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超话]#马上就要到国庆假期了,从开学到现在,期盼了很久的国庆假期,在脑海里想在国庆假期做的事情,看望的人,现在都实现不了。我只想说,心里很心碎,很难过。因为想回家看爷爷奶奶,看许久未见的朋友非必要不离校,一串串官言官语将我们锁住。在离开家乡出门上学之前,“故园再无春秋,只剩冬夏”这句话就经常被父母提起,常常跟我叨叨,等你以后出去读书,就看不到故乡桃花的绽放和银杏叶的枯黄凋谢。那些新芽换旧芽生命的延续,片片黄叶落在土地上的叶落归根。那时候却也不在意,自认为逃离了家乡,去往那充满憧憬的陌生的城市。想着周末去外面溜达一圈,深度沉浸在一个城市,偶尔也去相邻的城市转转。若就在隔壁的城市,就常回家看看,骑着单车回家,享受被汗水浸湿的喜悦。总之那时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事与愿违,去了一个隔壁的城市,也出不去。唯一的期盼就是国庆五一这些假期。可换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的回答和对下一次的一丝期盼,在期望和失望中来回徘徊。总是三个字:非必要。将我们锁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头。而什么是必要,谁也不清楚。是与父母家人在中秋节共赏一轮圆月,与相恋之人携手走在湖边,与朋友吃一顿饭。或者是去博物馆看看曾经饱经风沙的石器;越过山丘,寻找等待着我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也不清楚,谁也不知道什么是必要什么是非必要,就像是小时候的选择题,哪种朋友才算是真朋友,我想交的的朋友而不是君子,或者是在家要做什么事情才好,正确选项却是扫地拖地写作业什么的。可孩童时最喜欢的不就是看电视玩玩具吗。或许怎样定义必要和非必要的权利在于他们而不在于我们。

以前总是在耳边叨叨的觉得烦的人现在也不能总是在我身边提醒我添衣喝水,很多话语到了对话框永远都是留言,草草几句知道了,搪塞他们的关心也让我更加想念故乡的月亮,说好的再在深秋时去泡个温泉住一晚也成为了虚幻。或许多少有点矫情,可是我们也只是想能见一面一起吃吃饭,不用隔着屏幕的关心。而隔着屏幕的言语从来不能将一个人的情绪表达出千万分之一,开心与难过只能从一句句冰冷的文字中一笔带过。

【古人怎么称呼不同的朝代】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建立时都会设立自己的“国号”,即官方认定的合法称号。元代以前的国号,无论是来自爵位封号,还是源于发迹地名,归结到底大多是先秦古国名,因此重名在所难免,比如,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就有十五个之多。所以后人谈及前朝,就不能只提国号,而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区分,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朝代称谓。那么,古人是怎么称呼不同朝代的?有什么特别的规律与依据?

添加前缀“冠名”国号

最常冠以时间顺序和地理位置
所谓“冠名”法,就是在国号的前面加上前缀来表示区别。最常见的是按照时间顺序称作“前后”和按照地理位置划为“东西南北”,是最简洁明确的区分方法,也是如今历史学者最常用的方法,如西周东周、北宋南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诗歌或骈文中的“东西南北”其实只是为了对仗所加,如南朝梁刘孝标《自江州还入石头》诗“仲子入南楚,伯鸾出东汉”一句,“南楚”与“东汉”就不是实指。

有时候,古人会以国号结合五行德运的方式来冠名,虽然比较少见,却是很有特色的起名方法。两汉因尚火德而被称为“炎汉”,这是因为汉代受阴阳学说影响较大。宋代虽然在学术上否定了“五德转移”,但随着国势日衰,仍不得不“竭力依傍五运说”,所以南朝宋(刘裕建立)和宋朝(赵匡胤建立)又分别被称为“水宋”、“火宋”。

