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如来藏的说明中,一一会相归体,全事即理体,事不碍理;在不空如来藏的说明中,从理体起相,理不碍事,前者强调不变的理体,故十法界皆空(性空);后者强调随缘的作用,故十法界俱有(幻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事事无碍的空不空如来藏,此是如来藏最极圆满的呈现,故十法界圆融无碍,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即一切,重重无尽。

经云: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地水火风不仅周遍法界,更是可以圆融互摄,经中借富楼那的提问来显示如来藏芥子纳须弥之无碍至极。佛陀对富楼那说,地、水、火、风本如来藏性,圆融无碍、周遍法界,但你却疑惑水火等诸法不相陵灭,因为在你看来水性和火性完全是相克,此二大如何圆融无碍?虚空之通畅与大地之质碍,其性也似乎是相反,此空大与地大又是如何圆融无碍?为什么诸大圆融无碍,众生却现见有碍,归根结底还是不达如来藏真空之理,本无有法,却执藏性随缘而起的法相有其自性,故藏虽分说有三,若不达其一亦障空、不空、空不空三。经云: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此处以喻来说明空不空如来藏,空体无相是空义,不拒诸相是不空义,体非群相是不落有边之真谛,不拒发挥是不落空边之俗谛,真俗二谛亦非对待,空有双离双即,入中道第一义谛,经云: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太虚空喻如来藏不变之体,日照等喻如来藏随缘之用,日照之时随日缘则现明相;云聚之时随云缘则现暗相;风摇之时随风缘则现动相;雨过天晴尘埃收敛之时随霁缘则现清相;地气凝聚之时随气缘则现浊相;尘土扬起之时随土缘则现霾相;水澄之时随澄缘则现映相,佛陀问富楼那,此七相是从缘所生,还是虚空自有?若执从缘生则堕因缘性,若执虚空自有则堕自然性,此虚空无相随缘而现诸相,即是喻如来藏随业而显,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即不堕因缘又不堕自然。接下来佛陀以日照则明举例说明此义,经云: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如果七相是七缘所生,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陀单以日照一例来说明,如果此明来自于日,那十方世界都应该是此日色,此日色若和虚空没有关系,就无法在空中看到圆日了。如果此明生于虚空,那明和日就无有关系,虚空自己若能生明,为何在半夜云雾之时却看不到光明呢?所以说,明相非定属于日,也非定属于空,但也不离日和空。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真妙觉明和虚空一样,也是不变随缘、圆融无碍。真觉妙明随缘(循业)现七大,真心非七大,然不拒诸相发挥,正如虚空随缘现七相,虚空非七相,而不拒诸相发挥。“汝以空明”的“明”是循业的意思,若众生循感空的业就会有空的相出现,地水火风也是一样,各各循自不同的业而现不同的相。“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业有染有净,虽同是空相,菩萨循净业所感之空,故成就的是虚空身,凡夫循染业所感之空,成就的则是无边的太虚空;同样是地相,菩萨循净业所感之地,故成就的是实报庄严土,凡夫循染业所感之地,成就的则是有漏秽土。“若俱发明,则有俱现”是指同时同处发生,所循业种不同而同时同处发生,如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可在其上行走,而人见之就是水,水可以饮用,但恶鬼见之则是火,虽渴也不能喝。故循业发现的相皆是虚妄,非因缘生,非自然性,也不离因缘藏性。

