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以“儿童优先”为研发理念,拿铁DHT-PHEV实力打造“儿童关爱”新座驾
近日,魏牌拿铁DHT-PHEV全国媒体试驾会在北京举办。新车全方位贴近家庭用车需求,并以儿童优先为设计理念,加持26项全维儿童呵护功能,实力打造对儿童更友好的智能电动,定义行业“儿童关爱”座驾新标准。同时,作为魏牌剑指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又一重磅车型,拿铁DHT-PHEV依托“长续航PHEV+咖啡智能”两大核心技术为支撑,迈进0焦虑智能电动新赛道,进一步完善了品牌高端新能源产品矩阵。

26项全维儿童呵护:以儿童优先为设计理念,友好陪伴每一程
拿铁DHT-PHEV从设计之初,以儿童优先为设计理念,围绕儿童安全、儿童健康、儿童舒享、儿童生活四大方面,高度集成的26项全维儿童呵护技术,解决家庭最重要的成员-儿童的出行问题,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悉心陪伴。

儿童安全更友好,时刻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拿铁DHT-PHEV搭载DVR行车记录仪(画中画)(上市后可通过OTA升级),驾驶员可在中控屏实时查看后排儿童,不必频频回头即可轻松掌握孩子动态,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
新车首搭的智能儿童安全座椅,重力感应系统可智能检测孩子入座状态,且具备智能控温、智能通风等功能,前排父母一键即可轻松操作,为孩子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拿铁DHT-PHEV搭载的后排生命体征监测功能,车主锁车后,如果监测到后排有遗留的生命体,车辆将通过鸣笛、双闪以及手机APP报警等提示车主。尤其是在高温的夏季,谨防粗心的父母把孩子或宠物遗忘在车内,预防因疏忽导致的安全隐患。
拿铁DHT-PHEV配备的电子儿童安全锁,相比普通机械儿童锁,无须上下车,主驾即可一键控制开关,避免孩子在后排因乱摸乱动而打开车门造成危险。还有安全锁未锁提示,能够及时规避漏上锁的情况,时刻为儿童安全护航。

此外,新车应用的PACK层级5重防护热阻隔电池包、高强度车身、前铝合金机舱盖等设计,高强高能,安全可靠,最大程度降低碰撞发生的危险系数,给乘员、行人全面的安全保障。
儿童健康更友好,时刻提供全面的健康呵护:拿铁DHT-PHEV搭载的母婴级健康座舱,采用低气味低VOC散发材料及工艺环保内饰,从源头入手,帮孩子有效降低有害气体的伤害。为此,拿铁DHT-PHEV在原材料选择、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通过配备专业气味专家督查团队进行验收,全程采用“一票否决制”原则,确保材料符合健康标准。

新车采用的AQS空气质量自动控制、车规级CN95空调滤芯、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智能座舱清洁等应用,如同给汽车装上“健康口罩”,时刻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AQS空气质量自动控制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车外环境,快速有效识别车外的污染物并自动切换内循环模式,联动车内净化系统迅速实现空气净化。
CN95车规级空调滤芯则可有效对直径大于0.3μm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
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快速杀菌,降解空气中的灰尘及挥发性有机物,同时可在车内释放300PCS/cm³的负氧离子,给用户如身处大森林般的清新舒适驾乘环境。

智能座舱清洁在用车前通过手机远程开启,仅需20s即可完成整车空气净化循环,净化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效率在80%以上,为驾乘者营造舒适健康的车内环境。
此外,拿铁DHT-PHEV的辐射值在1μT以下,电场辐射小于5V/m,远低于的国家辐射安全标准(100μT和5000V/m),甚至比电脑、电视机等家庭电器辐射值还低得多,让孩子的健康多一重保障。
儿童舒享更友好,时刻悦享自在的舒心体验:拿铁DHT-PHEV的儿童模式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推送符合年龄的摇篮曲、故事等,让旅途不枯燥。当孩子睡着后,一键打开睡眠模式,车内的音量及空调出风量自动调小,并在领先的七大静音技术加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乘车环境。

