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五百罗汉皆大欢喜
(第一百二十一段)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听了佛说的无上《妙法莲华经》,知道自己的佛性从未丢失,心里非常踏实、非常“安隐”即安住于轻安禅定中,又亲自听到了佛为我们授记的音声,心里更有一种从未得到过的欢喜。我们真诚地顶礼“无量智佛”。
以上说的“无量智佛”是指佛具有无量智,无量智又称为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含有凡夫的世间智、声闻的三十七道品智、缘觉的十二因缘智、菩萨的四摄六度智、如来的十力四无畏等最最上智。这总括一切的无漏智唯佛所得,所以佛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及一切众生生死轮回之因、随业受报之果,了达诸法之寂灭相、以及圣凡各类千差万别之种性。
诸佛如来以金刚般若,力断生相灭相等一切相,心量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遍,以唯一真实,显诸法实相,不需作意,本心自然显照一切妄法,由此破邪显正、灭妄显真,于自性中起大智用,普施无量方便法,随顺不同根性之一切众生,开示种种不同法义,令其各各得解、各各受益。于禅定、智慧等诸法,自在无碍,并尽知诸法总相、别相等种种差别相,这所有的一切相、一切法,皆以一般若智统摄。如此则名:得一切种智。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这些声闻众,今天在世尊面前,对以前不正确的认识表示深深的悔过,后悔自己当初不能信受大乘无量多的佛宝,却乐于小乘的一点涅槃境界,就像一个乞丐,能讨得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就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了。我们就犹如这种没有智慧的乞丐,得到一丁点并不究竟的解脱法就非常满足了。
憍陈如尊者说:打个比喻,我们这种乐受小法的人,就好比一个穷人,到一个大富大贵的“亲友”家去作客,亲友用“诸肴膳”即各种美味佳肴招待自己,又悄悄地放了一颗“无价宝珠”在自己的内衣里,然后悄然离去。
这里说的大富贵“亲友”比喻佛;“诸肴膳”比喻佛宣讲的二乘方便法;“无价宝珠”比喻一乘《妙法莲华经》;“时卧不觉知”之“时卧”、比喻无明;“不觉知”比喻在无明中忘失了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
穷人离开亲友的富贵之家后,辗转流落,“游行”到了“他国”。“游行”比喻离开大乘佛法、“他国”比喻三界。穷人流落他国后,为了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四处打工,生活非常艰难,能挣得一口饭吃就非常满足了,不敢去奢望更好的。
这几句比喻小乘人得少为足,偏安于空,法味清贫。纵欲不如凡夫、自在不如菩萨;上不想学大乘、下不想当凡夫。所修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进退维谷,因而感到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却不知道自己内衣里面有一颗无价宝珠,后送宝的亲友又遇到了这个穷人,见这个人有宝不用,还是那么穷,又心疼地责怪他,并指出他身上有宝,何须外求而保命。这比喻的是、不要心外求法!
穷人在富人的指示下见到了自己身上的无价之宝,心生大欢喜,一下拥有了无量多的财富,在五欲中能随意享用了。这几句比喻佛出世后,又见到了这些仍在修小乘法的人,于是用方便法开启他们自有的如来宝藏,指明无上菩提,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这本具之菩提,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相,转凡夫财色名食睡五欲为菩萨五欲,菩萨五欲即:
1、人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再得人身者,如来即授予五戒法,使其想得人身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2、天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到天堂去享天福者,如来即授予十善法,使其想到天堂去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3、声闻欲:如果有人求解脱生死烦恼者,如来即授予四圣谛法,使其想得小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4、缘觉欲:如果有人求辟支佛道者,如来即授予十二因缘法,使其想得二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实现。
5、菩萨欲:如果有人求正等正觉者,如来即授予四摄六度法,使其想得菩萨道的欲望尽能实现。
菩萨用以上所说这五欲,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利可为法自在,对机施教,随缘起用,当处解脱;利他则可使一切众生的欲望,都能得到各自想得到的真实利益。
憍陈如说:我们在世尊的开示下,得到了衣中宝,得到了菩萨五欲,非常快乐。回想以前我们修小乘法的时候,正如以上的比喻,贫子不识衣中宝,在乞食中得少为足。世尊见众生在无明长夜里,流转于生死,常发大慈悲,用种种教化,引导众生发求证无上菩提的大愿,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小乘人,对自性如来藏,不觉不知,得到刚离开三界的小涅槃,就自足自大而不想再学其他的了。
今天佛用大智慧觉悟我们,指明我们得到的涅槃不是真灭度,真灭度是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就必须要得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成就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灭除两种生死,得三身四智,永远享受“常、乐、我、净。”这样才是真灭度。
