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117课:不信医则病不治
‍同志们好上节课给大家谈到五脏别论当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们要详实的收集患者的临证资料,并对临证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后面的真断准确,才能保证遣方用药准确性,全面准确的收集资料如何完成,告诉我们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四诊是并重的,我们不能偏废其中之一,而高估一个诊,因此在这里谈到临床常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提醒广大的学员或者患者医生注意,这节课承接上文,再谈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题目就叫“不信医则不治病”这个话可以两种讲法,一种叫“不信医则不治病”另一种讲法“不信医则病不治”虽然这三个字做颠倒,但是她主体意思不一样了,一个患者你不相信你所面对的这个医生,做为医生来讲你是不能给这个患者治病的,如果他不相信你你给他治疗,你所有的努力返回来都是零,如果你不信任这个医生,你找他治病,你服了药物也不会有满意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讲,看看原文

一:原文:拘于鬼神者 不可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 不可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 病必不治 治之无功亦
详解:拘于鬼神者,是指相信鬼神的人,总认为自己的疾病是由鬼呀神呀或者是一种不可认知的力量导致的,这种人我们是坚决不能给他看病的,所以原文讲不可于言至德,紧接着告诉我们“恶于针石者”也就是患者不相信医生不相信医生开的方子,不相信扎针能治疗疾病,不相信砭石 针刺之类方法,所以大家也清楚内经当中也有处方,就是处方量比较少,在内经其他篇章也谈到了,用针石 再加上灸再加上草药,三种方法一块治疗,这句话告诉我们意思,如果一个患者不喜欢讨厌用诊石或者害怕用针石治疗疾病,做为一个医生“不可于言至巧”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病不许治者 病必不治”还告诉我们一句话“治之无功亦”这句话告诉我们多么的漂亮,

二:词语解释:
至德:
黄帝内经当中1-5篇“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生气通天论 金贵珍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的第四篇叫至真要大论,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在告诉我们本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黄帝内经讲至真至善至巧的医学道理,所以这个地方的至德就讲的是至真至善至巧的医学道理,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跟他说呢,比如这个病人平时就是疑神疑鬼,认为自己疾病的发生是,疾病出来不找医生看病,在家里先立个筷子等这些行为就是拘于鬼神,还有一种就是神神叨叨总觉得自己的疾病是被自然界一种神秘力量控制住,这种人你跟他他讲再多医学道理他也不想听,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对牛弹琴,他不相信,所以这种人你不应该给他讲至真至善的医学道理,

至巧:
这个人不愿意接受你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经常遇到,疾病原因 发病机理 开药就行,患者就开始给你讲条件,说不喜欢吃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终于把病人说通了,病人开始谈第二个条件,能不能开酸酸甜甜的药,优酸乳酸酸甜甜不治病,还有患者要求开中成药简单,要么是丸,没有中医大夫开中成药,疾病是变化,要求药方也要变化,推而广之,这类患者是不是就是恶于针石者,这个地方的至巧是娴熟巧妙的针刺技术,现在就是灵活机变的用药,药味的剂量加减如何,这需要一个医生很娴熟,如果你不喜欢就不会讲至巧。原文落脚点讲有些患者从来不相信医生,病情已经很严重他就想着烧个香,祷告求神拜佛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他就是不找医生,这类人属于不接受医学的至真至善,他不需要你的治疗,那么请你不要给他治疗疾病,患者不相信医院 不相信医生,被家属带来,丝毫不相信医生,内经明确告诉我们 他从内心对你排斥 不相信你,对患者来说不认为是一碗药,他认为是一碗苦汤,他会认为这个药喝下去会造成伤害。

三:原文强调;
1⃣️破除迷信 正确认识疾病 病因 病理:
首先认识疾病的病因,然后认识疾病的病理,导致什么结果,坚决反对把疾病的发生认为是鬼神或者自然界的一种神秘力量引起的,这是内经的一个观点,也是内经高举的一面旗子,

