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汇览# 【古人也用戒指来告白吗?】

戒指对现代人来说寓意非凡,代表着浪漫的爱情,代表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承诺。

宋 徐崇矩 《仕女扑蝶图》(局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那么,“戒指”这一物件究竟从何而来?它有着怎样奇妙的历史?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戒指的前世……

远古·骨之戒
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戒指”就已诞生。那时,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只是佩戴于人们指上的一个环状物件。

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二十枚指环,其中有几枚仍然佩戴于死者的指骨上。

新石器时期 骨戒 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出土
这些指环取材于天然的兽骨、牙骨、玉石等,虽然工艺简单,但制作精良,表面被打磨光滑,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戒指”。史书上还没有关于它的记录,它便已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殷商·英勇之戒
《诗经·芄兰》云“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说得是芄兰叶子卷成筒状,就像是童子所佩戴的“韘”。

所谓的韘,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饰物。它最早出现于殷商。《说文解字·韦部》注释为:“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它是一种由玉、骨、木等材料制作的指环,为古人射箭之用。

战国 玉韘形佩 阜阳宁老庄尚庄楚墓出土
由于弓弦较细,反复拉曳容易导致大拇指磨伤,将这种特殊的戒指——韘佩戴其上,便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它的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于今日所说的“扳指”,因此也被看作是扳指的鼻祖。

清 乾隆题诗青玉鸡兔纹扳指 故宫博物院藏
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她英勇善战,带领军队扩展疆土,是中国第一位有史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在她的墓葬中,就发现了一枚“玉韘”。它的形状如短管,一端平齐,一端斜口,上面雕有精致的兽面纹饰,兽面下有二个小孔,可以穿着细绳缚于手腕。

商 玉韘 殷墟妇好墓出土
这枚小小的“玉韘”穿越四千多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可见在那时,戒指已广泛制作和使用,只不过它并没有关于爱情的寓意,而是更多作为军事用途。

秦汉·禁戒之戒
到了秦汉时期,戒指有了新的称呼“约指”。除了字面意思“环束于指”,它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含义。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毛诗笺》中记录了一段话:“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于右手。”

元 佚名 《宫女游园图立轴》(局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戒指是“进御”的标识。

每每夜晚降临,皇宫的后妃们排成一队等待临幸。女官按规矩分发“指环”。来大姨妈的给金环一边凉快,适合侍寝的给银环戴于左手进御,已被临幸的戴右手,下次再来。如此省时省力,还非常科学、公正。

后妃们用戒指代表“避忌”,有身孕或其它特殊情况不能侍寝的,将金环套在左手,以避免帝王的临幸。平时,则用银环套在右手表示“正在服务区”。

妇女们佩戴它并非为了炫美,而是起约束、禁戒之用。许多学者认为,这也是后来“戒指”一称的由来。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戒指的含义也开始流行起来。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将戒指与鬼魅联系起来,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纣刑鬼侯之女,取其环。”他认为戒指是鬼神所戴之物,能驱魔辟邪、减灾减厄。

唐·灵异之戒
戒指所承载的灵异意味一直延续到唐朝,各种与戒指有关的鬼怪传说层出不穷。

北齐颜之推编著的志怪小说集《集灵记》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諿,琅琊人也。仕梁,为南康王记室。亡后数年,妻子困於衣食。岁暮,諿见形谓妇曰:“卿困乏衣食。”妻因与之酒,别而去。諿曰:“我若得财物,当以相寄。”后月,小女探得金指环一双。

王諿是颜之推的琅琊老乡,他死后,鬼魂见到妻女生活艰辛,便托梦说,我如果发了财,一定寄给你们。不久后,女儿果真翻出了一对指环。

更骇人听闻的鬼故事,可见于南朝梁任昉编的《述异记》:

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 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

晋朝有一个士人买了一名鲜卑女子,名叫怀顺。怀顺说她姑妈的女儿被一棵赤苋菜精迷住了。起因是,有一日那女子遇见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成年男子,男子说他家住在厕北,那女孩便着了迷似的,每到天黑就穿戴整齐到屋后去见那男子。她家里派人窥视,却没有看见男子,只见一棵赤苋菜,女孩的指环挂在苋菜的茎上。割除苋菜后,女孩嚎啕大哭,过了一夜就死了。

