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一个关于如何做架构设计的分享,其中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做技术决策,我针对我们前端团队整理了5条做技术决策的原则。

原则 0: 遵守公认的好的设计原则,比如说:
- DRY - Don't repeat yourself (不要重复自己)
- KISS - Keep it Simple, Silly (让设计尽可能的简单)
- YAGNI - You aren't gonna need it (只做刚刚好的设计,不要过度设计)
- … 其他

原则1: 找出最本源的需求,而不应该局限于当前的技术实现和资源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表面需求所误导,类似于乔布斯的名言:“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如果我们在做设计和技术决策的时候,没有找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很容易就会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做很多无用功!

要找出本源的需求,还是需要多问为什么,多和干系人沟通,少考虑技术细节,少被现有的技术所误导或局限。

- 案例:设计部门希望设计系统支持Angular (更多案例参考图一)
我们设计部门最近希望我们的设计系统提供Angular版本,因为当前只支持React版本。
从这个需求来看,表面是是要我们开发Angular版本,其实如果仔细追问他们到底为什么需要Angular版本,是因为有一个团队还在用Angula,他们希望这个团队能用我们的设计系统,但是人家表示用不了。其实本源的需求是希望有更多的团队用设计系统,而不是要支持Angualr。
那要满足这个团队的这个需求,是不是非要做一个Angular版本不可呢?当然不需要,如果我能提供一个类似于BootStrap的HTML和CSS版本,其实他们一样能用起来,而这么做成本不高,并且别的团队也可以用。

原则2: 聚焦于 “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技术本身
(图二)
每一次技术决策,其实本质上就是一次取舍(Trade-Offs)
每一次取舍(Trade-Offs),本质上就是在“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

既然每一个决策都涉及到收益成本风险,那么就不能只看收益而无视成本和风险。就像前一个案例中提到的,设计部门考虑的是Angular版本带来的收益,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打造一套Angular版本的设计系统所需要的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图三)

所以在做技术决策的时候,理性的考虑一下 决策背后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关系是很必要的,而不是仅靠喜好或者直觉来做决策。

原则3: 选择某个技术背后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技术
这条原则特别适用于前端领域,在前端,各种新技术、框架、工具层出不穷,如果总是追新,或者被某个软文吸引轻易选择了某个技术,最终会带来巨大的成本。

案例:为什么我们从Preact迁移到React
在早些年的时候,我们前端选择了Preact作为UI渲染技术,这有早年React License的原因,也有Preact更小性能更好的原因。
然而这些年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核心原因都是生态不够好。
比如说Preact调试很麻烦,因为它不像React有一个强大的DevTools;比如说我们遇到过Preact在服务端渲染的内存泄漏问题,如果像我们这样大规模访问量的用户多一点,可能早就有人踩过坑了,不需要我们去花很长时间定位并最终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最近我们在集成Nextjs,Nextjs是完全为React设计的,对Preact兼容性并不好。

这样的案例还很多(图四),所以选择技术,它背后的生态和社区活跃度很重要。

原则4: 不仅要考虑如何构建,还要考虑如何维护
(图五)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人只管搭建新项目的时候爽,而不管后续维护是不是困难,用了一堆自己喜欢的新技术,最后难以维护。下一个人接手了,搞不好会推翻重写一遍,这样的循环一次又一次。

这样的错误我也常犯,比如2年前React Hooks刚出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用它来替代Redux,结果上线后发现不好维护,有Bug也不好定位,不像以前Redux,数据流特别清晰,借助工具非常好重现和定位问题,最终上线没多久就改回去了。

所以现在在做技术决策的时候,我们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将来维护的时候是不是很麻烦。

包括我在代码审查的时候,有时候看到一些功能能运行的很好PR,但是代码写的比较难懂的,或者没有遵守最佳实践的,只要是给未来的维护造成麻烦的,我都会毫不犹豫要求重写,避免增加未来的维护成本。

