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大乘起信论 》 之
「 一心开二门 」
來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印度约在西元三世纪,
即佛灭后七百年,
有关如来藏说的经典流传出来。

在佛教史上,
这些经典属于后期大乘佛教,

提出众生与佛有共同的体性 :

如来藏、
佛性、
真常我、
真常心等,

说明众生依此而有成佛的可能性。

印顺导师将此学派称为
「 真常唯心 」 系。

此系传到中国,
受到高度的重视,

更在中观、
唯识以外,

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如华严宗说
「 性起 」、

禅宗说
「 见性成佛 」、

天臺宗说
「 性具 」,

都是以
「 性 」 ――

「 如来 ( 界 ) 性 」、
「 法 ( 界 ) 性 」
为宗本的。

虽然此系以经典为主,
但是亦出现重要的论典,


《 宝性论 》
和本文引述的
《 大乘起信论 》。

《 大乘起信论 》
是大乘佛教真常心系统的代表作。

对于此论的考证,
颇多争议,

不过总不能否认其对中国佛教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 华严宗理事无碍的无尽法藏世界,

即建立在
《 起信论 》 的
真如缘起上。」

此论以
「 一心开二门 」
为其重要义理所在,

不仅展示了印度佛学严密的理论特色,
亦与中国哲学的心性论有融通之处,
也是佛法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根据此法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一心 」
是指众生心
( 摩诃衍法 ),

即是人性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此心涵有
「 心真如门 」 与
「 心生灭门 」 二门,

是一切法的最后根据;

一切无漏法和有漏法,
皆由此心而起现。

根据此法门,

可明白有关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所展现的世间万象、
生死的流转与解脱的还灭、
以及心性本具的清净如来藏,

正好用来解释唐译
《 华严经 》 之
〈 觉林菩萨偈 〉。

〈 觉林菩萨偈 〉 出自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夜摩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

功德林菩萨各说一法,
共成十行法门。

当时觉林菩萨承蒙释迦牟尼佛之神通法力,
普遍观察十方世界后,

颂说此偈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全偈以心为主,
共有十句偈,

前五句偈是譬喻,
后五句偈是合法。

前五句偈里面,
前二句偈,
按清凉国师的解释是真如是观,
后三句偈是唯心是观。

 依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关系
指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1 ) 从心与境的主客关系指出世间万象如何呈现以及生命为何迷妄

觉林菩萨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

「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世间的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形象、
色彩和引发的感受,

我们
( 心 )
不是由外向内地接收,

反而是我们
( 心 )
由内向外地赋予世间
( 境 )
意义。

正如 《 起信论 》 所说 :

「 摩诃衍者,
总说有两种 :
云何为二?

一者、法;

二者、义。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
显示摩诃衍义。

何以故?

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

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 摩诃衍 」
意即大乘,

「 摩诃衍法 」
是大乘之法体,

《 起信论 》直指
「 法者,
谓众生心;

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不同于唯识家将
「 众生心 」
当作杂染报体的阿赖耶识,

此论认为此心统摄流转的世间法和还灭的出世间法,

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
依止心体而出现种种差别相,

此即
「 摩诃衍 ( 大乘 ) 义 」。

依此众生
「 心 」 的
「 真如相 」,

「 即 」 显 「 示 」 了
「 摩诃衍 」 的 「 体 」 性。

依此
「 心 」 的
「 生灭因缘相 」,

「 能 」 显示
「 摩诃衍 」 的
「 自体、相、用 」。

体、相、用,

为 《 起信论 》 的
重要术语,

与胜论师的实、德、业有些相近。

「 用 」 是作用,
指动作与力用。

「 相 」 是德相,
不单是形态,

而是性质、
样相等。

自体,
有相、
有用,

而为相用所依的。

至于世间万象如何呈现,

偈云 :
「 虚妄取异相 」、

「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 而由心故画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

一方面可见
「 心 」 是主,

另一方面,
看到世间万象
( 异相、
彩画、
一切色、
诸世间 )

都来自
「 虚妄 」、
「 恆不住 」 的 「 心 」、
「 五蕴 」,

这就是
「 一心开二门 」 中的
「 心生灭门 」:

「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
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彩画是
「 心生灭门 」,

妄念即虚妄分别心,
凡是有漏的心识活动,
都总摄在妄念里。

一切法都依此虚妄分别而现有,
「 若离 」 了
「 心念 」,


「 无一切境界相 」。

《 起信论 》 说心,
或真或妄,
「 心真如 」 是真,
「 心生灭 」 是妄。

虚妄分别心生起时,
就有心境的对立相现前,

有心就必有境 :
心是能知能取;

所知所取的一切法,
即境界相。

虚妄分别心生即有能缘的见分;

而所缘的境相,
即依妄念的似现而立。

若离了妄念的分别心,
一切境界也就都不存在了。
 
2 ) 从世间万象各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指出心的重要性

其实,
世间万象在任何情况下,
若有不即不离的关系,
全靠 「 一心 」。

偈云 :
「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

「 大种 」
是指构成色界之地、水、火、风四大要素,

代表坚、湿、暖、动。

我们看世间,
如画家绘画,

用的材料本身没有分别,
产生出来的色彩亦本没有分别。

《 起信论 》 以
「 真如 」
贯彻佛法对世间万象的看法 :

「 一切法从本已来,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
无有变异,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
故名真如。」

离开
「 名言相 」
则境寂,

离开
「 心缘相 」
则心空,

真如随缘而仍不变,
亦不可破坏,
因其无形无相,

从来
「 相 」
是妙有而非实有,

「 性 」
是真空而非断空。

虽然空有不二,
但是我们的心甚么现象都能造,
只要动了,
就替它们建立关系,
给予分别,

如偈云 :
「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心蕴含无边潜能的动力,
不过,
人往往不知,

「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一方面执妄作真,
不能认清世间实相;

另一方面,
不知心有无限潜能 :

「 彼心恆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 无法而不造 」;

不知可以掌握
「 诸法性 」、
「 佛与心无尽的体性 」 和
「 佛真实性 」;

《 起信论 》指出 :

「 大乘所言义者,
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体大,
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二者相大,
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
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心可表现在体、相、用方面具
「 三大 」 义 :

「 体大 」
是指遍一切法的真如性,
亦即真心体空而常恆不变的真如相。

「 相大 」
是此如来藏真心含藏无量如来清净功德性。

「 用大 」
是指此心发挥其无尽的善性,
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因果。
 
3 ) 从佛与众生
( 心 ) 的
关系带出成佛的可能和根据

「 心真如相 」 与
「 心生灭相 」
是一心的二面,

是谓
「 二门 」。

彩画是心生灭,
《 起信论 》
进一步说明依心意识的转化活动,

可解释偈中提到
「 诸法性 」、
「 五蕴悉从生 」 的
「 法 」、

「 佛与心 」 的
「 体性 」、

「 佛真实性 」 和
「 法界性 」 :

「 心生灭者,
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
名为阿黎耶识。」

如来藏是生灭和涅槃所依这种说法,

源自
《 胜鬘经 》 的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思想。

「 魏译楞伽经,
称生灭无常法为空,
无漏无生灭法为不空,
与 《 起信论 》 的说法不同。

中观宗明空、有,

如说缘起有,
毕竟空;

世俗有,
胜义空;

不许说法体不空。

如约有缘起假名的相用说,
也不妨说不空。

唯识宗所明的空义,
和 《 起信论 》 极相近;

不空,
即不同了。

唯识宗说不空,
在依他起与圆成实二性上说,
特别重视依他起的不空。

本论但约真如实性说不空。」

《 起信论 》 说
「 空 」
是藉如来藏从不与杂染法相应 :

「 所言空者,
从本已来,
一切染法不相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以无虚妄心念故。

当知真如自性,
非有相,
非无相,
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

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

非异相,
非非一相,
非非异相,
非一异俱相。

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
以有妄心,
念念分别,
皆不相应,
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
实无可空故。」

真如是离却相对的,
正如 《 胜鬘经 》 说 :

「 众生心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所熏染;