南宋 林庭珪 《五百罗汉之施饭饿鬼》(局部)波士顿美术馆藏
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在这些故事的语境中,戒指无一不带着神秘的色彩,作为一种灵异的元素出现。但是,至唐朝时,也有一种更加清新脱俗的戒指含义出现在诗歌中。

“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这首诗出自唐代李景亮所著传奇小说《李章武传》:

章武系事告归长安,(与王氏子妇)殷勤叙别,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答白玉指环一双,赠诗曰:念子还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翫,循环无终极。

小说中,李章武与王氏子妇分别,两人恋恋不舍,互赠信物,其中,子妇所赠的便是一枚“白玉戒指”。

唐 蓝宝石戒指 都兰县博物馆
在这里,戒指不再与鬼魅和灵异事件相关,而是以一种定情信物存在——圆环的形状代表着“循环无终极”的意义,暗含着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绵绵情意。

戒指渐渐去魅,它从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兜兜转转来到了人间,开始见证情人们的爱恨别离。其中,最为缠绵悱恻的莫过于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中记载的韦皋与玉箫的爱情故事。

诗人韦皋游历江夏时与小婢女玉箫结下情缘,分别之际,两人约定短则五年、长则七年便成亲,并留下一枚玉指环作为信物。然而七年过去,玉箫未等到韦郎,郁郁而终,玉指环随葬入墓。韦郎归来,见佳人已殒,肝肠寸断。多年之后,韦皋纳一小歌姬,亦名玉箫,她的中指有环形凸起,正是昔年信物指环的样子。

宋、明、清·爱情之戒
唐时的人们赋予戒指的一丝爱情的温情,为宋代以后戒指发展成为婚姻嫁妆奠定了基础。

将戒指与婚姻联系在一起,最初源于胡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同时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大交融。

《晋书·大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可见,戒指和婚姻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平御览·外国杂俗》亦有相关记载:“诸问妇许婚,下全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因戒指是个同心圆,代表永结同心,所以胡人们将它用于婚配。

宋朝以后,戒指作为婚配信物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开。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条载:“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

北宋 刻花银戒指 浙江博物馆藏
这里的“金镯”便是指金戒指。富贵人家娶亲时,必须准备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手镯、金帔坠,以表达夫家对未来儿媳的重视和喜爱。自此,戒指正式作为民间嫁娶风俗的标配登场。

元代关汉卿的戏曲《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三折中,谭记儿只身一人勇闯虎穴,凭借着机智神武,骗走了杨衙内的金牌、势剑、文书。其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这是“戒指”一词首先出现在文本中,它的含义亦与男女婚嫁和爱情有关。

明代 嵌宝石戒指 河南鹤壁市博物馆藏
明代出土的戒指颇多,金龙头连珠戒指、银鎏金婴戏纹戒指、金镶宝葫芦戒指……然而,在当朝法典《大明会典》罗列的“皇帝纳后仪”礼单中,头饰、镯钏、耳环、面花、玉佩玎珰、霞帔坠头等首饰一应俱全,却无戒指的踪影。

直至清代,随着满族文化进入中原,戒指才得以进入官方聘礼清单。《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定婚娶之制:

“和硕亲王、及和硕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耳坠一副、戒指十枚。”

“世子、多罗郡王、及世子、多罗郡王未分家之子……合包、簪、耳坠数量同上,戒指八枚。”“多罗贝勒,及多罗贝勒未分家之子……戒指六枚。”

“固山贝子未分家之子……戒指四枚。”

戒指作为重要的聘礼之一,直接与主人的地位尊卑挂钩,是彰显身份的金银首饰。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戒指也开始作为订婚的纪念物。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明确记载:“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环为聘,今乃以为订婚之纪念品,则欧风所渐也。”

