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长,阳光正好。

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今天是2020年12月24日
初看到这个日期的时候我还没意会到什么
其实到现在我才约么想到了一点
此时此刻我在晒太阳
如下图所示
冬日的阳光是格外的温暖
前提是没有风的情况下
如果很不凑巧有风也有太阳
那可能就不好意思了
会冻死你的绝无虚假
幸好今天到现在还没什么大风
只是些许有点微风而已
所以在太阳下面是真的很暖和
昨天夜里看到漫天的星辰
还有一弯月亮
就知道今天是个好天气
也不会有什么大风
虽然我是个没有功底的小白
但还是知道那么一丢丢的
太阳果然是不能用眼直视的
因为会直接秒杀你的眼睛
让你的眼睛完全睁不开
我刚才想抬头往上看看
结果根本就抬不了
相比较于2019年
2020年着实是一言难尽
有太多的心酸苦楚与无奈
距离2021年还有六天的时间
感觉整一个2020年都还没有开始过
就这么匆匆忙忙的结束了
这一年实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且我本人也经历了太多
失去了很多
告别很多
拥有的没有
想要的没有
反而不想要的却有一大堆
2020年有一件事情我很后悔
无法弥补的过错也将伴随我终身
即便是说时间越久会抚平伤痛
但是伤口能够愈合那块抹不掉的疤痕永远都在
若要是哪一天偶尔翻旧帐
重新揭起那道伤疤
还是会有噬骨连心的疼痛
所以即使你再好奇
也不要轻易随便的去揭开旧时的伤疤
时间久了你也许会懂得隐藏自己
我心里的那块疤很深深的隐藏在最低下
就连自己都会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去看
我曾经听过一句不错的话

若是你承受不起十指连心的疼痛
就千万不要随意翻动记忆的碎片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挺好
就算是时间过得再久
即便是伤口已经愈合
但是只有疤痕还在
就永远也抹不掉那些伤痛的存在
或许你永远回头一看
舔舐已经愈合的那道伤口
发现疤痕底下居然还会痛还会很疼
或许人在这世上活着
每天都会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烦恼忧愁
生而为人我们总是在相遇和告别之间游离
虽然知道情绪这个东西很没用
可它的确是从人出生的那一刻开始
就会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
与其他的感知一样
包括疼痛在内
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剥离割舍不了的存在
情绪管控真的很难
生活中的烦恼很多
多到我们无法预防也无法抵抗
悲伤总是让我很烦心
生气总是让我很无奈
也很讨厌的存在
我似乎从来都没有真真正正的开心过
好像似乎大概真的没有过
每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困扰
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真的很疲惫
当一个人的情绪坏到了极点
还有更糟糕的就是无处宣泄的时候
我真的很想找到一种办法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是绷不住那根神经
那根早已经不住摧残要崩溃了的神经
那个时候就是我要崩溃的一线之间
眼泪真的会止不住的往下
悲从中来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
而这一年大多数的时间里
我几乎每天都会跟这样的情绪打交道
因为身边也会有别人
所以你的情绪不能够得到完整的释放
更无所谓的情绪自由
有更多的可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感受吧
哪怕是旁边再亲再近的人
你仿佛会觉得跟他们隔了座山一样
或许是不想让他们感到担心
也许是不想表露自己的真实心意
所以最终的悲伤只能留给自己
实不相瞒前两天我受不住的时候
也曾反抗抵抗过一回
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反抗的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是其次
让我伤心的是原本该体谅自己的人
不但没有得到体谅反而成了给我递刀子的人
因为那次失败我几乎满面落泪的哭了两个小时
幸好我是自己住不然那晚上哭的眼睛很肿
肿的都没眼去看的那种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是那么突兀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咋回事
哭过以后头痛欲裂真的头非常的疼
更加可笑的是哭肿了的眼睛过了两天才消肿
我的确是不能哭
准确的来说是不能够认真的哭
哭就会头疼欲裂无比难受
所以我还开玩笑的说
终于知道了孟姜女哭长城也许不是假的
哭的太过于认真太过于悲伤的话
眼球是会感到很难受很刺痛
说不准了你哭个三天三夜会瞎也是有这可能的
还有就是瞎不瞎的咱先不知道
但是你肯定会脱水吧
反正我觉得如果我那样的话
那直接不用脱水也不用瞎了
直接就给整开挂了早就一命呜呼了
思绪完全被打乱了这可咋整啊
那就换下一个思路继续吧

那就是说尽管有这些东西我无法抵抗
无论是悲伤还是悲伤还是悲伤
我只是想在偶尔一些时候
能够让我因为一件事情或者别的
能够真真正正自我本分的开心一回
不带有丝毫的情绪面具
也不再刻意的隐藏自己
告别坐实已久的苦逼本色
光是说说而已吧
怕是此生到死已然无望了吧
呵呵呵呵

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开心多一点
不要整天老是绷着个脸被诸事缠身
烦恼并不是多多益善
拥有快乐才应该长长久久啊
难道我就不配吗?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还有就是能够找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不再撇下老脸非要将就于任何人
准确点来说就是还是多赚钱
只要赚了足够多的钱谁都不是问题
这个世界上有一多半的事情都能够用钱解决
之所以有很多问题那么的难解决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不够有钱
有钱才是王道无钱都是渣渣
这道理到哪都行得通的
新的一年
能够健康的活着让我吃饭睡觉干事就行
别的吗还是赚钱
足以丰衣足食的钱
让我衣食无忧
赚钱赚钱啊加油

完毕

最后的结语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悲伤并不相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来分享,有些孤独和痛苦最后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品尝。