“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俱现就是同时现,如日倒映在水中之影,两人同时观此日影,却东西各行,日影分别随二人东西有别,一东行所见之日影,一西行所见之日影,不能说谁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诸相皆无自性。此中,不能说水中的日影是一,若是一,云何各有一日随二人东西行?随二人东西各行虽是二,云何水中惟现一日影,故亦不能说是二。说一、说二皆是虚妄,正如不能说这是文殊或这不是文殊,此亦如下文的“无可陈指”。本来就是虚妄之相,无可凭据(陈指),此非因缘、非自然,正是空不空如来藏。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日明等七相喻七大,七大之相无有自性,故无可陈指(不能说这是文殊),但又遍及法界(亦不能说这不是文殊\何处又不是文殊),故能循业而现,如来藏性具一切,随缘而现,圆融无碍,有何陵灭不陵灭,相容不相容?正如手臂有正倒相,然手臂之体无有正倒不正倒。若执陵灭相即是执相为体,相乃妄相,体无所有,本无所有,还问什么陵灭不陵灭。“犹邀空华,结为空果”空华喻五大,空果喻五大的陵灭(见大与识大不相陵灭容易理解,地水火风空五大的不相陵灭不容易理解,故经文只提五大,释成七大亦可),空华乃迷,空果乃迷上加迷。七大之性元是一真,唯一妙觉圆明真心,此妙明真心即是如来藏,藏性本空,非地水火风诸大,但藏性有随缘之用,故循业而发诸大之相。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问相不相容或陵不陵灭了。经云: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一真法界,本无诸相而妄见诸相,故不容相陵尘劳满面。昧于藏性真空之理,故起三细四粗之惑,此是“迷闷”义;本有觉性却背道而驰,于诸妄尘颠倒执着,造作诸业,此是“背觉合尘”义;“尘劳有世间相”即是由惑业而感的苦果,此惑业苦即是轮回的根本。凡夫依染缘起执成有碍,如来以净缘起融成无碍,经云: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不同于凡夫从妄依真起用,如来直接从不生不灭的根性起用,背尘劳之妄,合如来藏性,非但不为妄相所隐,更是能融彼妄相,全相即性,全妄即真,此正是清净本然之心,圆照一真法界,得其全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经云: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F轮。”

此处明如来藏之大用,“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是理事无碍的境界,也是华严宗十玄门中的一多相容门,“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是事事无碍的境界,也是十玄门中的广狭自在门。一即一真法界或一心,无量即十法界之种种差别或万法,万法不离一心,一心能生万法。小中现大如一尺之镜能揽千里之境,以镜照境,小中现大,境中有镜,大中现小;又如六字名号即万德洪名,此即小中现大,经中例举如来法身遍及虚空,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刹中如来如虚空中的微尘,在微尘数里亦能转大F轮,此即大中现小,小中又现大,互相含摄,圆融无碍。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再次结语相容之因,众生是背觉合尘,如来是灭尘合觉,众生转元真之性为虚妄之相,如来于相无有颠倒,全相归真,无一相不真,故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境,至此境界,还有什么不能相容,还有什么是互相陵灭的呢?

经上说 :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得生彼国」。

少了善根或福德,
都不能成功往生,
你若不管,
不理它,

怎么会成功?

整个的佛法,
小乘之外,

凡是学佛的,
只要学大乘佛法,
就是以菩提为宗要。

「 菩提正道 」
这四个字,

是说发菩提大心执持名号,
是菩提行的正道,
不是小道。

「 菩提正道 」
是甚么东西呢?

「 菩提正道 」
名字叫 「 善根 」,

譬如种树要先扎住根,
不扎住根,
这棵树不能活。

学佛的人没有
「 菩提正道 」,

如树无根,
不能成功。

善根是往生的
「 亲因 」。

因是甚么呢?

凡事都离不开有因,
然后才结果。

往生西方就是结果,
结果以前得种因。

因有 「 亲因 」,
有 「 疏因 」,
亲因很密切,
很近,

这个 「 因 」 最要紧,

「 疏因 」 则是
「 远因 」。

《 阿弥陀经 》 上讲
「 善根 」 叫亲因。 ……

善根福德,
要怎么样具足呢?

「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 」。

修净土有三要,
三要是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怎么个用法呢?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当菩萨不是光做了好事就当菩萨,
内里得明心见性,
懂得心性,

外边做种种的功德,
救多少的人,
这两条缺一条就不能算菩萨。

无论是修持实相念佛、
观想念佛、
观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

皆须发菩提心,
尤其是执持名号,
亦须发菩提大心,

这即是
「 菩提正道 」,
并非一般的小道,

是 「 善根 」、
是往生的 「 亲因 」。

「 亲因 」 相对于
「 远因 」
(「 疏因 」) 而言,

「 善根 」 即是
「 亲因 」,
亦是 「 菩提正道 」。

因此,
具足
「 善根 」 的做法是在
「 信愿行 」 三要里体现,

李炳南强调 :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可见求生极乐净土,
必得发菩提心。

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曾几何时,
中国弥陀净土信仰的行者,

竟然有绝大部分不明事理,
认为只须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
至于古今之祖师大德等前贤,

