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关中尧文学作品读后(2)

原创: 屈全绳 云卜堂 今天

热记叙中的冷思辨

   热记叙与冷思辨,是贯穿关中尧散文的另一个特征。应当说,哲理思辨的力度,是散文基石的标识。一篇散文没有观察独到的记叙或酣淋漓的抒情,固然如同鸡肋。但如果仅有这两点而缺失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思辨,即使辞澡华丽,文采斐然,充其量是高档服饰店石膏模特身上的一袭长裙,因为它没有内涵。关中尧的散文,充分运用热记叙与冷思辨相辅相成的辨证笔法,把天与人、古与今、是与非联系起来,并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纳入视觉的物象及其撞击心灵的思考,升华为耐人咀嚼人的文字,使作品立意不断深化,哲理更为丰沛。进而在面对实际、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中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统一。有时这类思辨虽寥寥数语,却足以使人振聋发馈。诚如军事历史人物评传家、著名艺术评论家南远景先生在《谁跟我去看世界》序中所论,这部书“写的是外部世界,引出的却是对历史和现实深入的思考”。   《天堂的原乡》是《谁跟我去看世界》的开卷篇目。作者在细腻描写毛里求斯空姐“光彩闪烁熠熠生辉”而又风度典雅之后,还写到“身旁靠窗户坐着一位毛国女士,衣着入时,珠光宝气,形体之优雅宛如明星模特,全身弥漫着一层香奈尔可可小姐香型的氤氲,但举止谦和周到,并不张扬无礼。”写到这里,作者突然把眼前的景象切换成记忆中的画面:“曾在国内航班上遭遇过一个影视演员,她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旅途中,不放弃一切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力图让大家注目,浅薄的很”。读者无需深究,从“遭遇”二字即可看出作者对那位影视演员的不屑。这样跌宕起伏的对比,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強烈共鸣和深度思考。在《细节东瀛》一文中,作者不惜笔墨描述当代日本人敬业、精细、讲规矩的素质,以至于在日本“如厕过程甚至有娱乐般的快感”。但文章结尾时却突发诘问:“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在生活中貌似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为什么侵华期间杀起中国人来居然那么凶恶残忍,它不吃自己的孩子、配偶,但吃人不含糊”。不到60个字的冷思辨,如同醍醐灌顶,给沸腾的油锅浇了一瓢冷水,让读者突然沉静下来回䏬历史,追寻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透视日军残忍嗜血的侵略本性,心灵受到強烈的震撼。    关中尧散文的热记叙与冷思辨,源于他独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改革开放以来,巴黎是国人最喜欢的旅游圣地,被视为为“会走的钱包”的中国人,亦使自侍时髦的法国人自叹弗如。关中尧在写到夜游巴黎时,除了写塞纳河上的如织游船,埃菲尔铁塔下的光河流动,更看到一般旅游者不大注意的“死角”:“巴黎又是脏乱差的。巴黎里昂火车站周边是灰色的天空,脏乱差的街道,穿流不息杂乱的人群,到处涂鸦乌迹的墙壁。”面对光鲜亮丽背后的丑陋不堪,作者以辨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坦然释怀:“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会产生一些最天才和最低劣的分子,但是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恰恰不是他们,而是普通大众的整体形象”。換句话说,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月亮圆,同中国的月亮一样,也有阴晴圆缺,也有若明若暗。这些富有哲理的思辨,无疑是开启海外旅游者心智的一把钥匙。   人类不同阶段的文明,总是以不同形式的物象展示的,但不同价值观的族群却对同一物象有着不同的解读。精明的作者不仅能从一处文化景观、一种风俗民情,发现一段历史,寻求一种价值,而且在对历史的追忆叙述中展开价值评估和批判重构,揭示出真实的本质。关中尧在《橄榄树》一文中,从西班牙密布的橄榄树,写到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进而写到上帝造人中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和平鸽的由来和象征。走笔至此,他没有写和平与战争,而是借助“有人说橄榄绿是象征着保卫和平”这句话发问:“到处干涉别国内政的世界警察,也穿着橄榄绿军服,和平何在?”这一问,讥讽甚于批判,也使读者把象征着和平的橄榄枝与自视为世界警察的狠角色联系到一起。   赋予自然风光以人文情怀,引发启迪思考的哲理,又使关中尧的散文具有生命的灵动。在柬埔寨吴哥窟,作者的视觉是独特的,他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文化遗存,而且看到了吴哥窟奇形异状的古树以及这些古树变形生长中与自然、社会、文物的相互作用,得出了“树在不正常环境中为了生存必然要采取不正常的生长方式,结果就长成了奇形怪状的形态”。由此举一反三,进一步引发了关于柔能克刚、水可覆舟、沉默是金、适者生存的思考。   热记叙与冷思辨的文风,使关中尧有效地把握了散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新闻事件已获得全维度空间并得到全媒体及时跟进和关注,在淋漓尽致地传播中改变人的生活状态。但也要看到,随着读者对“被新闻”的厌倦,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躁动的心安放在静好时光中,向往着诗和远方。而散文较之诗歌,更有条件满足读者的愿景。在这里,散文的价值真正体现了对人性的观照。这样的担当,是抽象描述与空泛议论的散文承载不了的。 https://t.cn/RyhjZay

