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环境改善了 城市美丽了 窑街沉陷区变成居民“后花园”

迁户张根财甚至觉得这一切都难以想象。曾经“黑漆漆”的窑街沉陷区,经过修复后再打造的花海项目,真正实现了从采煤沉陷区到居民“后花园”的蜕变。

“置之死地而后生”,处于困境的窑街要摆脱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就必须要有大手笔。自2012年窑街沉陷区综合治理启动到目前,经过多年的整治与清理、美化与转型,如今的窑街地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了花草树木的绿色,少了昔日沙尘灰烟的污染。靓丽的街道,苍翠的柏树,青青的小草,昔日破损的路面、道口已经不见,多年的断头路已经被拉通,排污管网变通畅……这一变化源于一个资源枯竭型城镇的嬗变与转型,这一变化源于红古区委、区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即知即改任务的落实。

让窑街古镇山清水秀

昔日的窑街,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基础设施破旧,空气污染严重,居民出行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眼前的变化让人们倍感欣慰。“我在窑街生活了六十七年了,现在这样好的环境我真是想都不敢想。”搬迁户马玉海说,他们从小生活在窑街采煤区,几十年来,楼道里坑洼不平、窗户破损严重,父亲年纪大了,下楼非常不方便。自从搬进新房,父亲出门看病方便了很多,老人心情也好起来了。“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于地下采空区日益扩大,到处出现滑坡、沉陷现象。为此,窑街煤电公司将下窑、山根、滩子、团结等4个村纳入沉陷区搬迁。7000多亩农田由于地下沉陷不能继续使用自流灌溉。随即,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多年的村民开始三五成群地开采小煤窑、在滩涂地圈地建煤场……从那时起30多年来,窑街可以说是千疮百孔。”老马感慨地说,近10年来,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整治,使窑街又发生了起死回生的变化。

“窑街的环境卫生变得好多了!”“变化真大!”张根财说,以前,上窑十字的团结街是窑街地区最繁华的地段,人多车多垃圾多。如今,这条路已被硬化,很整洁,自己闲暇时还会出去走走。

张根财说:“我原来住的是平房,居住条件差,环境不好。自从参与房屋改善项目后,我的房屋面积从50多平方米增加到86平方米,不但采光性、通透性、舒适性大大提升了,还拥有了一个小花园,住房环境的改善,使我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住房改善搬迁项目的实施,使原本居住在便民设施严重老化、处于地质灾害隐患区、居住环境恶劣的29户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窑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张丽霞说,此项目的实施使昔日居住环境差、影响城市面貌的区域已成为绿意盎然、百花争艳的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全面推进窑街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窑街片区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2010年10月,为解决窑街矿区四个村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消除小煤矿安全隐患,区委区政府对33家小煤矿一次性补偿关闭。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红古区为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城市,走上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发展之路。2013年区政府决定实施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彻底治理恢复窑街生态环境。

“以最为突出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废弃工矿设施及矿渣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和新型能源特殊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多元文化的梳理与保护为突破口,红古区提出打造一个地质公园、一个矿山公园、一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一条文化生态旅游廊道,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红古区绿化管理所负责人说,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林业投资预算6400万元,规划面积2553.47亩,其中植树造林2253亩,分五期进行。项目以生态绿化治理为主,按照“林中有园,园中有林”设计主题。

沉陷区生态治理五期工程(窑街滩子社区棚户区改造生态治理工程)位于窑街滩子社区棚户区拆迁区域,规划面积153.47亩,绿化133亩,修建园林景观灌溉水网等辅助设施20.47亩。目前,该项目土地平整部分基本完工,绿化及园林景观部分已进入施工阶段。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红古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陆续完工,当地整体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21年红古区的优良天数达到350天,无人为性造成的污染天气。

高质量发展生态修复示范城镇

窑街街道以“强基础、促发展、利长远、惠民生”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质、生态环境治理、乡村建设提速、基础设施补短、民生福祉改善、社会治理提升等六大行动,力争到2023年实现窑街片区全面振兴的任务。

