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多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管用,最近看东西看得少,总觉得没了激发思考的想法[允悲]看得少了,也会觉得不过如此,不知其实背后还有更好的人在呢。
近期美人茶开了,这个原本常用于嫁接茶花的砧木,开花时也格外秀气,审美在变,以前喜欢繁复华丽的茶花,现在喜欢简单明了的茶花,因为看的多了[笑cry]才知道原来单瓣的茶花是这样迷人。

【RCEP港城故事:百年老港的“前世今生”:见证城市开放发展 乘RCEP东风再起航】港因城生,城以港兴。随着RCEP正式签署,作为经济外向型城市的青岛,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新机遇。而坐拥百年港口的市北区,更是奋楫争先,乘势而上,以邮轮港区为“核心”,擘画出了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发展新蓝图。

这是区域升级的需求,是产业掘进的助推,是时代洪流的呼喊!市北区将依托“百年老港”的优良基因,打造胶州湾东岸新的增长极。而RCEP创新试验基地的落地,必将会为百年港区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会给市北新一轮发展带来磅礴力量。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这座见证城市变迁、承载城市梦想的百年老港再次起航,继续为城市前行劈波斩浪,扬帆驶向华丽壮阔的新航程。

百年老港再迎高光时刻

港口与这座城市始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对城市地位的提升注入了重要助力。当下,在多重国家战略与发展机遇的叠加之下,肩负全新的时代使命的青岛,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时代使命的全新港口作为强力引擎,百年老港迫切需要再起航。

“加快馆陶路和邮轮母港区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港城联动、老城复兴。”在刚刚闭幕的青岛市两会上,邮轮母港区的发展被写进了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

而在1月6日举行的市北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区建设也被写进了区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市北区将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系统推进港产城融合、高效联动、协同发展。围绕功能业态落位,高标准完成港区专项规划和探海坊、居海坊控规及修详规编制。加快推进土地整理,结合港区总体搬迁计划,完成启动区土地收储工作。全面启动港区建设,中铁晋鲁豫总部大厦、世界之眼、山港航运金融大厦等项目开工建设。精准导入产业要素,推动设立青岛航运交易所,打造大宗贸易数字化科技平台。

无论是对于因港而兴的青岛市,还是对于坐拥百年港口的市北区,邮轮母港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邮轮母港区更新改造作为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既是青岛市重大战略项目,也是市北区的龙头项目。

“当前邮轮港区拥有‘新金桥5号’轮船等日韩通道,拥有主城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理应在青岛放大RCEP政策红利中先行先试、创新示范。”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说,“这也是青岛、市北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在‘十四五’时期尤为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错过了这个机遇,也就意味着错失一个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乘着RCEP创新试验基地的东风,市北区以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为“引爆点”,高标准规划了“一核、两廊、五片区”,重点建设“五中心一所一平台”,从而助推产业发展聚势而强,重塑发展新生态,百年老港再迎高光时刻。

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总面积约34.2平方公里,北至舞阳路,东至重庆南路—四流南路—胶济铁路—延安三路,南至市北区南边界,西至胶州湾。建设“五中心一所一平台”,向西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隔湾相望、向北联手上合示范区,“品”字型发展格局初显,吹响东部老城复兴的号角。
  
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这也意味着,国际邮轮港区将再次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青岛百年航运从这里起航

欲见未来,必见其史。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一切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商业繁荣、航运贸易,这些如今和青岛相关的标签,其实早早就被历史细心地描画在了港口变迁的故事里,埋下了长长的伏笔。

历史将时间铭刻在每个关键的节点。1901年,大港正式开工建设,后海以原大鲍岛码头为基础修筑的小港投入使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货流与人流开始在这里集聚,青岛百年航运就此起航。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使青岛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港口。随着青岛港建港,依托发达的铁路与口岸,现代工商业在青岛聚集,金融业开始兴起并活跃。上世纪30年代,青岛中山路一带银行林立,青岛成为当时山东乃至华北的金融中心;馆陶路被誉为“青岛的华尔街”“洋行一条街”,与上海的外滩相媲美,影响着当时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1956年6月1日,“上海-青岛-大连”客运航线开通。随着客运的繁忙,不久又单开了“上海-青岛”客运航线。

