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好看好看!!!竹马竹马,御小凡太太真的好会写,这篇文的工能处,打小就宠媳妇儿哈哈哈,推推~

授九岁时母亲去.世,十一岁父亲再.婚,后妈为了能尽快融入家庭,讨好授父和授,以不能让授输在起跑线上的名义帮授转.学到了重.点 小.学。工恰好是授的新同桌,小时候的工就是个小面瘫,不爱说话,再加上班里都传工家是嘿.社.会,都排 .挤工。授看到工一个人,下意识脑补工心里得多凄凉多寂寞啊,没有人和他说话的多难受啊,瞬间同情心泛滥成河,主动和工接触。工其实没觉得一个人有多惨,他本身就不喜欢和别人玩闹,可谁能拒绝一直往身边凑的小话唠呢,被授的热情感染,和授成为了好朋友。

两人就这样一起念完了小学又升到同一所初中。然而授看似风平浪静的家庭,在后妈生了一个弟弟后暗流涌动。新生命的诞生让家里人都手忙脚乱,授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弟弟身上,愈发忽略授。授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有些刺眼,觉得待在家里特别不自在,更加喜欢往工家里跑,工父母也把授当成了半个儿子。正值青.春.懵.懂.期,两人之间的感情悄然发生变化。

一次意外,授不小心弄.伤.了弟弟,授父和后妈表现出来的厌.恶让授特别委屈,控制不住地想自己在这个家里好像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在授无比失落时,工摸了摸授的头,安抚授“不是你的错”,还问授有没有吃东西。(呜呜呜工是真滴宠授,明明和授一样大,把授当儿子似的宠,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

作者大大将初中时懵懵懂懂的暧.昧期描写得特别绝!!!平时形影不离,牵手手,用的东西也慢慢地都变成了一对,额头蹭额头……两人都发现有些动作对于朋友来说太过亲.密,但又控制不住地和对方有这样亲昵的接触。后面初三毕.业.旅.行时,两人捅破了窗.户.纸,谈起了恋.爱。工还在银饰店里买了一对银戒,两人戴着对.戒√.着手走在街上,惬意又快乐。

工真的很呆,只关心授和自己的家人,其余的一律不在乎。高中时有女生在工打完篮球后给工送水,工直接拧开转头给了授,还帮授擦汗,最后对那个女生说“一会儿补你。”本来有点小吃醋的授看到工的直.男操作瞬间不再别扭,觉得工这样太招人喜欢了哈哈哈。还有工和授时就像个没吃饱的大型犬,怎么亲也亲不够,往授身.上蹭来蹭去。

校园文总逃不过家长棒打鸳鸯的情节,授父亲无意间发现了授和工的事,把授揍了一顿,还跟工母亲打电话让工和授其中一个转学。工母亲同工说出了授父亲的要求,告诉工她和授父的想法一样,让工在大学毕业之前不再联系授。

“要说这是考验也好机会也好,如果你真的像你说的那麽坚定,证明给我们看。

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麽事,你可能会喜欢上另一个人,他也可能会,少年时期的爱情总是充满了不考虑和不选择,一意孤行,却很容易夭折。你们一直以来,都太亲近了,亲近得好像除了对方就没有其他选项。但是,少帆,这到底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是你也是这麽觉得。”

在双方家长的要求下,工授就这样分开了五年。分开的五年里,两人都在为了对方努力成长,授不停地做兼职挣,离开了那个家,工也不断给父母做思想工作。两人再重逢时,工直接把授带回了家,以自己爱人的身份。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宁静安稳,似乎之前遇到的所有灾难此时都得以回报,未来也不再会有什么难过和担心。

十.分.烂.俗,非常老.梗,但他们都心满意足。

因为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太太的文风一如既往地温馨舒适,文中的一些配角挺出彩的,尤其是工的父母哈哈哈,我很喜欢。家人们

《竹马纪事》作者:御小凡

忠.犬工×开朗授

首发:晋 江

文案:

当叶成小朋友充满同.学.爱地对顾少帆伸出援助之手时,

从没想过事情会倒过来。不过相遇这件事,必定是两个人的幸运。

╭(  ̄▽ ̄)╯这就是俩小破孩青.梅.不.换.竹.马成双的单.蠢故事,

我们要相信世界大同的道路一直都是光明的。其实这事儿吧,在两人觉出味道之前就已经定下来了。

喜欢这篇文的话,请多多支持作者大大哟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致歉

#周易学术讨论# (原标题:“文明以止”:中华文明的一大精华)
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明理念与文明特性。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而在我看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至今、从未中断湮没的文明实体或文明形态,就主要得益于中华民族拥有其独具特色且持久一贯的文明理念与特性,这一理念与特性,可以用《易传》中的“文明以止”一语来概括。
“文明以止”的基本内涵
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和人文精神脉络作一整体的观照与反思,以下六个方面是最为突出和鲜明的:一是“旧邦新命”的“中国”意识、“与时偕行”的通变思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二是“和而不同”的和谐观念、多元一体的综合智慧和“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三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贵仁尚义的道德信念和学行一致的教育思想;四是“民为邦本”、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和经世济民、天下己任的担当精神;五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和“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六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天人协调的生态智慧。以上六个方面可以说最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在意识特性和思想内涵方面的精华,也可以说体现了中华人文传统最具特色的精神特性。
“文明以止”一词出自《易传》中的一句名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天文”是指阴阳迭运、刚柔交错的自然变化过程与法则,而“人文”是指人类制作的礼乐典章制度及其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教化作用。由“人文”与“天文”并举对称可知,“人文”并不与“天文”相隔相离而形成对立,这一点最能彰显中华民族“人文”意识与精神的特异处。也就是说,对于天下的治理化成而言,治国平天下者既须“观乎天文,以察时序之变化”,又须“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人”。两者须相资为用,而不可偏废。可以说,中华民族虽然重视和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但其“人文”意识却并不以逆天而行或支配自然为前提,相反,天文或天道自然法则乃是人类所当取象效法的对象,而取象效法天文或天道自然法则却又以人文化成为目的。
“文明”一词在《易传》中凡六见,其一见于《乾文言》,余皆见于《彖传》,《彖传》作者可谓揭示和阐发了一种极富“中国”特色的“文明”观念,而其中“文明以止”的说法尤其值得我们注意。所谓的“文明以止”,其本意是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是统治者)的德行能够像天地日月一样正大而光明,并用礼乐来教化世人,那么,天下的人民就会被他的光明之德所感召和指引而遵从礼义,以至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因此,在中华民族的这一“人文”观念与“文明”意识中,重要的不是通过强权霸道的治理方式来追求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或强制人民屈服,而是通过充分发挥礼乐对人的文明化的教化作用来引导人民过一种道德化的伦理文明生活,从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不是通过武力扩张或威服的方式来胁迫异族人民认同和接受自己的文化,而是通过中国式文明典范的内在文化特性的吸引力或修文德以来远的方式来引导对方实现文化上的自我转化与提升,从而实现“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目标;不是通过征服自然或无止境地掠取和耗竭自然资源的方式来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需求,而是通过节制自身欲望、协调天人的方式来追求实现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乃至人与自然万物可持续和谐共生的目标。
中、西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精神特性
在西方,所谓“文明”,乃是一个意涵极为错综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根据其各自对文明发展的一般理论反思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观或文明史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一种过程论的文明观或文明史观,即把文明看作是一种人类不断脱离野蛮生存状态而持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其次,是一种衰落论的文明史观或文明衰落论,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发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过程。再次,是一种单位论的文明史观,把文明看作是一个分析和研究的“单位”,每一种文明也就是一个文明的“单位”,据此我们可以将从古至今在世界上出现过的文明区分为各种不同的文明单位。最后,是一种价值论的文明观,在这一意义上,所谓“文明”乃是指“一个特定人类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者所谓文明“只存在于一种生活态度之中,存在于某些思想和感受方式之中,因而只能用撒播种子的办法达到目的”,“准备让别人也文明起来的人必须允许人家自己去发现他得到的是较好的生活方式”,因此,“文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其“价值观念和理性思维”。
不过,就其实际的表现形态和影响来讲,尤其是随着17、18世纪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在西方一直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乃是与“直线发展”的“进步”信念密切相关的第一种类型的文明观和文明史观,这使西方文明具有一种极为强烈而鲜明的以“动力衡决天下”的外向扩张性的特征与倾向。在西方,“文明”的概念形成之后,特别是十八世纪以来,“文明”的概念“成了一个响彻全球的口号”,而且,西方人据以判断其他社会“文明化”的标准本身具有一种普世主义的扩张性倾向,并常常是依靠军事实力或通过武力殖民的方式来实现的。