2⃣️:诊疗疾病时 必须考虑 病人的心理状态(神)疾病 疗效 影响是巨大的
诊疗疾病的时候,你不要仅仅考虑患者病情,你必须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学过中医都知道,任何人的心理状态都是属于神的范畴,不论是什么样疾病,心理状态对疾病影响非常大,一个对疾病 一个多心理状态,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不要把人当成纯粹的生命体,一定要考虑他的心理状态,内心世界,一个癌症患者,肺癌,自己家孩子也在当医生的,患者出现咳嗽咯血,后来到孩子那个医院住院,患者年龄大 体质差 病情发展不能做手术,最后才有放疗,那么规范的接受几次放疗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病情基本平稳,出院,半年后病情复发,患者要求去医院,动不动给孩子打电话,就说孩子不带他看病,其实孩子心理明白但是没有办法,最后姊妹就告诉妈妈如实告诉妈妈,中午如实告诉妈妈,晚上妈妈就走了,同志们是心理状态,谈癌色变,谈癌入虎,我们经常说癌症患者三分之一是用药毒死的,三分之一被病情吓死,三分之一被疾病夺去的,一半以上癌症是被吓死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的效果有这巨大影响,这里面有很多很复杂问题,不能认为我们我们今天不知道就忽略人的精神状态如何,中国人一直讲人活的就是那一口气,这一口气如果谢了,生命即可终止,这一类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临床有些病人不愿意做手术,要有尊严的活下去,不做手术 不治疗,把自己融入大自然,这种人的生存周期远远超出西医学对他的判定周期,也还有更多人走到更健康状态,走向痊愈及健康状态,并不是说当出现恶性疾病我们不接受规范话治疗,我只是说心理对疾病和疗效的影响,的的确确存在,但是今天我们还没有办法认知,人是社会的人 也是自然界的人,具有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要充分考虑

3⃣️病为本 工为标 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
《黄帝内经》第十四篇汤液醪醴(lao li)有这么一句话“病为本 工位标 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医生面对一个患者,谁是主体谁的行为谁的心理决定这个疾病能不能治好,病人为本 医生位标,医生所用的药物要想把病人的病治好,前提是病人必须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我们经常这样讲,患者必须听医嘱,比如在关中患者做胃镜糜烂性胃炎,你告诉他今后吃饭要注意,不能吃辣椒,患者马上就不高兴吃面怎么可以没有辣椒,不听医生话这个疾病怎么好,还有患者胃里面经常难受揉一揉 喝点热汤要好一点,脾胃虚寒,告诉他不能吃冷饮,患者满口答应,结果吃了凉皮➕可乐又犯了,还有青岛患者皮肤病 中国人叫牛皮癣,我们医学教材叫白弊病,西医教材叫银屑病,非常严重,告诉他要忌辛辣的食物,虽然长在海边但是海鲜要忌,中国人常常讲看病不忌口,坏了医生手,叫你这样做你不做,因为是以病人为主体,医生为客体,要想把疾病好了,医患双方要共同配合,如果医患双方不能共同配合,邪气都不服你,这个疾病就是治不好,医患是一个战壕当中背靠背的战友,共同面对的敌人就是疾病,共同目标战胜疾病,目的是还你健康,医患要牵手用心沟通,这是内经自始至终倡导的观点,

四:总结:
好了同志们这节课话题很沉重但是也很轻松,一个原则疾病是怎么来的,一定有他的原因,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两者认知方法不相同,但是都是科学的,坚决去除鬼鬼祟祟这种思想,破除迷信,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观念,其二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果患者是不接受的,那么就没有什么结果,医患双方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一种高度信任 高度默契关系,否则疾病就会没有太好的结果。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好了同志们讲到这里本篇文章讲完了,
我们用了十三讲首先谈到了脑或为脏或为腑的问题,紧接着谈到传化五腑,然后给大家谈到藏泻满实这几个词,然后又举了三个病案,谈到了满和实,藏和泻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告诉大家寸口诊脉的原理,又告诉大家不信医则不治病,上节课还告诉大家诊疗疾病应该做到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五脏别论十三讲到今天全部讲完了,下一节课开始进入到藏像当中非常有名的文章“太阴阳明论”

《信心铭》释义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动乱的好坏感觉,觉得动乱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有和无、动和乱、常和断等等就是二边。这一切的二边都是由内心的妄想、思维而有。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既然是由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而有,就不是真实的,像作梦、像幻化、像空中花朵,干嘛要去捉呢?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是非非的东西,对修行人来说,都要放下,这样心就不动,与道才相应。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就像我们的眼睛,如果张开,不闭下睡眠,各种梦境自然就不会产生。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分别,万法便是如如的真相了。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只有回到这不二、如如的心体,在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中,才能忘却外缘,远离颠倒是非,不再迷惑于外境。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一切法都应该平等看待,不要分别好坏、是非,这样万法才能回复它的本来状态,修行人也安于本来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消除了起心动念的原因,也不可以有比较、相对待的念头。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要停止动乱的心,其实哪里有个动乱的心好停止?动乱停止了,其实,又哪里有个停止可得?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动”“静”等相对既然不可能成立,那么,“如如”或“绝对”又哪里有?相对不成立,绝对亦非有。因有相对,才说绝对。既无相对,何来绝对之名?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达到了究竟、穷尽了诸法的彻底时,一切思维分别,将不存在。心里不会有一切知见、真理、价值标准等等世间规矩或制度。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能够相应而契入真心,便能够见到心、佛、众生无差别,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那么,不但不会再造业,一切有为的修行,也全部都止息了。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如此,对生命修行的迷惑怀疑,都将消失干净,不会再像狐狸那样多疑,。怀疑彻底消失之后,正信:是心是佛的正知见,就建立起来了,从此不会再有错误的知见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实际理地,心行处灭,哪里还有法在?言语道断,自然没有什么可记忆的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像虚空,无一物存在,但却很明白、很清净;物来则应,如明镜照物,丝毫不必用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这个地方,是不可用意识想思来思量的,它不是凡夫所能测度。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在这真如法界当中,是没有他人,也没有自己的。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如果希望赶紧和这真如法界相应,只有向你推介不二法门了,唯有进入不二,才能够相应。