苦口婆心地劝导发菩提心、
勤修 「 净业三福 」 等教诫,

乃至奋力修持,
证入空性以达一心不乱或念佛三昧等等教法,
都充耳不闻,

实不知往生十方净土,
亦须从人间做起。

实际上,
一个志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他应是一位主体自觉的人,
在娑婆人间的种种,

对他必然具有积极、
正面的意义,

因此,
他对于弥陀信仰的超验觉受亦必在这人间的世俗中体悟。

进一层来说,
往生极乐国土的真实意义,
是为了将来能够摄受众生而求生彼国,
并非为了自求了脱生死而已。

可见,
在往生之前的一切作为须以关怀人间众生为要,

同时藉此积聚往生资粮,
往生净土方能有望。

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是修净行者自身的
「 终极关怀 」,

那么,
顺此推论,

这个
「 终极关怀 」
则须在此世呈显,

由此岸迈向彼岸的契机不在于放弃人间的种种事务,

而是更应积极地投入。

这种为众生的投入行为,
即是菩提心行。

如此说来,
菩提心亦是慈悲心。

无论凡心、
佛心,

「 心 」 的本体无异,
凡心即佛心;

但凡心跟佛心的差异在哪?

在于一是染污心,
一是清净心。

因而当凡心 ( 染污心 )
开始忆佛 ( 清净心 ) 时
便由染污转为清净。

由于凡心与佛心的本体无异,
即有相同的本体
( 心体 ),
因而能达到相同境地。

那么
「 佛心 」
( 清净心 )
指的是甚么?

《 观无量寿佛经 》说 :

「 诸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佛心即是慈悲心,
因慈悲心,

有缘或无缘众生,
同被摄取,
这是行菩萨道者所展现出来的菩提心。

足见,
慈悲心亦即菩提心,
此心能够令众生策励修行,

例如道宣
( 五九六 - 六六七 )说 :

「 三涂罪人若为能救?

若不能救众生,
何名慈悲?

既无慈悲,
菩提分法,
依何为本?」

没有慈悲心即无法生起菩提心,
而菩提心则是呈现慈悲心的另一面向。

四 、

近来听闻坊间的一些教法,
有人直以称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之教说,
大张旗鼓。

这种教法颇能吸引信众,
原因在于娑婆极苦,
贪瞋痴三毒具足的众生,
无不沉浮于六道而不自在,

今天有人告知只要念佛,
乃至只要 「 信 」,
即可了生脱死,
一般信众无不趋之若鹜。

然而,
古代祖师大德在不同时机因缘所开设的方便说,

竟被用来成为究竟之义。

本来是 「 权 」 说,
却成了 「 实 」 义。

殊不知,
在忘失菩提心的情况下,
使得大部分念佛人被视为自私之人。

实则,
念佛行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个 「 发愿往生 」 的意涵,

除了有愿往之心,
尚有迴入娑婆度化众生之意。

一般误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
「 享福 」、
「 享乐 」,

对念佛法门
( 净土法门 ) 而言,
是一大误解。

中国弥陀净土法门的倡始者昙鸾在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

( 即一般所谓的
《 往生论註 》)

早已提出
「 往相迴向 」 及
「 还相迴向 」 的训示,

如将自己的修行功德迴向给自己跟他人,
愿共往生极乐净土,

则称为
「 往相迴向 」;

往生净土的念佛行者,
已成就方便力,

兴起大悲心,
返回娑婆世界,

济度一切有情众生,
共向佛道,

则称为
「 还相迴向 」。

在净土法门的教义里,
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并将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给众生,

