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原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又接续为须菩提讲解说:复次,须菩提,凡是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差别,证得如此的境界,就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得成了无上佛道。

是法,就是指三界世间所有一切法,凡是称作法的,凡是存在的所有法相,点滴不漏,都是平等一如,没有高下,没有差别,全体即真如。站在真如之理体上来观察,一切法相,都是平等的真心理体,无有二相。证得如此之大智慧,假名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佛在成道之时,佛的第七识已经彻彻底底的转变成了平等性智,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认知,已经达到究竟彻底的平等,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平等心智。首先以佛的最究竟无上的第六识妙观察智来说,观察三界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基于实相心体真如的运作,而产生出来的一切法相,其实质都是本体真如。

就如黄金打造出的所有黄金制品,包括所有的装饰品,所有的日用器皿,以及各种人物画像,凡是所有黄金打造成的物品,其本质都是黄金,没有他物。不管是黄金装饰品也好,还是黄金塑造的各种人物画像也好,都是黄金,都可以当作黄金来使用和流通。若有人,不见黄金,只见物品的相貌,此人即是着假相不识货之人。不知真金之可贵,弃金而取假相,此人名为无智之人。世间凡夫也如是,只见世间一切虚妄相,不见虚妄相的实质,执著名相,不识本质。因此愚痴着相,而在六道生死轮回不尽,苦痛不已,甚为可悯。

佛的妙观察智,不仅见一切法都是真如,而且能够现观,真如是如何流注心体当中的种子,成就了三界世间的一切万法之相。因此,佛的第七识平等性智,能够平等对待三界世间所有众生,无有分别其高低贵贱之差别相。佛平等看待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因地佛,未来时日,都会圆满成就果地觉。因此佛对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广利有情,只要众生根熟,不管众生是善是恶,都会平等施与法食,度其得道解脱。

原文: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众生内心当中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心行,来修行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就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在金刚经开篇不久,就给众生破了四相,只有破四相之菩萨,才能与金刚般若之理体相应,才能与诸法实相相应,才能与真如相应,最终就会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在执著于四相,不与空性理体相应,因此为了四相,广造无量无边的恶业,积劫沉没于生死业海中,受苦无量,无得出期,根源就在于执著四相之病。世尊大慈,为挖众生着相、执相之病根,巧设种种方便,来破除众生的四相,以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

为什么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呢?从小乘法的角度来讲,众生只要能破除我相,就会出离三恶道,当修到能够断除对自我五阴身以及对三界世间法的执著的时候,就有能力出离六道生死轮回,这样就出离了分段生死的火坑,暂时得到休歇。当众生继续往菩萨道和佛道进修之后,就会逐渐破除种种法执,断除种种变异生死,证得涅槃真净,从此了无生死,生死的大火坑,才真正彻底地出离了。

而进入菩萨道和佛道的起点,就是要证得本来就无四相的金刚般若真如心体。依此无四相的理体起修,内心转转清净,就会破除世间一切的有为法相,连真如之相也不执,内心空净极空净,无余一丝法相的存在和执著,这样才能与真如心体彻彻底底的相应,最终就会圆满成就佛道,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世尊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与真如体性相应,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释:世尊又对须菩提说:须菩提,我所说的善法,和众生们所认可的善法,如来说也非善法,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善和法,都是一种表相罢了,因此就假名为善法。

善法分为很多种层次和内涵,有世俗间的善法,也有出世间的善法,有小善法,也有大善法,更有究竟意义上的善法。世间善法,就是五戒十善。世尊最初到娑婆世界,首先就讲人天善法,让众生依之修行,得世间福德,这是小善。众生得到世间福德之后,才能接续跟随世尊修学阿含解脱道,出离三界世间苦,这是中善。继而世尊又用二十多年时间,为众生宣示般若之理,让众生依之修行,都能证得般若实相,成为真实义的菩萨,然后发起各种甚深般若智慧,这是上善。之后世尊又宣说方广唯识甚深之义理,度化大乘菩萨们渐具甚深道种智,这是大善。最后世尊再宣讲法华涅槃等一佛乘之究竟义,度化所有众生,都进入成佛之道,修行成佛之法,以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究竟的善。

