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什么叫圆人?大彻悟的人叫做圆人;明心见性叫做圆人,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所以,只有凡夫在分宗派,禅、净、律、密;大悟,讲唯识就通唯识;讲净土就通净土;讲禅就通禅;讲密就通密,禅、净、律、密,同一个佛性、同一佛心,这个就是圆人所修,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

真正大悟,没有八大宗派,只有一佛乘,哪有八大宗派呢?只有凡夫自己内心有葛藤,讲经说法就赞此贬彼,对不对?才会这样产生对立的嘛!所以,我们讲堂,从头到底都是坚持念佛,用什么?用大智慧念佛;用大智慧诵经;用心性的功夫修行,我们讲堂特别重视般若智慧。这样子,平常你生活没烦恼;临命终,也可以安然的往生极乐世界,两全其美!

――慧律法师《楞严经》#佛教学佛真修行#

《汉传佛教“八宗”指什么》指汉传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分别为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 1、唯识宗——名称最多的宗派 “唯识宗”又称为“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创始人为唐代玄奘法师https://t.cn/A6fKWPL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8、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23、所有人都在努力,并不是只有你才满腹委屈。
  • 如果是已有初中教师资格证的想考高中的,只能通过考试获取,两门基础科目还在有效期内可以直接报考高中的科三喔!如果是已有初中教师资格证的想考高中的,只能通过考试获取
  • 罗扎诺夫是一位充满批判激情的思想家,被人称为疯人、怪人、狂人,他的随想录《落叶》是一个混沌的文本,里面有诗,有哲学,有故事,有日记,也有文学批评。罗扎诺夫是一位
  • 那为什么她没选择签约笑果文化,而是甘愿当一个职场人,而且还选择了自动驾驶公司?我想人们为什么为他撑腰,无非是支持一个出身草根,穿越巨大流量与名利诱惑,仍葆有平民
  • 南怀瑾老师:多欲多情没关系,只要你转得过来,要在此处下刀子 我是不在乎GS的,17个大满贯冠军已经很了不起了,没人能否认你的伟大。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哭了,你们瞒
  • 因为P1 的雪花睫毛 顺手点开了吴磊的 骑有此理 有一说一真的有被感动到 鲜衣怒马少年郎的生命力真的是让人震撼 属于少年的热血和活力自驾去雪原 骑马穿越雪原去
  • 就在近日,她就有两部韩剧上线,一部《苏里南》她是影帝河正宇的太太,另一部《小小姐们》她虽然只出现了两集,但真的有够抢眼,一袭黑衣,一抹烈焰红唇,这不是复仇女神,
  • དེ་རིང་ང་རྫི་བོ་ཡིན། ངས་མཐིང་སྨུག་སྦྲ་ནག་གི་འདབས་རོལ་ན་སྐོར་བའི་ལྷས་ར་གྲུ་བཞི
  • 口罩小合集~成人儿童款的都有!【9.9】3d立体防护口罩50只【6.9】儿童冬季一次性3D口罩10只【5.8】一次性防护三层口罩50只【9.9】国潮中国红一次性
  • 人生不过三万多天,借副皮囊而已,临了空空,无一物带走,你皆所得,才是你真正拥有的。人生不过三万多天,借副皮囊而已,临了空空,无一物带走,你皆所得,才是你真正拥有
  • 年轻人为何拥抱二三线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线城市的红利期正在加速耗尽,年轻人在一线快卷不下去了,随着发展红利的消失和社会阶层的固化,每个职业的天花板非常容易看见。
  • 杜牧应湖州刺史之邀,前去做客。在湖州遇一女子,年未及竿,心颇爱悦,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 11年的店,就像是他的孩子一般,而菜品还是日日新,味道却是老味道,故老顾客始终登门眷恋它。 因为老板是蔡甸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索性将蔡甸的牛排、牛肉瓦沟之
  • 即使别人眼里你是差劲的,但你自己一定要认为你是优秀的。#哈尔滨设计之都##彩韵堂品牌设计##设计美学##设计美学#金帅说要带我去很多地方,这个暑假只要他一休息,
  • 不过庆幸的是整部电影很流畅,节奏还不错,居然真的把洛枳盛淮南故事讲完了,分的清那些是重点,没有拖泥带水,这个很不错。还有这部的剧情衔接很流畅,特别是后面男女主又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周末我又变身六月小朋友的专属厨师了,看着她大口吃饭的样子,老母亲心里也是美滋滋~~早上六月说要吃蒸蛋和松饼,这点要求必须满足,拿出贝贝鲜的扇贝柱,掌握好水和蛋液
  • 他是棒球教练,肯定能打好,结果分到刚哥一组,等待上场的时候我说肚子疼,结果醒来肚子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咕咕咕咕…………#分享一个梦#别再迷信了!”突然一群人出
  •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必须要采取各种有益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炼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创造成功的事业,并珍惜由此而得来的幸福,如果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福报,我们就不需要锻
  • 在这样的行动中,既有象“看书”那种能够直接观察出来的行动,也有象“喜欢老师”那种通过对孩子的活动或者行动的观察而间接推测出来的行动。了解孩子的性格情况和兴趣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