张盖赶考的故事
明朝末年,广平府永年县善寨村出了个名叫张盖的大诗人、书法家,世人称他的草书“明朝第一”。他一生狂放不羁,怪异无常。天启年间,张盖在滏阳河畔收徒讲学,慕名前来拜师的络绎不绝,后来这些徒弟大都考上了举人。

张盖赶考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讲完课,张盖清清嗓门儿,大声说道:“朝廷近期举行会试,我决定从你们当中筛选三个优秀的,和我一起进京赶考。你们准备一下,三天以后就在这里进行测试。”

众徒弟哪敢怠慢,唯恐失去这次师徒一同赶考的绝佳机会。其实张盖早就有资格进京赶考,可他偏偏等到现在要和徒弟一块儿去。

待到三天后测试完毕,成绩一公布,大家羡慕的眼光齐刷刷地集中在前三名身上。“后三名站起来!”只听先生大声说道。“我是说后三名的,你们仨听着,明天一早和我一同赴京!”

大家闻听,个个瞪着眼睛疑惑不解,这后三名咋会成了成绩优秀的代表去参加会试呢?

第二天早起,师徒四人打点停当,朝京城而去。行至傍晚,将到顺德府城,大家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走在后面的两个徒弟悄悄咬起了耳朵。“先生平时吃惯了粗茶淡饭,咱们也没回家拿钱去,谁知道路上会受什么罪呢!”

“先生不是会写字吗?兴许能卖些钱花。”

“那是在广平府城,到了外面谁会认呢?”

进了顺德府城,张盖领头,路过好几个门面普通的旅店,摇着头,没有一个中意的,最后来到清风楼附近,看见一家豪华气派的客栈才决定住下。先生挑选了二楼一个大雅间,立即吩咐店小二备一桌上等的酒菜。站在旁边的徒弟急忙拉扯他的衣角并摇头示意。“怕什么,先生我有的是钱。小二,你把店里参加赶考的公子哥全都给我叫过来,就说这里有贵人!”

“好嘞!”店小二欢快地跑下楼去。

“徒弟们,笔墨伺候!”张盖一声吩咐,文房四宝立时摆在桌子上。

这时,只听楼梯咚咚作响,几个年轻的秀才朝这里走来,个个锦衣绣带,富贵不凡。你说能住进这等旅店的,没钱能行吗?当他们看见屋内簇拥着一个中年先生挥毫泼墨时,个个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

“金榜题名”这四字草书写得真如枯藤怪石,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畿南三才子”之一,张盖张先生?

