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解脱,如果佛陀能够让众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把众生给度完了,我们何必还沦落至此。佛教的终极目标终得个人去实修实证,而非只是终日求佛菩萨保佑加持,而自己又不努力。精进努力的修行固然重要,但其因地的修持心态更为重要,不然事倍功半。志公和尚云:“勇猛精进成懈怠”,告诉了我们若修行走错了路,哪管多精进也是枉用功夫,与懈怠无别,于事无益。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所以初发心时,我们务必把一些基本又重要的修行理念建立起来才是。

生死心:许多人把佛法当成了知识,或忙于参与许多佛事活动,把生死给忘了。

回顾佛陀当年初发心乃追求解脱,了生脱死;看看当今的凡夫都把生死问题看的太轻了,以为棺材里躺的的是老人,殊不知棺材里睡的是死人啊!至临终时才慌,这可怕是晚了些吧。许多佛教弟子修学佛法时,没把生死心培养起来,而不知不觉的把佛法当成了知识,只是一味的的分析、归纳、做简表,要不然便参与许多佛教活动,把生死忘了。生死心是修行的原动力,若因听了几场弘法会或参与几场法会后,感到法喜充满才来修行,那恐怕只是五分钟的热度,因为如此的动力是外来的,故不长久。切莫如一般众生,一味接受生死,任它生灭,不试着超脱,虽然口说“生死坦然”但更相似于对生死的无可奈何。佛陀在他临终时说:一切正念禅定中,念死最为尊贵。能有真切的生死心是十分难的,所谓“修行无秘诀,贵在生死切”。大家但摸摸自心,一天有花上五分钟的时间去思考过生死的问题吗?

大信心:当今佛子们最可悲的就是学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佛

其二,修行者的大信心是必要的,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僧璨大师说:“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学佛者应对于成佛做祖有绝对的信心。当今佛子们最可悲的就是学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佛,要不然便把成佛推向三大阿僧祗劫的未来,如此未战先败,如何能打败那阎王老头呢?三大阿僧祗劫相等无央数或无限大,如此而言众生就算有机会成佛也似乎是空谈。其实谈论成佛的时间对咱们都无多大的意义.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修了多久,但能够肯定得是,我们肯定不是今世才开始修,不然大家不会对佛法感兴趣。重要的是我们肯不肯好好下手修,努力以今生有限的生命与生命拼一场,所以切莫一直以为自己每一世都从零开始,若每世来到这人世 都如此认为,那待何时成就呢?如此佛教可就没有希望了。

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开宗明义“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绝大多数的修行者都犯上拣择分别的毛病,今日说末法,明日说业障重,再来便是根器差,如此不计其数的介面,看看只是为自己不肯实修实证的心态安个美名吧!再多个十年、二十年,我们终就原地踏步。中峰国师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可是许多凡夫也只满足于化主乐邦的方便,错认方便权巧为究竟,因此而不求提升,更不精进的力求今朝之成就,这可谓“辜负己灵”也。

无上心:一位修行者上求无上之佛果,才是修行者应具的气宇,乐于小法,满足于方便,修行不会进步。

修行另一个重要的心态是要发无上心,正觉之心或菩提心。当年六祖大师参访弘忍大师时言“唯求作佛,不求余物”,这种单纯又直接的求法方式对于现今的佛教而言怕是既陌生又另类,甚至令人不解的是竟然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是狂妄的。看看现在的佛教弟子,学佛多半不敢以“唯求余物、不求作佛”为发心的榜样,这可是刚好与六祖大师的做法颠倒。怪不得我们修行不会进步。对于一位修行者而言,上求无上之佛果,是必然的,而这才是修行者应具的气宇,只是我们已经乐于小法,满足于方便。

大乘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现今的佛子只是终日忙忙 ,说是“下化众生”,不说那是否真正的“下化众生”,但又有谁真正的把“上求佛道”的心培养起来而于中更进一步呢?怕是泥菩萨过江吧!古尊宿云:“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学佛须知果位之次第皆是权巧之方便,是修行位上幻化的城堡,而非真正的宝所,故《法华经》云“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所以咱们不应对无上的佛果感到胆怯,反而应时时培养这样的气量才是。