上面就是我们现在实践的五个技术决策原则:
- 原则 0: 遵守公认的好的设计原则
- 原则 1: 找出最本源的需求,而不应该局限于当前的技术实现和资源
- 原则 2: 聚焦于 “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技术本身
- 原则 3: 选择某个技术背后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个技术
- 原则 4: 不仅要考虑如何构建,还要考虑如何维护

这些原则绝大部分时候都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踩坑。但我也会一直在反思曾经做过的决策,对于做出的不太好的决策,会反过来考虑是否要修订这些原则,最终通过不断完善决策原则,帮助我和团队更好的做出技术决策。

最后,推荐一下左耳朵耗子写的一篇:《我做系统架构的一些原则》https://t.cn/A6xBKsCV ,非常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插一个广告(图六),帮以前我在美国DePaul大学的老师招全奖研究生的广告:https://t.cn/A66yuwuq

istp型人格的女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的TA是否是这种人格类型吗?请关注我,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干货知识分享! 你现在的人格类型可到我置顶微博自测即可!

虽然对ISTP型的人,最恰当的描述是保守、骄傲、最不好打交道,但是他们有一种冒险精神,差不多什幺事情都想试一次。他们着想于内在(内向型I),当这一特点与他们的行为决定依据客观的特点(理智型T)结合时,很自然地会倾向于观望,在行动前要考虑哪些话是该说的、哪些事是该做的。他们对世界的看法非常具体化(实感型S),而又以不封闭、不加限制的方式与外部世界联系(依赖型P),结果会令他们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不像是性格明显孤僻的人所应为。如,他们动辄喜怒无常,叫人难以预料,或做出发号施令的权威派头,或忽然想起件东西坏了没修,匆忙又走了。这样的举动常让别人莫名其妙,防不胜防,却正中ISTP心意,可以使他们在心里上获得逆反的满足。

ISTP者的标语是:「别惹我。」这不妨看作ISTP本性的典型流露。可以从多方面来体会ISTP这句话,也可以从多方面来领教ISTP的性格。这可以理解为「你最好别惹我,因为我不知道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也可能理解为:「因为我不想那样回敬你,所以你最好别惹我」﹔也可以是「别惹我最好,省得你浪费时间和精力」。

ISTP者,人所不及地有一双巧手,他们也常为自已能迅速、富于质感地制造出物品,而自呜得意。当某物(注意,是某物,不是某人)需要全神贯注时,ISTP特的能力(SP)强烈感知观察力,便非常可能促使他们立即全副身心投入,也不看看说明,弄清有多少道程序,动手就干。这便是ISTP们的工作方式,如果结果是成功,ISTP们当然痛快得很,饱享成功的喜悦﹔如果中途遇到一项工和必须看图纸,ISTP们是很重时间与精力的。如果必须冒风险否则无法完成的事,他们宁愿冒风险,「不在边缘不过瘾」,越是有风险他们越起劲。

性格差异在ISTP型男女中带有戏剧性。与男子有关联的传统活动吸引着ISTP去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接触性体育项目、重型武器装备、汽车赛、木匠业,及其它一些具有突发刺激性的职业或活动,都能使他们与奋快悦,ISTP型女子也明显喜好和满足于这类接触感强的活动。只是在当真去做时,会让人感到他们是「男人气的女人」或「男孩气的女孩」。

ISTP们打交道既有趣又叫人困窘---有趣的是因为他们有自然素、与常人接近和逍遥自在的生活观﹔叫人困窘的是他们有混合或混乱的交流信息。由于ISTP们往往一会儿对某些事物突然表现出热烈的兴趣,一会儿默默在内心保留对另外一些事物的爱好,让你捉摸不透,你也永远预见不了他们忽然会有什幺反应。

ISTP者常常使人觉得谜一样的人物,尤其在外向型、独立型的人看来更为如此。因为他们觉得ISTP的不可预测性和对社会明显的漠不关心,是对社会的莫大干扰,因此想「改造」他们。但ISTP者不但会对这种强加于人的意图抱反感,表示憎恶,还会逆反地在内心产生一种异样的兴奋满足感,因为他们毕竟没有让世人达到目的,永远保留着叫你促摸不透的神秘感!