虽为一切烦恼所熏染,
但心性还自本性清净。

不染而染,
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
也难可了知。」

华严宗解说为 :
「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

也大体相近。

就算众生在有虚妄杂染的时候,
其真如自体还是清净不染的,

「 离一切法差别之相 」,
没有 「 虚妄心念 」。

「 不空 」
是指真如心

「 常恆不变,
净法满足,
则名不空。

亦无有相可取,
以离念境界,
唯证相应故。」

在此分辨出众生与佛的不同 :

清净法在众生杂染位还未显现,
在佛菩萨位才圆满显现。

如果众生知道和相信这种看法,
「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另外,
这也说明众生心与佛心的共通性 :
大家都有真如心。

圣严法师提示我们 :

这个心,
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
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创造出来的。

它从无始以来就
「 常恆不变 」 地和我们一起。

一般人讲增福增慧,
以为智慧可以加添,
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
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
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
就多显一分智慧,
也多见一分佛性。

这样加强了一切众生的信心,
「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更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结论

《 大乘起信论 》
「 一心开二门 」
这重要义理,

解释了唐译
《 华严经 》
那精简而只有十偈的
〈 觉林菩萨偈 〉。

此偈从世间色相入手,
将心譬如工画师,
以世间譬如画,

我们由
「 心生灭门 」 和
「 心真如门 」
可明白世间的实相。

但是佛法不只是为了认识外在的世界,

而是希望众生知道错误认知和有能力超越生死流转的根源 ——

那内在的心,
从而能知
「 自心 」 的虚妄
( 生灭 ) 和清净
( 真如 )、

「 诸法性 」 的真实、
「 法 」 的流转和还灭;

更要紧是
「 应知佛与 ( 众生 ) 心,
体性皆无尽 」;


「 三世一切佛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

正如其他如来藏思想的经典,

阐明一切众生有先天超越的而非经验的成佛根据
( 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

在修行上不需外求,
祗要依着自身的如来性,
努力精进便能成佛,

这无疑给世人提供了极强的信心,
以及较积极的向上动力,

好去努力地发扬人的光明面,
不断地实践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梦参老和尚主讲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觉林菩萨偈   

时隔多年,山口百惠在她的自传中回忆那段往事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何时、何地、怎样出生的。我没有像世间一般的母子那样,母亲对孩子说起生你时的艰难”

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足以见得她童年时背负了太多的伤痛。可就算这样,她的父亲还是舔着脸来找山口百惠索要赡养费,如果不给就是不孝。

后来,山口百惠为了和父亲断绝关系,给了他很大一笔钱,希望不要来纠缠自己。

这一年,她才能年仅17岁,那为何会把事情做得如此决绝,仅仅是因为女儿的原因吗?不对。据山口百惠回忆说,父亲看她的那种眼神是一种占有欲望的目光,是对亲生女儿猥亵的目光,所以那时起那种目光便将她与父亲隔绝了。

#学术师大#
【我校周秋文教授指导硕士生彭大为共同在水文学领域TOP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周秋文教授科研团队在水文学领域1区TOP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发表题为“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caused solely b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论文。

近几十年来,针对石漠化严重的问题,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然而,大规模植被恢复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有何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气象资料、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和增强植被指数(EVI)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仅由植被恢复引起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变化。总体而言,植被恢复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贡献率为38.2%,而气候变化对整体土壤含水量变化的贡献率为61.8%。植被恢复仅使土壤含水量略微增加,但这一变化随季节而不同,夏季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植被恢复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的稳定。此外,植被恢复有效减缓了气候变暖引起的土壤干燥趋势。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提供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生彭大为(现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讯作者为周秋文教授。