思维心:祖师的语录、法师的开示,终是他人的见地,自己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体认一番,就只能拾人牙慧,数他人财宝。

思维之心是正见的基础。在修持佛法时我们不时会接触许多观点,而我们时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味的接受,不多思维,不多问。当多数人都认为某个观念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便人云亦云,自己亦不用心省思一番,如此便是迷信而非正信的典范。佛陀与祖师们的微言大意决非表面,而是须要大家去细细参究、深深的思维,而从中把正确的知见建立起来。一味的接受也只是拾人牙慧,数他人财宝。纵然经典、祖师的语录、法师的开示是多么的实在,说得天花乱坠,这终是他人的见地,自己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体认一番那才重要。终日论长论短,在他人的言语中讨个分明而不自证是没多大益处的。洞山良介大师曰:“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虚空步”。多思考、多探索、多自省才是成就的基石。想想当年的悉达多太子,不是一心的探索与思维这宇宙的真理吗?

勇猛心:真正的佛弟子,绝不可以把修行当消遣,有空才努力一点,没空改天再说。无常到时,不管有空没空,忙也去,不忙也得去。

论云:“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趋菩提”,《永嘉集》又云:“勤求至道,不顾形命”,修行须要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勇猛心,一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纵使丧生失命都无怨无悔的心,。抱着怕东怕西,担心这儿、担心那儿的心态来修行,也可以说是因地不真。做为一位真正的佛弟子,绝不可以把修行当消遣,有空才努力一点,没空改天再说,这样的心态是要不得的,死期到时,无常杀鬼可不会跟我们论有空没空,忙也去,没空也得去啊!所以如果一位学佛者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生死的苦,三界犹如火灾,世俗无常苦空,那他一定会有一颗勇猛的心。就像释迦当年的“不成等正觉不起此座”的大勇猛心。而我们也应该有一股这样的气量。祖师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又云:“除了吃饭是杂用心,其他时间都不杂用心”,这都显示祖师在修行上的行持,后人应该视之为修行成道的楷模才是。

总结

愿与大家共勉的是,若大家在这难得之人生之即不好好把握修行,而只是奔波于“佛教事业”,说是不忍圣教衰,但没有把真正的正法眼建立起来,至终圣教亦不免变质。而正法之眼藏尚待大家亲证一番始得啊!学佛的目标明确,佛教哪会有这么多是非,咱们若真的感知生死之事大,无常之迅速,哪终有闲工夫去论他人长短,好事物是非。所以“生死心切,处处道场;心为道源,无事不办;无上觉心,直趣菩提;思维参究,是非莫管”。大家若都能与生死心为源动,大信心为助缘,无上心为目标,思维心为方法,那我们才不至于辜负佛陀与大德先圣将这条解脱的道路传递至今,而能继续流传下去。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正观漫读#【#10首最美的七夕诗词#,送给最爱的人】星河长明,喜鹊当空,转眼间,又是一年七夕节。

你知道吗?七夕的谐音,是“契兮”。这大概是关于七夕,我听过最美的巧合。

古往今来,多少眷侣,在这一天许下死生契阔的承诺,祈求相伴一生,祈求执手终老。

那些缱绻千年的爱意,也让这个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有了生生不息的浪漫。今天,给大家带来10首唯美的爱情诗。让我们一起走近千年前的浪漫里,遇见真情,遇见感动。

01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生命中,有些人相识了很久,却感觉还是陌路人;而有些人只见了一面,却好像认识了一辈子。

古人常言:倾盖如故,白首如新。当属于你的感情降临,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正如张爱玲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02

今夕何夕兮,搴(qiān)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相传,楚国王子邀请越女泛舟。看到王子仪容俊朗、气度非凡,越女心生爱慕,便将满腹情思,都化作了这首缱绻的《越人歌》。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哪怕跨越阶层,也勇敢表白,这便是真爱赋予的勇气。

你有没有爱慕的人呢?ta是不是也像穿透乌云的阳光,照亮过你的生命呢?