随时静观收集各种情况的信息,是ISTP本性的一个重要面。但他们自已并不觉得是为了收集信息的目的才去观察事物﹔他们只是浏览世界万物,因为他们的性格当中,有一个组成部分就好「多管闲事」,不论什幺情况发生,他们都要「插一脚」。所以,经常出现的一个戏剧性结果是,当一件事情发生,他们能神速地、一下子就把事情的核心抓住,并且当即予以纠正。这种看似天性俨然的行为表现,实质上是ISTP长期观察的结果,以使他们通晓全局,掌握细节.

如果不是由于一项艰巨事业或带冒险性项目缠身,不得不倾注全部注意力,ISTP并非不知松驰享乐。但他们是陷于日常事务而不得解脱,他们所谓的不可自拔,其实如放任在其它性恪类型的人身上,原是可以劳逸兼顾的。在生活上,ISTP不是不信守「人生在宽松」,但是所求的「宽松」,实际上经常被身边各种急待解决、纷至沓来预料不到的事情所中断﹔小至机件修配,弄懂一个什幺知识,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兴奋。

名人中的ISTP型,也许可以把伯特.雷诺算上,他把自已归入内向型一类,他最觉称心之事,是置生死于不顾的冒险,包括体育。雷德.阿戴尔,这个古怪的家伙,总是乐惹意人们随时给他安排些冒险的花样去干,如从直升飞机悬下,盖灭燃烧的油井等等。但是他通常避开公众,深居简出。

以上就是分享内容,还望大家喜欢!同时,请关注我,持续更新相关知识干货分享!