同时得益于副驾VIP开关和副驾座椅电动可调的搭载,可一键控制副驾座椅靠背角度和前后调节,提升孩子在后排乘坐舒适性,大大缓解长途出行的疲惫感。

后排遮阳帘则能在炎炎夏季能有效隔绝外部烈日,降低车内温度,让孩子免受阳光暴晒。
拿铁DHT-PHEV车身尺寸以长4668mm、宽1890mm、高1730mm、及2745mm的轴距表现,为后排孩子提供充裕的乘坐空间。并且后排空间地面还采用了近纯平设计,乘坐感受更自如。全车30多处储物空间、及后备箱开口尺寸的设计,灵活满足用户需求,方便且实用。

值得一提的是,拿铁DHT配备了电控主动悬架、及铝制后摆臂,车身姿态更稳,保证在各种路况下孩子乘坐的舒适和平稳性。
儿童生活更友好,时刻感受美妙的生活体验:拿铁DHT-PHEV可选装搭载智慧家庭生态DOCK系统,可实现副仪表版接口及蓝牙连接,通过中控屏、语音、APP进行控制,拓展智能生态服务。比如智能保温杯可贴心温奶,让汽车不再是冰凉的交通工具,以高阶豪华温暖人心,成为新生代家庭关怀备至的智能伙伴。

拿铁DHT-PHEV同样提供儿童智能水杯、儿童雨伞、小魏同学定制玩偶、户外吊床、折叠桌椅等儿童原厂生态精品,不仅能照顾到孩子在车上的时光,生活上还给孩子悉心关爱。

长续航PHEV+咖啡智能:184km纯电续航+HWA双加持,畅享0焦虑出行
除了同级首搭的26项全维儿童呵护,拿铁DHT-PHEV同时搭载魏牌两大核心“利器”——长续航智能DHT PHEV和高阶智能驾驶,充分满足5天上班通勤和2天假期出行所需,为家庭用户打造全场景的无忧出行体验。

拿铁DHT-PHEV搭载的智能DHT系统,是依托长城30年造车技术积淀、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保证快、顺、静、省四大驾驶优势的同时,兼备超长纯电续航,实现全速域&全场景、高性能&高效能的优异平衡,用实力破解用户对于纯电车型续航焦虑及其他插混车型无法兼顾动力及能耗的难题。
在智能DHT技术加持下,拿铁DHT-PHEV搭载了1.5T四缸发动机、DHT变速箱和34kWh高能量密度电池包动力总成,提供两驱和四驱两种动力版本,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用车需求。

两驱版本纯电续航184km、馈电油耗5.4L/100km,综合续航超过1000km,既能够满足用户一周的通勤需求,又能惬意享受长途旅行。四驱版本综合功率达321kW,综合扭矩762N·m,5.2s即可破百,让用户尽情体验酣畅淋漓的驾驶乐趣。
同时,拿铁DHT-PHEV支持48kW快充,电量从10%快充到80%仅需29分钟,大大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
此外,拿铁DHT-PHEV支持V2L外放电功能,放电功率达3.3kW。户外野餐、露营时,可同时满足2kW电磁炉和1.3kW电烤箱用电,音响、投影等娱乐化电子产品的供电也不在话下,实用、娱乐两不误,让孩子享受美好的户外体验。

在智能安全配置上,拿铁DHT-PHEV配备了27个超高精度探测装置,主要包含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9个摄像头,能够实现前210m、后110m、左右4.5m探测范围,打造硬核360°全景感知系统,为智能驾驶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智能驾驶方面,HWA高速公路驾驶辅助可以实现40-120km/h的智慧巡航控制、拨杆变道、自动超车(压速变道)、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从开启到完成超车等动作,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智能实力与同级新势力亦是不逞多让。

不仅如此,拿铁DHT-PHEV还拥有遥控泊车、循迹倒车、透明底盘等多场景智能泊车功能,解决用户在狭窄车位泊车、狭窄道路倒车等出行痛点,以人性化、有温度的智能科技享受,让用户轻松拥抱安全可靠的智慧车生活。
拿铁DHT-PHEV创新采用儿童优先的研发理念,凭借高度集成的26项技术优势,呵护儿童每一次出行。同时,拿铁DHT-PHEV在长续航DHT和智能两大核心技术的强力赋能下,全面展现了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底气。相信,随着拿铁DHT-PHEV的到来,将推动行业关注孩子出行安全和乘车体验,为更多家庭用户提供美好、愉悦的用车享受。