如果是,就鼓起勇气,去表明心意吧。

一如《大鱼海棠》里所说:“一生很短,你不妨大胆一些,攀一座山,追一个梦,爱一个人。”

03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李贺《七夕》

《康巴情书》里说:“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

每个人的生命中,似乎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是一见钟情的欢喜,也是此生难忘的喜欢。

脱尽情尘消息在,芦花江上月明秋。

有些爱意,曾经拥有,便是永恒。

0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佚名《迢迢牵牛星》

相爱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旁人的阻挠,世事的变幻,都可能把原本相爱的人,冲散在时间的洪流里。

那些即使历经磨难、也要坚定相守的恋人,一定是足够深情,也足够坚定的人。

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他们携手抗击;面对命运的泥潭,他们相互救赎。而这些浸润在时光里的点滴,最终都会汇聚在一起,流成爱的模样。

05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纳兰性德《鹊桥仙·乞巧楼空》

七夕佳节,纳兰性德反复摩挲着妻子为自己缝制的旧衣,上面每一针,每一线,都带着爱人的温度。

穿上这件衣服,仿佛就能回到旧时,夫妻俩在莲花池旁闲聊、饮茶,直到星河漫过夜空的时光。

人来人往,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美好长存。对寻常夫妻来说,那些流淌在细枝末节里的关怀,就是相爱最好的注脚。

06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朱淑真《鹊桥仙·七夕》

七夕这一天,少女们细心妆点,在院中摆果、乞巧。清风穿袖,星光入怀,女孩们衣香鬓影,其乐融融。

这是专属于七夕的浪漫。

牵挂你的人,总会在每个属于爱的时间节点,为你送上祝福和惊喜。在这份仪式里,他们不断激活着感情,也让爱历久弥新。

如果你有爱的人,别忘了在七夕,表达自己的爱意。可以是一首甜蜜的情歌,也可以是一句深情的“我爱你。”

07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范成大《车遥遥篇》

七夕的夜晚,繁星和月亮,缀满夜空。就像相爱的人,交相辉映,互成佳偶。

《小王子》里说:“最好的爱情,不是终日彼此对视,而是共同眺望远方,相伴前行。他们眺望的,始终是同一个方向。”

愿你我都能遇上自己的灵魂伴侣,并相互温暖着,走过彼此的余生。

08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商隐《七夕》

牛郎织女在天界相会,喜鹊们在星河下搭起桥梁,可我怎样将人间的死别,换得每年只有一次的相逢?

李商隐的这首悼亡诗,让人读着肝肠寸断。

生命中的一些人,一旦失去便是永别。能做的,唯有在相爱时好好珍惜。

在四季流转中,欣赏美景;在朝起暮落时,享受欢愉。哪怕知道美好终会消逝,但至少可以让相爱的瞬间,充满意义。

09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

从古至今,哪个年代的人,不曾为爱执迷、为情痴狂?区别只在于,有些人因爱遗憾,也有些人因爱圆满。

爱情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结局是喜是悲,是苦是甜,终须自己品尝。

惟愿,在酣畅淋漓地哭过、笑过后,我们都能坦然地说一句:此生无憾。

10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古往今来,谁不曾企盼和爱人长相厮守,幸福团圆?

即便知道世事无常,即便明白流年易逝,我们依然对美好的结局,充满向往。

因为,对于人来说,爱是本能,追求美好也是本能。这两种朴素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也演绎出了千年如一日的浪漫。

*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它可以是白头不相离,也可以是相思无归期;可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也可以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但无论如何,能拥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恋,便算是不负此生。#七夕#