这些善法,都有相对应的法相,而这些法相,都是依无四相的无相之心体如来藏而显现和幻化出来的。这些法相,都是如来藏依各种缘,流注出种子而成就的。表相是有,众生可见,但是有非实有,相非真相,其本质就是真如如来藏,都是真如一真法界中物,不出真如之外。所有一切的善法相,就如黄金之器,都来自于黄金,本质都是黄金如来藏。因此就都是一个真实的法界——真如之体。那么就把这些所有的善法假相,非是实有的法,取名为善法,名字虽为善法,实质是真如理体。


七觉支第六条“定觉支”,“发诸三昧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这个解释说得非常好。“定”是我们佛教修行的枢纽、修行的总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这个诸位必须要晓得。法门不同就是修禅定的方法不同,修禅定的手段不同,目的是完全相同。我们现在用的是“持名念佛”,这是方法、手段,目的是修禅定;在净宗不叫禅定,叫“一心不乱”。你们诸位想想,一心不乱不就是禅定吗?名称不一样,事实完全相同。定的功夫有浅深差别,这个差别就太大太大了。

  以净土宗来说,从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低的禅定。“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古德所讲“自己做得了主”,这是刚刚开始做得了主;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会被六尘境界扰乱,这就叫做得了主。换句话说,我们六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在接触境界的时候不会被境界所转,在境界里面不会生贪瞋痴慢,不会生七情五欲,这叫做得了主。诸位晓得,这是最低的禅定,就是我们功夫得力,净土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这种功夫就肯定往生。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根尘相接触,还会受外面境界影响,别人赞叹我我很高兴,骂我几句就生气,这就不行了,这做不了主。境界风一吹,你马上就动摇,这样的人念佛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功夫没成片,就是功夫不得力,很重要!

  如果说高级的禅定,实在讲我们这一生很不容易达到,不要说别的,初禅我们都没有能力。所以净土宗修行比任何一宗容易,那是比较容易;如果我们佛号不能够伏住烦恼,不能往生。净宗修行的手段,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心才动,不管是善念、不管是恶念,立刻提起一句佛号把这个念头打掉,这是净土宗做功夫的方法。念头才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到不起念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你不是凡夫了,你已经是佛菩萨了;凡夫决定起念,念头才起,一句佛号提起来,这就是觉,佛号就是觉,把这个妄念换掉。顺境里面起欢喜心,把这个欢喜换掉;逆境里面起瞋恨心,把瞋恨的念头换掉;统统换成一句佛号,这叫真念佛!会念佛!所以功夫在哪里用?在起心动念处用。用到这个时候,所有一切妄念都不起了,这就是“发诸三昧时”。“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禅定”,所以禅定是正常的享受。

  “禅定”两个字,惠能大师讲得很清楚,他的讲法完全根据《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禅,“不取于相”用现在的话来说,绝不被外面境界干扰,这是禅;内里面绝不会起心动念,这叫定。永远保持外离相、内不动心,这个境界现前就叫“发诸三昧时”。这个时候要“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世尊跟我们讲世间禅定有八种,这是浅深八个不同的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往上去叫四空定,合起来叫“四禅八定”。八定里头包括四禅,不是四禅之外还有八定,不是的。这是大分,细分那就多了。初禅里面功夫、层次各个不相同,真正用功的人,年年境界不一样,月月境界不一样,天天境界不一样,你就晓得,这禅定层次是多么复杂,用的手段、方式无量无边,所以叫无量法门,这些事实我们要知道。禅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它也是方便法,它不是究竟法,诸位一定要晓得。你要“觉了诸禅虚假”。