1973年,为响应周恩来总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号召,大港6号码头总体改造工程开工,其功能为专用客运泊位。1975年9月28日,该码头总体改造工程竣工,结束了青岛港没有客运泊位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触角延伸至国外,同时,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迅速铺展,船舶货运功能逐渐替代客运功能。青岛港客运站开始了第一次转型:由国内客运班轮转向国外客货班轮,先后开通青岛至日韩班轮航线。

2014年10月25日,在青岛港大港公司八码头DC60货场内,随着挖掘机将最后一斗散硫磺装车完毕,青岛港百年老港区正式结束干散货货种作业。2015年3月15日,随着最后一班春运客船发运结束,这片海港再次开启新的篇章。

2015年5月29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成为全国少有的位于市中心的专业邮轮码头,依托青岛丰富的滨海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与日韩海上距离最近的航距优势,全力提速邮轮产业发展。

2020年3月28日,总投资313.5亿元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这片拥有百年发展历史、作为青岛历史起航原点的老港区正式开启了面向全新未来的壮阔航程。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的定位清晰——将依托百年老港优质资源,集聚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发展成为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元素集聚地,滋养青年人成长、发展、创业的新平台,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承载区、国际资源对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青岛)的核心区,打造成为青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

从上世纪独领风骚的邮轮停靠港,到如今意气风发的邮轮母港,再到将来带动老城复兴的邮轮港城,青岛邮轮母港全面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借力RCEP驶入更广阔“海域”

国际邮轮港区转型所承载的,从来不仅仅是一座港口的未来,更有一座城市的未来。百年流转,市北区用百年时间积淀出港航领域的领先优势,也已经准备好用更广阔的腹地、更优势的资源迎接崭新的腾飞。

市北区将坚持“坐东向西、向海而兴”,有效利用沿海、近海空间,变“后海”为“前海”,打造陆海空联动、港产城融合的立体化空间格局。至此,市北区的未来发展脉络历历可见。

那么,未来的百年老港区将是什么模样?

按照规划,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规划结构为“一核、两廊、五片区”:打造以邮轮母港核心区为“一核”;18公里滨海产业创新走廊、7公里滨河创新发展走廊为“两廊”;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及人工智能、大健康、跨国企业总部、高端新材料等千亩园区为“五区”的整体布局。这34.2平方公里是青岛沿海沿湾沿河最宝贵、最优势的资源,是市北开放发展的“前沿”,而市北全域的每个街道、每个园区、每栋楼宇都是“腹地”支撑,要通过RCEP试验基地建设,拥抱胶州湾、融合港产城、联动陆海河,高质量打造胶州湾东岸新增长极,在“十四五”时期塑成国际合作新平台、对外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样板。

其中,邮轮港区启动区即规划五大片区的乐海坊,范围包括青岛港老港区1号、2号、6号码头及其腹地,占地7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除保留建筑和在建的山东港口集团大厦以外,新开工建设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计划于1月18日举行全面开工仪式。

邮轮港区先开区规划建设“五中心一所一平台”等重点项目。其中,“五中心”包括中国(青岛)RCEP国际博览中心、跨境贸易创新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一所”即设立青岛航运交易所;“一平台”即打造大宗贸易数字化科技平台。

毋庸置疑,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必将让港城联系更加紧密,吸引“10+5”国家的海量流量、资源要素等向青岛、向市北流动集聚,迸发出新时代的蓬勃活力。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的未来愈发清晰,也凸显出市北区将RCEP融入市北发展脉络的决心。可以说,借力RCEP,是市北区区域升级的需求,老城更新亟待一个火种的星火燎原;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无论是邮轮产业还是航运贸易,亦或是现代服务业,都期待一个更高层面的舞台施展,期待更多的突触连接,激发更多的兴奋点;也是新时代对市北区乃至青岛市在区域发展战略提升上提出的全新课题,给出的历史机遇。市北正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饱满激情,全速奔跑、奋勇争先,努力打造胶州湾东岸重要增长极、青岛开放与创新高地,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北力量。

修文,5个困难村的变迁
——天生桥、龙窝、宝寨、龙山、三合5个困难村的脱贫故事

核心提示:

  在修文县的脱贫攻坚路上,有5个困难村的变迁,尤为引人关注。

  曾经,这些偏僻的山村,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望天水”,村里的产业,犹如一张张白纸。因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有的村寨,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

  如今,这些曾经贫困的山村在各种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发展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转身:自来水通到家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村民的荷包鼓了,昔日的“空壳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地壮大;一些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路灯,还建起了专供村民唱歌跳舞的院坝;家乡变好,乡愁浓了,寂寞的山村,迎来一股又一股“返乡热”……