如今,戒指的所蕴含的婚恋意义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无需过多阐释。

纵观戒指发展的历史,从一枚深埋于土地的原始骨戒,到具有着神秘力量的灵异之物,再到寄托着人间真挚爱情的信物,人类为它注入了无限的蜜意柔情,使原本冰凉的物件变得有温度,有故事。

这或许便是古人的浪漫,也是人类刻在骨子里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佛教对神秘现象

看法如何?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
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
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

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

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
不可捉摸,

认为其无,
实际是有;

认为其有,
难得采证。

至于宗教徒,
不论是什么层次,
只要信之虔诚,
行之得法,
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生,

从佛教的立场而言,
从来也不否定,
可是并不重视。​​

如果有人有了少许的神秘感应,
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
那是不正确的。

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
无相而有力,
那就是随机应化的感应作用。

但是他们不会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做为他们的使者和代表。

神应无方,
感而遂通,

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

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

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

假如有人,

不论僧俗、
不论佛教徒或外道徒众,

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

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
利养、
恭敬、
妄自尊大的名位,

就是鬼神、
外魔附身、
显异惑众。

他们虽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灵验,
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

所以,
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
也不得信赖表现这种现象的人。​​

从佛教的史传所见,
只有释迦世尊是佛,
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

如果自称是佛,
不论是佛的什么身,
都是大妄语,
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现象。

表面看,
他们是行道救人,
事实上是惑乱人心,
鼓励社会大众不从事实际的努力,
只求幸致的福佑。​​

至于菩萨也是一样。

历史上的菩萨,
在佛的时候,
只有弥勒,
说他是在五十六亿年之后,
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

其他如观音、
文殊、
普贤、
地藏等并非历史人物,

而是由佛介绍而知的大菩萨。

另外如马鸣、
龙树、
无著、
世亲等印度的大乘论师,

也是后人依据他们的大乘言行,
尊敬他们为菩萨。

又如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
被后人称为东土小释迦,
但他自称尚是信位的凡夫;

永明延寿禅师,
被称是阿弥陀佛化身,
那也不是他个人的自述;

九华山的地藏,
是新罗的王子出家,
法名为地藏,

后人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亦非他自称是地藏菩萨。

所以,
正信的三宝弟子应该看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

也都是佛菩萨的化现,
但他们是凡夫的身分。​​

如果这些自称是佛菩萨化现的人,
能说出你的过去,
指示你的未来,

甚至于知道你和你的关系人的历史背景,
并预言你们未来的发展,
也不应为其所惑。

鬼神都有这种力量,

如果你自己以持咒、
修定的努力,

也会达到这种目的,
但那也不是神通,

而是咒力、
鬼神的感应,

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结果,
最多是定力的现象。

因此,
这种人谈未来未必正确,
说过去也不会比你自己知道的更为清楚,

对过去世那就更渺茫了,
准确性到什么程度,
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一定要发生的事,
鬼神帮不了忙,

预知于事无补,
只有善恶勤惰的因缘可以改变;

若非大善大恶,

不能改变定业、
定果,

只要尽心尽力,
为善去恶,
行佛所行,
言佛所言,

学菩萨所学,
未来的命运就操之在己。​​

在人类的一千个人之中,
大概有数人,

由于过去世的修行力和由于他们是来自有福德的神道,

所以有与生俱来的预知力及回忆力,

知未来、
知过去,

在儿童时代特别显著;

成年之后,
如果生活繁忙和不加理会,
这种异能就会渐渐退失;

如果蓄意培养和顺其自然,
也会成为感通鬼神的媒体,
而被称为灵媒或巫者。​​

现代人由于知识的普遍,
教育水平的提高,
具有神秘能力的人,

现在多半能够运用逻辑和似是而非的科学观点,

来说明他们的原理。

运用佛学知识、
佛教名相,

向大众诉说他们神秘力量的实质,
而且以神鬼的启示所得的所谓修行方法,

称为密法、
大法、
无上法,

用以教导他人修行,
也能获得神秘的感应,
的确也产生若干的效用。​​

不过有个共通的后遗症 :