#ISTJ# #isfj# #entj# #esfp# #infp# #enfp# #entp# #INTP# #istj#

#istp# #enfj# #INTJ# #infj#

#ESFJ# [心][心]#ENTJ#[心][心] #ESTP# #ESFP#[心] #ISFP#

寒锐钴业会议交流纪要
时间:2022 年 2 月 25 日
核心要点
产能情况:去年的整体的产量是 5000 吨,然后钴粉是 3000 吨,然后铜的话是 3.5 万吨。我们在去年 5000 吨氢氧化钴技术上面会增加 5000 吨氢氧化钴,同时铜这边会增加大概 7000 吨左右的,铜,我们 今年整个的计划从产量从产销量角度来说,我们计划生产 8000~1 万吨的氢氧化钴,然后铜的话大概 4.3~4.5 万吨,然后同时去年我们做了钴粉的扩厂,然后我们钴粉的产能从 3000 吨扩到了 5000 吨, 产能增加点:我们去年 9 月份我们新的工厂店铺投产的,但由于电钴和氢氧化钴的价格价差,所以我们 在前面做了一些做了一轮技改的话,预计今年 4 月份会完成; 业务板块:我们目前还有在建的就是我们在安徽赣州海瑞项目,赣州行业项目的话 1 期是 1 万吨的补冶 炼,主要是针对我们刚果金的原料去做一个深加工,然后它的主要产品的话主要是硫酸钴,像氯化钴这 样的钴盐类的产品。二期的话原计划是一个电池回收项目,加上一个 2.6 万吨的三元前驱体,这个项目, 目前的话可能会有变化,前驱体可能会适当的放大。 整体战略:原来的话我们还是以铜、钴为核心一个公司。现在最新的战略是公司未来以商业原材料为核 心,打造一个一体化的电池材料的上游企业。整体业务有几方面,从单一的不同产品的加工,原来作为 主业,后面的话可能会延伸到像镍的矿业开发,然后加工,然后以及到前期几个正极材料,甚至正极材 料和未来的电池材料的一个生产,包括电池回收这一块的业务,可能都是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围绕新 的战略,包括是赣州海瑞产能的调整,还有一个我们港股的 IPO 的动作。 核心目的:主要目的的话其实把我们港股打造成一个矿业并购的平台。利用港股的钱去做一些资源的布 局,包括像潜在的印尼的投资,印尼因为是矿山这一块的话,不能超 50%的一个股权比例,所以这部分 的话其实我们都是计划用港股融的钱,然后去做一些海外的参股或并购的一个项目,扩充我们在新能源 锂电池的上游资源这样的一个布局,这是我们在港股上市的一个核心的原因。
价格方面问题
1. 钴价在 2021 年涨的比较多,您怎么看待目前整个钴行业的供需情况,然后再包括后续的一个钴价
走势?
整体的 19 年 4 月份见底,然后当时是跌到了二十几万的一个价格,然后后面的话这个趋势一路向 上,中间的话也经历了疫情,然后价位数波动,然后整体现在的价格像电股价格可以看到已经达到 了 555 万,然后按照 MB 来说的话有 35 美金每磅,其实也是 55 万左右的价格了,就是说其实目前 电股的价格其实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面了。其实电钴还是相对来说在钴产品里面价格偏低的。 第二个整体趋势的话,大家可以看到 MB 的话还是向上的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基本上每天都会有 略微上涨。其实目前来看的话,还是供需关系的一个影响因素。整体钴的需求,我们觉得从去年开 始整体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最主要的一个拉动因素还是新能源汽车这一块。从供给端角度来说, 目前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因为铜钴是半身的,因为钴的话基本上就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跟产量方面。 所以世界上基本上没有单一钴产品作为矿场,所以以目前的铜钴的价格,铜和镍的所有的项目基本 上都在一个满产,甚至是一个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所以供给的释放是相对比较充分的。所以我们觉 得今年钴的价格应该还会往上继续走。
2. 电钴和钴盐的价格出现倒挂,之后的倒挂现象还会再出现吗,目前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第一个钴盐跟电钴倒挂,第二个价国内价格国外价格倒挂,就是说国内的店铺价格比国外的贵,这 个是几个不跟以往不太一样的趋势,主要在反映在下游需求的端的情况不一样,第一个钴盐这端的

话,因为你做任何钴产品都经过钴盐。目前来看的话,因为整体的电钴主要用于高温合金这一块, 可以明显感觉到新能源这块需求是要好于核心这一块的,然后国内的需求上是好于国外的需求,这 就是带了为什么第一个价格倒挂,第二个整体国内国外倒挂的一个核心的一个原因。我们觉得这个 是不能长久,因为从硫酸钴像氯化钴加工到电钴的话,大概需要五六万块钱,现在的价格是 55 万, 氯化钴可能接近 60 万,就是说生产一吨就会亏的,所以现在基本上国内的电钴线基本上是一个停 掉的状态。
需求方面问题
1. 从终端的客户来讲大家对于钴的需求增速有没有比整体的这些新能源车产销量增速要下来一些?
其实这几年角度来说,之前钴的增速的话比新能源的渗透率是要快的,第一个原因是渗透率,还有 一个原因就是整体带电量,单车的带量每年有一个大的提升。我们分析是这样的,就是说钴的整体 的需求增速的话,未来的话将不会有新能源车那么快,也是因为整体的高镍化的一个影响,造成了 整体钴的需求,增速不会那么快,但是也不会出现说钴的需求出现因为技术的变革导致钴的需求出 现大的下滑。第二个是未来钴的需求的一个测算,钴的用量在电池里面的占比可能会降到 3%左右, 因为对工艺要求就比较高,大家往下做的技术难度门槛会越来越高,所以说我们认为就是说到了 8 系以后,它的整体的征集材料的变革,不会像之前那么快了。我们测算到 2015 年左右,钴的总体 需求大概在 25 万吨左右,去年大概 15 万吨到 16 万吨之间。
回收方面问题
1. 钴的回收情况
现在不是主要材料来源,但未来是。因为所有的电池到最后都会面临拆解回收的利用的问题,目前 看的工艺其实是成熟的,但是现在基本上是湿法做,我觉得还是把它从容了。核心还是渠道的问题, 目前大家的回收主体怎么定,然后渠道怎么能回到电池企业去。第二个是从目前的市场规模角度来 看,后面随着工艺的进步,保修期可能会达到 10 年,所以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量是比较小的。总 体来说,这一块我觉得刚刚起步,但是未来的话可能到 2025 年左右,像镍钴锂这块资源的量的话 可能都会占到 20%左右。
2. 回收一吨钴的成大概是在什么样的程度?
因为电池的废料的计价的问题,所以测算不准。目前买的废料,价格其实也是跟着里面的有价金属
在波动的,就是计价系数在波动。
3. 之后的回收这块业务的一个推进节奏大概是怎么样的?
我们在赣州一期的话,其实已经建了一条回收线,马上会跟下游的回收企业,包括电车厂和整车厂 去做一些战略的结合。先把整体的渠道和整体的工艺流程打通,后面的话可能下放到各个省去做。 目前来说这个量还不大,所以业绩成长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还是主要是为未来,我们觉得未来会成 长一个很大规模的产业。
原材料方面问题
1. 刚才提到划在港股融资,然后在海外的一些矿资源上,有一些布局,这里面具体的方向包括量上有
哪些可披露?
在工艺路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差异并不大,其实最核心的还是在原料方,原料端能有成 本优势,是谋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核心的方法。我们的第一个计划是所有原材料我们必须自己保障。 因为前驱体规划了一个比较大的量,所以大概需要的镍资源有 10 万吨以上。然后钴的话其实我们