国号前最常加的前缀还有“大”、“皇”、“圣”等,一般没有特别的意义。明代朱国桢认为“大元”、“大明”的“大”字是国号本身的一部分,但如果是这样,怎么会有“我元”“皇明”这类称呼呢?实际上,自汉朝开始,“大”、“皇”、“圣”就都是常加在国号前面的尊词,没有实际意义。还有人把“有汉”“有明”中的助词“有”解释为“有天下”,实际上“有”本身并无特殊含义。

除了“冠名”之外,还有一些文人学者喜欢用术语来作为朝代的别称。如“当涂”指曹魏,这也是源于当时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而“典午”对应“司马”,是晋朝的代称。近代则喜欢用“天水一朝”代指赵宋,因为赵氏的郡望在天水。

冠以帝王姓氏也是常见的做法,不过不如前两种方法简洁,如果不是旋起旋灭、影响不大的政权如“冉魏”(公元350-352年,十六国时期冉闵建立)、“明夏”(公元1363-1371年,元末明玉珍建立),一般无此必要。

总体而言,按时序命名朝代通常只有“前”和“后”的区分,远不如按“东西南北”的方位划分灵活。在“南朝”、“北朝”普遍使用之前,北方政权中拓跋氏建立的“魏”最初被称为“后魏”,而宇文氏的“周”则被称为“后周”,只有高氏的“齐”为了与萧氏之齐区分而被称为“北齐”。就连萧詧的“梁”,虽然仅有江陵一隅之地,是臣属于宇文氏和隋朝的保护国,都被唐人称为“后梁”。但是这样下去“后”就不够用了,所以北宋以后通常用“后”来冠名五代政权,而另外发明了“北魏”“北周”和“西梁”的称呼。不过,也有沿用原名的情况,比如直到清朝,“后汉”仍常常指刘秀政权。

两周与两汉

东西周原本指地名 东西汉本称“前后”
东周与西周的分界线,是公元前770年的平王东迁,但是将“西周”、“东周”作为这两个时期的代称,则是西晋杜预注《左传》时才开始的用法。在此之前,西周、东周主要是作为地名存在的。《国语》记载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这里的“西周”指的是镐京周围,而“三川”即泾、渭、洛。《春秋》则记载宣公十六年“成周宣榭灾”,《公羊传》附注:“成周者何?东周也”,指的都是洛阳附近的地区。这一用法一直延续到唐朝,郭子仪曾在奏章中称“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以此来劝阻唐代宗迁都洛阳。

此外,由于战国时期周王室又先后分封出了西周国和东周国,所以年代较接近的《战国策》、《史记》中,“西周”、“东周”指的都是这两个小国。不过它们在历史上无足轻重,这一用法也不会造成误解。

按照通常的解释,之所以用“西周”、“东周”来区分二者,是由于东周的都城洛邑在东,西周都城镐京在西。这样说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杜预的说法,“洛邑为东周,镐京为西周。平王始居东周,故云东周之始王也”,将这两个词的本义与衍生义结合了起来,更有说服力。

那在此之前学者们是怎么称呼这两个时代的呢?答案很简单,西周直接称周,而东周分成两段,即春秋与战国。由于东周王室的存在感太过薄弱,大家都只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以鲁纪年,《竹书纪年》东周部分也是晋纪和魏纪,因此其后数百年间都没人想到给这段政权起一个专指代号。

东周只是“苟延残喘”的续命,而东汉则是“浴火重生”的复兴。东周实际统治范围只限于洛邑周边,根本无力控制四方诸侯,反倒时常受到侵辱。而东汉虽说略逊于西汉,但仍然是名副其实的大一统王朝。所以,古人一开始更多地是用“(前)汉”和“后汉”来区分两汉。“后汉”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而魏晋以后的诸多断代史也多以“后汉书/纪”为名。

