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第一百一十六段)#须菩提悟透般若空性证阿罗汉果#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须菩提译名“善吉”:是说其出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后说,此是吉相,故名“善吉”。又译为“善业”:是说其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善业”。又译为“善现”:是说其出生时,家中的金银珠宝,全都不翼而飞,七日后又一样不少地出现在家中,故名“善现”。
须菩提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婆罗门教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他的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也因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了佛的弟子。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善说般若,闻佛说法后,证悟空理,在佛的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那么什么是空呢?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生者为有、灭者为空。因缘者,缘从因生,因本空寂,所以说:因缘所生法,原本就是空。
而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是纯精神世界的空。这个空能生万有,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诸法实相、是一切佛子所要求证的究竟涅槃。
须菩提解空第一的证境可从一个故事中得到印证,故事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回到人间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我现在去迎接佛,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了,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空性,就看不到佛的法身。
佛的法身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既然是无所不在,我又何须去迎。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在迎接的人群中,有一位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的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相,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由上可见,须菩提见空即见佛的甚深悟解,是名符其实的解空第一。他一贯都有自己鲜明的主见,但也有错必纠,这体现在他平日托钵时,乞富不乞贫,不依佛制比丘乞食应次第行乞,他对此解释说:“这不是因为自己贪嘴好吃,是不愿意增加穷人的负担,而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呢?”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
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的做法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纠正了自己乞富不乞贫的做法。
须菩提修行非常精进,得无诤三昧,以心境拓宽胸襟,阔达自在,受到诸多比丘的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整天打坐,也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
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之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这样就能依此消除业障,增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的,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的,与真理相违。”
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满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时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对佛说:我“旷劫”以来早已得到心地清净,没有任何障碍,以这清净之心忆念在世间生生死死的次数,如恒河沙那么多,对每一生每一世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此处说的“旷劫”指无明生起时的劫初、即过去的极长时间。
须菩提说:我这次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真空寂灭,十方世界本来空的道理,有能力让众生也都能证得空性而回归本然,这次听了如来讲性觉真空,空性圆满遍一切处的法理,我因此而悟入般若空性,证得了阿罗汉果,顿时进入如来大宝光明空性觉海,同“佛知见”。“佛知见”就是了知照见诸法实相之理的佛智慧、是一切种智之用。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的次第,修行入十住位:名开佛知见。入十行位:名示佛知见。入十回向位:名悟佛知见。入十地位:名入佛知见。
须菩提说:我之知见与佛知见相同,佛就为我印证已得无学果位,说我依自性本空在诸多的解脱门中为无上之法。佛问圆通,我的体会是:“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从一切色尘现象中去找自己的真如本体,都不是。不是为非、非就错了!即诸相入非之意。要空尽一切相、因为一切相都不是本心。所谓不是,不是称为非、相是非之住所,将相的住所空干净,即非所非尽;再回旋转来,回心观照,即旋法,将能空的那个也空了,空为无,即归无,名旋法归无。在即无相也无空的境界里去体悟那个无上大道就对了,这就是圆通中最为第一的法门。须菩提尊者是从意根起修,体悟般若性空而开悟证果的。

以無邪見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
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自性皆不能染著,
名眾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歸依 」

( 見《 懺悔品 》)。
 
眾生的心中具足般若性,
具足佛性,

只因無明煩惱執著,
而使得眾生沈淪於生死流轉之中。

所謂修行,
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的無明煩惱執著,
開發般若性。

一旦撥雲見日,
悟到般若性,
也就是見性成佛了。
 
四 、無相、
無住、
無念
 
無相、
無住、
無念是般若法門修行的三大要領。

在性空,
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
契入諸法實相。

實相,
是無相的。

如《 金剛經 》說 :
「 實相者,
即是非相 」。

又曰 :
「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

由認識到實相之無相,
生起無住行。

《 金剛經 》說 :

「 不住色生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

又曰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由無住達到無念的境界。
 
《 壇經 》
也以無相、
無住、
無念,

作為禪者的修證要領。

經中說 :
「 善知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
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 」。

何為無相?

《 壇經 》說 :
「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此以無相為體 」。

無相是離相,
不住於虛妄差別之相。

何為無住?