  有很多修禅定、得禅定的人,为什么出不了三界,证不了圣果?毛病就在他生起“见爱”。禅定的境界好,我们佛门常讲“禅悦为食”,那个境界快乐极了。一入那个境界,贪图这个境界就坏了;一贪图,他就不能再提升,他就住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大错大错!将来我们自己修行,契入这个境界,自己要知道,《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定境界也是虚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决定不能够贪爱。一生欢喜心,自己就堕落了,不能再前进了。所以,永远要记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永远记住,到如来果地还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没有止境的,不能说:“我到地上菩萨、到圆满果觉了,大概可以止住了。”不可以,一止就错了,决定不可以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永远断了,永远没有了,这个样子才能开智慧。智慧是随着定功逐渐开的,你定功到什么程度,你的智慧就达到什么样的境界;禅定跟般若是成正比例的,定功愈深,智慧也愈大。

  四禅天人、四空天人,他们对于娑婆世界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太清楚、太明白了,他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因为他有“见爱”。“见”,我们用两种障来讲,是“所知障”,“爱”是“烦恼障”。他们的二障比我们薄,我们这二障非常严重;但是他这二障没断,所以出不了三界。要想出三界,这个“爱”没有了,对于禅定里面的境界决定不生这个烦恼,他有“见”,见有分别,虽然能出六道轮回,出不了十法界。出不了十法界是他有见,什么时候把见断掉了,十法界他超越了。

  《金刚经》上讲“四相四见”,诸位要知道,你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四相没有了,但是你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出不了十法界。《金刚经》后半部的教义比前半部深,前半部你做到了,超越六道轮回,可以证得四果罗汉;后半部做到了,你就是超越十法界,你就生到一真法界、华藏世界。

  真正学佛的人、明白人,知道没有生死。世间人讲“生死”,这是迷惑,确实是个错误的观念。应该怎么说?应该说“死生”,这里死了,那里就生了,“死生”是真的,“生死”是错误观念。儒家也懂这个道理,儒家不讲“始终”,讲“终始”;你想想看,这里终了,那里就开始了,生生不息。如果讲“生死”,那就是一段,一断就完了,就没有了,这是一个断灭的见解,断灭是属于邪见;事实是生生不息,一切众生都是生生不息的。

  不但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不例外。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物质不灭”,物质不灭就是物有终始,它这个终了,那边就又有个开始。腊月三十过了,第二天又是大年初一,“终始”是正确的,“始终”不就完了吗?就没有了。是“终始”。死生,那就是生生不息。正因为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才要用功修行,不是说一世就了了,不是,往后的时光无有穷尽。人要求好,生生世世都好,一世比一世更殊胜,这就有意义、有价值了,而不在这一生。生生世世都好,这一生当然好,但是这个“当然好”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跟你同阶层的、同境界的人知道,比你高阶层的人知道,不如你的人不知道。

#十善业道经##七觉支#

【经文连载】杂宝藏经卷第一 · 王子以肉济父母缘 第二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在舍卫国,那时阿难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城里化缘乞食。看见一个小孩子,有双眼失明的父母,(这个孩子)把乞讨得到的好的食物供养父母,粗糙的食物就自己吃。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小孩子非常少有,乞讨到好的食物,用来献给父母,选择粗劣、不好的自己吃。”

佛说:“这不算难,我过去生中,供养父母,才是极其困难。”阿难对佛说:“世尊,过去生中,您供养父母,那些事是怎样的呢?”

佛说:“在过去,有大国的国王,统领国土。国王有六个孩子,各自统领一个国家。当时有一大臣名字叫罗睺求,谋划起兵,杀掉了那大王和他的五个孩子。大王的第六个小儿子,事先有鬼神来告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其他五位兄弟,都被大臣罗睺求杀害,接下来要到你(这里)了。’王子听说后,立即回到家里。妻子看见王子脸色忧虑憔悴,与平常不一样,于是问丈夫说道:‘你为什么这样呢?’丈夫回答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能告诉你。’妻子说:‘王子,我现在和你生死与共,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能告诉我?’丈夫回答妻子说:‘刚才有鬼神,来告诉我说:你的父亲及五个哥哥,都被他人所杀,接着轮到你了。因为这件事忧虑害怕,不知道该去哪里。’

夫妇(一起)想办法,立即一起带着孩子,逃奔去其他国家,携带七天的粮食,预计可以到达。(但由于心里)惶恐害怕导致错误地走上了曲折的小路,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