啊!当“张盖”二字落款时,几个贵公子同时惊叫了一声,慌忙向张盖躬身施礼道:“久闻张先生大名,今日得见,真是眼界大开,三生有幸!”

“不必客气,我将这四字送与你们,与我一同吃酒如何?”张盖放下手中狼毫,坐下说道。

其中一人反应机灵,急忙从袖中掏出一大锭银子说:“素闻先生书法大作重金难求,有先生这句话,那敢情太谢谢了。”边说边双手捧起那四个字,用嘴轻轻吹着墨迹,转身跑了出去。另外几个人看着眼红了,趁机请求先生赐字,有当场拿出银子的,有转身跑回去现取的,不到一炷香的工夫,桌子上已堆起上百两银子,三个徒弟个个笑逐颜开。待酒菜备齐,先生立马收起笔墨,吩咐关上房门,和徒弟们畅饮起来。

你道这张盖为何不敞开笔锋,多换些银子呢?原来,张盖生性孤傲狂妄,远近以“狂士”称之,想求他的字,他若不情愿,就是给他千两黄金也不成。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书归正传。这一日四人来到定州城住下,三个徒弟争着伺候先生歇息。这个给端洗脚水,那个给捶背,第三位要给洗长袍。张盖说:“不必洗了,你们把城中最好的裁缝叫过来,我们每人换一身新的,旧的施舍给这里的穷苦人。”不多时,城中福昌号的老板带着伙计过来,一一给他们量过身子,定制了最好的绸缎长袍,一个徒弟刚要取钱,张盖伸手拦住,随后挥起狼毫,写出“当店”两个秀美的行书大字并落款。

“您这是……”这个老板疑惑地问道。

“你把它交给城中最大的当铺,那里自会付给你银两,如果没付给你银两的话,你再来取款也不迟。”张盖说。

裁缝店的老板走后,徒弟问:“赶考的公子认识先生的字,当铺的老板也认识?”

“各地经营当铺的都通着信呢!广平府能认识,定州城也会识货的。”

徒弟闻听不住地点头。第二日,果然,福昌号裁缝店的老板带着两个下人恭恭敬敬地将四件华丽长袍送到旅店,并双手献出两个金灿灿的元宝请求赐写匾额,张先生连眼皮也不抬,拱手辞谢,带着学生转身踏上进京的大道。

望着四人远去的背影,福昌号老板懊悔地拍着脑门:“我这是咋回事呢?我若早能认识张盖和他的字,量衣服的那天就请他写了匾额,何必今日如此尴尬!可惜呀,可惜,可惜这到手的墨宝!”

进入涿州地面,京师近在眼前。只见张盖带着徒弟信步而行,还时不时地欣赏路边风景。三个徒弟纳闷,心里嘀咕:刚开始先生心急火燎地赶路,怎么快到京城,反倒不慌不忙起来?

看见路边一个烙大饼的,张盖一时来了兴致。只见这伙计技艺娴熟,每熟透一张大饼,便用铲子猛地挑起来向背后一甩,一张张香喷喷的大饼便整整齐齐地摞在身后。张盖惊喜地问:“烙的大饼不错,你这手艺是怎么练成的?”

“我这是‘张盖的文章——一等’,功到自然成啊!”

“你认识张盖吗?”

“不认识。”

“不认识咋知道他的文章好赖?”

“我虽不认识几个字,但我听得出来。我们这里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商旅文人,什么人都有。尤其这些日子上京赶考的举子们,个个口口声声议论张盖的文章。还有他的一手狂草,说他‘欲上青天写白云’呢!反正是听得多了。”

张盖听到一个烙大饼的也知道他的名声,大长精神。他背着胳膊,欣喜地吩咐徒弟买几张大饼,就地找一个旅店住下。当天夜里,张盖的酒兴特别好,三个徒弟都喝不过他一个人。

第二天已日上三竿,徒弟猛然醒来,急忙叫醒先生起来赶路。张盖慢条斯理地起来洗漱,然后正襟危坐,严肃地对徒弟说:“你们听着,我不去赶考了,你们去吧。”

三个徒弟大惊失色,忙不迭地说:“先生,您这是咋啦?怎么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凭您的才华,到手的锦绣前程、荣华富贵,怎么能忍心丢弃呢?”