窑街街道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窑街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23个3547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期滨河小区、铁运处家属楼、旧大楼三个小区31栋楼已改造完成,二期20个老旧小区46栋楼改造正在加紧推进,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同时,全力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打造以窑街大什字、跃进街十字为圆心,以15分钟为半径的两个“一刻钟生活圈”,有效满足了居民养老、锻炼、休闲、购物等多样化生活需求。

进入搬迁户卢国平家中,屋内各式家具、家电齐全,窗明几净,近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温馨又舒适。“经住房改善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和我们一样有80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旧房换新房,小房变大房。新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物业服务好,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就医、就学、购物等方面更是十分便利,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卢国平言语之中满是从破旧的老房子搬进新房的喜悦之情。

下一步,红古区将按照“赋能焕新、产业提振”的总体思路,高质量编制完成《兰州市红古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窑街片区规划》《窑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红古区窑街风貌导引》,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片区”的城镇发展布局(一心即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即滨河生态修复廊道,两轴即城镇发展功能主轴线、城镇发展次轴线,四片区即城镇综合服务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生态治理示范区、生态涵养修复区规划),着力“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将窑街打造成为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生态修复示范城镇,中国先进碳中和能化共轨智慧产业基地。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从自产自销到畅销全国100多个批发市场 高原夏菜抒写兰州现代农业好前程

8月27日上午8点多,烟雨朦胧中,马坡乡羊下村曹为民将自家菜地里最后一方菜铲完、装车后运往县城。至此,今年榆中县山区高原夏菜采收进入尾声。

从单一蔬菜到现在培育出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

从昔日的“三马子”贩运叫卖,到如今进入国际市场;

从1998年定远蒋家营村第一家蔬菜保鲜库的建立,到2019年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从当年的零散种植到合作社模式“井喷”发展……

兰州高原夏菜经过10年的凝炼和成长,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小散乱到品牌化的靓丽嬗变,目前已成为兰州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最靓丽的“名片”。

由小到大实现品牌化 高原夏菜从这里“走向世界”

今年刚到60岁的曹为民已经有着近20年的种菜经历,通过摸索认定自己开着三马子来交菜要比直接趸给菜贩要划算得多。从5月初下种,历经3个多月精心细致的田间管理后,菜终于采收了。

“今年的菜价比往年要低得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种植信心。”曹为民告诉记者,从现在来看,以前种地都靠体力,如今种地有铺膜机、提垄机,不仅省力还规范,最重要的是菜采收后不愁销售,直接拉到保鲜库,1亩地收入4000多元。二阴山区农民的确在这十多年里靠高原夏菜实现了发家致富。

8月25日,记者来到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各品种蔬菜进行采样、检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各品类蔬菜必须进行严格采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各类蔬菜被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后进行包装运输发往全国各地。“作为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榆中县已有24万人从事高原夏菜种植,蔬菜种植总面积占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一半,贡献了全县40%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榆中县在新营镇、马坡乡、城关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等5个乡镇建成首个省级6万亩高原夏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种植大白菜、花椰菜、甘蓝、娃娃菜、西蓝花、青笋等,涉及农户近5000户,同时成功创建了夏官营镇高原夏菜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自2002年开始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来,榆中县141个行政村,近6万农户种植蔬菜,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等12个乡镇已成为万亩蔬菜生产乡镇,其中小康营乡、清水驿乡、夏官营镇等7个乡镇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大关。连续3年成功引进3603个蔬菜品种,有力推动了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

其实,在过去的10年里,兰州市突出高原夏菜产业培育、品牌打造、质效提升,以特色优质拓展市场,以高质高效提升质量,育品牌、扶龙头、建基地、扩规模、强科技、延链条,全力推动高原夏菜全链条集群化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高原夏菜已成为兰州农业最具特色、知名度最高、最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高原夏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近100亿元。