愿共同往生,
是一再被强调的修持要义。

另外,
在 《 观无量寿佛经 》 里
亦提到往生者,
须具备三种心,

其中一种即是
「 迴向发愿心 」,

足见,
「 发愿 」
是极重要的事,

且须配合
「 迴向 」,
才能成就净业。

这里的 「 迴向 」
即涵摄了甚深的菩提心行。

在传统的净土教说里,
如莲宗二祖善导
( 六一三 - 六八一 ) 的

《 往生礼赞偈 》云 :

「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王龙舒的
《 龙舒增广净土文 》亦云 :

「 愿同念佛人,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这里的
「 共生 」 极乐与
「 同生 」 极乐,
意思一样。

因而,
一般通用的迴向偈便如此云 :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在净土相关经论中使用
「 同生极乐国 」 的
情况很多。

此 「 同生 」 思想
具有大乘平等观,
如善导指出:

「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这可看出
「 同生 」 思想
须具有平等心、
发菩提心,

期待所有众生
「 同生极乐国 」。

这让我们反省到昙鸾的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曾云 :

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
要发无上菩提心也。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
受乐无间,
为乐故愿生,
亦当不得往生也。

昙鸾强调没有发菩提心,
不可能往生彼佛国世界。

一般人听说
「 极乐 」,
便想说到那儿去享受无穷的快乐,

假若如此,
这种人是不可能往生,

因为没有发菩提心,
没有度众的大慈悲心。

我们在民间也常听到这样的错误见解,
说人死了之后,
期待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

在这人间的苦痛、
无奈、
不幸,

皆可一笔勾消。

在台湾的丧葬礼仪已发展得很不错,
我曾有一位学生从事殡葬业的礼仪师工作,

他提到 :
「 我许多 『 客户 』 都会说,
自己的亲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了。」

这是民间常有的认知,
但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事实上,
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不但没有,
还严重地误解净土法门的意涵,

印顺法师说 :
「 佛与净土,
是我们的师范,
理想世界;

但同时,
并非向外驰求,

而是内在德行的体现,
能达到与佛一样的究竟圆满。」

净土法门的真实意义是净化身心世界,
惟有如此,
才能充分体现净土法门的意义!

否则,
极乐净土不就成了自私鬼的天堂、
或是避难所了。

蕅益智旭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 中亦说 :

「 为度众生求生净土,
非为自身独出生死。

有此菩提弘愿,
方是往生正因,
不然纵令念佛菩萨,
与佛菩萨气分不相契合,
不能生净土也。」

这样的见解跟昙鸾所说的一致。

求生净土,
并不是只为了自己享乐,
而是须发
「 菩提弘愿 」,

这样才能与
「 佛菩萨气分相契合 」,
否则往生不了极乐世界。

修持净业的行者应特加注意,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

这个菩提心涵摄
「 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 的真实义。

往生西方净土是属于大乘法门;

大乘法门皆须建基于菩提心;

离开了菩提心,
即不成为大乘佛法。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净土,
因此,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
都是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总之,
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

不可没有悲心、
菩提心,

也不可缺乏广学一切法门,
成就一切智的宏愿。

不能不挺起胸膛、
坦荡迎接人生;