“我自幼苦读诗书,学富五车,抱有参加殿试的志向。但我倾心所好的是诗书,不愿走上仕途。能够培养出你们这些高才学生,将来为国效力,我心足矣。虽说这次测试你们三个位居末席,但只要你们金榜题名,其他徒弟的学问前程那还用说吗?对于你们三个的学问,我心中有数,你们一定会考取功名的。”

三个徒弟激动得热泪盈眶,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他们再三请求先生也无济于事。无奈,三个人郑重地向先生行跪拜大礼,目送先生向南走了。

几个月过后,喜讯传来,三个徒弟会试高中,均取得殿试资格,荣登进士之列!张盖先生闻听此讯,甚觉陶然。

后来,他的其他徒弟也大都考取功名,仅他的同乡弟子就有很多做了翰林学士、督堂、御使等高官。清兵入关以后,张盖自己挖了一个地窨子住进去,佯装疯病,不与清廷为伍,保持了一个忠臣义士的高风亮节。

#古建中国# 【匠人匠心 | 古建筑修复传承人葛招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烙有几代缑城人记忆的老城区、老建筑,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而同时,随着传统文化意识的逐渐觉醒,一批批承载了几百年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古建筑群,在土生土长的古建筑修复匠人手中得以延续和重生。葛招龙,便是这批秉承传统理念、沿袭传统技艺、延续传统文化的古建筑修复匠人中的一员。

宁海,这个偏居东南沿海的小县城,自古以来就盛产能工巧匠,素有五匠之乡美誉。而在宁海上路角,也就是岔路、前童、桑洲一带,村村都出能工巧匠,尤以木匠居多。

上世纪60年代,葛招龙就出生在岔路的湖头村,那是一个葛洪后裔聚居的古村落。在岔路乃至整个西乡一带,地薄人多,很多农家子弟的人生轨迹无非就是两条,一条是刻苦读书考大学,跳出农门,做城里人。另一条便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关系找个师父,学一门手艺,吃百家饭。

80年代后期,葛招龙高中读了一半就放弃了,成为了一个做木匠的手艺人。他跟的师父也是本地的一个大老师。拜了师父,招龙自然也就成了师父家的一份子。除了学木匠生活,平时还要帮师父带小孩,干家务活。一到农忙季节,就跟着一起去做一些如种田、割稻等农活。

葛招龙学的传统木匠手艺是几百年来以师父带徒弟的古朴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头到尾都是手工制作。从山上采下来的木料,经活水浸泡、风干、剖开、再风干后才能落料定材。因材施法,砍、削、刨,小的圆料,会打上墨线,用斧头细细劈成方料,大的圆料,会用大锯锯成一块块的板材,再开成小料。从原材料再变成眠床、羹橱、八仙桌,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嫁妆,则需要动用鼻尖刨、碗底线刨、铲刨等几十种刨、锯子、凿子。用传统手艺打造的家具,不用一根铁钉,榫卯严丝合缝,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开裂或者散架。熟知各类木材特性,精通擅用一整套木工工具是成为一个大师傅的基本功。而要成为这样一个大师傅,至少要花上三年的时间。

经过三年时间的历练,学成出师后的葛招龙就跻身为宁海木匠大军中的一员,开始单飞,走南闯北,先后辗转于兰州、湖北、山东一带做活,就跟他的师父一样,用祖辈相传了几百年的木作技艺吃起了百家饭。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诸多原因,葛招龙转了行当,放下了陪伴多年的刨子、锯子。曾经卖过饲料,一度带动了岔路那边的养鸭业发展。后来,又进入宁海利丰牧业有限公司,帮自己的姐夫打理起管理方面的事。从木头家具到卖饲料再到奶牛养殖,这个行业跨度确实有点大。

