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理论研究】&【守好不返贫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促进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具体安排措施有: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通过贯彻落实“摘帽不减政策”的工作要求,在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之后,不减投入、不减政策,能够确保扶贫政策和扶贫模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我们看到,实际上在外部政策支持力度如此之大的前提下,深度贫困人口虽已脱贫,仍可能返贫。为什么会发生返贫?这需要从深度贫困人口为什么陷入贫困陷阱找原因。致贫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层次:一是没有劳动能力,导致“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如因病致贫。二是有劳动能力但没有脱贫意愿,或者有脱贫意愿但缺乏脱贫的勇气和行动。三是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但缺乏谋生技能,属于能力制约型贫困。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知识更新和获取的能力,或者没有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人群缺乏专门知识、没有专有性人力资本,无法在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中获取收益。四是有劳动能力、意愿和技能,但深受环境条件制约。这属于资源匮乏型贫困。由于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资源匮乏的地区,形成了从属于连片贫困区、贫困县和贫困村的大规模贫困人群。

所以,针对以上四类原因致贫的脱贫户,要防止他们返贫,就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办法。

对于第一类脱贫户,仍需要加强对这类群众持续监测和救济,社会政策要托底,托底要托实。在资源短缺,脱贫全靠“托底”的地区,可以尝试探索发展权赎买、社会分红等制度性贫困的解决之道,从而保障脱贫人口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办法至少有如下两个:一是进行发展权赎买。将资源保有和维护者纳入转移支付的保障体系,对不开发地区进行发展权赎买,使得深度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够不开发或低度开发,保住一片绿水青山。

二是推动社会分红。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的理论,社会分红是公民经济权利的重要来源,理论基础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资源作为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应该一部分作为积累基金,一部分作为红利分给公民。随着积累基金的增加,公民分得的红利也逐渐增加。此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更为适用。在具体做法上,结合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推动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的转移就业增收,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同时,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易返贫的脆弱群众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服务。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发挥和提升制度效能,对于保障易返贫群众的生活和提高其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守好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的重要法宝。

第二类脱贫户则需要“提志”,提升其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志向。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后致富的想法和决心,没有脱贫后持续增收致富的志气。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以及摆脱贫困的艰难险阻,使得一些原来处于深度贫困状况的群众,虽然已经脱贫,但仍心存“拦路虎”,缺乏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和斗志。致富要“提志”,就是要让脆弱脱贫户知道脱贫致富还得靠自身,不等不靠,勤劳才能致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勤劳致富,勤俭持家。防返贫要“提志”,就要始终坚持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因此,需要持续采取各类政策措施,去提升易返贫人群的志气,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第三类脱贫户需要“提智”,提升其脱贫致富能力。“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能力贫困,是极端贫困人群普遍面临的现实障碍。贫困人口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脱贫致富的能力普遍欠缺。若是脱贫后没“提智”,群众脱贫致富的客观基础就不牢靠,会因知识匮乏、能力不足、身无长物,也会伴随环境变化随时返贫,甚至带来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防返贫必“提智”,只有通过智力扶贫、智力致富,帮助脆弱的脱贫户提升能力,才能让他们助人自助,渡人自渡,走出能力贫困,脱贫才能形成长效机制,使得易返贫人口能够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

第四类贫困需要在前述三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制”。从地区结构看,深度贫困地区大都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防返贫和真脱贫一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群体分布看,不少贫困家庭有残疾人、长期病人,加之陷入深度贫困状态的人群大多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所在地区又“无业可扶”,因此“无力脱贫”。在脱贫攻坚时期,要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的“两不愁”和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三保障”,可能通过一些救济手段和相应政策支持就能达到,以外力干预为主,资源到位,就能实现。若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达成“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则需要综合协调内生动力、自身能力和治理实力等手段,这更需要制度建设。

实际工作中,致贫原因往往是多元和复合的,深度贫困人群可能既没有脱离贫困的想法和勇气,也缺乏脱离贫困的技能和手段,同时又受制于环境封闭、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强化,导致贫困人群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守住不发生规模返贫的底线,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通过在“志智双提”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志智制综合提升”,才能激发活力,增强能力,形成合力,铲除滋生贫穷、返回贫困的制度和社会土壤。【本文获得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与跨界合作机制研究”(编号:20&ZD116)资助;作者: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01