不能不去实地关怀身旁周遭的眷属,
乃至与自己有着息息相关的社会大众。

怎么做到和一个很爱的人不联系
也许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吧。就像宫崎骏说:“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我们不合适,但我还是拒绝了所有人,陪你走过一段没有结果的路。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生难忘。想想真是心酸,留住你和放下你,我都做不到。"
感情的开始,需要两个人点头同意,但是分开,一个人就能决定了。你以为坚不可摧的感情,只是你在计划着永远,而对方却在谋划着离开。所有人都说熬过去就好了,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熬。把他放归人海,把自己还给自己吧。从此只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再进行廉价的讨好,让内心归于平静。自先圆满,而后爱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谢谢你的巧克力 正是我最爱吃的 [给你小心心](但是你真的没踩到我哇老妈生日快乐 祝你永远年轻 永远幸福图2才是我们在疫情爆发前的最后一张合照快三年了 这逼疫
  • -sssssseason-的又又一天猪瘾PLOG我摆烂了 这几天 真的就是摆烂 算了就这样吧周五体检 就这样吧 算了 冬天了 也不怕了 随便吧 真的很烦 真的是
  • [亲亲][亲亲][亲亲]真好啊,真希望这位小朋友可以一直这么快乐这么爱笑啊~ [微风]明天就要正式成为我的笨蛋老公啦 mark一个一点都不惊喜的菁禧求婚[彩虹屁
  • 出游日要秃死了/等车中/上车了就没怎么坐到过座位还被别人drop“让我坐会”表情包/一眼能看出只有155/甜妹坐三轮车/小生煎包 炸蘑菇好吃死了 烤猪蹄好吃好吃
  • 【叮~请查收你的续签获批信】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学签延期获批的好消息!满屏9️⃣9️⃣➕咨询量九宫格都要分开两次炫小红书其中一个平台爆炸 两个平台你就尽管扎根
  • \"朴潇潇愣了一下,随即是狂喜,她做梦都想着上官爵能这么柔情脉脉地围在她身边,\"谢谢你,爵哥哥,我太高兴了,你第一次对我这么温柔。\&qu
  • 保镖啥的,结果这次不是了,而且他又是自己cue超能力,而且第四张图的肢体语言感觉真的很渴望,而不是之前那种脑海里幻想剧情画面的样子,这段话他说虽然成年人知道不会
  • 初冬的额尔吉纳~~~初冬之后的额尔吉纳大地草原都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天空高远,银装素裹这里冬日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
  • 怎么会没话说呢,每天发生的故事又都不一样。因为一些事情,最近莫名其妙陷入一种奇怪的情绪,会注意大家认为的好看的女生的长相有什么特点,会对自己质疑,还会去观察大家
  • 【禅学公开课】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观(下) 地点:公务员集训处 主講:淸华大学梁乃崇教授 記錄:張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憶玫 ※真心沒有辦法被知   那
  • 世间没有是,也没有非,只有执着在,放下贪嗔痴!通过累世的集聚,我们错误的关点看法与日俱增,修、就是修正我们的心念[心]行、是动词;在日常生活中去训练自己的身口意
  • 靠一张“面瘫脸”走红,60岁倪大红甜齁网友,隐瞒32年的老婆竟然是她有人说他长相吓人,单是往那里一站,什么都不做,也是非俗世生活所能见之人,好像就是天生为戏而生
  • 16.天要下雨,菜要下饭17.我是一支没有感情的冰淇淋18.请带上128G的胃跟我走19.生死有命,胖瘦在天20.布置作业:今晚想我21.“虚度光阴的一些证据”
  • 在最新曝光的法院文件中,艾梅柏律师称德普性功能障碍,因为服用了性功能障碍患者才需要服用的药物,且这也就是艾梅柏曾遭遇酒瓶性侵的原因……信息量过大了,真的就是只有
  • 大清早的起床被通知心理课要考试 先考先走 还以为是选择的小测试 早饭都没吃就来写了六百字小作文[怒骂][怒骂] 于是奖励自己吃了顿不错的早中饭嘿嘿和r小姐的聊天
  • #图灵塔罗[超话]# [心]本周运势榜单[心]可爱万岁 ⭐️事业最旺:白羊座♈️处女座♍️天蝎座♏️ ⭐️爱情最甜:狮子座♌️摩羯座♑️水瓶座♒️ ⭐️财运
  • 1⃣️自己做指甲技能✔️虽然做得很一般嘿嘿嘿 2⃣️建议异地cp可以腾讯会议一起看电影啊哈哈哈哈 可以一边看一边吐槽[抱一抱] 3⃣️emmmm觉得自己不是个啥
  • 射手男会产生一种征服欲和好奇心,或者是对她们真实样子的好奇吧,越是猜不透你,越是对你很感兴趣,会想要一直靠近你,了解你。“性别男,爱好户外运动和厨艺,早C晚A,
  • 现在年轻人表达、关注的,不是衣食住行等表层的物质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而是对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干什么的深度思考。热爱这个世界的
  • 整理了一些三观超正的文案[心]1.成为不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也至少不要成为一个贫瘠的人。12.不要被结果操控原本因为梦想而灿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