“‘品牌化’一直是兰州高原夏菜发展寻求的一条最重要的‘出路’”。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校长刘明亮告诉记者,多年来,市、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形成“兰州高原夏菜”整体品牌,推行高原夏菜“子母商标”,连续3年在榆中举办中国·兰州(榆中)高原夏菜新品博览会,连续5年举办“甘味”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兰州还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榆中县成功创建高原夏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特色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由弱积强“数量转质量” 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以前种菜都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如今大家都形成了‘抱团取暖、共同致富’”。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科科长腾辉说,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逐渐实现了“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转变,产业做大做强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特别是自榆中县成立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以来,43家蔬菜产销企业或合作社融入其中,各蔬菜种植、外销企业和技术单位合作,信息共享,错茬种植、标准化种植,借力直供市场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增加菜农收入,实现了蔬菜品种的多元化、产业化体系。

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0 年起我市实施“1368”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市每年新增高原夏菜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设施农业0.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增加200公斤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高原夏菜坚持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龙头企业 +”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新型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65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85个、示范家庭农场174家。通过加快建立完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成了产地和田头果蔬仓储保鲜冷链设施324个,库容量达52万吨,年吞吐量达280万吨左右。

据了解,在畅通产销对接渠道方面,兰州市持续推进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建设,加快构建西北地区规模较大、设施完备、技术领先的大型农副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单日进场交易车辆达1300余辆,日均蔬菜交易量达1800余吨。同时建立“地头—餐桌”24小时供给配送机制,新建“互联网 +”现代农业示范点4个,高原夏菜线上销售量占全市网络经营主体产品的5%,线上销售额占总渠道销售额的2%。

榆中县副县长李敬强告诉记者,为全力解决贫困户依靠高原夏菜主导产业增收难这一脱贫“痛点”,近年来榆中与天津宁河双方充分发挥协作资金助力产业扶贫的特殊重要作用,2017年将267万元帮扶资金注入康源公司,创造性地采取了企业托管、年底保底分红的经营模式,既创造务工岗位,增加贫困户收入,又扩大规模化生产,还增强整体经营能力,拉开了“输血”式帮扶的序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在帮扶高原夏菜成功打入京津冀市场的基础上,榆中县坚持从农业产业大局考虑,从高原夏菜主产业地位实际出发,以榆中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为牵引,持续助推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建设,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新建高原夏菜高崖镇李家磨示范园区,建设6600平方米连栋温室和日处理引进试验新品种300个,示范推广种植优选品种300亩,辐射川东4乡镇4000户农户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入股带动5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解决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100亿级“好中优”优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近几年,兰州市坚持以增收为导向,通过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要素集聚、畅通产销对接渠道举措,推动高原夏菜集约化、全链条发展。其中,做大特色产业集群方面,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启动榆中县50万亩蔬菜产业大县、5个省级和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全面打造高原夏菜100亿级“好中优”优势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过去的10年里,兰州市强化科技支撑面,加大高原夏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蔬菜栽培达到30多类300多个品种,建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个。同时启动“高原夏菜采后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高原夏菜冷链保鲜、鲜切加工、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监控、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提升装备水平,不断完善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3万亩。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严格投入品监管,引进规模化尾菜处理企业2家,工厂化日处理蔬菜尾菜能力达1500吨以上。

据了解,这10年来,兰州市以质量为导向,着力在加强监管、强化科技、提升装备水平方面下功夫,推进高原夏菜绿色化发展。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监管网络和质量溯源检测体系,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测。全市建成蔬菜质量追溯点152个、无公害蔬菜单日农残检测580批次以上,年检蔬菜22万例以上,合格率达到98%,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455个,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农业农村部例行监测前茅,榆中县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定为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2万亩,实现产量80万吨。通过地标项目的实施,以甘草千亩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为契机,有效促进榆中县蔬菜产业‘东扩’布局发展,全面打造榆中高原夏菜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新基地,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立荣介绍说,近年来,榆中县围绕“好中优”“特中特”“独一份”“错峰头”的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品牌效应,按照产业为先、龙头引领、农户参与、稳固脱贫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和打造了以高原夏菜为代表的冷凉型蔬菜、百合等“甘味”系列特色农产品。

