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之中,对于“朴”的描述共有6章,分别是15、19、28、32、37、57章。

《说文解字》认为朴是木之皮;《楚辞•九章•怀沙》有“材朴委积兮”,可作质朴解;

《荀子﹒性恶》有“生而离其朴”,作质朴解;又古“樸”(朴)字通“素”,有物不假修饰之意由此可见,“朴”当做质朴、简洁、朴素解。

在《道德经》的这些章句中,“朴”的意蕴大致相同,是指人的一种纯洁状态,这种人的心灵没有受到外物的污染,他简单而不杂乱,朴素而不假修饰,其人格具有纯粹的真实。

第15章的原句是“敦兮其若朴”,这句话接前面几句“长古之善为士者……故强为之容”,用来形容善于为士的人,这种人的生存状态蒙昧纯朴,他的举止在一般人眼中深奥莫测,俗人的眼光无法辨识他。老子对这种状态洋溢着热切的赞美。

第19章的原句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句话上文接“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属”,意指人们除了不要做某些有为的事情之外,他们的行为还要有所归依,归依于“朴”,

老子告诫说,机谋和智巧只会导致社会动荡、灾难频发,人不要为情欲所迷、利禄所陷,应该把这些外染都去除,保持人纯真的本色,即无色。

第28章见“复归于朴”,归于本色、本真,与上文同义。

第32章见“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简本作“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与通行本同义。”

此文意指“朴”是道所运行的一种状态,因为“道”在老子的语境中是模糊、混沌、不可认识的,无限的道没有形态、不可知、不可解,所以不能把“朴”理解为道的状态,而是道运行之时呈现的状态。

“朴”是一个概念,“天下”也是一个概念,在同等的层面上它们才可以对应。

第37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此句原意是指统治者侯王若能守“道”以治天下,万物将自化,矛盾自行化解,如春天冰雪消融。

万物自化之后,就依靠这个“朴”来镇治万物,使矛盾不能够再次复苏。

在这句话里面,“朴”是某种形态,这种形态可以镇治万物,除了形而上无限之“道”以外,形而下的东西没有这样的能力。

而“朴”,恰是道的呈现,是道在运行,所以“朴”才有这么大的力量。

第57章“我无欲而民自朴”。此处应作朴素解。

从上述章句里面可知,在老子的语境里“朴”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简单的朴,即民众的朴,在被统治中懵懵懂懂;一种是有“道”的朴,这种“朴”使天下莫敢臣。

老子主要讲的、希望自己达到的状态,正是有“道”的朴。这种意态非同一般,他与道同在,他的意象是存在于无限之中的。

老子认为一旦这个人得道了,得到了这个无限的、不可知、不可见的道,他就获得了自主的权力,这个权力是真正的自主,是世间最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天下莫敢臣”、“万物自将宾”。

从这种自主中,老子认为他将得到心灵的自由,“朴”就是这种状态。

二、老子之“朴”与心灵的自由

这种属于“朴”的,老子所追求的自由,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之于自我而言

他解体了自己,他心中没有“我”,他的“我”和道在一起,他像一个婴儿,所以固有的凡尘俗见在他那里并不存在,他是最纯真的人。

这种纯真在社会生活意义上,就是说这个人他不虚伪、不做作、不贪心、不执迷,名利对他如浮云。他把这些外染放下了、忘记了,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他得到了自由,这是一种从内向外,源自内在发现的自由,这种意态首先从他的内心出发,然后改造他的人格,既而改变他的行为。

这种自由在庄子那里被称作“逍遥”,他不是我要得到什么,不是焦灼于什么东西我得不到,而是舍弃和放下,舍弃无用的负担,放下多余的包袱。

2、之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言

由于“我”已经解体了,这个人的自我和他人之间不会发生矛盾(在心灵的层面上)。

这个人不会介意:他开的工资比我的多、他吃的水果比我吃的多、他干的活比我干的少,这些芸芸众生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很无聊。

也是一种自由,在获得这种自由之前的状态是一种被绑架的状态,被谁绑架呢?被人自己的种种念想、心思绑架了。所以在这一刻,这个得道之“朴”的人解脱了,他不在痛苦中挣扎了。

3、之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而言

“朴”的到来和“我”的解体带来了一个变化,意味着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脱出了社会,他身上具有非社会属性的特征。