粮食用尽,困顿饥饿临近死亡,王子想着:‘三人同死,痛苦太大了,宁可杀掉一人,保存两人的性命。’于是便拔出佩剑,想杀掉妻子。他的儿子回头看见父亲,合掌说道:‘希望父亲现在不要杀我的母亲,宁可杀掉我自己,来替代母亲的性命。’父亲听了儿子的话,想杀掉自己儿子,儿子再次说道:‘不要断绝我的性命,如果断绝我的性命,肉就会腐臭发烂,不能保留多长时间,(这样)我的母亲可能(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不(要)断绝我的性命,需要时就割取,每天慢慢吃。’(即使这样)还没有到有人的村子,剩在身上的肉,只有三块了,儿子对父母说:‘这两块肉,请父母吃掉它,还剩下的一块肉,就拿来给我。把我放到地上,父母继续前进。’

当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于是立即观察是什么因缘。看见这个小孩做稀有的事情,就化作(一只)饥饿的狼,来索取肉,小孩思考着:‘我吃这些肉,也是性命将尽,不吃也是死。’就舍下这块肉,给了饿狼。释提桓因就变成人,对小孩说:‘你现在割肉,给你的父母,心中后悔吗?’回答说:‘不后悔。’又说:‘你现在为痛苦恼乱,谁能相信你没有生起后悔心呢?’小孩这样就说出真实(不虚的)话语道:‘我若不悔,身体的肌肉还长出来恢复像以前一样,如果有后悔的想法,就马上死去。’说完这句话,身体恢复,和原来的样子没有差别。释提桓因就将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归聚一处,拜见了当地的国王。(国王)心里充满巨大的悲喜,怜悯他至孝,感叹从来没有过,就给他军队,回去恢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护佑他渐渐做了阎浮提王。那时的小孩,是我的前身,那时的父母,就是(我)现在的父母。”佛说:“不但现在赞叹慈爱孝顺,在无数劫以来也常赞叹。”

众比丘对佛陀说:“世尊,过去生中,供养父母,那些事都是怎样的呢?”佛说:“过去迦尸国王的领土中,有一座大山,山中有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他的)父母年纪很大,并且眼睛都看不见。睒摩迦常常取美味的果子、鲜花和甘甜的水,用来赡养父母,把他们安置在悠闲安静没有恐惧的地方。凡是做(什么)事情,一举一动,(睒摩迦)先禀告父母。(这天他)禀告父母后,就取水去了。那时梵摩达王出游打猎,看见有鹿饮水,拉弓射鹿,涂有毒药的箭误中睒摩迦的身体,遭到毒箭射中以后,睒摩迦高声呼喊道:‘一箭杀死三个人,这痛苦何等厉害严重啊!’

国王听见他的声音,马上把弓箭抛在地上,就立即上前观看:‘谁说的这话?我的这座山中有位仙人,名字叫睒摩迦,仁慈孝顺,赡养盲眼的父母,举世称颂赞叹。你现在莫非是睒摩迦?’回答说:‘我就是。’进而对国王说:‘现在我的这个身体,不计较痛苦,只是担忧父母年老眼盲,父母如果饥饿困顿,没有人供养啊。’国王再次问道:‘你的盲眼父母,现在在哪里呢?’睒摩迦指示给王说:‘在那个草屋中。’王随即到盲父母的住所,睒摩迦的父亲那时对他的母亲说:‘我的眼皮跳动,难道是我孝顺的儿子睒摩迦有灾祸吗?’他的母亲又对父亲说:‘我的乳房惶恐不安地跳动,不会是我的儿子有(很)不祥的事情吧?’那时盲眼父母,听见国王走路的悉悉索索的声音,心里生起恐惧:‘不是我的儿子在走动,那是谁呢?’