《 壇經 》說 :
「 念念中不思前念,
若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

若念念不住即無縛,
此是以無住為本。」

無住,
是-個念頭上保有智慧的觀照,
不住著於六塵境上。

何為無念?

《 壇經 》說 :
「 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
於自念上,
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即絕,
一念絕即死 」

( 見《 定慧品 》)。

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接觸,
或者什麼都不想,
而是在接觸外境時,
心不染著境界,

如同明鏡,
物來則現,
物去則無。
 
般若的開發,
明心見性,

是從無住、
無念的修行中取得。

《 壇經 》說 :
「 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

( 見《 般若品 》)。

能時時具足智慧的觀照,
於一切塵勞境界中,
不取不捨,
便是見性成佛道。

又說 :
「 若開悟頓教,
不執外修,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即是見性 」

( 見《 般若品 》)。

內心中能夠常起正見,
不為煩惱所染,
便能見性。

無念的成就,
也就是般若的成就。

《 壇經 》中說 :
「 善知識!
悟無念法,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
見佛境界。

悟無念法,
至佛地位 」

( 見《 般若品 》)。

又曰 :
「 若識本心,
即得解脫。

若得解脫,
即是般若三味,
即是無念 」

( 見《 般若品 》)。

這都是顯示了在修證中,
成就無念的重要意義。

所以《壇經》中,
有行思,
懷讓,
永嘉, 
三人,
參見六祖,

因為他們深契無住,
無念之旨,
而得到六祖的認可。

( 見《 機緣品 》)。
 
在日常修行中,
禪宗的修行也體現了無住的風格。

如對於坐禪,
以往坐禪,

禪者都非常注重坐相,
並對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

而《 壇經 》中
卻呵斥坐相。

經中記載 :
「 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

祖問 :
汝師何為開示?

對曰 :
常教海大眾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
住心觀靜,
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過 」

( 見《 機緣品 》)。

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
禪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
本身就是住相。

因為道是無相,
道遍一切處,
自然應然從行住坐臥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如坐禪的用心方面,
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
繫心一境。

而《〈 壇經 〉
叫我們坐禪,
要心無所住。》

六祖曰 :
「 此門坐禪,
無不著心,
亦不著淨,
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

若言著淨,
人性本淨,
由妄心故覆障真如,

但無妄想,
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
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
著即是妄,
淨無形相,
卻立淨相。

言是工夫,
作此見者,
障自本性 」

( 見《 定慧品 》)。

這是從見性,
觀實相入手,

以無住為方便,
定即是慧,
定慧一體,

與小乘禪觀的由定而慧,
顯然不同。
 
五 、在生活中修行、
解脫
 
般若法門以無相,
無住,
無念為修證要領,

因此,
它並不規定許多修證的儀規,
讓你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
而是重視生治中的修證。

打開
《 金剛經 》,
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世尊很平凡的生活。

所謂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坐而坐。

別看很簡單,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
 
《 壇經 》
繼承般若法門的修證方針,
同樣也重視生活中的修行。

《 壇經 》中說 :
「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渡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免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具打卻,
菩提性宛然 」

( 見《 般若品 》)。

道在那裏,
道在世間,
不離世間。

凡夫無智,
充滿妄想執著,
故不見道。

倘能以智慧觀照世間,
自然能與道契合。
 
《 壇經 》
還有一段,
六祖為在家居土開示的修行法要。

經中說 :
「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參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遊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此依法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

( 見《 疑問品 》)。

所謂持戒,
參禪都在生活中,
而不是離開生活,
另有修行的方式。
 
對於往生西方淨土,
通常人們總是執著十萬億國土外的西方,
而忽略自心的淨化。

針對於此,
《 壇經 》
也提出了心淨國土淨的思想。

愚人不識自淨其心,
終日願東願西,

有智慧的人,
應該從自心入手,
消除內心的不清淨因素,
十惡八邪,

當下便是西方淨土了,
何必去追求十萬里之外的西方呢

( 見《 疑問品 》)?
 