2003年左右,宁海的收藏业刚刚开始起步。那时的葛招龙已经零零星星收藏了一些旧家具。由于风化、虫蛀和外力破坏等多种因素,旧家具往往会出现残缺松动等常见现象。修复旧家具,对于他这个曾经过传统木作技艺浸润的木匠来说不过是一件熟门熟路的事。于是,他又把那套尘封多年的木匠工具整掇出来,这一次他不是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而是纯粹作为业余时间的个人爱好。

对于修复旧家具,他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他说,所谓的修旧如旧,就是在尽可能不破坏其原来的风格和美感的前提下,采取传统制作工艺,做一些适当合理必要的修复,使其能以较为完整的姿态展现。对于一些已经不具备修复可能性的旧家具,它的一些木料也可以用来修复其他家具,变废为宝,发挥余热。但要完全做到修旧如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在修复过程中用到的木材在年代、材质、花纹、颜色等方面尽可能地接近被修复器物的原有材料。修复工艺对他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合适老木料的供应。这就要求修复者必须收集大量残旧家具的构件,以供修复之用。有时因为没有找到条件符合的材质构件,一件旧家具的修复可能会被拖上大半年甚至好几年。为此,他常利用空余时间跟着藏友们去踩地皮、收旧货,到偏僻的小山村四处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收到一些弃置已久的旧家具和构件。

在他看来,每一件历史悠久的旧家具上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记录着太多的文化记忆。所以,每一次的修复,他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用沿袭了几百年的最传统的工艺来恢复其中消失的片段。当一件尘封已久的残旧器物修复完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出来时,那种快乐油然而生而又无与伦比。他觉得,用古人沿袭下来的手艺恰到好处地重现彼时古人的手笔,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古物修复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葛招龙的家是很多藏友聊天喝茶的地方,佳朋满座,人气爆棚。环顾室内,目之所及都是些颇有年头的老物件,门窗是老门窗,起码上百年,地是老砖铺就,异常干燥,绝无潮气。茶桌就是一大块门板,还缀着锈迹斑斑的门环,桌脚就是两只大石墩,墙上挂的是图案精美的木雕、字画或一把古琴。

匠人匠心。对于传统文化,除了敬畏,他还有发自骨子深处的热爱。

宁海历史悠久,古村落聚集,目前仅中国传统村落就有7个,大量的古建筑群养在深闺。古建筑虽多,但也面临着在时间的风化中颓败、崩塌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各地古村保护开发意识日渐觉醒,修复古建筑悄然成了一项重焕生机的老手艺。修复古建筑,其实是一项工艺复杂而要求苛刻的系统工程。宁海的古建筑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侵蚀已变得脆弱不堪,任何不当的修复都有可能对它造成不可逆转的二次伤害。或许是出于对古建筑真正的爱护吧,每当看到县内一些古建筑由于修复者科学修复理念的缺位以及传统材料、技术的缺失,最后变得不伦不类甚至格外刺眼,他无不痛心疾首、扼腕叹惜。

由于多年来从事旧器具的修复,葛招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其让别人这么瞎折腾,不如自己挺身而为。于是,信心满满的他毅然组建了一支古建筑修复专业团队。团队的成员全都来自老家上路角,是一批富有经验、技艺精湛的老木匠、雕刻匠、水泥匠等。

修旧必须如旧是葛招龙执着不变的理念。要做到修旧如旧,关键还是材料的把握。他说,修复尽可能要用老木料,最好是用同一年代的、同一木质的老材料,因为老材料最稳定,又能确保建筑风格的延续统一。去年8月,他和他的团队对梅林长寿村的一个四合院进行了修复。那个四合院共有9间房,状况不太理想,门板、窗格等有近一半已经缺损,需要大量老材料才能进行修复。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整日泡在各大拆迁工地淘宝,花了十几万元钱,一口气买回来十几车的各种老木料。

