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 第六卷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令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憍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衍;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衍,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衍不灭,后过又生。前衍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凡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口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善知识!既归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吾有一无相颂,若能诵持,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颂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

燃灯子佛学分享——从《西游记》谈佛学

五百年来,《西游记》的艺术魅力是有口皆碑的,可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角度不同,价值观念各异,便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引出不少争鸣性的意见。多元价值评论中也包含着宗教观念。本文拟从佛学角度谈些看法。

  《西游记》里的玄奘一行人为了追求真理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取得了真经,成了正果,这实际是教育人们,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说,整个《西游记》,就是一曲意志决定论的颂歌。《西游记》的内涵,就是扬善弃恶,也可以说它是探求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它不但完整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而且把善恶、美丑作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艺术形象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塑造方法有着极大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完整的人,而《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都只是各自代表人的某一方面。

  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皆由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所综合变现而起,并非由某一识单独生起的。然众生不识见相二分如幻,以妄心计见分为心,相分为色,执为实有。见相二分乃一识之两分,见分是见闻觉知,相分是一切境界。识所缘境属识相分,能认识相分的能力即是识见分,离见无相,离相无见,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属内境。因此,众缘所生的心、心所体及见相二分,不管有漏无漏,都依众缘而起。这些见相二分是我们的妄想、执着,须破除这些心里的见相二分,而不是一味地只祛除表面的幻象。因为表面的幻象只会变不会灭,它并不构成障碍,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由意识与末那识所产生的。

  从佛教唯识宗来看,《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唐僧就是阿赖耶识的代表。阿赖耶识的性能就是没有思维辨别的能力,故而遇到大小神佛,不辨真假,朝见各国君王不分贤否,人妖不分,善恶不辨。所以取经路上无论好坏事,非由唐僧承担不可,这正是阿赖耶识作为八识之总体,亦为一切善恶业力之所寄托的形象体现。不过这不是了解唐僧真正意义上的僧人实际形象,而只是佛教义礼一种形象比喻。因为唐僧的原型,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第二个人物就是沙僧——末那识的代表,他的特点是执我和思量,所以他就执定了唐僧,与唐僧形影不离。无论是化斋还是巡山,无论降妖还是救人,都是悟空和八戒的责任,而他要留下来陪伴和照顾唐僧。于是在去西天的路上,他只负责牵马挑担,护持师父,可是重要关头总是冲将上去,救取经队伍于危难之中。第三个人物就是悟空——意识的代表,意识是无形的,一切外力都拿他无可奈何。由于人的意识无形,不受外力约束,所以他可做出自由的想象,大小、善丑、老少、男女,变化诸多,就是这样他才能保护唐僧到达西天灵山佛地,完成了取经的伟大业绩。最后是八戒——眼耳鼻舌身的代表,是有形可触的人物。故而变化粗鲁笨拙,能大不能小,能丑不能美。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是人接触外界的工具,八戒是师徒四人中唯一的集贪色、贪睡和贪名利于一体的人。他对取经事业非常不坚定,不过他的性格憨厚,本质单纯、朴实、善良;他对取经事业也有贡献。所以说,他是孙悟空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这点在佛教里表明为眼耳鼻舌身五识与意识的关系。慧远在《大乘义章》卷二十六里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此,如一猿猴。”佛门一直把心猿意马当作明心见性的大障碍,必须遏止以达到“心猿罢跳,意马休驰”的清净地。《心地观经》则称:“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前五识中,只要有一识生起,意识便同时俱起。因而前五识所作所为,意识看得清清楚楚。故而代表前五识的八戒心理所怀的各种鬼胎,都瞒不过代表意识的悟空的火眼金晴。如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所言:客到两忘言,猿心与禅定。

  上述可见,《西游记》人物形象个性独特、丰富和复杂,共性则融化于个性之中。从寓意和象征的角度来理解小说《西游记》,取经就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为人类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把“普度众生”作为人生的追求。他们在虔诚的唐僧带领下,为此而排除万难,在追求理想的宏伟事业中,求得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就告诉人们,孙悟空那样争名夺利闹地位,贪嗔痴怨无已时,为了一己之私而闹得天翻地覆,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生灵涂炭,完全是由于野心、贪心、痴心、妄心使然。这样的心态作为,绝不能修成正道。所以他被象征正心的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而到最后,唐僧把他救出来,同时让他皈依佛门,改过自新,同他一路。但是要得到真理,唐僧师徒一定得经历种种磨难,战胜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特别是克服了自己心中的种种魔障,才终于“猿熟马驯”,“磨灭尽”,“功成行满见真如”。因为佛教认为自性即佛,心本体的自性或本性就是佛性,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学家也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言,心外无义”。由此看来,决心修行者的内在动力是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接而产生的欲望,因之而产生的烦恼称为六贼。悟空把它们统统消灭,象征他皈依佛的决心。佛教认为:“三界唯心所依,如梦所见,如镜中像,无有自体,离心则无六识境界,以从心故。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诸法生灭皆随于心。”,“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成佛成魔,均在一心之念,所谓“即心即佛”。孙悟空牢拴心猿,紧锁意马,以至心无挂碍,在紧箍咒的制约下,一步步走向成熟,战胜了所有的妖魔鬼怪。终于紧箍脱去,圆满功成,云开月朗,得大自在,“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成为人类心灵最生动、完美的象征和表现。“见色非染色,闻声不是声,色声无怪碍,方到法王城”(证道的境界)。