国王走到他们前面,高声说:‘行礼了。’盲眼父母说道:‘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是谁在行礼?’回答说:‘我是迦尸国王。’这时盲眼父母对国王说:‘大王啊!我的孩子如果在,应该给大王奉上好的花果。我的孩子早上去取水,这么晚了久等不回来。’国王于是悲伤哭泣,接着说偈言:

  ‘我是这个国的国王,在这座山游猎,

  只想射禽兽,无意之间伤害了好人,

  我现在舍弃王位,来侍奉盲眼父母,

  和你们的孩子没有差别,千万不要产生忧愁苦闷。’

盲眼父母用偈言回答国王的话:‘我的儿子慈善孝顺,天上人间都没有,国王虽然怜悯我,哪里能像我自己的儿子?国王要怜悯我,希望您指示儿子所在的地方,能在儿子左右,(我们)同死心意也满足了。’

这样,国王带着盲眼父母前往睒摩迦身边。(盲父母)到了儿子所在的地方后,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嚎啕大哭说道:‘我的孩子慈善仁爱,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众神啊!’(盲父母)说偈言道:

  ‘帝释、梵天、护世四天王,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我孝顺的儿子,让他遇到如此痛苦,

  深深感怀我的孝子,请速挽救他的性命。’

这时释提桓因的宫殿震动,用天耳听见盲父母悲痛的话语声,就从天而下,来到他们所在之处,对睒摩迦说:‘你对于国王,产生恶心了吗?’回答说:‘确实没有恶心。’ 释提桓因说:‘谁能相信你没有恶心呢?’ 睒摩迦回答说:‘我对国王有恶心的话,就让毒箭的毒传遍全身,马上死去。如果我对国王的做法没有恶心,毒箭应该离开身体,疮疤就会痊愈。’马上就像他说的那样,毒箭自然(从他的身体)出来,(伤处)恢复得像以前一样。

国王非常欢喜,高兴无限,便发出教令,普遍告示国内的人们,应该修行慈善、仁爱,孝顺侍奉父母。睒摩迦从过去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想知道谁是那时的盲父吗?就是现在的净饭王。那时的盲母,摩耶夫人就是。睒摩迦,就是现在的我,迦尸国王,就是舍利弗,那时的释提桓因,就是摩诃迦叶。”

经典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小儿,有盲父母,乞索得好食者供养父母,粗者便自食之。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小儿者,甚为希有。乞得好食,用奉父母,择粗恶①者,而自食之。”佛言:“此未为难,我过去世中,供养父母,乃极为难。”阿难白佛言:“世尊,过去之世,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①恶:1.粗劣。如:恶食[粗劣的食物];2.不好。

佛言:“乃往过去,有大国王,统领国土。王有六子,各领一国。时有一大臣名罗睺求,计谋兴军,杀彼大王及其五子。其第六小子,先有鬼神来语之言:‘汝父大王及诸五兄,悉为大臣罗睺求之所杀害,次欲到汝。’王子闻已,即还家中。妇见王子颜色忧悴,不与常同,而问夫言:‘汝何以尔?’夫答妇言:‘男子之事不得语汝。’妇言:‘王子,我今与汝生死共同,有何急缓①而不见语?’夫答妇言:‘适有鬼神,来语我言:“汝父大王及与五兄,悉为他杀,次来到汝。”以是忧惧,莫知所适。’

“夫妇作计,即共将儿,逃奔他国,将七日粮,计应达到。惶怖②所致,错从曲道③,行经十日,犹不达到。粮食乏尽④,困饿垂死。王子思惟:‘三人并命⑤,苦痛特剧,宁杀一人,存二人命。’即便拔剑,欲得杀妇。儿顾见父,合掌白言:‘愿父今者,莫杀我母,宁杀我身,以代母命。’父用儿语,欲杀其子。子复白言:‘莫断我命,若断我命,肉则臭烂,不得久停,或恐⑥其母不得前达。不断我命,须臾则割,日日稍食。’未到人村,余在身肉,唯有三脔。子白父母:‘此肉二脔,父母食之,余有一脔,还用与我。’掷儿放地,父母前进。