据范晔《后汉书》,东汉名士应劭著有《中汉辑序》以论时事,则“中汉”也可以说是东汉的别称,或许不无“中兴”的寓意。此外,与杜预所谓“洛邑为东周,镐京为西周”类似,东汉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所以也常用“西京”“东京”代指西汉和东汉,顾炎武称“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这里的东京自然指的是东汉时代。而“西汉”“东汉”的称呼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所编《宋书》,《天文志》中称“浑仪”是“西汉长安已有其器”,《百官志》中则有“强弩将军至东汉为杂号”的记载,但并不是主流说法。

东晋、南宋与蜀汉

南朝人自称“江左” 三国时称呼方式最多

两晋、两宋与两周类似,都是因异族入侵而陷入衰落和分裂。但是相比位于“天下之中”的东周,东晋、南宋两个朝代都是偏安一方。若只从地理位置来看,似乎称“南晋”、“东宋”也未尝不可。那么,为什么偏偏是“东”晋和“南”宋呢?

不用“南”来称呼东晋的一大原因是,中原地区按地理位置来看处于北方,“南”在正统之争中天然居于劣势。因此,东晋在王朝称谓上尽量避开“南北”,称西晋为“西朝”或“中朝”,根据地理位置称自己为“江左”。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记载,刘倓、王濛、桓伊“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宋齐梁陈亦多用“江左”自称。直到唐宋时,人们仍常常以“江左”为南朝的代称。

而“东晋”这一称呼与“东汉”一样,最早见于《宋书》,其中谈论历代礼乐变迁时提到“爰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这恐怕也不只是巧合,而是反映了南朝人的共识。此外,东晋时人有时也会自称“中晋”,如陶渊明《命子》诗云“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显然是模仿“中汉”的用法。

“南宋”和“东晋”的根本区别在于“东晋”是其继承者所发明的,而“南宋”则不是。实际上,“南宋”这一称谓反倒比“南宋”这个朝代更早出现,它最初是辽朝对其南方“宋”政权的称呼,其后金、元也很自然地沿用了这个说法。元代以后,“南宋”这个称呼也就固定了下来。

历朝历代中,三足鼎立的三国可能是称谓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魏室姓曹,名之“曹魏”,汉居蜀地,故称“蜀汉”,吴处东南,则为“东吴”,三个政权就用了三种不同的称呼方式。这还只是同时代的称谓而已,后人对这一时期的称呼就更加多样了。刘备政权以两汉的继承者自居,所以也被称为“季汉”,如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称他“建殊功于季汉”,季就是末的意思。但是十六国时期也有两个政权自称“汉”,五代十国还有三个“汉”,那么到底谁是最后一个呢?欧阳修《新五代史》还将十国中唯一位于北方的刘崇政权称为“东汉”,这就更加混乱了。因此,“季汉”这个称呼就不如“蜀汉”合适了。

前面对历代王朝的称谓变迁做了简单的梳理,实际上古代并无统一标准,很多时候是混杂并用的,甚至有史家在同一本书中对同一个政权使用不同的称呼方式。而如果没有特别加以区分,很多时候也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的。

今天我们有了一套较为明确的专属名称,但是这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称谓仍然是值得去了解的,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观念,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30日北京晚报副刊39版,有删改)

参考资料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文:景行止 转引自: 历史学午餐)