【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经中云:“…(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序品)第一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栴檀香风, 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 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 
生死所趣,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车马脑、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直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场,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过去用“油管”现在用这么多的社交门户网站,这是一个质的改变!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一个很大的社交平台,是向全社会公开、透明的。
  • #李旻浩[超话]#❤️#李旻浩# ❤️#straykids# ❤️糯咪Secret Secret MV高清截修图~[送花花][送花花](9:16尺寸)好喜欢糯咪
  • 不过那天不想打字心里那满到快要溢出来的想法最终还是没被记录下来/其实说了这么多也好像还没说到重点就蛮感慨的其实我能做的并不多充其量也就是话多有时候甚至是过于唠叨
  • 等父亲下班回来,他急忙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父亲,并指着鱼肚子里的白色小虫问父亲:“爸爸,那是不是小鱼的后代呀?等父亲下班回来,他急忙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父亲,并指着
  • 149 大希地 牛排130g*10片 [太开心] 真正强大地人,不管遇到任何困境,都知道坚定前行。而真正爱你们地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陪着你们面对。
  • #观世音菩萨闻思修##妙茹云莲华##传统文化之论坛##早晨的心语##中国传统精典##人生如意[超话]#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序品第一】239.宝意:与「身识
  • 》白苓傅琛 《陈浅絮陆钰之》《江橙裴策》《秦安安傅亦深》 《重生换亲,女主夫人格局打开了》陆又龄程放 《以情做局,最终被情反噬》阮软周司寒乔烟 小说有一位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好价主肉盘989 all1970all无限优先 拼车只跟车主对接 锁车费百分之二十可试拼tag 金智秀 jisoo 墨1 朴彩英肉ro
  • 【转载】做到十句话,福报自然来 第一句:知足常乐。 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
  • 自然不泛白,水润清爽,乳液质地不假白 34.是我的,终归是我的;不是我的,再去争取也会灰飞烟灭,何必呢? 24、等不起的人就不要等了,你的痴情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
  • 阿‮博赞‬顶级增魅锁心暴‮财富‬降​‎ ͏ ​此法‮针事‬对于求财求‮的爱‬善信是‮合最‬适​的‼️‼️单人/情‮都侣‬可以做⏰⏰古兰​纳顶级X爱㊙法,男‮交女
  • #美妆小课堂[超话]# 《拒当总裁的舔狗后,她被辞退了》周寒之孟南絮 《救命,财团太子爷追妻上恋综了》姜岁陆野 《穿书后,我抱紧破产大佬大腿》许艺宋晏明
  • 这是CBS公众号上的一句活,很触动我,所以想写下来。三分钟热情的我,竟然喜欢了你四年。
  • 两人是哈佛大学校友,在美国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太阳谷媒体会议"上相识并积累了交情。印度媒体对这场喜事的细节感到震惊,虽然7月婚礼的全部细
  • #王俊凯[超话]##陪王俊凯奔赴每一个十年##王俊凯电影万里归途##王俊凯重生之门##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繁星之下盼晨曦黄昏之后思蝉鸣皎月引导你是我的方
  • 身上的两处纹身都跟诗婷有关,从初中到现在喜欢你14年,很幸运在这14年里还有幸见过一次听过你的Believe Tour, 我人生里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带给了我好多
  • 今天陪他们耍一天 刚刚才洗完澡忙完准备睡觉 早上11点多才吃完早餐 橘子妹妹起来还要爬这边床上来和他们俩耍一下 吃了早餐后她姑姑说带他们去大风车耍 哥哥还要说
  • 3、供奉神像之后的许愿,问卜等事宜若有神前发愿,务必要记得还愿,如此呢,当危难之后,神仙定能保汝;问卜的事情,要准备圣杯,供养日久之后,会突发灵感(每个人并不一
  • 这意味着他将有机会更加深入地挖掘台北故宫的文物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他带领团队深入挖掘台北故宫的文物资源,结合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