(作者 竹西 来源 十点读书微信公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我最该感谢的是我的爱人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无聊的旅途路上千难万险都是自己去闯的没有迈过这道坎,那道坎就是没有迈过而我又极喜乐面对这么无聊琐碎的考研要不是有
  • !!
  • [心]邓超&孙俪结婚11年,还是动不动的狗粮,好的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这句话对于邓超和孙俪来说,再符合不过了。[心]张晋&蔡少芬 在一起
  • 保持一颗好心态,能治愈你的忧伤,让你忘却烦恼,在失意时,不断鼓励自己,不怨不堕落,当你足够强大,便足够无畏,当你足够上进豁达,你的人生一定熠熠生辉。 学会调整心
  • CP 披P 多担有爱❤️❤️ 回黑口嗨 大号来(家务勤的) ‖趴着不动号的别关注我关注我之前请发完贴,签到毕再来 COME来吧[憧憬][憧憬][憧憬] ​
  • #双11来了#双十一红包来了,最大红包22888,[酷][酷]李佳琦直播清单 预售 青春不过昙花一现,相反只要你认真去对待生活青春就会无处不在的。而菜市场、批
  • #爱心加油站#你踩到我了[doge]不得不夸一下京东~~这是我第二次购买石头g10s了,大家里已经有一台了,解放爸妈双手,隔一天扫拖一次头头小窝是第二台,在保修
  • “仿佛被推了一把,还没做好准备就要20岁了”现在十一月份了马上还有一个多月就又要过年了,2023年快要来了,但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感觉21年22年过的太快了,嗖
  • 如果事先商量了,大不了因为jz不理想两家弃投,也不会导致这么尴尬的局面(图45)最尴尬的应该就是77了,了解77的都知道她的性格,很社恐,面对喜欢前辈又很勇敢,
  • 4.短款设计,展示腰线,显高小性感[赞啊]双11活动当天:全场3.8折~两件享折上9折,三件享折上8折~99元两件的T恤~优惠券:满299减30,满499减50
  • )3.《先这样吧(Take It Easy)》就别管方向先这样吧就让时间回答这一刻别去想别去管4.《秘密(Secret)》时间隐瞒所有的秘密(最后这里唱了5遍)
  • 5. 开阳库:人人都要打开阳中财库,有的人天天能赚到钱财,就是不知钱花到哪去了,天天赚钱就是没钱,这就是命中阳财库没打开或是太小。7. 不管是人还是鬼都需要钱财
  • 她说自己很爱看书,以前的小日子很有滋味,每天就是听听音乐,弹弹古筝,读读书,养养花……自从开了理发店,就没这些时间了,而且她的腰椎有三节有问题,还不能久站,所以
  • 大学的时候小羊老师养了个英短蓝猫,超可爱,导致我也想养一只蓝猫。她叫缇米 是一只虎斑金渐层几个月前朋友送给我养的刚来的时候才两个月胆子很小 一有风吹风吹草动就躲
  • 谢谢大家的支持观看❤#棉花美娃娃[超话]# [心]新店报道,请多关照[心]这里是无属性原创娃衣店「可可萝拉CocoRola」无雷不追星,只爱小棉花转+关+点,
  • 真正的安心,不是达成自己的愿望,因为欲海无边,而是淡然。善良是做人之本,她能让人与人之间多了慰藉与温馨,也能让人将心比心,懂得尊重他人,不苛求,如何去感恩#每日
  • 第一:婚姻走到如今的局面,真的是对方一个人的错吗?回看一下前十八的感情生活可能是小学的时候给背叛过所以看友谊也特别淡 友谊天长地久 那真是说笑了 小时候就看到了
  • 后来吕佐兵先生带领他的团队为马群街道编写《明初京畿重镇——马群》地情书时,我不仅受聘担任该书的执行主编,而且采写了28篇文章。也许当初的编辑也想不到,采用了一个
  • 3.最后这个腹部中枪的设计我还是很喜欢原来的视觉冲击和美感的…但中文版导演的意图和思路我也可以接受啦…那致敬能不能放点战损排练图给我看看[单身狗][单身狗][单
  • 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给,我认为我这个当妈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我再没有欠他什么了他俩欲言又止,最终媳妇还是忍不住了,问他们住哪,我说租房子什么都行,我年轻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