①急缓:危急,紧急。

②惶怖:恐怖。

③曲道:曲折的小路

④乏尽:竭尽。

⑤并命:共命运;同死。

⑥或恐:或许;可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便即观之,是何因缘?见此小儿作希有事,即化作饿狼,来从索肉。小儿思惟:‘我食此肉,亦当命尽,不食亦死。’便舍此肉,而与饿狼。释提桓因,即化作人,语小儿言:‘汝今割肉,与汝父母,生悔心不?’答言:‘不悔。’又言:‘汝今苦恼,谁当信汝不生悔心?’小儿于是,即出实言:‘我若不悔,身肉还生,平复如故;若有悔者,于是即死。’作此言已,身体平复,与本无异。释提桓因,即将其子并其父母,使得一处,见彼国王,心大悲喜,愍其至孝,叹未曾有,即给军众,还复本国。释提桓因,即渐拥护,作阎浮提王。尔时小儿,我身是也。尔时父母,今日父母是也。”

佛言:“非但今日赞叹慈孝,于无量劫常亦赞叹。”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过去世中,供养父母,其事云何?”

佛言:“昔迦尸国王土界之中,有一大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父母年老,而眼俱盲,常取好果鲜华美水,以养父母,安置闲静无怖畏处。凡有所作,举动行止,先白父母。白父母已,便取水去。时梵摩达王,游猎而行,见鹿饮水,挽弓射之,药箭误中睒摩迦身。被毒箭已,高声唱言①:‘一箭杀三人,斯痛何酷甚!’

“王闻其声,寻以弓箭,投之于地,便即往看,谁作此言。‘我此山中有仙人,名睒摩迦,慈仁孝顺,养盲父母,举世称叹。汝今非睒摩迦耶?’答言:‘我即是也。’而白王言,‘今我此身,不计苦痛,但忧父母年老目冥,父今②饥困,无人供养耳。’王复问言:‘汝盲父母,今在何许?’睒摩迦指示王言:‘在彼草屋中。’王即至盲父母所。睒摩迦父,时语妇言:‘我眼瞤动,将非我孝子睒摩迦有衰患不?’妇复语夫言:‘我乳亦惕惕而动,将非我子有不祥事不?’时盲父母,闻王行声索索,心生恐怖:“非我子行,为是谁也?”

“王到其前,唱言作礼。盲父母言:‘我眼无所见,为是谁礼?’答言:‘迦尸国王。’时盲父母,命王言③:‘王,我子若在,当以好华果奉上于王。我子朝往取水,迟晚久待不来。’王便悲泣,而说偈言:

   ‘我为斯国王,游猎于此山,

  

但欲射禽兽,不觉中害人。

  

我今舍王位,来事盲父母,

  

与汝子无异,慎莫生忧苦。’

“盲父母,以偈答王言:

    ‘我子慈孝顺,天上人中无,

  

王虽见怜愍,何得如我子?

  

王当见怜愍,愿将示子处,

  

得在儿左右,并命意分足。’

“于是,王将盲父母,往至睒摩迦边。既至儿所,捶胸懊恼,号咷而言:‘我子慈仁,孝顺无比。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河池诸神!’说偈而言:

  

‘释梵天世王④,云何不佐助,

  

我之孝顺子,使见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济命。’

“时释提桓因,宫殿震动,以天耳闻盲父母悲恻⑤语声,即从天下,往到其所,而语睒摩迦言:‘汝于王所,生恶心也?’答言:‘实无恶心。’释提桓因言:‘谁当信汝无恶心也?’睒摩迦答言:‘我于王所有恶心者,毒遍身中,即尔命终;若我于王无恶心者,毒箭当出,身疮便愈。’即如其言,毒箭自出,平复如故。

“王大欢喜,踊跃无量,便出教令,普告国内:当修慈仁,孝事父母。睒摩迦从昔以来,慈仁孝顺,供养父母。欲知尔时盲父者,今净饭王是。尔时盲母者,摩耶夫人是。睒摩迦者,今我身是。迦尸国王,舍利弗是。时释提桓因,摩诃迦叶是。”

①唱言:高呼

②今:假使,如果。

③命王言:命这里有“给”的意思。给国王说➡对国王说。

④世王:护世四天王,又云护国四王。四天王居须弥山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云护世。《维摩经·方便品》曰:“护世四天王也。诸恶鬼神残食众生,护世四王护之不令害也。”