目前是够的,但是我们未来的话肯定有更大的规模,所以我们也在找相应的资源。镍方面的话,其 实我们主要是在印尼方面去看,然后谈了几个项目,目前进展还可以。锂方面也在做,因为也是我 们未来要做产业导入的很重要的原料。目前看国内的盐湖还有一些其他的资产。海外项目的话,我 们计划是以参股为主,就是我们参与一些海外的锂矿的一些项目,然后去拿一些报销权,这样的话 为我们的做一些原料准备。
2. 除了钴矿,还有其他的布局吗?
今年的原料基本备齐。
3. 我们在铜板块这块是怎么布局的,未来的布局重点,大概情况是怎么样的?
首先铜跟钴其实是半身的,我们在刚果金也好,在其他地方看的也好,基本上是半身矿,而且基本 上主矿种都是铜,因为当地的就刚果金的当地的铜钴矿山的比例都在 10:1 左右,也就是 10 吨铜对 应 1 吨钴,所以其实随着钴的规模扩大,铜的话相应可能至少有个七八倍的放大,就是你 1 万吨钴 的话可能对应七八万吨铜。我们主要还是从长期来看,冶炼接了这么多以后,矿端的话可能会变成 一个瓶颈,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参与一些矿端矿权。印尼的整体的规定的话,就是 外资不能超 50%,也就是说我们计划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在矿端的话,他们 50 亿我们 49 这种比 例,在冶炼端我们来控股,他们来参股的模式,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这种合作关系。锂方面项目很多, 但是很贵。所以我们在海外的策略,还是以参股为主,参与一些项目,然后拿报销权和优先购买权 的这种方式然后来介入。国内的话我们还是想看看有没有能控的项目,然后目前的话还是看盐湖比 较多一点。其他的资源都很有难度。
4. 国外的疫情是否影响刚果金的生产和运输?
目前来说疫情对整个产业链的一个影响,最主要的是运输方面,生产方面的话,特别我们在刚果金
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生产都是正常的。运输周期比以往长 20 多天。
5. 今后海外的资源价格该如何确定?
只有价格涨的时候,矿山才愿意出售。总体来说,像这个需求特别明确的矿业品种,特别是新能源
相关的,像钴和锂,价格出现了松动和波动,整体项目的价格其实也没有跌很多。
6. 钴在下游运用的方向以及比例?
第一个是消费电子,第二个动力电池,第三个硬质合金。这几块占到了钴 80%的一个量,其实 50%
以上是消费电子这一块,动力电池不到 20%基本上。
7. 矿方面目前有没有考虑的项目
目前有国内的话大概有三个项目左右,国内项目主要以锂为主,然后海外的项目目前我们跟印尼有 两家去做了战略合作,这一块目前正在做初期的选址和矿山选择方面的一个工作,他们也提供了一 些备选矿山给我们,这些工作正在展开,然后钴的方面我们还是通过在当地在刚刚果金的关系在找, 我觉得镍和锂可能会更一点。
前驱体方面问题
1. 之前的规划是 2.6 万吨,然后有一定的增加,在这里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
我们的战略是一体化,就是说如果说你做了上面不做下面的话,其实也是一个浪费。如果仅仅做前
驱体或者做正极,而不做上游的话,是没有优势的。
2. 下游的话,能不能分享一下前驱体这块的是怎么计划的?
我们在赣州是准备今年动工的话,然后之前是规划 2.6 万吨,规模可能会扩大,但是现在扩到多少 现在不太方便说,但是肯定比之前大很多,应该是今年我们可能就要动。