六 、結論
 
縱觀
《 壇經 》的
般若思想,
是以性空,

無所得為基礎,
開顯般若性。

一切眾生心中具有般若性,
只因無明,

妄相、
執著,

而不得顯現。

在認識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
時時保持智慧的朗照。

以無相、
無住、
無念的修證方法,

明心見性,
成就般若。

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大乘佛教[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极致温柔的微信状态文案1“遇见既是上上签”2“我自渡”3“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4“过往不究,勿扰”5“望你别回头,失我者永失”6“都是风景,幸会”7“我与我
  • 某私募人士更是直言:“丁鹏的确是关注量化投资比较早的人士,早些年还出了本书,主要是介绍国外的量化基本知识。小朋友们是最开心的,零食和手游成了理所当然;我也是最开
  • 我们陪着你!21跨22年,我说“2022年我们来了”是属于我们的第二个跨年。
  • 近年来,网络文学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召唤,人们对时代发展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文学中不再缺席,而是成为网络文学写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出发
  • 对诗人来说,幻想就是他的缪斯,是他创造力的泉源,他靠幻想的带领才能够神游八极,揽星邀月。他是美国文坛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有“自由诗之父”的美
  • 最近会员课的财富主题,终于让我找到了我讲金钱课的方式,它一定跟「成为你」有关!会员们也反馈说:“这是我上过最深入核心的金钱课!”感恩会员们信任我,在这几个月的携
  • 10kmAD体大东面的路还挺好的,还可以选择土路,回归自然,像羚羊一样奔跑[允悲][允悲],不知道边上来回地铁上的人怎么想,可能他们笑我傻冒,我笑他们懒惰。可以
  • 但随秋冬季的来临,干裂起皮又缠上嘴巴了,特别是女孩子一涂口红尤为尴尬,死皮凸起,粘连着口红一坨一坨的,毫无魅力可言!不但能撩起情到深处亲吻的欲望,也是男人无法抵
  • 树木要成长,离不开阳光做事要有成就,离不开积极的态度一个正能量的人,并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打从心底对世界满怀善意和信心因此,时刻保持一颗积极的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
  • 真的难受,上次直播我就在公屏打了郁金香,但是你还是一直坚持第二季用康乃馨,那就随你吧,你觉得好就行,因为是你的主场。我就不打搅你拍戏了,你知道我的心在你那里就好
  •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这是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离别不代表什么 即便是阴阳两隔 我也会觉得 是在并肩作战以前觉得李易峰就是个长的帅演技好的流量鲜肉,但是直到这次在
  • 一些人没睡好觉,头疼,血压,心脏问题要留意。2022年2月22日~壬寅年壬寅月丙午日今天工作事业上忙碌,凡事亲力亲为,闲不下来,事情先难后易,后来有好的收获,后
  • 本届冬奥会,咪咕、腾讯、快手从央视获得版权,咪咕凭借前奥运冠军、主播王濛刷足了存在感;快手作为惟一一家获得赛事点播和短视频版权的短视频平台,除了在C端参与冬奥会
  • #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战争发生以后,资本市场的风险是大于机会的,这一点在美股表现得淋漓尽致1. 原油和黄金大涨,但是美股中的石油相关上市公司和能源行业并
  • ▪️东方美学|国风书法的韵味▪️ “你是人间惊鸿客”古人的诗词真的是很有魅力,短短的两句就勾勒出一幕美景,再加上最近追了好几部国漫(你们有没有好看的哇!也可以
  • 相比之下,之前在乌镇玩的就比较舒心,景区里的酒店和餐饮价格都比较贫民,老板说是景区有限定最高价的规定。无语 我终于吃上梭子蟹了真的真的很爱吃螃蟹了 可能被大数据
  • 记者:旭东【山东#滨州交警通报查酒驾存在漏洞#:多人被处理】#官方通报查酒驾放行公安局人员# 据滨州交警消息:带队执勤民警程某某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
  • ”柳林镇代楼村村民崔德枝说。“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托管,统一管理。
  • ~~~~~~~~~~~~~~~~~~~~~门店:凤囍牛杂煲(煤机街店)位置:煤机街与槐北路南行50米路西特色:牛杂煲、牛肉煲;港式复古风人均:40吃的饱饱的环境
  • #什么才是高质量睡眠#我的长假就是在玩乐中过度的[doge],甚至偶尔通宵追剧,打牌,打游戏等,没有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是中国春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