所谓请鬼容易送鬼难,
一旦使用类似的方法且产生反应之后,

就必须受神鬼力量的控制,
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

轻者从表面看还如常人,
重者就会变成精神不稳,
心态不正,

从言语、
谈吐和眼神都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态。

如果希望脱离控制,
往往心不由己,
身不由己。

如果意志力强,
发觉已经误入歧途而想抽身,
也会经历一番精神和肉体的煎熬,

往往延续到一年、
两年才能恢复正常。

所以要那些相当深入而沉醉于神秘经验的人脱离歧途,

回向正信的佛教,
不是不可能,
却是相当不容易,
这是非常不幸的。​​

有人虽不自称是某佛菩萨的再来,
却宣称直接传承于某佛菩萨的教导和印证,

这有三种可能 :
一种是修行禅定,
在定中显现神秘境界;

第二种是在梦中显现的梦境;

第三种是在清醒状态听到或见到的降神现象。​​
如果是在定中,
一定不是深定,

深定非有心、
非无心、
非有境界、
非无境界,

不会有佛菩萨出现的情境。

这种定境,
应于属于类似做梦的状态。

人在睡熟而将醒未醒之际会做梦,
将要入睡之前也会做梦,
但两种梦的性质不一样,

前者比较清醒、
清楚,

后者比较混乱。

同样地,

定中所见境界则是在散乱心未除、
统一心未现,

但已经失去现前境界的觉受之时,
内心的妄念所造成的一种反射作用。

所以,
定中所现和梦中所现的佛菩萨,
往往并不是来自心外。​​

另一种类似灵媒所见的降灵现象,

是神鬼幻现为佛菩萨形象或者自称是佛菩萨的声音,

以光影和音感的幻境当做佛菩萨的示现,

如果不具佛法的正知正见,
极容易受到这些鬼神的愚弄,
而成为鬼神表现灵力的工具。

虽然佛经中也说,

佛法可由鬼神、
天仙等说,

如果不与三法印相应,
那就不是佛法而是外道。

一般的鬼神,
假借佛菩萨的名号,
所说的种种,

虽然也用若干佛学的名词,
他们的层次仍不能脱离欲界鬼神的范围。

所以,
是否属于佛法,
应该用三法印 ──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来印证,

这是除烦恼、
去执着的。​​

在《 楞严经 》
《 摩诃止观 》等
都曾详细地讲到什么是魔境而非正境。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重视传承的原因了。

从达磨祖师开始,
代代以心传心,
而戒律也强调戒体的师师相承。

虽然后代有无师而自证,
但至少应该与经教相应,
与正统的佛法不相违背。

有明师求师证,
不遇明师则当求经证。

否则,
纵然自称是佛的弟子,
或自己认为是佛教的一支,

本质上,
还是附佛法的外道。​​

所谓鬼神,
如果他们传播的是正信的佛法,
那就是护法神,
也可以说是佛菩萨的化现。

所以,
是否合乎正统的佛法,
不在于用鬼神的名字或佛菩萨的名字来说法,

而是在于他的知见是否正确,
也就是不因人废言,
也不因名而不辨邪正。

#备考之路[超话]# 【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总结(必修三: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 霑 ,字 梦阮 ,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 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 、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 《彷徨》 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小说《狂人日记》 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 《呐喊》 中。

3.海明威, 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和《丧钟为谁而鸣》。勇气 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4.李白,字 太白 ,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 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 豪放飘逸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 齐名,人称“李杜”。杜甫 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5.杜甫(712~770)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杜拾遗 、 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 ,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其诗被誉为 诗史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三吏为《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 ;三别为 《新婚别》 、 《垂老别》 、《无家别》。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 现实主义 诗人,字 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 元稹 并称“元白”。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 朦胧晦涩 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 篇。