*以上数据来源于认证或内部测试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国足这些年世界排名一直在七八十名左右,我们曾在1998年创造过世界排名第37位的辉煌,当时是霍顿的主教练,那一批国足也被誉为是史上最强国足,但是没有打进世界杯十
  • 我的妈 谁能想到这大晚上我和老张打了半个小时电话 只为给她讲明白核心专业课的经典概念啊[苦涩]起因是mba同学群里问作业 她导at她出来解答 老张:老师,我不会
  • 那些你读过的书,终将融进你的骨子里,增长你的智慧,提升你的格局,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人。让人经历一场什么叫做缘分,从而懂得生命中哪些人是值得一生守候,哪
  • 碎碎念 |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本来周末的双休也因为一些事情只剩下了半天的独处时间 但是今天咪咕白送了一个月会员 我也买了喜欢的香香 晚上还吃了麦当劳儿童套餐
  • 6.掌厚指秀:聚财能手手掌代表着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和掌财能力,如果一个女人的手掌厚实、手指秀长的话,这种女人大多很有志向和目标,而且特别的勤劳,做事刻苦而用功,是
  • 听的多了,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海在那里房子总会在那里,只要努力不放弃。没有并不代表不会有,梦里有时终须有,我做梦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会有的!
  • 希望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也希望自己加油能帮助更多的人今天应该是这么久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心]6点也算是着一个多月来的准时下班了吧[微风]一家人开开心心的
  • 1.主星有伤官  任何一柱主星出现伤官的人,比较容易多愁善感,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只要独处就会觉得生活空了一块,所以特别的寂寞跟孤单,就会想要在感情方面寻求满
  • 老马过来跟我说,病人很年轻,腰痛、无尿差不多2天了,在社区医院拿了点药吃,效果不好,今晚腰痛更厉害,并且有发热,才紧张起来,过来看急诊。我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告诉
  • 。。
  • 这个一点我不得不夸一下,就是它的电源线和插口是分离,使用完后可以把电源线收纳起来,这样热水壶不用连着线到处跑了,既方便美观,又多了一层安全保护。这款便携水壶是杯
  • 每年5月下旬至6月初,️北海道羊蹄山上仍有点点积雪覆盖,山脚下却已是芝樱织成的缤纷绒毯~粉白相间,深浅不一,是北海道晚春的定番景色。残雪覆盖的羊蹄山也有“虾
  • [佩奇]自己搜券: 【¥108】 [中国赞]百雀羚水乳套装补水护肤品 [打脸]百雀羚87年经典国货,草本精华,含极易吸收的天然亲肤成分,充分滋润5层皮肤,帮
  • 七台河市曾先后培养输送了10位世界冠军,我国在历届冬奥会获得的22枚金牌中,7枚金牌和七台河有关,先后涌现出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奥运冠军,其中王濛在温哥
  • #董明珠建议偷手机判10年#而且特区武定县hoá0如何去掉太田痣克拉伦西亚鶇覑激光去太田痣的方式慎不慎眼神延伸回伸这话把我给吓着了,别说万葬岗,我小时候去姥姥家
  •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1、反抽持续性存疑行情终于修复了,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今天这是冰点之后的缩量反弹,普涨行情没有任何主线,聚焦不了人气和情绪,所以今天的这个反弹,我个人认为还早
  • “要想破解这些瓶颈和难题,就要抓‘新’即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的考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强省;抓‘轻
  • 我觉得我四舍五入过上了设想过的“老友记的生活”[悲伤]有靠谱的固定好友 有家的感觉却远离家庭琐事 胃和心都有安全感 也能接触到新的人满足新鲜感 因为快要毕业回国
  • 此造属于庚金命,庚金生在酉月金旺,秋季金得令而旺,坐下又是土印星,土旺生金助金,庚金旺需要克泄,取丙火丁火正官七杀克身为用,此造用神力量不是很足,需要大运流年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