选举方面问题
1. 目前选举项目的进展是怎么样的?
目前环评的调整已经做完了,然后也公示了,然后可研报告也基本上做完了。之前的话我们跟政府 谈的条件可能会有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还在跟政府谈一些其他的条件,包括选址。
规划方面问题
1. 公司在下游到正极这块有没有什么布局规划?
我们不打算自己来做正极,因为我们不想往正极方面延申。现在我们投了一些固态电池,可能会往
金属锂负极和固态电解液这方面去做。
2. 具体量级的规划,或者是我们到一个什么年份,对应的这些矿的话有多少量,然后公司内部有什么
时间表吗?
1 万吨的钴的量已经很大,镍的方面我们短期大概需要 6 万吨左右,所以我们第一个项目的话可能 在两年之内我们就要 6 万吨左右的一个镍的量。关于锂,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项目其实不是在产的, 盐湖这段都要在 24 年左右的一个时间,所以现在在一个累计资源量的阶段,也要在两年多以后。
供应方面问题
1. 电池厂商或者正极厂商,会多布局一些矿,然后直接跟上游直谈合作吗?

现在趋势就是这样,以后的趋势包括终端的冶炼,下端的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可能都会以代加工
为主要形式帮下游服务
2. 22 年 23 年各个产品的出货量预期大概是什么样子?
22 年的话,其实我们主要还是铜鼓产品,我们钴的出货量的话,大概有 8000 吨左右,然后铜 的话大概有 4.3~4.5 万吨,我们定的计划是 4.5 万吨,估计 4.3 万吨左右的一个量。然后就是 说钴粉的话大概我们今年产能是 5000 吨,可能大概产一个几千吨,产个大概 4000 吨左右。 然后赣州一期也会投产,然后今年年终会投产,会有一些钴盐产品,赣州一期是 1 万吨,大概 有三四千吨的一个钴源的产品,然后明年就看整体的量了,2 3 年的话钴的话就 1 万吨左右的 强化钴,然后铜的话当然也没有太大变化。钴盐那边的话可能 1 万吨就会满产,二期的话我们 争取明年下半年能能有一些产出,就是前驱体和电池回收那段。
净利润方面问题
1. 22 年单吨净利上是会维持还是说会有提升?、
肯定提升很多。按照去年底的数据,钴的毛利都有 50 多,铜的毛利有 30 多。
2. 再往后续展望一点,比如说 23 年?
23 年的话价格就不好说了,然后量的话还是会提升。正常的话,我们预计的话钴的长期中枢价格应 该 40~45 万左右的一个区间,这个价格的话毛利也挺可观的,有 35 左右。#投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