按他的做法,单单原材料就占到了一半开支,摊算下来,人工费还要倒贴。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非但赚不到钱,还要倒贴工钿自吃饭。但他有他的想法:只要有可能,就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好老木料、老构建的原貌,绝不能破坏它承载的历史痕迹。其实,他更像是一个古建筑的保健医生,每一次的修复,旨在为那些饱经风雨侵蚀的老建筑续筋接骨、祛除病症,使其得以新生、留存更久。

在宁海灿若繁星的古建筑群中,不能不提古戏台。

宁海至今保存着120多处古戏台,并有10多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戏台之乡。

古戏台的兴盛其实是宗祠文化的延伸。宁海的宗祠,是应各地村落的建村和发展而生。而戏台则是宗祠建筑的标配,一般由主台、后台、看楼及藻井等构成,其工艺技术是一方匠师最有代表性的杰作。

藻井是整个古戏台的精华所在。藻井,也叫鸡笼顶,是古戏台顶部的圆形穹顶,分三藻井、双藻井和单藻井,有扩音与拢音的作用,采用最精湛的工艺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是评价一个戏台奢华程度的重要标志。

由于古戏台建筑工艺的复杂,要对其进行修复则需深厚的技艺实力。去年,葛招龙和他的团队接下了一市镇里岙村南一台的修复工程。这是一座有200余年历史的古戏台,四周彩绘,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代表着宁海古戏台的经典样式。尤其是戏台顶部的藻井,极其华丽,让人叹为观止。因历经200余年的风雨侵蚀,南一台出现了腐朽、脱落、漏水等现象。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他们要对古戏台墙体进行校正维修、藻井木结构维修及屋面瓦重盖,同时对地面、轩顶及部分花窗进行修复。但真正要做到修旧如旧绝非易事。单戏台地面就不简单。戏台的平地,也要用几百年前的三合土配方配比铺设。红泥土、牡蛎壳、麻筋按比例混合,全都是老底子传下来的配方。这种泥土配设的地面,比水泥还要硬。他说。

这次修复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工程,就是对戏台藻井的修复。对此,他不敢丝毫怠慢,团队阵容强大,都是来自上路角宁海大咖级的老匠人:71岁的王世春,跟戏台打了五十多年的交道,是宁海古戏台建造的传承人和榫卯结构的专家。66岁的葛为林,干了近50年木匠,会修戏台藻井。68岁的陈盛,是为数不多的、能雕刻藻井透雕板的木雕师傅。一个藻井的部件有近三千个,从藻井拆卸、编号、造榫卯、磨刨木条、雕刻再到安装,整个古戏台修复过程环环相扣,一丝不苟,历时3个多月。

期间,央视《探索发现》手艺栏目摄制组专门来到里岙村,以这座古戏台的修复过程为背景,拍摄了纪录片《戏台藻井》,展现了葛招龙这支团队的高超手艺和宁海古戏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观众、网友们也纷纷为他们的工匠精神点赞。

随着古村落开发保护意识的增强,如珍珠般散落各地的古建筑群必会受到进一步的重视,古建筑修复事业潜力巨大、前景看好。为此,近来葛招龙又陆续组建了四五个团队,队员都是上路人,既有数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匠人,也有刚加入的新生代,以老带新,把老手艺传下去。这是一个老手艺枯木逢春的时代,但只有传承才能发展。而驱动传承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向市场。