“文明以止”内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意涵与理性智慧,它昭示人们:文明不是无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对外扩张,而是要有所节制或依止,“止”其所当止,内修文德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与无限制的文明扩张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明观,二者的区别恰恰是中西两种文明的分水岭,是它们的本质区别所在。中西文明各自植根于性质迥异的两种人文精神,一种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仁民爱物的人文精神,一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征服自然、以“动力衡决天下”的人文精神。以“动力衡决天下”的文明扩张,必然导致文化殖民主义和“文明间的冲突”;而富有反求诸己的道德理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美德与“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的“文明以止”,则会努力寻求一种不同国家和民族和平相处的“全球伦理”,通过“文明的对话”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乐于把宇宙万物都看成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乃至愿意善待自然万物而与之和谐相处。
“文明以止”的现代启示
在面临着许多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难题的当今世界,“文明以止”的文明理念尤其显得富有启示性价值和意义。
现代文明正经受着考验,现代文明的弊病正是由文明发展本身即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地开发、利用和掠夺以及不断追求经济增长和文明扩张的目标所造成的,“文明以止”的理念可以纠正这一弊病;“文明以止”的理念可以引领人们实现这样的目标:使人的生命更加有尊严,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人的生存更加可持续;“文明以止”可以教给人们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以及思想和感受方式:为人止于真诚而不虚伪,待人止于礼貌而不谄媚,与人相交止于友善而不恶意中伤,治国理政止于关爱弱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而不恣意妄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止于和平共处而不以武力要挟,人与自然的关系止于协调友好、相互依存、可持续地和谐共生而不以经济的发展破坏生态环境。
“文明以止”并不是反对人类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化”的方向发展,但它期望那种破坏自然、霸权扩张的西方式的“文明进程”或文明发展方式能够发生一种“文明转化”,从根本上转向“止于至善”的人道目标,止于人与人的友爱相处,止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止于有益于人类自身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的生存之道。唯有这样的“文明以止”,才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唯有这样的“文明以止”,才能使人类的文明变得更加文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并不简单]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宾利的档次肯定是高于奔驰的,而且中间可能还隔了个保时捷。基本色号都挺全,颜色显白不挑人,质地更不用多说,丝绒顺滑薄涂厚涂都好看[好
  • #中国私生饭私闯住宅 灿烈报警# 据韩媒,今年4月时两名中国私生饭试图闯入EXO#朴灿烈#的住宅(音乐工作室)遭灿烈报警。独自在灿烈家的金某感到害怕,将私生饭按
  • #恋人往事[超话]# 好坏过去为相遇,一切为你我伏笔! 深呼吸爱情吉祥,善生命美好沃土! 生活挫识学面对,懂友好生动寻觅! 思考得意学珍惜,任性代价读懂护! 感
  • 对于我这个饿不饿都能吃两口,宅的不能更宅的人来说,让我控制饮食➕运动真的是要了我的命了……哪怕前男友带着又美又瘦的新女友从我眼前晃过去我都能无动于衷,能让我有动
  • 成功通道1.凌凯集团深耕物联网行业多年,专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物联网服务,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在移动通讯领域同样实力卓越;2.与移动、电信、联通达成
  • 办理入住的时候,不但可以挑选一款自己喜欢的款式鲜花,还有补水或者修复面膜选择,就连香的味道,香薰也是可以选择,❇️酒店在大理古城南门一塔路上,共4层楼,有黑灰、
  • 海底捞也就是普通的火锅,吃的东西也就是地球上比较普遍的食物,能够引人关注是因为海底捞员工的服务。海底捞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餐饮行业的服务标准。
  • 」另外,Sherman「處女」挑戰拍Vlogmas,每分每秒都機不離手,Aska坦言好佩服對方一收工就埋頭苦幹剪片、再構思新片,女方自嘲「挖個窿自己踩」:「我好
  • 【领30.0巻】V-Coool母乳保鲜包户外背【[心]巻后65洋】 找其他巻戳→→ [心][心][心]领巻链→→→ 以下段子请忽略 -------------
  • 在无法预料的未来里,我不清楚何时会走到人生的终点,所以我们见的每一面我都有在认真的告别,因为我不确定,是否这次再见就是最后一次,但我仍旧相信,试炼的尽头是万里花
  • Vegas是冥王家族的孩子(黑道是地下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黑道家族是最纯正的冥王家族)他正被自己家族的【无】吞噬,Pete来到了他身边,告诉他,我来了,带来了
  • 3.乳木果手霜30ml *2 滋润不油[鼓掌]护手霜中的龙头老大有木有它含有20%的乳木果油,蜂蜜、甜杏仁和椰油精华,同时具有迷人的茉莉与依兰树精华的香味。2
  • 这个系列镜片好像也更薄软了,我带一整天都不干涩,全系列推荐[春游家族][春游家族][春游家族] 主题:我终于找到了和我一样的自私朋友背景环境:我和朋友去肯德基吃
  • ❶❺ 五月的夏风,它自北南下了,抱过我,又拥住你。 13、在地球唯独你爱我这废人。
  • 我每天发圈,只是想告诉朋友们,我一直在做❗ 不夸大---东西有多好,你用自然能体会到❗ 不强卖---友谊可贵,且行且珍惜 ,用心经营,对得起良心就好️❗
  • 西南交大拥有排名全国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影响力、科学配套、专业设置及核心资源都属顶尖水平;东部新区地处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连接地带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农创小镇的幸福故事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是国家级农创小镇,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聚焦城乡统筹发展,高标准打造农创特色小镇
  • 日柱的地支在丑:你的另一半个性是比较闷的,也比较容易钻牛角尖,身材则是属于结子、健康型的。2)日支是偏印:若日支是偏印的人,其另一半的身材就有点极端了,若不是高
  • 「4人のエンジニアの方にリマスタリングしていただくのは初めての挑戦だったんですが、それぞれに個性的な音になっているし、オリジナルとは違ったサウンドを楽しんでいた
  • #吃吃喝喝的栗子#静安十二时辰,今天无忧陪我狂走了一天,去了无数地方,认识数位好友,晚上走到奄奄一息之际,去了上海排名前三的潮汕港式火锅香守,果然是李佳琦和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