  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山村,聆听发展故事,感受山乡巨变。

  A三合村:“空壳村”的养猪经

  三合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大石布依族乡,因石漠化严重、四季缺水,村里的4800亩土地种的基本是玉米等传统作物,曾是该乡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也是一个典型的产业“空壳村”。

  2012年,刘永平返乡创业,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8000头生猪的联江生态养殖场。在他的带动下,三合村先后建了两个村集体养殖场,加上村民小规模养的猪,整个三合村年出栏生猪近2万头。其中,在联江生态养殖场,上面的贫困资金被量化到贫困户头上后,贫困户再以一头猪1000元的资金入股到猪场,一头猪就可以得到300元的分红。而贫困户在猪场买仔猪,一头还可以优惠500元。

  而村集体的养殖场则属于合伙性质:场地、工人由村里出,刘永平出技术、饲料和猪苗。其中,1号猪场,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20万元,2020年因猪价可观,盈利更多;而2号猪场,2020年也出栏了2000余头生猪,保底收入了43万元。

  “我们村集体的养猪收益,60%用来分红,其余的收益则用于村集体的滚动发展。”三合村村支书陆胜军说,除了分红,村里还有几十名村民在养殖场打工,多的一月有4000余元收入。

  除了养猪,三合村的精品水果、肉牛、蜜蜂、蔬菜等产业同样风生水起,“三种三养”、六大产业,让三合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壮大,村民的荷包也日渐见鼓。

  目前,三合村人均年收入已有上万元。村支书陆胜军说,今年,三合村还准备种植500亩牧草,同时建一个养牛场来延长这块产业链;乡里面则准备在村里搞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一个精品果园采摘园,并将其升级为省级示范园区,三合村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

  B龙窝村:“云中苗寨”的华丽转身

  龙窝村是六广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这个山中苗寨有2500亩土地、400亩水田。因地势偏远、缺水,村民们一度喝的是“望天水”,走的是泥巴路。

  因为一方水土养不活了一方人,那些年,龙窝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

  面对这样的村情,2016年12月28日,龙窝村召开了“脱贫攻坚的逝师大会”,100多位村民各抒己见,述说发展愿景。其中,通路通水、发展产业成了村民最强烈的愿望。

  村支书熊玉菊说,从2017年起,龙窝村开始整合资源,着手解决这两大发展瓶颈。

  在各种政策帮扶下,2017年,龙窝村修了30公里的村路;2018年,自来水通到了每一个村民的家里……

  解决这些发展瓶颈后,龙窝村开始向扶贫指挥部的各个成员单位申请资金支持来发展产业。短短几年时间,龙窝村发展了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经果林2000亩,食用菌基地15亩,3个养鸡场规模15000只,养牛基地2个,有400头牛……村民以土地入股园区,没有租金,但却占股10%,一亩地一年保底收入1000元。

  2019年,县供销集团给了村里第一批分红——53万元,其中,31.8万元分给了149户村民,每一家分红都在2000元以上。除了猕猴桃,龙窝村当年参与分红的项目共有6个。这些项目都与村里的贫困户利益联接,19户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红在3000元以上。

  曾经全靠财政拨付经费的龙窝村,如今村集体经济正在不断壮大,人均收入已在8500元以上。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便灯火通明,同时还建起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院坝,让村民有了一个唱歌、跳舞、聚会的好去处。

  家乡好了,乡愁浓了,龙窝村的村民开始纷纷回到村里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漂亮房子,“云上苗寨”生机勃勃,正朝着乡村振兴之路出发。

  C龙山村:收购订单助力农产品出山

  龙山村隶属于修文县的小箐镇,全村有606户人家,其中,贫困户有17户58人。

  村支书王浩说,以前的龙山村,进村是泥巴路,车子无法进来,农产品也不好销出去。路难行,喝水也是一大问题,其中几个组一到枯水季节,就要靠政府送水喝。

  随着扶贫政策力度的不断深入,自2017年起,龙山村党支部开始带领村民大力推进小康路、小康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曾经的“烂路村”,后来总计修建了4.5公里的柏油路和10余公里的串户路。在畅通乡村产业的发展通道后,龙山村开始着手发展各种产业。