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10.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 《陈政事疏》 、 《论积贮疏》 等,辞赋以《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11.韩愈,字 退之 ,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 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巴尔扎克, 法 国 19 世纪伟大的 现实主义 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如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该巨 著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该著作“提供了一部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起来看看~#奥比岛##奥比岛连抽14天大奖#✿奥比岛连续14天福利派发|Day4:肯德基超级全家桶✿晚上好呀,奥比岛的福利小火车又出发啦!快乐节已经开启第四天
  • 希宝进口猫条12g* 32支 [二哈] 91. 【DIY电饭煲蒸排骨】1.排骨洗净沥干,斩成寸断;2.入蒜末、盐、老干妈辣酱、生抽、料酒、红尖椒腌1小时以上;3
  • 是一个特别无聊的人 很喜欢睡觉 也很喜欢好吃的 喜欢写一些没用的文字 又很快删掉 喜欢一个人的安静 又喜欢大街的喧闹 爱笑又爱哭 没心没肺 成长的很慢 幼
  • 做一次可以分成好几份尽量多吃几天,这样就可以少开火做饭,即使吃到最后肉剩的不多,加点水重新炖一炖和上米饭吃味道也依然不差!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北京有没有好吃的卤肉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超话]# 0921[兔子]#任嘉伦陆炎# [兔子]#任嘉伦请君# [兔子]#任嘉伦火火班开课了# ┌┄❤┄┄┄┄┄┄┄┐ 向全世界
  • 大卫诗选你是明月没有捧出的一半文/大卫 1. 提前到来的书写 我把雪给写了 写她一点点融化的样子 作为万物中的一部分 她正在一点点降低 还有谁可以像她那样 拿
  • 结局真的太emo了 李莲花太真切了 他是李门主的时候 是惊才绝艳 意气风发的少年 四顾门所有人为他所用 也曾站在最高处 气指颐使… 他是李莲花的时候 虽然聪明
  • [裂开]看来确实喜欢yana吖,把她扶正了心情都跟着变好了[允悲][允悲][允悲]假期结束了 在姐姐家住了两天 我说我总觉得孤独 姐姐说她也是 但是还好我们还有
  • 农村人有他们的小心思,也有它们的小是非小矛盾,但是他们的心很干净,那片土地就是他们的根,要在祖祖辈辈的土地上活下去,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劳作,除非他们活不下
  • 1、钱是男人的胆:男人在社会上立足需要钱,没有钱,在家人面前就没有价值,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也很难得到认可。穷的时候没有人讲文明,当有钱了,物质生活好了,文明#
  • 白羊座白羊真的对一个人动心不容易,他是属于比较慢热型的,刚开始的时候对你好像不冷不热的样子,但你如果真的懂白羊,你会发现,白羊对人真的好到没有底线,他总是事事为
  • #婲馨cp[超话]# 《永远的双子座》双子的温柔双子的执着双子若爱了就真的毁了谁能看穿眼角带笑却忧伤苦涩的目光谁能在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看到寂寥有没有人能感受我孤单
  • 【心态超级好,乐观向上越活越年轻的几大星座?】 天蝎座 天蝎女其实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她们活得很精致;很会打扮自己,她们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发型,也很会挑衣
  • 我啊 刚刚还在跟我弟瞎聊 自己十几岁不追星 二十五却变成了小迷妹 只能说 初见时因为一部戏认识一个人 因为一段时间的关注了解一个人 初见看脸 后衷于人品
  • 日落山日落山其实就是在黑山头小镇的西北侧的一个小山包,从山下往下看,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湿地平原,这里是根河汇入额尔古纳河的交界处,也是根河湿地(亚洲第一湿地)的
  • 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了人类及世界间万事万物。历经神话思维阶段之后,我们的祖先开始了理性思维进程,原始阴阳思想升华为天人合一的整
  • 三、增加6个特色化指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特色化指标(每满足一项加5分,最高不超过15分)1.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
  • 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绝对不能一心只注意这些要素,还必须在大企业几乎不太注意的地方,也就是企业文化上下足功夫,取得不凡的成果,从而为企业赢得足够
  • 今年以来,合肥多地频频出招,打造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把企业销售端团队搬到民宿,在山山水水之间谋划农旅产品;整合村庄特色资源,将“百花饺”作为民宿衍生品卖
  • 最近上课快递都是邮到wcl 的单位 昨天买的包到了让他拿回来 昨天接我放学也很晚 问他为啥晚告诉我领导开会 回家打开包发现里面有给我的礼物当时还傻傻的以为不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