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是高原夏菜提升价值链、打造全产业链经济的关键所在。10年来,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农产品加工业,辐射带动运输、餐饮、劳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合作社达1197家,从事蔬菜净菜加工、速冻蔬菜、泡菜加工的农业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年加工外销高原夏菜140余万吨,产值达到40.3亿元以上,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3家,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外向型经济,推动产品畅销22个省(市)60余个大中城市的100多个批发市场,直供港澳台,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尤其是以榆中为核心区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主要基地之一。

这10年,兰州高原夏菜壮大成长绘就了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画卷!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文 彭昱/图

【泰安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激活消费市场,抓好文旅融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居全省第1位;进出口总值增长42.6%,居全省第3位……日前,泰安市经济半年报出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泰安市贯彻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把抓项目、稳投资、促消费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三驾马车”稳中有进、持续发力。

  项目牵引,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7月26日,位于东平县彭集街道的兖矿泰安港新能源数字陆港产业园,机械轰鸣,堆场、集控综合楼、码头作业区一派繁忙景象。
  俯瞰项目效果图,煤炭“乘坐”火车由瓦日铁路东平站转园区铁路专用线进入物流园,“兵分两路”——进仓储备或转运换乘。进仓储备的煤炭将被妥善安置在50万吨储煤设施内,转运的煤炭则通过水、陆两种渠道送往四面八方。
  这个总投资约40亿元、年转运量1620万吨的项目,已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项目被列入省重大项目。“项目具备物流配送、应急储备、配煤加工、煤炭交易四大功能,集散疏运能力居全省内河港口前列,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区域性能源集散中心,形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新通道。”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说。
  泰安占山东黄河流域面积达47.5%,全市83.2%的面积位于其中,是山东唯一一个黄河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市。泰安市在扩大有效投资中紧紧抓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这个“牛鼻子”,紧扣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黄河长久安澜、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全市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项目库,以项目建设牵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我们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迎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涛说。目前泰安市谋划实施了100个年度重点项目,总投资391亿元,有28个项目入选省2022年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2位。
  一泓清水引来白鹭、黑天鹅等鸟类栖息,3000亩的蓄水面与其中的百亩松林小岛有机融合,形成了水库景观公园、汶河湿地公园连片式生态长廊,这是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王家院水库完工并蓄水后的景象。
  如今,王家院水库已打造成一座集雨水利用、供水调水、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水库综合体,构建起水生态长廊。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全国试点项目,策划实施项目67个,子项目326个,完成投资154.42亿元。
  作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工程,3月18日,“引黄入泰”项目开工。项目沿大汶河经东平县、肥城市、岱岳区铺设引水管道,新建引黄入湖进湖闸、东平湖取水闸。
  “项目全长80余公里,总投资约22.98亿元,预计2023年底竣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解决泰安市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泰安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伟说。
  8月2日上午,记者在泰安市岱道庵路街角公园看到,园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休憩、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以前带娃不方便去远点的公园玩,现在出了小区门就是公园,环境真不错。”家住华新山水居的宋芳为提升改造后的街角公园点赞。
  城市更新是扩内需和促转型的有效抓手。泰安市新建、改建街角公园19处,方便群众共享城市绿色福利;打造智慧生态公厕45处,小切口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域垃圾分类“泰安模式”成效显著……“我们下足绣花功,牵头泰城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完善城市排涝体系等,打造让百姓安心、舒心、暖心的美好城市。”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军说。