第三次去良渚,依然觉得很伟大
记得刘所说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很有意思。50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社会处在一个半神话状态,他们做着现在看起来很傻的工程或者超级工程。金字塔、良渚古城、水坝都是在这个年代出现。我们后代、夏商周以后的青铜文明,都不做这样超大型的工程。那个时候,人生活在一种神化状态,把王当做神来敬的阶段。改变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个认知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人最后都是靠这样的信念坚定了信心,而后却又不得不服:这个君莫笑太老鸟了,要得东西虽然刁钻,却也偏偏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绝不是狮子大张口地胡开价。两人最后都是靠
  • 《三悦有了新工作》围绕着在殡仪馆工作的三悦展开 和三悦一起见证了很多生死 但在高馆长这一集实在是绷不住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高馆长的妻子选择成全高馆长青春时未实
  • 用了后,不油腻了,很蓬松的,心里暗暗的高兴,非常适合自己的发质使用,固定用这个了,现在不会掉发了,头发 很有光泽,特别好看的,洗发水味道很香。用了后,不油腻了,
  • ​忆起你像公主~像王子的时刻~曾经家里养过一株“山茶花”曾伴我朝夕三年有余,久而生情,后来由于护理不善,玉殒香消!排律.咏“山茶花”徐首翔  (天津)时光荏苒复
  • 13.夜里有腐烂的梦,梦里有重复的人14. 爱意随风起 风止爱难平 黄昏与落日 晚风也思你.15.故事都快跟朋友讲烂了 最后还是意难平16.我太喜欢翻聊天记录了
  • ”此时,在2000千多公里外的城市,老师送别我们的样子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想,这已是永不会淡去的记忆了。那就是面对一切现实给予的困惑与痛苦,因为你面前除了面对
  • 破镜重圆,职场双强即便分开了,爱你想你也是信仰,行为也息息相关。又好久没记录一下自己看的小说了,这本真的看到好多人在推,可能期望太大了,好看却没有达到我的期待值
  • 因为在联系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抓到出轨不同的两个女的或许我也是被出轨的也不一定这种人给我的教训太惨烈了以后见到没腮骨的那种男的(蔡X昆,汪D先生…)我下意识的反应
  • #高慧[超话]#杂翻(我就说我可能迟早有一天要被他俩闪瞎)出处:popolo201602主题:商量一下2016年属于二位的标语吧二位商量下来的标语是:开车约会去
  • 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也会给你怀抱 曾以为我配不上你…事实上,是你不值得拥有我。人生无非是,快乐的时候大笑,难过的时候哭泣,接着就是继续过下去。
  • 甘都系全靠个酱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生腌就靠酒呢这边[舉手]好酒味[苦澀]虾都ok噶!沾酱味道就ok!
  • 4.超级地屏, 此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多个节目的呈现都依靠了各种创新型的显示设备。" 3. 被网友称其为"一鸽都不能少")
  • #奉天承芸[超话]#【20221008挂/黑公告】链接及理由见编辑随时更新做完评论【成熟知性奉天承芸,软萌可爱无人能敌】辛苦各位[成人礼][成人礼][成人礼]温
  • ”(然后一直疯狂质疑,山宝撒谎被质疑了…kk…建议大家听一下他们俩的语调Part.3♥“我觉得你的声音就是不走寻常路”“谢谢你,把普通说的那么清新脱俗”“不是啦
  • 来 吃瓜妈咪们都帮忙upup也避雷 他说要跟我互拍 我帮他收的礼盒(齐司礼2021礼盒+吧唧 他还是ysg 出物的妈咪已经把吧唧钱全款退给他 背面只有个小划痕)
  • 沈复将对芸的思念,都写在了文章当中,都说记忆会骗人,它会留下快乐的片刻,删去那些不快的瞬间,这样看来,就能理解,沈复为什么大部分都在写与妻子的快乐时光了,或许他
  • #崎岖篆刻##长安印典# 岐岖对书法篆刻有一种独特的热忱,尤其近年来陆续推出的主题组印,俱能细致琢磨以求极致。诗、书、画、印乃古之文人志士毕生追求之艺 、也是华
  • #区块链[超话]# 消息就是money→ Solana宣布明年第一季将推出加密技术的手机Saga,这个消息将会对哪些bi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前提是你能不能抓准:
  • [色]字数有限,不服来看,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18点show time,let' go [doge]#MIK米克HSU[超话]##这就是街舞##赞多这就是街舞
  • 问:跟一个不主动的男生交往,自己的分享欲渐渐淡了,热情似乎也耗尽了,这样的关系还要继续吗?不必耗在某一个对你不主动的人身上,即使他很好,但你们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