但愿你可以成为被时间优惠的那个人,多年以后想起过往,可以成为自己回忆里的那道光。

2020年12月24日 下午3点19分

「能让人瞬间沦陷的温柔句子[微风]」

1.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汪曾祺

2.风大得很,我手脚皆冷透了,我的心却很暖和。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心里总柔软得很。我要傍近你,方不至于难过。——沈从文《湘行书简》

3.只会在雪地上写信,写下你想知道的一切。来吧,要不晚了,信会化的。 ——顾城

4.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付之一笑。任上天降下什么运气,这颗心全已准备好。——拜伦

5.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额上,世界多么好。——海子

6.你对我微微笑着,不说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一刻,我已经等待很久了 。——泰戈尔《飞鸟集》

7.如果你看向我,我会温柔地消融,像火山中的雪。——《耶路撒冷》

8.我为我喜爱的东西大费周章 ,所以我才能快乐如斯。——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

9.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

10.“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而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 普希金

11.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朱生豪

12.想哭就哭吧,别撑着,你又不是雨伞。——北川理惠《三行情书》

13.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余秋雨

14.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15.不如就承认一下,我们没有那样坚强,也不想那样刀枪不入,我们只是想被温暖地抱一下。——《哈尔的移动城堡》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街边卖的那种麻辣烤猪蹄也非常好吃,不过最近找不到哪有卖的了。#小泽吃饭联播# 脆豆腐,小郡肝,鸡心,贡菜,香菜牛肉,这几个是我的串串最爱。
  • 同时土代表厚重,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原则,不会轻易去坑骗别人,因为土代表信誉、正义,所以八字喜火土的人人缘好的特征。❸八字喜火土的人人缘好特征★★★★★八字喜火土的
  • 然而,ARFs在植物尤其是苹果中对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对空间的编辑、对参与感与开放性的思考,是这次改造设计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
  • 尚水法老师的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国内外展览、刊物展出及发表,并多次获奖,与此同时,作品多次赴日本、加拿大、美国、韩国、台湾。 尚水法老师近作(更新于20
  • 民航建工以房立企,以建兴业,自成立之初作为主要施工力量参建高达110.4米的新中国第一座最高楼——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伊始,始终冲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最前线,不
  • #中国彩虹网##幸福吉林#【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科技创新馆将展示多种科技成果】本届东北亚博览会科技创新馆主题为“新基建、新机遇、新愿景”展品涵盖装备制造、
  • ᵀʰᵉᵗᵉⁿᵈᵉʳⁿᵉˢˢᵒᶠᵗʰⁱˢʷᵒʳˡᵈ / ᶜᵒᵐᵉˢᶠʳᵒᵐʸᵒᵘʳˢᵗʳᵉⁿᵍᵗʰ.这个世界的温柔,来自于你的强大。 ᵀʰᵉʳᵉᵃʳᵉᵃˡʷᵃʸ
  • 【和治友德:诚信经营稳中求进提质升级虎跃2022】今年3月15日是第40个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以《和治友德:诚信经营稳中求进提质升级虎跃2
  • 但可读性方面,基思·罗威并不逊色于写过《希特勒传》的托兰……”#甲骨文·豆瓣热评#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这本书并非《野蛮大陆》续集那样
  • 82《奇妙能力歌》陈粒作曲:陈粒作词:陈粒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看过大海亲吻鲨鱼看过黄昏追逐黎明,没看过你我知道美丽会老去,生命之外还有生命我知道风里有诗句,不知
  • #周柯宇开始推理吧# #周柯宇 二十筑梦寰宇乘风# ❗还有人不知道小的超大型团|建活动吗❗还有人没有报名参与我们运动会吗!⭐后排【深藏blue】组等你来[哇]你
  • 我连忙说:“不要去炫耀,不然别的小朋友会眼馋的,以后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知道吗?过了一会,他手机响起,他拿起电话:老婆,我和部门几个男同事聚餐
  • #山居松籁#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的文章中说,鲁迅的第一部小说“并不始于《狂人日记》辛亥冬天在家里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过了两三年由我加了一个题目与署名,寄给《
  • 王立新:正如前面一个问题所说的那样,基金重仓股是不同的基金经理基于不同投资理念选择的结果,基金重仓股和股价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强相关关系,尤其是在短期内。这也符合二
  • "其子忽作北人语曰:"我乃山东某僧也,积三十金,为师兄所窥,推吾堕水中。我师兄亦因索此金而来,为汝长女,今嫁溧阳潘氏,有娠将产,我死即投彼胎
  • 确实,火可以生土,土多的时候可以灭火,这个叫泄多为克。[坏笑]饭:以后也请你多多指教了www这个饭真惨啊无端端被塞了满嘴狗粮[二哈]阿土你秀什么秀知道你们一直在
  • 祝你每天都有好胃口[打call]吃空冰箱计划 总是买了存着又买,已经吃空快一半啦,已经想好这波吃完要买啥了[鼓掌]宝鸡道花市 春天来了,总要过得浪漫一些,去花
  • 没有票价压力,让假期的快乐持续#河南美好推荐官 #吃喝玩乐在郑州 #跟着抖音去探店 #春季限量美食 #春游美食种草 #本地宝藏美食 #美食探店 #周末去哪玩 #
  • 以下八部文学作品,或虚构,或纪实,都在讲述一个流行文化背后真实的东北世界。八部文学作品,或虚构,或纪实,都在讲述一个流行文化背后真实的东北世界。
  • 叫号的人不能站前台吗……除了我还看到别人听到叫号但不知道找谁的……找到人以后还嫌我过号……大无语……昨天的麻酱也好咸…… 快乐生活碎片~p1-p4:很惊喜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