这种对社会的超脱或者说超越,减轻了社会内部的矛盾,他没有输出负面的能量给社会,所剩下的仅仅是对社会的贡献,这种贡献是透过他向别人进行给予来实现的,是付出而不求回报。至于别人是否给予回报,那不是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情。

“朴”在老子的语境中代表简洁、没有负担,老子直接把这个观点指向了人类的心灵。

从心灵的状态上来说,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或者说解放,具有彻底的意义,这是一般人类或者说社会从来没有实现过的完美状态。

三、西行出关,老子的逍遥

老子通过“朴”而得道,因此得到了心灵的自由,精神上的洒脱必然体现在了行为上。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他“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一段话是说老子舍弃了他那个史官的职位。首先他并不在乎史官在当时所拥有的一定的荣誉,其次我们从孔子问礼这件事可以知道,老子在当时应该有一定的名望,尽管司马迁说他是隐君子。

老子的这种舍弃是对名望的舍弃,对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而言,在我们今天的环境中是不可想象的,在我们这里名望就是知识分子的生命。

然而老子,他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下了,以一种道家独有的优雅姿态,实践了“朴”的真意,彻底的自由。

他终于走出了函谷关,使世人有幸旁观什么是彻底的自,心灵的解放。

老子面向的是苍茫的秦岭和广袤的群山,在更远的西边,那里有传说中这个民族的起源:昆仑山。

世界并不会因为我的存在于否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渺小的。有时候想到这个的时候会很感伤,那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当然,这种感伤很快会被消解。我会自我安慰,或者说是自我欺骗,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活着。

唐诺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仿佛并不生活在现代,也不是所谓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当然知道现在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但是他更偏爱从前的时代与文化,尽管它已经逐渐衰落。

功利一点讲,像许知远问的“你改变了什么?”这个眼里一直有光的老人真诚地回答“我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他一直在做着。
他调侃自己出书,出一本,赔一本。在现在这个时代似乎很正常,不迎合大众的东西,会悄无声息地被淹没。

但我想,我们的社会永远需要这样的人。他在提醒我们,也在提醒这个时代。既然一切终将消失,那意味着我们做什么都无所谓?不是的。

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许知远说他像一个隐士,的确如此。用年轻人的表达,我认为,很酷。

那种执着,不是病态地期望文艺复兴,是一种正向地追求。他或许也不是为了光照亮的一点点的地方,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无多大用处,还要不要去做?唐诺的回答是,继续。结尾谈到死亡这个话题,我感受到他的一些感伤,因为他还热爱着他的事业。文学,阅读,写作,还不舍得就此放下。

孔子,之前有一个老师评价他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愚蠢,不是鲁莽,是信念与坚持。

(被我写出来好像很俗,但直接输出自我感受就是这样)

【《竹窗随笔》白话】(96)世间常情的评断

灵裕法师讲经,有时就一个字深入讲解,可讲好几天;有时于片刻间就讲了好几卷;有时对全经文句已作段落分判,但是讲到后面,又更改原来的段落分判,增、减、显、隐,总是随机讲解,没有固定的模式。

有人对他这种讲经的方式表示怀疑。
灵裕法师说:“这本来就是菩萨度众生所用广博深远的方式,怎么可以用世间常情来评断呢?”

灵裕法师已得无碍辩才,对于佛法几乎已融通自在。

所以,那些拘于名相,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等执著文字不会活用的人,以及死在句下,不能了悟的人,他们怎么能体会佛经的深义呢?

现在的人千万不可固执己见而蔑视古德,
甚至轻率议论古德;更不可自不量力而随意模仿古德,自以为是。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中记载:

“佛说,戒律成就,是世俗常数;
三昧成就,亦世俗常数;
神足飞行成就,亦世俗常数。
唯智慧成就为第一义。”

由此可知,
戒定慧三学,布施等六波罗蜜,
唯智慧最重要,不可轻忽;
唯智慧最优先,不可置后;
唯智慧能贯彻一切法门,不可与其他等量齐观。

虽然经上说: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这是从三学的修学次第来说的,
但要知道
智慧是最重要的、最优先的、
是贯彻一切法门的。