  短短3年时间,龙山村的猕猴桃、辣椒、番茄等产业发展到了2800亩。此外,蜜蜂有1173箱、蛋鸡有1万多只……整个龙山村形成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结构,还成立了修文联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为村民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并收购村民种植的蔬果来包装销售。

  为解决种养殖业规模壮大后的销售难题,龙山村还建起了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省内外各大收购商签订单,来保障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更加提升了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养殖的积极性。

  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龙山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人均收入达到了12920元。

  D天生桥村:建好通途拔“穷根”

  天生桥村因桥闻名,却因地处深山峡谷,条件恶劣,一度是贵阳市的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户61人。

  “在村路未建好前,村民到县城卖蔬菜,有15公里的路程,天不亮就得背起蔬菜朝县城赶,天黑了才能到家,大半时间耗在路上。”村支书王松说,2017年起,随着窜户路、机耕道、产业路等不断修建并完善,天生桥村开始告别行路难,车子通到田间地头,蔬菜、猕猴桃等可以直接拉到县城。

  随着扶贫的深入,天生桥村发展起了高标准的猕猴桃种植和蔬菜基地等,光猕猴桃就种了近3000亩,其中,村集体有两个百亩的猕猴桃基地。同时还建起了140余亩的蔬菜大棚、4个冷库,每个冷库能储藏20吨的货物。与此同时,蜂蜜等产业也在不断地壮大。

  2020年,天生桥村村集体的冷库已经租出去了。这一年,天生桥村的各种集体收益加起来,已经接近20万元。王松说,这部分收入,80%将分红给村民,部分则用来滚动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支书王松说,2020年,天生桥村人均收入超8000元。下一步,村里准备搞一个低碳公园来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准备建100亩的生态养鱼场。

  E宝寨村:偏远乡村迎来返乡潮

  六桶镇的宝寨村位于修文县的最西边,是贵阳市最偏远的村子之一,距离修文县城有50多公里。

  “过去的宝寨村土地贫瘠破碎、基础设施薄弱,2000年时,部分村民还住在茅草房里,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村支书周作文说,由于没有产业,那些年,宝寨村的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因为大量劳动力外出,村里的很多耕地一度成了荒地。

  为将闲置土地资源盘活,2017年,宝寨村开始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让村民入股发展种植产业,建起了一个3500亩的猕猴桃园区并种植了2300亩的晚熟青脆李。

  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为200元,且逐年递增,至400元封顶,但无论丰歉,都能保底。果园里有了效益后,村民还能以5%的收益来分红。一些勤快的村民在果园里做工,一年收入上万元。

  除了猕猴桃和晚熟青脆李,宝寨村还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养了绿壳蛋鸡,村里的38户贫困户108人全部被纳入到了合作社。2020年,宝寨村光这一块收入就有10余万元。

  “2018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个‘零’,2019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3万余元,2020年已经突破50万元了,村民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8000元。”周作文说,2021年,宝寨村还将扩大肉牛的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随着村里经济不断发展,昔日在外闯荡的乡亲开始纷纷返乡,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返乡潮”,1500余名外出村民,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回到村里。

  在龙山村,在天生桥村,在宝寨村……记者听到了一个个乡村发展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围绕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增强造血功能,最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舒波 杨继军 杨源/文 周永/图

  三合村香菇种植基地

  短 评

  后发赶超

  并非偶然

  贵阳市有20个“特别困难村”,其中五个在修文,这五个村有的地理位置偏远,有的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自然条件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017年,《贵阳市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出台,贵阳市特别困难村集中攻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今天,在整个贵阳市的全力帮扶之下,困难村脱胎换骨,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强调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精准帮扶,仅靠微观层面的个人先富带后富,仅靠各个村单打独斗,一些难以逾越的致贫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正是在国家层面推动下,党对发展规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下,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曲摆脱贫困的史诗才在贵州大地上演。一开始就把公正和效率放到相对平衡的位置发展集体经济,引入先进的农村三变机制,科学规划产业方向,接受了市场经济洗礼的返乡村民,和谐的干群关系,和修文五个困难村一样,贵州的农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少走了不少弯路,实现了快速发展。回望中国数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贵州的脱贫奇迹,我们能看到其中隐约的脉络。

  摆脱了贫困的贵州农村又将踏上乡村振兴之路,“修文”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更先进的乡村文化,全新的村风民俗,是贵州农村发展的新课题。我们看到,修文五个贫困村在摆脱贫困之后,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绘事后素,贵州农村好似一张刚刚铺开的白纸,我们相信,创造了脱贫奇迹的贵州,还将书写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富且美的新史诗。 ■舒波