修旧如旧,我心依旧。这或许是葛招龙从事古建筑修复事业永远不变的初衷。https://t.cn/AiN0BAt0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一直到昨日,男方态度依然暧昧,不闻不问,问就是生下来但决然不提结婚的事情,尽管我知道家中近期突逢变故,可我腹中的孩子却也无辜。忙完了丧事,我等了几天还是将怀孕
  • “那是我当然,跟龙哥抢女人,龙哥挥让他死的很有节奏感!不过……”陆天龙想了想,笑道:“照你所说,雷鸣和赵艺涵早就认识,两人关系还不错,那你觉得,雷鸣还会让她来参
  • 闲暇之余,最好再养个小可爱,比如你我想对着你碎碎念,分享我的各种无关紧要的小事,分享我的昨天今天明天, 但是我不能,不能让你知道我有这么牵挂你。#刘宇宁做自己的
  • 这疫情到底啥时候能结束啊[泪][泪][泪][泪][泪] #玉米蛇[超话]# 分享一个神奇的事情由于某人换垫子的时候没有关紧盒子第二天我起床看小七就没了把整个主卧
  • 现在烘焙太贵了,我家主食中,无糖面包、土豆和米饭的地位一样重要,一个30块钱的面包自己做5块,节省的不是一星半点,还不用反复揉(无机器)省钱省事又好吃,干嘛不做
  • 最近阅读西子慊老师的《愿你一枝独秀》很好代成毅入行十多年的样子:“独秀的人,守得住清欢把得住妄念也按捺得住孤独,于寂静之处踽踽独行投射出迷人的色彩…”不要妄图用
  • @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鹿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陪你一直走下去,愿安好 鹿长在 永不落幕。@白鹿my 慢漫长路 我们一定在 茸鹿与共 战为剑 退为盾
  • 风热感冒,就是有热气进去体内了,主要是嗓子疼,咳嗽,鼻干。风寒久了,可能会入里化热,变成风热感冒。
  • 以丰富的文化供给激活创新活力“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8月5日,在修葺一新的正乙祠戏楼,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与诗和远方的相遇
  • 真的有所谓人命天定吗? 命者,以口令之也。在人,则为人所禀受。天予人之气。故谓之以口。庄子齐物所云大块噫气也。气以口出。气故与口通。天以气使人,谓之天命。穷理
  • ”生意好了,蔡青松一家人和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民宿以农土特产品为主,大量收购土鸡土鸭,绿色蔬菜等农特产品,周边农户
  • 除此之外,永宁古城也是不容错过,喧闹的集市,还原了这里质朴的生活,还能带着小朋友在悦游工坊里体验手工艺的乐趣,这条线路真是既享受又有意思~五、湿地观鸟行程规划D
  • 后来秋千主人走了就放凳子叫我上去骂,我都服了真的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东西?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家喵喵最好看呀~~~之前想记录点什么来着,脑子不好使现在已经忘记了……
  • 虽然他(何必要求如此之高,即便是人也做不到)不能理解我的内心,但至少能感知到我的情绪并做出实际反应,会在我难过时悄悄靠近我,或者安静躺在我身边陪着我。一个绝大部
  • 我在回去看你的路上啦!谢谢你喜欢不够好的我,谢谢你总是待在原地望着我。
  • 中关村双创中心跨境电商出口基地发展势头强劲,以宁夏炬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代表,打造企业自有品牌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目前从业人员达到700人,带动本地纺织服装产品的
  • 看着一桌子好吃的,依依按捺不住了,小手指指一下这个,指一下那个,哪个都想要,但是依依能吃的没有多少,后面依依吃了点清蒸鱼跟大龙虾,小馒头之类的,也算依依吃过大餐
  • #挂人##光遇招陪玩##sky光遇黑市[超话]#挂人 这个是团里一个人进团没几天就说急需用向我们团长借,我们团长看在是朋友还是一个团的就借给了它,到了归还日期问
  • 信是完全不在乎,“五十多岁了,还纠结在瘦不瘦的这个事情上,会不会太没有自信了”一手拿着烤串,摆着无所谓的态度,信很坦然的说出来这番话,毕竟他也是51岁的人了,知
  • 给你宇宙 커피를 너무 많이 마셨나 봐요 是不是喝了太多的咖啡 심장이 막 두근대고 心脏咚咚跳个不停 잠은 잘 수가 없어요 难以入睡 한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