“食安安徽”品牌创建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17号),明确要求“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2019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皖办发〔2019〕22号),要求“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2020年12月21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强“食安安徽”品牌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省食安办牵头打造“食安安徽”区域品牌。

02

“食安安徽”品牌创建意义

安徽是农业大省,是长三角和全国食品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全省食品产业正处于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食安安徽”品牌建设,聚焦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要业态和关键环节,通过持续培育、示范引领、整体创建、巩固提升,努力打造“食安安徽”品牌整体形象,实现全省食品品牌数量持续增加、食品品牌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3

“食安安徽”品牌创建目标

通过实施“食安安徽”品牌建设计划,按照“点、线、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十四五”期间,全省培育“食安安徽”品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企业)3000家、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园区)50个、食品安全街区(小镇)50个、食品安全示范县60个。到2025年,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食安安徽”品牌培育、认证和示范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食品产业新格局,构建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食安安徽”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04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办法

为规范有序开展“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活动,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办法》。《办法》指出,“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是根据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方式,依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标准及相关规定,对申请“食安安徽”认证评价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特定区域进行的第三方认证评价活动;《办法》要求,“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以“品牌引领、品质卓越、自主创新、管理精细、社会责任”为基本导向,坚持安全为先、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标准引领、自愿申报、公平公正、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办法》强调,省食安办(省市场监管局)负责“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同省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推动形成品牌培育与认证评价联动机制,各市、县(市、区)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及食安委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食安安徽”品牌培育、支撑能力建设、宣传推广及认证评价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办法》明确,“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工作秘书处承担“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的具体工作,秘书处设在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办法》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05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标准

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标准》,包括《“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食用农产品生产者》、《“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食品生产企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食品流通企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餐饮服务企业》4个方面的认证标准,以及《“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食品生产基地》、《“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食品生产园区》、《“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餐饮安全街区》、《“食安安徽”品牌评价食品安全小镇》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组成。
标准从基本要求以及安全为先、管理科学、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守信重责等方面对“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工作做出了规范要求。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标准》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06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

为做好“食安安徽”品牌工作,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质量认证服务中心等认证机构自愿发起成立“食安安徽”认证联盟。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纪源认证有限公司、安徽中青检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安徽国泰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省公众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12家单位作为首批入盟成员单位,秘书处设在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是“食安安徽”品牌认证制度建立与实施的技术合作平台,并以“推动食品企业合规经营、共筑合格评定服务品牌、传递质量安全信任”为宗旨,通过组织实施“食安安徽”品牌认证,推动安徽食品产业走“安全为先、管理科学、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守信重责”之路,向品质生产、优质服务转变,提升安徽省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整体品牌形象,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

07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与发布

2021年度,共收到各地市共222家企业,17家区域申报“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并在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21年度“食安安徽”品牌认证启动会暨首家现场评审观摩活动。
经过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征求意见、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共有150家企业(区域)通过认证评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01家,食品流通企业7家,食用农产品生产者7家,餐饮服务企业27家,食品生产园区2家,食品生产基地2家,食品安全小镇2家,餐饮安全街区2家。2022年1月24日,在安徽广播电视台举办“食安安徽”品牌发布暨授牌仪式。
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韩永生等领导为首批通过“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的31家企业和单位代表进行授牌。

“食安安徽”品牌发布暨授牌仪式视频

食安安徽大事记视频

《2021年度“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结果的通报》

08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采用纸质材料与线上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企业申报流程:
(一)申请企业按要求填写《“食安安徽”品牌认证申请书》等相关申请材料。
(二)申请企业将申报材料提交所在地县(市、区)食安办,由县(市、区)食安办报市级食安办实施预审。
(三)通过预审后,申请企业登陆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网站(www.ahzl.org),点击“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系统,按提示要求进行线上申报。
(四)市级食安办将预审通过的企业申报材料及信息统计表,报送“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秘书处(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
区域申报流程:
(一)申请区域按要求填写《“食安安徽”品牌(区域)基本情况》等相关申请材料。
(二)申请区域将申报材料提交所在地县(市、区)食安办,由县(市、区)食安办报市级食安办实施预审。
(三)通过预审后,申请区域登陆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网站(www.ahzl.org),点击“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申报系统,按提示要求进行线上申报。
(四)市级食安办将预审通过的区域申报材料及信息统计表,报送“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工作秘书处(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