该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基金(U1812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1003)、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2019]1433)、贵州师范大学学术新苗培养及创新探索专项([2017]5726)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全文https://t.cn/A6oP5xaw
来源:科学技术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追星追成谍战剧了,披着马甲来卧底,国安没发现这个“人才”真是一大损失啊,要不你毛遂自荐去国安报道吧,去国外做间谍给国家收集情报,对你才是物尽其用啊,而且会显得你
  • 你可以说,这不是故事性极强的叙述结构;#固原[超话]#人生旅程漫漫,我们皆为旅人,不停寻觅跋涉,看四季变换,过岁月山河。心有多静,福有多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宁
  • 我就想问一下,作为一个顶级月嫂,连孩子的饥饿信号都看不出来,是怎么被公司评上的顶级?对我们造成的精神伤害,都没有算,我还是在月子里的产妇,身体恢复的很差,眼睛都
  • 然而,有了太极石这等奇宝,可以无限量地吸引天地灵气,这最难的一关,对于叶修来说反而是最简单的。冰肌,玉骨,铜血,银髓,北冥真经筑基成功,一夕之间,叶修便已完成了
  • 记录一下国庆回家记~p1:放了几天的风筝,终于在今天的大风里放起来了…p2:老家的美人树开的超级美,想念老家一切p3:跟老哥一起喝酒,回家6天喝了4天,还有一天
  • [小红花] 1 4 8 腾讯视频会员年卡 4 8 季卡[小红花][小红花]9 8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小红花]56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小红花][小红花]1
  • 入了心的人,深深的情、会铸就成、长长的思念,无论经过多少年,都是想起时的温柔,回眸时的邂逅。时光匆匆,他喜爱杏花的心却是从未变过。
  • 他本人是一位爱好收藏的大藏家,在去台湾时也曾带了一批心爱的艺术瑰宝。!
  • 就算你身边有很多人追,但你要记住,谁都能对你说晚安,谁都能说爱你,谁都能提醒你早睡早起,谁都能做一系列假装关心你的事.但是你要记住,有的人是真的,而有的人仅仅看
  • 下面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突然爆火的社会学原因:听过王心凌歌曲的,比如第一次爱的人,爱你的人现在基本都快到30岁或者已经过了30岁了,她的歌迷多是80后,90后了,名
  • 一直忙着给两个小妞拍闺蜜照,女儿以为我是没有化妆不想拍照,一直跟我说我妈素颜也最美的我说素颜也无所谓呀,妈妈就是一个普通人又不是明星,女儿说妈妈在我心里就是大明
  • 所以,想要爱情婚姻保持幸福,就得懂得经营 ​ ​​​​满足需求永远是两性关系的一个核心基础,而不是激情不是亲密。 爱情在本质上是一种情绪体验,无法在情感上照顾对
  • 又到了一个箱子,有宝宝从夏天去爱尔兰度假时就眼巴巴的pokemon,一些礼物,还有看着好玩所以买来试试的东西,比如这个八仙过海鼠标垫[嘻嘻]国内这些年的文创产品
  • 如今为美国立下大功,一举攻克50年难题……好多事都讲不明白 一辈子稀里糊涂的浪费很多时间 希望没有烦恼(不会成立的假设)一直想要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或许没有成功 对
  • 因为你要知道,除了极少数有退休金的人以外,大部分父母在过了60岁以后,收入就会爆减,你把家里钱都拿光了,你自己又没有赚大钱的能力,浑身就一套贷款的房子,一旦出事
  • 10月#白羊座# 莫将晚霞落黄昏无论你是爱我还是爱玫瑰,今晚的月亮圆满抑或破碎既然江畔的客舟孤注向北,不妨碍我为你晒几片当归,当归不归,夜影沉醉,你是被晚风拨乱
  • 从2017年开始,5年的时光,一碗福州从一本书,到一个平台,再从美食放大到城市,咖啡节,冰淇淋节,精酿啤酒节,公路文化节,市集,集市…如同一个城市“说书人”用多
  • 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哪些地方秋意更浓急需秋裤护体,大家也要注意保暖哦 ~详情戳→【全能型冷空气登场!又到了主动穿秋裤的季节,@生命时报 结合#全国秋裤预警地图#,
  • 宾馆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胡同里,但是由于是2017年新开的,很干净,推荐!Moleskine是20世纪已经成为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传奇笔记本,每本Moleski
  • 榴莲干水果之王的另一种魅力精选优质金枕头榴莲色泽金黄,果肉多且甜,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榴莲品种香脆口感,-45度瞬间急冻后再真空干燥、口感脆到你不敢想像!入口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