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炎,鼻子不通气,咳嗽不断根,这个泡澡方子管用!

原创 赤脚本人 赤脚说 

小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脾肺的问题。为了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我开发了一款膏方,叫做”小儿食味膏“,家长们反馈不错。小儿食味膏是内调的,紧接着,我又开发了一款泡澡外用的方子,主要解决孩子鼻炎,鼻子不通气,咳嗽不断根这3个问题。

我一向的观点是:能吃药的别打针,能食疗的别吃药,泡澡、推拿这些疗法最为上策。看到很多家长,动不动就给自己孩子打针喂药,我特别心痛,希望自己开发的这个泡澡方子,能让孩子少吃点药,少打一瓶点滴,少生一次病,我就心满意足了。
废话不多说,小儿通鼻药浴包的方子,直接奉上:苍耳子5,辛夷花5,鹅不食草8,防风10,白术5,黄芪5,桔梗5,杏仁5,艾叶5,苏叶5,白芷5,羌活5。

第1梯队,苍耳子+辛夷花+鹅不食草用来通鼻窍。这个方子主要作用在于通鼻窍,让肺里的邪气能从鼻窍排出。西医所讲的鼻炎,直接原因就是鼻窍这个窍道被堵住了,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把鼻窍打开。
在这点认识上,中医的思路和西医是完全相反的。西医是压制型思维,咳嗽了就得止咳,流鼻涕了就要压回去不让流,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闭门留寇。邪气在肺里出不来,后患无穷,还会堵塞窍道,鼻子就会不通气。
中医的思路,是给邪气以出路。肺部长期积压的邪气,最好是从鼻窍排出去,这里以苍耳+辛夷花+鹅不食草来通鼻窍,这3味药是通鼻窍最强组合了,是中医治鼻炎的杀手锏。

第2梯队,用艾叶+苏叶+白芷+羌活,来散寒解表。有鼻炎容易咳嗽的孩子,是因为肺里有邪气,到底是什么邪气呢?主要还是寒湿。吃得过于生冷,感冒后打吊瓶,长期吹空调,等等这些因素,导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寒,越来越湿。
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肺里的寒湿排出来。怎么排呢?一方面肺开窍于鼻,寒湿可以从鼻孔排出去。肺主皮毛,肺里的寒湿还可以从体表排出去。苏叶散体表之寒,羌活散太阳经寒气,白芷散阳明经寒气,艾叶散全身十二经脉寒气,这4味药把体表的寒气全部排出去。

第3梯队,用桔梗+杏仁来调畅肺气。把肺里的邪气排出去之后,就得调畅肺气了,肺主宣发肃降,该宣发的就得宣发,该肃降的就得肃降,宣发肃降正常了,鼻子就通了,就不会再咳了。桔梗宣发肺气,杏仁降肺气,一宣一降,是调肺气最常用的组合了,小儿食味膏里面,也同样有桔梗配杏仁。

第4梯队,用防风+白术+黄芪来扶正气。懂中医的朋友一看就清楚,这就是一个玉屏风散的方子。玉屏风散,就好比给身体加上一个金刚罩,外面的邪气就不那么容易进来,人就不太容易感冒了。
这个泡澡方子,前面3梯队都是驱邪的,加上这个玉屏风散来扶下正气,给身体加上一个金刚罩,给这个方子划上了句号。

回过头来看,小儿通鼻药浴包药味有点多,由12味药组成,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有散有补,有宣有降,中心思想在于9个字:通鼻窍,散寒湿,调脾肺。
哪些小朋友可以用呢?

第1种,被诊断为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的小朋友,表现为鼻子不通气,容易流鼻涕。不用再去做过多的辩证,这个泡澡方子是可以用的。这个方子名字已经告诉大家了,这个泡澡方子是可以通鼻子的。

第2种,咳嗽长期不愈的小朋友,也是非常适合的。咳嗽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毛病,原因非常复杂,这个泡澡方子能调理肺脏,对大部分的咳嗽有改善作用。

第3种,容易感冒发烧的小朋友,平时多泡一泡,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就不那么容易发烧。在感冒发烧时期,也是可以用这个方子泡澡的。对于风寒型外感,这个泡澡方子是对证的,是可以治好发烧的。