09

“食安安徽”品牌标识

“食安安徽”品牌标识释义

“食安安徽”品牌标识采用绿色为主色调,由同心圆印章、盾牌、朝阳、稻穗和具有安徽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以及汉字“食”与“良”组成。同心圆印章象征同心同德共创安徽食品安全,寓意圆满、和谐、美好与社会共治,印章体现了第三方认证评价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盾牌象征着监管与守护,严守安徽的食品质量安全底线;徽派建筑马头墙代表安徽,彰显地域独特文化内涵;标志将“食”与“良”字同构,“食”代表食品、食品生产、食品产业与食品安全,“良”代表品质、优良、良心;麦穗体现出食品属性,寓意食品安全从源头治理抓起;朝阳代表了希望,展示出安徽人民开拓创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标志着安徽的食品产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食安安徽”品牌标识使用申请流程

(一)申请企业(区域)在通过认证评价,并获取“食安安徽”品牌标识使用权后,按要求填写《“食安安徽”品牌标识使用申请表》等相关材料,提交至认证评价机构,由认证评价机构统一报送“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工作秘书处(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
(二)“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评价工作秘书处(安徽省质量品牌促进会)收到申请后,进行统一审批,并报省食安办备案。
(三)申请企业(区域)按《“食安安徽”品牌标识使用规范》要求,使用“食安安徽”品牌标识。
(四)使用范围:
①各地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市、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食安安徽”建设宣传和推介等工作,可以使用标识;
②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与安徽食品有关的非商业性公务或公益活动,包括大型活动、形象宣传、对外交流、媒体资料和相关出版物等,经所在地食安办许可方可使用;
③通过“食安安徽”认证评价的企业单位,在指定品种及区域,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标识。
(五)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认证机构加强对标识使用的监督。

“食安安徽”品牌认证联盟监督电话:0551-63356719

做事,就像“养蚕”,你做了什么事,就会关注什么?有了蚕宝宝,满眼放去,都是桑树。
​做业务,就像扫地做卫生,不管你什么时候扫地擦桌子,都是能扫出很多灰尘!
​内卷时代,大家拼的是专注,热爱;比的是勤奋,努力。
​专注就能找到商机,
勤奋就能获取商机。
​.
​#蚂蚁智业(做有思想的人)
​#智愈小哥(解惑vip)
​/
算命.风水.看相|VIP.打赏
yuce365.微信
/
我是算命先生
蔡易成
/ https://t.cn/Ryh0ZS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曝孔卡已与上港解约,重回南美成第一选择
  • 工人全成千万富翁【我想说的有三句】
  • 易烊千玺吴磊中戏初试,被问杨幂是否拜年,刘恺威父亲的反应亮了!
  • 杭州一孕妇吐槽地铁无人让座,连照顾专座都不放过!有人却称这是道德绑架……你怎么看?
  • 丢脸!男子躺三星堆博物馆展品上拍照 工作人员劝阻无效
  • 伊万卡遭FBI调查
  • 警察抓贼打起雪仗 还把贼打跑了……
  • 厉害了我的国热潮 让你落泪更让你骄傲!
  • 曝光首批回归A股独角兽企业名单:BATJ等8家 大佬集体表态
  • 北京平安校园设立评价标准 预防欺凌教育100%覆盖师生
  • 教育部放了个大招,多项数学竞赛紧急叫停,家长群里炸锅了!
  • 黄子韬曝择偶条件:不需要漂亮但要懂我,可能不找圈内人
  • 上林澄泰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轿车严重损毁...
  • 足球新闻:上港主场8-0狂胜一方
  • 速读 | 今儿的晚报来了(0304)
  • 男子白宫外开枪自杀身亡,10天内白宫第二次紧急关闭
  • 湖人大逆转马刺豪取五连胜,奇迹杀进季后赛?有何不可
  • 三里屯,莫里斯遭男子追骂始末——这些人是球迷还是流氓?
  • 超危险!女生背坐电动车趴后备箱上写作业
  • 11名驴友在元宵夜被困野长城 消防员18小时成功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