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這供養呢,以前講過很多,現在把它再講多一點。這供養,有十種的供養。十種供養都是什麼呢?
第一就是香。我們供佛的那個香,要買最好的那個香、最值錢的那個香,不要買那一種香,是幾乎,人家要把它丟到垃圾籮裡,丟到那個 garbage ,你把它撿來,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要用最好的那個香,在佛教裡講這個牛頭栴檀。這個牛頭栴檀香,燒上可以香四十裡。講《楞嚴經》我講過,那個四十裡。一點著,就四十裡地以內都香。那種的香,那一铢──一铢就是很少的分量──就價值連城。所以那種香是最夠誠心的。
你看那個婆羅門女,講《地藏經》,她為什麼把她的家宅都賣了,把她的房子都賣了?就去廣求供養,廣求供具,去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她為什麼賣房子呢?就因為,她要拿出她真正的誠心來,所以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寧可沒有地方住,去到外邊去露營,也要來供佛。所以這是一種真心。
第二種,用什麼來供佛呢?要用這個花。花,就是種種的那個花。好花好香。總而言之,你用多一點錢買花來供養佛,你的功德就多一點;你不要說是,我歡喜吃好東西,我就捨得錢去買,買,盡量來吃。然後供佛,一個仙(cent,一分錢),我也不捨得了。在那個 garbage 撿一點人家丟到垃圾裡頭那個花來供佛,這是不夠誠心的。這第二種是花。
那麼供香有什麼好處呢?供香,你那個身體等到來世,就放香,有一種香氣在你身上。你看!釋迦牟尼佛口裡也放香,身上毛孔也都放香。他身上沒有臭氣。你為什麼身上有一股臭狐氣?臭得不得了!離得三五 mile(英裡)都可以聞得到你這一股臭氣。為什麼呢?你說?我說這個話,你笑,真的!你看警察那個狼狗!你離多少 mile(英裡),它一聞你這個味,它就知道了,這個人在這個地方,它就會找去。你不要以為三五 mile(英裡),這是遠了,這不遠的。那個警犬,都可以找得到的,都可以找得見。
那麼身上會放香氣,你用香來供佛。這也不是說,哦!我用點香來供佛,我求著來生我有香氣,不是的。你也不要求,不要希望,自然就有的。你的功德到了,你身上就會放香;你功德不到,你就求香,也只有臭氣。你看天人,他為什麼身上放香呢?天上的人都有香氣的。他就因為,在前生用香來供佛。
那麼花呢?用花來供佛,那更好了。有什麼好處呢?你來生那個相貌,美滿、圓滿,那個相貌,非常的美麗、非常的好看,所謂人見人愛,誰看見你誰就喜愛。你要是男人呢,就招得一大幫女人歡喜你;你要是女人哪,就引起一大幫男人來跟著你。說,那更麻煩了!我不希望有這麼多麻煩。你要不希望,那更好!你看!釋迦牟尼佛相貌那麼圓滿,也就是因為宿生他用香、花,來供佛,所以相貌圓滿。那麼你要不願意相貌圓滿,怕這個麻煩,那你可以變成那個菩提達摩。你看,菩提達摩,胡子邋遢的,那個相貌很丑陋的,也可以的。不過那隨你的心意,你歡喜怎麼樣就怎麼樣。第二就是花。
第三呢,是什麼呢?是燈。你在佛前點燈,來生的眼目就明。眼目就明亮,人家看不見的東西,你也可以看得見;人家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可以知道。你就會得到天眼通。得到佛眼、法眼、慧眼,得到這個智慧眼、肉眼、天眼,得到這個五眼。
為什麼你會有這五眼?
就因為你佛前點燈來著。佛前點燈,你這個肉眼也明亮,五眼也會能開的,會開五眼。所以你這個人,說:他有佛眼,我怎麼沒有呢?哈!你佛前連一滴油也不捨,一對蠟燭你都不買,也不供養佛,那當然你是沒有五眼了嘛!你要想有五眼,就趕快地買那個最好的香油,來在佛前點燈供佛,這就會得到這個五眼六通。你看這功德多妙啊!這第三,用這個燈來供佛。
第四是什麼呢?第四,就是璎珞。這璎珞,以前講那個璎珞珠啊,這個璎珞就是美麗的珠就是了,最值錢的這個珠寶。拿到佛前來供養,供養佛,用這個珠寶,這叫璎珞。這第四,用璎珞珠來供佛。
第五呢,用寶蓋。寶蓋,有那個幢幡、寶蓋。寶蓋在空中,像中國那紅羅傘,古來做官的頂上不打一把好像傘似的?這個叫寶蓋,這寶蓋來供佛。這第五。
第六是什麼呢?用這個幢幡。幢幡,就好像這木頭對聯,這都屬於幡之類的;屬於幡,這叫幢幡。幢,就是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是一個圓筒形做的,那麼一個用珠寶鑲上的,也在懸掛到佛前來供養佛,這叫幢幡、寶蓋,第七。
第八是什麼呢?第八......(弟子:幢幡是兩個東西?)是兩個東西。第八是什麼呢?你不要擔心,我沒有忘。我現在不是問你;我是告訴你。第八是衣服,是你所有的衣服,最好的那個衣服,做好了,你不要先穿,你要先拿來供供佛。供佛?佛穿你的衣服嗎?佛不穿你的衣服,但是這一種表示敬意。這衣服。
我現在算一算還有多少: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三是燈,第四璎珞,第五是這個寶蓋,第六是幢幡,第七是衣服。我覺得這個什麼,第七是衣服。
第八呢,是果食。這種水果,飲食,你吃的東西,都應該供供佛,不應該沒有供佛,自己就先吃了。這第八,這果食都要先供佛的。所以我們在以後,所有的居士都記得,在佛堂,或者廟上吃東西,在出家人沒有吃的時候,自己不可以先吃的。因為必須要僧人先吃,一起吃,才可以吃的。因為過去我看見,有幾個居士到這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連佛也沒有供呢,拿起來東西就吃。在廟上,不可以這樣子的!必須要先供過佛。