小儿通鼻药浴包,最适合这3种小朋友,当然,就算没有这些问题,正常孩子适当泡一泡,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药浴泡澡,这么平和而且有效的方法,比吃药打针不知强多少倍,家长们自己要有这个意识。

不过,有一种情况,我是不建议泡澡,也不建议泡脚的。阴虚有内热的孩子,不建议泡澡。因为身体津液本身不足,泡澡还要出汗,那就不对了。阴虚有热的孩子,去滋阴清热就好了。

这个泡澡包怎么用呢?3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2岁以内孩子,建议每次用1包;2-15岁的孩子,建议每次用2包。
具体做法如下:把药包放到锅里煮水,把药性煮出来,可以煮2~3次,然后把药汁倒出来,再加热水把水温调到合适,就可以给孩子泡了。

重点在于水温。很多朋友喜欢问,到底要多少水温才合适?我一向不喜欢搞标准,学中医的要懂得灵活变通,更要学会因人而异。有些孩子体寒严重,需要水温就高些;有些孩子体寒不严重,水温就不需要那么高。

遵从一个原则就行了:泡澡时注意观察出汗情况,孩子微微出汗即可。如果这次没出汗,下次把水温调高点;如果这次出汗太多,下次就把水温调低点。
很多家长朋友还有这些疑问。

1.泡澡不方便,泡脚可以吗?可以。但是从效果上来说,泡脚的效果不如泡澡。

2.正在感冒发烧,正在咳嗽,可以泡吗?大部分时候是可以的。感冒,大致氛围风寒型,风热型,积食型,大多数感冒是风寒型,风寒型感冒是可以泡小儿通鼻药浴包的,其它2种类型不适合。咳嗽,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适合的。

3.孩子泡澡后感觉有点虚,怎么办?用这个方子泡澡后,大部分孩子会有体虚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个方子要散邪,同时还出了汗,势必要消耗一些正气。

如果体虚得比较严重,从2个方面去调整。一方面把水温降低一点,减少出汗量。如果这个方法还是不行,就改成泡脚。

4.泡澡后需要注意什么吗?最需要注意的,就
是要防寒保暖。因为泡澡时毛孔大开,这时候是最容易再度受寒的,所以泡澡结束后,一定要及时穿好衣服。泡完后,可以喝一点温热水,或者冲一杯生姜红糖水,都是很好的。

5.成年人可以泡吗?

当然可以,连3个月的宝宝可以泡,成年人当然可以了。

最后,我要给家长朋友们提个醒:泡这个小儿通鼻药浴包会有”排病反应“,不能接受排病反应的家长,请不要给孩子用。

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有一小半的孩子出现了排病反应,有的孩子流鼻涕多了,有的孩子说更怕冷了,有的孩子咳嗽变多了,有的孩子泡完澡第二天就发烧了。。。

我要郑重跟家长朋友们说明:如果害怕这些排病反应的,请不要给孩子用。
小儿通鼻药浴包是”排病“思路,既然是排病,就会有排病反应。

流鼻涕变多,说明肺里的寒湿正在往外排;更怕冷了,说明寒气正在出表;咳嗽变多了,也是说明肺里邪气通过咳嗽方式排;

泡澡后,为什么会发烧?所有的中医都知道,孩子发烧不是什么坏事,发烧的本质,是身体正气跟邪气打架。能发烧的孩子,提示孩子的正气还比较足,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得大病。如果按照西医那一套压制的思路来治发烧,正气被摁在地上,正气没有力量来对抗邪气,身体发不了烧。

通过泡澡,把邪气散掉一点,敌军势力被削弱了,身体的正气和邪气势均力敌,觉得可以反攻一下了,于是开始发烧,发烧的目的彻底击退敌人,这是一个好信号。
之前被错误治疗的感冒,之前被打压的正气,需要一点一滴去弥补回来,小儿通鼻药浴包正在帮助做这件事。说白了,之前没治好的感冒,小儿通鼻药浴包要重新来治一遍。
这时候,就要看家长如何做选择了。