⑤悲恻:悲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凤栖梧桐】[good] 三国演义三十七回:“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一起,所以现在的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
  •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种下西瓜籽,你会得到西瓜2.种子很小,果实很大:你所得到的结果,将比你付出的大很多3.不种种子,绝无果实: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什么
  • #女性安全# 昨晚出门找朋友 因为比较着急打了黑车 按照常规跟司机说好价钱上车了(坐在后排)临近目的地要给司机付钱 司机改口“改天一起吃个饭”拒绝之后司机越开越
  • 我要变成一个温柔的人(第n次想变温柔了hhhhhh 我觉得这次我能行 我坚信[ok]滴 今日份早起 跑步 敷面膜 早睡卡(hhhhhhh今天认识那个妹子太好玩了
  • 去远方的城市体验当地人的惬意生活。 义工旅行你也许正失落,也许正欣喜。无论如何,一家青旅都会为你提供空间——成为你旅行中途的驿站、倾诉与讲述的场所,让你在这里释
  • 刘鹤为主任、王毅为第一副主任、李小鹏为办公室主任的组委会成立 10月3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组委会的通知》。
  • #郎鹤炎[超话]# [哆啦A梦微笑]#郎鹤炎[超话]# [哆啦A梦微笑]#河西以西德云小站[超话]# 他们来了,他们来了,他们向着大西北走来了!2019年
  • !想投喂嗷 在公交上憨憨sxm说她家的猫猫脸超好捏 呜呜呜我也想有一只脸很大的猫猫 但是在那之前我可以捏自己的大脸!
  • 6、审讯的女警官是大着肚子的,直到陈念说出那句台词:“如果世界是这样子的,你会忍心让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7、陈念高考第二天,下雨路上墙角盛开了白色雏菊,导演
  • 茫茫人海中远去的你或许本就属于天边那遥远的地方,我选择默默守护,然后一个人留在原地,亲眼看着你奔向天边那道希望的光芒,做最真实的自己,走最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要的
  • 这调休真的没白调,五比一好想拥有像梅西这样的队友啊,能不断地创造机会,而且真的是个大腿,抓机会的能力太强了,一转身一卸一射,美如画苏牙上班场像消失了一样,但后
  • 这是一些最近零碎生活片段的分享日子过的好快呀,已经十月底了的,来杭州已经是第三个月了的,在这个十月里,感觉自己经历了好多呀,很开心的与很难过的都有,好在,现在过
  • 在来自56个国家的226个参赛作品中,Zeyu Cai和Sibei Li的获奖方案由公众高票选出,而投票人数超过30000人。在来自56个国家的226个参赛作品
  • Dr. Carlos Ibanez is currently Professor at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in Stockhol
  • 我们现在要做的,也是工作的去性别化,不需要额外规定女性的比例,就是平等的竞争上岗,鼓励女性和男性一样去性别化的竞争。黄先生说老来得女,心情非常高兴,我们都是完全
  • 总觉得周冬雨小小的身躯有无限潜力,每次说起来你来也总用这句话概括你,还有张艺谋说的:你就是上天赏饭的那种,这应该是很多演员都羡慕的吧……从七月与安生、与金城武的
  •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自主创业宝妈 我叫萌子 很高兴认识你们❤️#桃颜如玉##健智宝儿童肽微博总招商##颜如玉微博招商部#我曾以为关系好的人儿就要做什么都在一
  • 劇的看點不光是天海祐希的歌聲與舞台表演,天海的表演力自是不用說,更吸引我的是吹雪與時子之間真摯的情誼,不單單是友情或是愛情那麼簡單,她們相知相惜,在夢想的道路上
  • 此外,“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多项金球奖得主劳拉·邓恩和奥斯卡神级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在电影里奉献了精彩的演出。此外,“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多项金球奖得
  • 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自古成功在尝试。 拍:自助搜券:下app首单免费拿:拜佛是帮助你给自己信心,锻造心灵的强大和坚实,然后让你用这颗强大的心去面对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