深挖潜力,激活消费市场

  “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购车优惠,这款19万的车,能少缴8400多元的购置税,县里还补贴1.52万,共省下2万多元。”近日,在宁阳县凌云汽贸城,李国强向记者细算起她的购车账。
  截至7月1日,宁阳县共拿出3900多万元对购车消费者进行补贴,全县累计销售汽车3671辆,实现销售额4.89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时段的12倍和16倍。
  为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泰安市出台一系列支持促进消费的政策,全力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5月底,泰安发布《促进汽车消费的活动方案》;6月,泰安家电补贴政策出台,从开展家电惠民活动、鼓励家电以旧换新消费两方面推动家电消费市场回暖。
  “以前拿快递必须到镇上去,来回几公里,费时费力。现在,快递直接送到村里的快递服务点,网购更省心了。”新泰市刘杜镇高家圈村村民王倩说。
  为助推电商产业发展,5月27日,新泰市占地1.5万平方米的网红直播基地投入使用,为电商创业人员提供实体性直播电商服务平台,并整合网络快销产品、网红带货主播、物流配送,帮助小微企业拓展市场。
  快递下乡在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同时,能激发更多消费需求。泰安探索打造“快递+商超+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三体融合模式,有效破解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推动消费提档升级的重要一环。泰安发布《泰安市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5年内建成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形成以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
  在泰山区的山东泰山啤酒有限公司,“月光下的运输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家公司白天生产线“休眠”,深夜开足马力生产。凌晨三点,一辆辆运输车把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原浆啤酒送到全国近30个省份的2800多家专营店以及消费者的餐桌上。
  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潮流,泰山啤酒创新供给,主动拥抱新需求,主打仅有7天保质期的原浆啤酒,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爆款产品。啤酒保质期短,公司以强大的物流作保障,“月光下的运输车”遂成为泰城一景。
  “2021年,泰山原浆啤酒总销量超13万吨,同比增长30%,已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泰山啤酒市场总监马晓珑说。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泰安市围绕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率先提出并大力发展免疫力经济。“我们构建起全球首条万吨级小麦糊粉层产业化示范线、国内领先的泰山黄精工业+旅游智能工厂等‘一梁五柱’免疫力经济产业链,打响了泰安康养福地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品牌。”泰安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蔡丽霞说。
  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促使泰安市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复苏脚步加快。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4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文旅融合,打造发展新引擎