憍陈如说:我们五百个阿罗汉由此而明白了世尊所开示的无上妙法,又得到了佛亲自为我们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我们转告得了授记而因事没来参加法会的人,当于何时成佛?成佛后的状况如何?这些天大的好事,使我们的身心都充满了大欢喜。
《法华经》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是佛成功地劝导了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人,放弃小乘涅槃、转修大乘菩萨道,并为他们授当来成佛记。得授记的人,痛悔以前乐于小法,并用贫子衣中宝作比喻,深责自己智慧低下,执空不前、贪享涅槃,不求如来真实义。后在佛的开示下,豁然间大彻大悟,都得到了成佛授记,使这五百个阿罗汉、由衷地感到皆大欢喜。

人情不是一天换来的,有理没必要不饶的挣辩,久而久之知道,有谁是真诚实在,有谁口不对心。人的悲与乐,如过眼梦幻,不足追。惟以时自足,为上策也。水流千古,万物识得清,想开是快乐的岸源。名利是非,让人劳顿,有的人可共事,有的人会让你烦恼,给自娱的空间,没必要理会那些乏味的事。短暂的一生,没有必要事事做到顺心,会过的更累,剩余的余生可贵,且珍惜。 https://t.cn/RJhZecD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5考研党新传易上岸宝藏院校合集️报录比低(竞争更小)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 ——唐·王维《竹里馆》以前有一位诗人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有发表出来,也无人欣赏。人生短短数十载,最佳的生活态度,就是扎根本
  • 太开心了哈哈哈哈 该怎么形容他呢 每次一不开心 只要他在我旁边 我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慢慢的消失 这可能就是安全感吧 爱是什么呢 我也说不清 我只知道跟他出去吃饭
  • ​和气人长寿,心安身自在,心静慧自开,心宽福自来,你的人生自会得到最好的成全。 ​​​烦恼,而是要懂得知足;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看开,想通,就是完美。
  • 首先,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预算,别让心动的房子让你的钱包心碎。姐妹们,这次不只是找房,是找家的感觉 姐妹们,最近跟家人们聊了聊租房的经历,发现了一些超实用的小窍
  • 于是于2016年在西海风景区游客码头西南侧,面对西海开设了第一个思无邪,主要是供两人度假及研究诗词歌赋,传播国学文化为目的,顺带开设了几间客房,用来接待友人和学
  • 4月25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渡船侧翻事故中的渡河车主沈先生,对方告诉记者,他们一共六辆车,五辆是拖挂车,运的是修高速的钢筋水泥,一辆是水泥搅拌车,“从娄
  • 攻3️⃣,掌控欲强的大哥,是受的哥哥,家里的掌权人,对受很宠,而且S感爆棚[打call],目前只吃到边缘。受的合法丈夫,和受信息素匹配度超高,早就喜欢受却嘴硬
  • #水逆接好运# #失恋分手复合异地恋挽回# #星盘合盘#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
  • 碟卖了个2w,还是批含金量没有的幕张,这给你狂的,打算堵别人嘴了,动不动就是这个企划那个企划的粉丝不配评价莲之空啥的,咋你们企划不开live呢之类,太行了,我咋
  • |蟠龙山之背,有水潭名龙潭】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甲辰年 正月初七龙潭蟠龙山之背 有水潭名龙潭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水马驿站我国金箔发源地在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
  • 丁克这事,于现实生活中确见诸多后悔者,但也真有毫不后悔,觉此生非常值得的,个体差异着实巨大,具体须看性格与经历,后不后悔皆属正常,谁也别吓唬谁。其性格爱憎分明,
  • 白羃听了这句话就觉得烦躁,“这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在我的面前就不用装了吧,到底是谁恶毒,谁下药,谁自己从楼梯上滚下去,谁勾引别人男朋友,谁不要脸的怀上未来姐夫的孩
  • 在那个年代,卫星通信的想法令人震惊,毕竟在此之前跨洲际的通讯都是通过密集的海底电缆来完成的,从未有人想过可以通过天空来实现。实现了首次卫星通信作为世界上第一颗无
  • #阿瓜吃饱饱[超话]# 粉丝投稿:老师,Wendy和金泰妍两个人的关系怎么样[doge]关系的根基算不上牢靠,关系中的相处状态也算不上很亲密,彼此之间总是有隔阂
  • 只是未能如愿,道玄扑了两次,万剑一没有让他碰到,之后他沉默的看了道玄一会,就再也没有其他动作,他拿起来诛仙剑给张小凡交代遗言后消失(注意这里万剑一是不会穿模的,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我翻开他的包,里面有张纸条,上面写着“进支持李耕耘新歌《无奈》”幼儿园中午陪餐辰哥第一眼见到我很兴奋,不断和小朋友们说“我妈妈来陪我吃饭了”整个就餐过程都很开
  • 我说,曾经丢了一粒扣子,等到找回那粒扣子,我已经换了衣服——网易云音乐热评《放过自己》没有喝过最烈的酒,但我放弃过我最爱的人冬天就应该被温暖的东西围绕。有很多好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魏劭刘宇宁折腰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帝林刘宇宁紫川♥ 。oOo。.:♥:.。 ℒ. . 。.:♥:.。oOo。摩登兄弟刘宇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