(信息来源:贵阳晚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化”发展指引方向,全力打造的最优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太康县主导产业加速度发展:全县纺织规模达到180万锭,喷气、喷水、圆盘织布机规模达到1.2万台,服装年加
  • 业内称,中国的租赁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长租公寓作为多渠道的住房供应来源,未来会加强监管和建设。所有项目中凡是认购比高于1.3的,继续实行“5年限售”政策。
  • 且夫经络痹阻,诸身关节多酸痛,分部刺配复针,多向透与横针刺而效好;病在皮部,遍体痒麻或不仁,轻浅刺和循经,左右针及前后刺而功妙。 阳虚刺百会大椎命门,祝由意守
  • 此番回归俱乐部之间的争夺,曼联将在1个月的时间内踢9场比赛,这也创造了曼联队史10月份比赛最多的记录。自古以来世界永远属于正义和平才能永生,伟大的祖国从来是你不
  • 公公说:“我一个人在老家也没人照看我,你们买大房子,我也出了钱,这房子也有我一部分,以后我就搬过来住了。我老公想了想,觉得我说的也有道理,就给我公公打电话,跟他
  • 但是在破冰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1. 内心建设挽回的时机有了,但是不能操之过急,毕竟你们之间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冷静期并且很可能断联许久,所以一定要有心理预设
  • 经典的唱词,配上优美的唱腔,再经过千锤百炼,“样板戏”不成为经典都难! 在当时,“样板戏”的传唱度极高,几乎全国上下、男女老幼都能哼唱出其中的几段。
  • 这种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胚胎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来,在受精卵结合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一定的分裂,在分裂过程中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质量等因素,就
  • 自己看不清定位在谁家说什么话,你这么团爱,你去当慈善家算了呗,在这当什么大佛啊?能被毒鸡汤污染过的女生,智商是不在线的,相处时只会把能量消耗在没有用的地方,人生
  • 这些书信,是曹军将士以及许都官员当初为留有后路,与袁绍暗通往来的凭证。【国葬时走在已故女王棺木后面 18岁士兵猝死原因成谜】1名曾参与英国女王国葬的18岁士兵威
  • 假期余额不多了虽几乎天天满档行程把我折腾得挺累的但还是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情或人每次一去远点的地方游玩我都爱带着我的业余小相机去到处拍景或新鲜事物可我不怎么懂得去
  • 5.4 Be Happy[爱你]又是一年盛夏今晚路过福州街一路的烧烤店 突然有点怀念从前无忧无虑的日子和三五好友坐在烧烤摊上喝着冰啤酒快乐的撸着串儿聊着笑痛肚子
  • 总部设在上海的飞机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说,一个由63名来自中国各地的航空业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已经一致认为,C919——一种双引擎窄体飞
  • 虽然因为疫情的关系,让刘天仙的颜值被口罩封印了一般,但是精巧的小脸和独具特色的眉眼,还是让网友们忍不住“被美哭”。但是有的医生不会做,审美和细节处理上达不到
  • 生态美景的呈现得益于不久前刚建成的盱眙县官滩镇圣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当地疏浚9条沟道、配套涵洞、闸、桥等建筑物57座,整治梯田109.5亩,不
  • #檀健次[超话]#[鲜花]#檀健次1005生日快乐# 又到了小王子的生日啦[蛋糕]咱们的小王子,这一年非常非常的忙碌他去打怪,去升级,去挑战恶龙️去不断的提升自
  • 我和小黄同学在人生道路上从十几岁开始就一起进步了 摩羯处女cp 换车都是同步 太快乐啦哈哈 还记得大概2013年夏天的时候 我们在国家大剧院散步 在旁边的小胡
  • 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内心得不到清净,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一方净土。我的大脑开始处理不来好多东西了我好像开始新的一轮迷茫模式了[二哈][二哈][二哈][二哈]办公
  • #我们读书吧# 《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索书号:TS976.3/237著者: 袁春楠著简介:本书介绍整理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一组重复的动作,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力量
  • 我一直跟着他们,尝试叫他,在他旁边扮鬼脸,可是他看不到我。大家都以为是机器失灵了,终于我在超市闸口那里看到他了,所以也跟着他一起出了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