尽管如此,
还要知道这里所说的“智慧”,
绝对不是指世间的聪明才辩,
而是前面“世智当悟”那篇文中所说的。

【简介】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
万缘具放下,但一心念佛。

——莲池大师

莲池大师俗姓沈,名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一岁母亦永诀。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大师通宗通教,力倡净土,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

《竹窗随笔》是大师晚年的随笔文集,内容包含大师的求道过程、见闻,以及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融合也有一番精辟论述,对于念佛、参禅、学佛、学儒、学道都有很大的启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同时,此石砖也为我们在宗教文化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的空白,而那些金箔残片和瓷器碎片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代修复技术的科学性。同
  • 我觉得不完全是,这应该是一种看淡的表达方式,因为一路走来,我们经历多许许多多的真实与虚伪,也有太多的悲欢与心酸,便也就明白了,生命的孤独和沉默是与生俱来的。正如
  • ‍初吉的蛋白棒杀青了 我就买4根 因为家里还有挺多蛋白棒的 这个原味我挺喜欢的 不怎么甜 别说吃它不如吃威化饼干了 威化饼干多甜呢 这个不比小零食香关键人家还便
  • #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异地恋异国恋婚姻家庭##算卦##算八字看婚姻感情##星座爱情##八字排盘命理#广州牙齿正畸排名好的口腔医院推荐:广州广大口腔医院创办于200
  • 《甜蜜蜜》并不只是一部爱情电影,它让人们看见了个体在异乡漂泊,在时代变迁里的浮沉与选择。杜拉斯说,爱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周国平说,爱是一种犯傻的能力;蒋勋说
  • 比起一颗植物,动物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害怕和紧张,那象征着生命原始恐惧和欲望的来源,是我们的阴影面,充满危险与不安的暗夜。然而由于外在物质环境对心性的污染,使得人的
  • 3. 跟你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4. 你说的很有道理,往下说。3. 跟你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4. 你说的很有道理,往下说。
  • 一方面,眼下江铃福特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作为商转乘的品牌代表,江铃福特其自身产品线偏短,而此前的主销SUV车型已现疲态;另一方面,和其他品牌创建体验不同,Fam
  •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士》修行的秘诀是什么?[流水光阴滴答滴答]生命是轮回,轮回是战场生命的戏码不断延续重复却又以不同的形式叠加态以不异不一时空猛励撞击势如彗星
  • ♡ 《你的2岁孩子》D05两岁的孩子对大人的要求,他的反应很多时候不是在回答你,而是在重复你的话。”-这种情况在我儿子身上太常见了,每次搞破坏质问他时他都跟着说
  • 问她早饭吃了吗,她好客气说不用麻烦,她在减肥。我和负责人对接了一下,回来把另一个碱水红豆拿给她,她很开心接下,挑起了这家网红店在小红书上的话题(她人真的好nic
  • 浴佛的意义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象沐浴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
  • 很多博友说他没有我以前的老头好看,实话实说我以前的老头都挺优的,不仅得儒雅还得非常稳重,不管从外貌还是地位来说如今的老头都排不上号,甚至当初选择和他在一起是为了
  •         望着啊!        望着啊!
  • 在这本《雪山之书》中,郭净先生从中国最严重的梅里(卡瓦格博)山难入手,以纪录片拍摄者和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开展长期调查,深入了解当地藏族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生
  • 当地时间17日晚,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召开峰会的目的是尽量扩大对话范围,使国际社会能够在难民、恐怖主义和人权这三个议题上取得一致立场。德里安表
  • 比方说,你是一个生意人,和对手较劲的时候,你要估算自己的实力,要知道对手的情况,然后让对方赢。如果你一直默默无闻地成长,等你非常强大的时候,别人就对你无可奈何了
  • (っ﹏-) .。在这可恶的世界,什么也无法长久,哪怕是我们的烦恼。什么看外盘、听消息,问专家,这些除了使自己更加焦虑以外,对我们的成功交易没有丝毫的帮助。
  • 只要修炼者进入神气相抱的功态愈深,那么自身体内之先天祖炁则能更深层的发动,又因为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乃同一无极混沌之所分(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造化犹如一
  • 如果说《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溧水县志》这类郡县方志,记载古赖国在溧水县境内,可能囿于地域之见,而《太平寰宇记》是北宋的全国地理总志,《南畿志》是留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