:乃至……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本经不但深明理事无碍法界,并极显事事无碍法界,所以说持名念佛法门是了义中无上了义。
“圆顿中至极圆顿”。释尊一代教化,华严宗把它分为五类,叫做五教。即小,始、终、顿、圆。①小乘教说一灰身灭智的:涅槃法。②大乘始教。是大乘教的初步。不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法。③终教。说真如缘起之理。开权显实,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须经历三大阿僧祗劫。④顿教。是不立文字,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不论阶梯,但以顿彻理性为教。《华严玄谈》说:“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又说:“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即是说止教无言离念,合于禅宗。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拈花这一脉,因达摩东来,盛传于我国。至于显示顿教之理,不独在不立文字的禅宗,在经典中也常透露。例如《圆觉经》“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首楞严经》中的“狂心自歇,歇即菩提。”都显示不必安排,不须造作,直下便了,不历阶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顿法。⑤圆教。是大乘中演说实法登峰造极之教,专接最上利根之人。圆是圆融自在,一切无碍之义。又。是圆满具足、福足、慧足、明足、行足、圆全俱足之义。《华严》与《法华》都属圆教,宣说圆融具德的一乘法。至于天台判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对于圆教亦称圆顿教。所云顿者,顿极与顿足之义。由于诸法圆融,所以于一法中,可以圆满一切法。一念开悟。就可顿时圆满佛果,所以称为圆顿。可见圆顿的法极端殊胜。在《要解》中说,持名一法,是圆顿中最极圆顿。也即是说,持名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蕅益大师为我们开示了佛的知见。如果圆字还很难懂,再打个粗浅的比方,例如桌子凳子都可推倒,但是圆球推不倒,圆球无论怎样转动,它都是直立不倒。从这粗俗之例,可使我们初步体会,圆体是圆转自如,立处皆真。旋转是随缘,不倒是不变。众生轮转是随缘,佛性不增不减是不变,故随缘而不变,不变又随缘。从这个比方,我们或可粗明圆融自在之义。可见我们的知见,若能契合圆宗,我们的见地也就圆融无碍,随处皆真。更应注意的是,大师开示了佛的知见,直指持名之法最极圆顿。我们如能真实信受,即是接受了佛的知见。也即是说如来果觉的知见,化入我们因地的初心。既然佛的果觉入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含果觉。 https://t.cn/RI4Udf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河北反杀案,检方通报
  • 『全额免单 每天一名』胡杏儿鼻子变大 |“你是不是整容了?”“没整。”
  • 王思聪周洁琼恋爱;Angelababy离婚;小花与金主的故事;女星表里不一脾气差;张云雷是关系户
  • 电竞委员会将成立,大力监管电竞行业
  • 花粥回应抄袭事件,那么花粥该怎么做?
  • 电信董事调任移动,这两栋大楼仅一墙之隔
  • 美国南部遭遇龙卷风袭击有无人员受伤?
  • 5G手机将上市!这家佛企执掌核心技术,是华为一级供应商
  • 姜丹尼尔要求解约?经纪公司回应:双方有些误会
  • 胜利夜店承认行贿 本尊回应了到底说了什么?
  • 木村拓哉与梁朝伟时隔11年世纪同框,好神仙组合!
  • 怒!中国渔船,又遭阿根廷海警开火!
  • 武磊12岁上电视放豪言:我以后转会费要7千万!美元!
  • 全国携号转网、基本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在此!
  • 方媛挺巨肚散步曝光,最吸引的还是郭富城的女儿萌爆挥手
  • 周洁琼否认恋情 被扒出多个细节 王思聪疑是接机司机?
  • 超凡乐队主唱逝世 网友:会记得你的朋克打扮和极具穿透力的目光
  • 武磊入选最佳阵容,第一次就是C位
  • 车位缩水告开发商是怎么回事?
  • "教科书级"操作:突发火灾,6岁弟弟拉着姐姐火场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