  “住在这里耳目一新,还有陶艺、书法、绘画等手工体验项目和新鲜果蔬采摘,孩子可以体验山中乐趣。”7月25日,来自济南的游客张甜甜入住泰山区泰前街道曳尾园民宿,对民宿的环境和配置十分满意。
  “开门见山、出门见绿。我们对环山路两侧15家精品旅游民宿,按照一舍一品引领、连点穿线成片的思路,对白马石村等6个村规划一个核心引领、五大片区并进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全国数得着、全省叫得响的旅游民宿集聚区。”泰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永智说。
  文化、旅游碰撞出的全新元素,渐成泰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泰安以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入选全省加快建设的4个示范区为契机,把“文旅融合”作为突出抓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推动景点“穿珠成链”,激发消费潜力,全力打造泰山文化发展新高地和泰安文旅融合升级版。
  “今年以来,泰安市先后推出云游泰山、畅游泰安府、唐乡寻宝、云游四季东平湖等26项主题活动、30余项惠民措施、16条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侯卫国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经济”是城市繁华的重要体现,也是促消费增长和升级的有效途径。泰安老街、泰山西湖、岱庙广场……泰山脚下的夜经济正在复苏。
  6月24日,泰山区徐家楼街道梦泰山·潮乐夜肆夜经济集聚区开街,推出城市文化、网红直播、场景消费和午夜味蕾四大特色主题活动,为泰安夜经济注入新活力。“梦泰山·潮乐夜肆的开街将进一步丰富夜经济形态,彰显泰安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夜间消费对泰安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山东梦泰山啤酒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言涛说。
  满眼荷花三百顷,采莲人语隔秋烟。盛夏时节,数百里东平湖呈现出一湖碧水、两岸绿色、水鸟翔鸣、风光旖旎的秀美景色。当前正值暑期旅游热,东平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白天游客漫步湖边,看鸥鹭翔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水浒影视城的泼水节拉开序幕,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盛夏时节的清爽。
  “我们着力培植以东平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打造东平湖生态旅游品牌,推出运河文化、水浒记忆、非遗体验等主题特色旅游线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东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说,7月份东平县旅游市场营业收入197.36万元,东平湖景区入园人数4.99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6.05%、37.47%。
  同样火热的还有新泰市的红色旅游,当地依托龙廷镇掌平洼村史纪念馆、太公峪村党性教育基地、龙溪庄村革命烈士陵园、老瓜峪村新泰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等红色遗址遗迹,与绿色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今年,泰安市入选2022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岩岩泰山·青青岱岳精品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岱岳区入选全省首批文旅康养强县。在一系列措施加持下,6月以来泰安文旅行业加速复苏,泰山景区日接待游客恢复到万人以上,欢乐指数在自然景观类排名中位居榜首。(来源:大众日报)#走在前 开新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刚开始的话推荐的流量不会很多,但是如果推送出去的第一笔流量有了好的数据反馈,那平台就会继续给你的商品推荐第二波流量 所以文件名必须要把握好平台的扶持机制
  • 今天是农历九月廿八,暮秋冷雨时节,听我读王沂孙的《声声慢》词:“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巡检衙门思往事,古道变迁记风烟。
  • 当是时,江城封禁,全民抗疫,放眼鄂州之外,举目四海之内,处处有口皆防,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见了大王就俯身拜谒,大王把他扶起,并请他坐于侧座,说:“自君别后,知道你很挂念小女,姑且把小女许配给你,想你不会太嫌弃吧。窦生于是询问他,这人答道:“我家相公想
  • #亦筝笙# 凑巧赶在九一八九十周年的今天夜里看完了这本 剧情总体来说多少有点狗血 而且节奏太快了 但是作者在引用诗词结合时间段还是蛮好的 而且选了很多特殊的地点
  • 刘亦菲在屏幕前所营造的人物角色,每一个人全是风流倜傥的大美人,乃至带上一丝高冷高傲,不食烟火人间的寓意,好像离观众们很远。也有一张照片,那就是刘亦菲工作的那一天
  • 如果一段时期不想再买房,10年左右就会有500W的利息,计算复利每年就有75W的利息了。从第三季度的持仓来看,机构对新能源的持仓超过了白酒,对宁德时代的持仓数超
  • 第二个难题是数据加工每一个文化机构先接入国家文化专网,第二步部署一个底层关联集成系统,这也是刚才提到的标识解析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依托我们国家主导的国际标准,在各
  • 保险公司:本是内部交流意在激励员工。保险公司:本是内部交流意在激励员工。
  • #世界微尘里# 大学时代看的一系列小说: «不负如来不负卿»感觉演员不太喜欢,制作也不太精良; «凤囚凰»感觉造型不太喜欢,原著党表示小说才是yyds; «橘
  • 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氛围,富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春春暖花开,就在现在。春暖花开,就在现在。
  • 文徵明《吴山揽胜图》之后是祝允明的《草书中秋玩月》。最后的地方有远行的帆船,峰峦崚嶒,水波不兴,给观者以浮想联翩之感。
  • 的确是原班人马出演,但两位大火的主演必然不在其中,剩下的是一些配角的故事,依旧是情怀消耗。毫不意外,除了一些原版演员的加入,电影版《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男女主已经
  • #上上签客片# 是记录,是真实的,是幸福的,不定时,不定点 不限制 以城市为载体 拍美一座城市 记录不 一样的爱情故事集 私人定制 有一种承诺叫:我们只用客片
  • 她过去把自己那一碗端来喝,她是愿意和苏纨清呆着,毕竟她孤独一人太久了,现在哪怕是随便一个人来做客,她都是高兴,何况苏纨清看着十分不凡的人#大理婚纱照##云南大理
  • 口味虾看似是简单的浓油重辣,其实不然,它成功的背后还需一锅好的汤汁,要猪骨、黄豆、剁椒酱等配料协同发挥,方能烹出带有浓郁香气的汤,有了这个,才算成功一半。他讲,
  • 太原做全切双眼皮,太原做平行双眼皮哪里比较好?太原做开扇形双眼皮反馈好的医院?
  • 午后福建板块也跟着异动,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湾湾的事情,这些都是被过渡解读,尾盘资金有回抄一些个股,今天低位题材股的影响较小,周期股大跌,消费的白酒以及金融不
  • 1-5:热火、爵士、勇士、尼克斯、公牛6-10:篮网、76人、掘金、湖人、雄鹿11-15:黄蜂、奇才、太阳、老鹰、开拓者16-20:灰熊、独行侠、森林狼、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