我們因為是信佛的,信佛就要恭敬佛;恭敬佛就要恭敬法;恭敬法就要恭敬僧。所以在出家人沒有吃東西的時候,這自己不要吃。除非有特別情形,這個出家人或者沒有時間,或者說,你們可以先吃吧!這樣子呢,就可以先吃。那麼這一切一切佛法,都有一個法在裡邊的,不可以太隨便了。這是第八,用這個果食來供佛。
第九是什麼呢?用音樂。有人說,是不是 piano(鋼琴)?也差不多。不過我們這個音樂就是,敲木魚,敲鼓,敲鐘,或者敲引磬,唱贊,這就叫音樂。以音樂來供養佛。
第十是什麼?第十是最簡單,什麼也不必費,就這麼合掌;這合掌供養。第十是合掌供養。
你們記得這個供養有這十種。第一是香。第二是花。第三是燈。第四璎珞。第五寶蓋。第六幢幡。第七衣服。第八果食。第九音樂。第十合掌作禮。這十種的供養。
恭錄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去参加了黑暗中对话的活动 内容是进到一个全黑的空间体验视障人士的生活 在黑暗中摸索道具都是什么是很新奇好玩的体验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视障人士生活中的困难 我觉
  • 伽利略大学系统工程、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罗德里戈·贝萨(Rodrigo Baessa)表示:“今年是该竞赛项目的第一个十年,项目的起步并不高,第一届只有不
  • 【广州高仿超a货服饰 广州哪个商场批发a货包包"DIOR怎么样--RIDER백팩 베이지&블랙"】"市场最高版本,欢迎对比
  • 在我们上楼接爷爷奶奶下来参加活动时,有一位爷爷我们叫他下来一起玩,但他确说不去,而我走到长长的走廊上,当我回头看到他那一刻,他那一刻眼神,有孤独,有落寞,是我真
  • _谢雪篱段千墨 “您是客,更是与师有过婚约,差点成为咱们师女人的人,自然是要用心照顾着的,不敢有丝差池的。_谢雪篱段千墨 煲做羹汤、缝补衣衫、操持家务……_谢雪
  • 回家喝了咖啡,跟朋友说了被屏蔽的事,她也没说啥,就给我截个图。从来都知道我的老王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他做什么都是他喜欢的他想做的就像他会喜欢上一些运动体验着生活的百
  • 5、出具鉴定结果:一般情况下都是3-7天即可出鉴定结果,出结果时长还与样本有关。”资料都是她整理的,若是被问到什么,他答不上来,还能有人救场。
  • 中国的发展前景,就像这列高铁一样,虽然会遇到曲折和挑战,但最终必将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戏中我们爱犯
  • 而且他们家的功效型产品是我真的都挺猛的,双酸精华液这些,所以出了个兜底面霜,搞了个全家桶阵列,对症下药是真有点东西在里面的!科瑞肤家的毛孔精华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
  • ” 听完这番话,剩下的全部灯“啪啪”全被扭灭了,主持人笑着说:“小伙子,你把24位佳丽的灯全扭灭了,这也太惨了,不过,既然你说自己每天和土地打交道,那么你到
  • 也不知道是我太笨还是剧本太差,啥线索没有就让我们私聊…这个本很聪明的点就是由浅入深的让你沉浸其中(这里吐槽一下我队友,因为可能太熟悉,而且他也是个活宝,中途好几
  • 看到了一些三跪九叩的信众,信仰的力量真的有点超过我认知了求了观音灵签,菩萨说努力就可以成功!山下15块的栗子不太好吃一半都是坏的[晕]一切烧菜馆口味一般般~【2
  • 因为韩国人突然发现:尽管对中国电器产品,像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什么的,费尽各种心机,像诋毁质量,嘲笑用户什么的,拼命想营造一种氛围:因为你low,因为你傻,所
  • その時に書いた記事を読み直してみて気づいたのは、「雑誌に掲載されたインタビューもまた、彼の生きた証なんだなぁ」ということ。そうやって、役を演じていない時間に、次
  •   01  浪琴  首先,这个位置必须留给创造了绿盘流行的绿色,作为浪琴最具辨识度的品牌色,也同样被贯穿于今年的新品设计之中。  01  浪琴  首先,这个位置
  • ”就这样,寒厉辰和慕离一起下了楼。很快,寒月打来了电话:“人来了,寒总我们可以出发了。
  • 所以,在之后他向罗马群众说明行刺的动机时留下一句名言:“我爱恺撒,我更爱罗马”。但是,从宏观历史叙事来看,布鲁图斯和凯撒或许正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所言,是两个悲剧英
  • 我去年5月7日说自己被自己班的日本留学生告白了 现在我们已经交往很久了[努力]现在现生真的很幸福 因为对方和游木真真的很像 是霓虹人 身高体重性格一样会做饭会做
  • #金奎彬GyuVin[超话]# #金奎彬饭撒精灵##金奎彬ZB1唯一门面# 240316 【日推更新】 _ 今日初めての日本の生放送をしたんですが、とても
  • 他果然,还是不希望她死……如此矛盾的看着前方,知道看到首领又吩咐另外的两辆车子踹掉几枪,拿出炮弹来,他的心都紧张了起来!首领看到浪费了一颗炮弹,立刻恼怒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