你可以选择走老路,继续给孩子打吊瓶吃退烧药,如果你选择继续走这条路,只能很抱歉地告诉你,小儿通鼻药浴包不适合你,别来来回回折腾孩子。

如果你选择走中医的路子,就继续给孩子泡就是了,按照中医的辩证思路来应对发烧,该发汗就发汗,该解表就解表。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依靠自身力量去战胜邪气,身体素质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一直在强调一句话:方向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小儿通鼻药浴包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是走在正确道路的方子。要不要用?能不能用好?还是要看家长自己。
再次申明:没有中医常识的,不认同排病反应的,这些家长,我不建议你们给孩子用这个泡澡方子。#陈易玄##中医养生#

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买房指导#【将实行全域限购!海口市发布购房及人才落户调整新政】 将实行全域限购!海口市发布购房及人才落户调整新政2021-09-18 17:53:22 &nb
  • 金藤留学与数十所马来西亚公立、私立院校保持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深谙马来西亚教育体系特色,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金藤留学多年深耕马来西亚留学服务市场,为广大中国学
  • 汉语先锋·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 蒲永见《星月夜》入选理由:写梵高的诗有很多,还能怎么写出新意?蒲永见的做法是,把自己搁进去,把自己的身体搁进去,让梵
  • 【死里逃生!跑友讲诉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惊魂历程】#甘肃一山地马拉松20名选手遇难# 5月22日上午9时,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
  • #闵玧其被反邪教官博点名##闵玧其别名蹭哥 谁红蹭谁# 【在搜闵玧其 suga MinYoonGimyq myg 套2 马永强 蛙哥 偷哥 吗】 闵玧其
  • 五年级的最后十天。收到学校math placement信件✉️,六年级如愿进入A班。所谓math A/B/C三个level班的区别,按学区之前的信解释,就是不同
  • #分手了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前女友怎样挽回异地恋异国恋爱情同性恋男朋友突然说分手# 人与人之间,保持分寸感,不是圆滑,而是尊重。恋人之间,保持适当的分寸感,也是对
  • 【#德尔塔毒株到底有多毒# ?新冠疫苗还有用吗?疫情会大规模爆发吗?】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关于疫情
  • 【艺故事】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
  • 为求子烧香磕头,怎么不求助三代试管婴儿呢? 赵女士和先生在工作中认识后,二人很快走到一起。赵女士再次结婚的时候已经44岁了,自然备孕很久,一直没有动静甚至为了
  • #刘彰晒九宫格自拍#[亲亲]#刘彰为妈妈写rap词# 既然你这么诚心的问了,给你解答是对世间的大慈悲。为了防止这个世界被破坏,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贯彻爱与真
  • Holiday Scented Candle且放白鹿青崖间 香哉大团子 近期开心事——又找到一只节日限定的香薰蜡烛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一直
  • 2021.04.05近期市场总结和未来市场阐述 首先,我们可以清晰且清楚的看到,市场的技术形态K线,也就是指数已经对上方产生了突破,但是这样的突破,我短期依旧认
  • #二十二载王俊凯,明月玉兔入怀来# 生日快乐,王俊凯~好巧啊,刚好是中秋节,很希望你可以见到想见到的人,做成想做的事,总之还是最简单真挚的祝福,希望你一切如愿以
  • 【解说之星】PEL 2021 S3 Week3 #2021PEL# #和平精英职业联赛# 本周鲜奶小队: 屈涛@屈涛Quert 、Linky@烨铃儿Link
  • 上次A~S事,我闲得把在我下面评论“???连基本的立场都没有吗”的人的vb翻了个遍,说不清什么感受,就还是不理解一些人为什么会这样 反复翻看s视频,真太美了,
  • 扬州广电相亲俱乐部(现爱吧婚恋)扬州领先的婚恋交友公司!美丽的季节来找到属于你的甜甜的恋爱吧! 全实名制✨真实资料认证严格资料审核 我们给你最纯净靠谱的交友环境
  • #张敬轩[超话]#@張敬軒Official 第三次梦到你了,梦到是梁炳的你在学校上课,我跑了大半个学校打听,终于知道你在哪个班,我问了个同学 “你好,请问张敬
  • 十相自在: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与年、月、
  • 2021年9月22日癸酉日 东汉诸葛亮著奇门金函玉镜图每日吉时出行 宜旺财运 求姻缘 求学​上任找工作 求医远行见贵人等诸事皆宜   “金函玉镜者,汉时诸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