  “不二”是什么呢?就是不妄想分别、不识情用事。要知道,自己、他人,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凡夫与佛……等等二元相对的东西,都是人心妄想出来的,如果不妄想分别,哪里有这一切是是非非呢?没有这些是是非非,也就是真如法界了。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能够到达不二,就会发现,诸法都是同样的。在不二之中,一切无不包容,没有内道、外道,没有佛教与其他宗教了。佛看一切众生,无非是佛;不二之中看一切,无非是不二。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各宗教的修道者,只要他有智慧,都会进入到这里。这里是哪里呢?就是道、就是不二、就是众生的真心本性。只有到这里,任何修行才算圆满。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在这里、在这个真心法界里,时间不存在了,所以没有长也没有短。时间乃虚妄法,依着妄心而有,在真心当中,没有时间的长短,可以在一念当中,摄尽了万年的时间;一万年的时间,也可以存在当前一念中。在这里,一万年不算长,一秒钟不算短,长短是法尘分别影事,真心不生不灭,对它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道”看来好像不存在,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它没有形相,所以不是身体精神,也不是山河世界;因为它没有方位,所以不是十方上下。但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本性,它总是随缘显现于身心的一切活动,它在行住坐卧中,它在受想行识中。因此说它好像不存在,其实是无所不在,一切时空都不离它。说实在的,它在那里呢?不用思索,当下即是,所以说“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妄绝境界

  最小的,其实和最大的是相同的。当一件事物小到不能再小时,如佛经所说的“邻虚”、科学所说的“原子”,都不是肉眼看得见的,人们只会看到大的东西,看不到“邻虚”、“原子”等小的东西。所以,最小的东西,就成了最大了,这实在不是人们所能思想的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那么,最大的呢?大到极致也就同小的一样了,因为大到极致就没有边界、不见表相,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组成大的微小因数。所以说“极大同小”。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说到重点了。有无并不是两个东西,为什么会有有、无呢?都是自心所现,当心起作用时,就是“有”,当作用停止时,就是“无”,有是心,无也是心。所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凡夫却不知此,当心起作用时,他只看到作用,依动相认定是“有”;当作用停止,看不见动相了,就认定是“无”,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凡夫眼中,有不是无、无不是有。

  其实,有无皆是假相,随缘而有、缘尽即无,有、无其体不二,不二之体非有无,而能有能无。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如果还未到达这种超越有无对立,呈现不二理境的话,你就不要停在那里、守在那里,那还不是究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是一切之一,一切是一之一切。在一不少,在一切也不多。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是心,一切是法。心,既然起为法,心就是法,这就是:一即一切。法由心生,法即是心,这就是:一切即一。

  迷时执着一是一、一切是一切,处处见障碍;悟时一不可得,一切也不可得,体即用、用即体,才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上面所说的,只要你能够了解,照着去做,到了不二的实际理地“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时候,就不必再忧虑道业无成,不能了毕大事。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信心的建立,必须体证到不二的实际理地,才能圆满不疑。这时候完全相信自心就是佛,心外无别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法不二、善恶不二、生死涅槃不二……,完全证知了一切现象的虚妄,其体则不生不灭、

  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依此不二而产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能够“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就能进入不可言说的至道境界。这时三心不可得,超越了过去、未来、现在,时间不存在了。于是,“十地顿超无难事”,成佛就不必经历无数劫。这是禅宗“顿悟”的可贵。

整日浑浑噩噩,囿于负面情绪。确实感情泛滥,缺少精神寄托。期待真诚对我,可我事事犹豫,难说坦诚。常说:人各有志。而我为燕雀,所求不过风和自由……..实则也难免落俗。性格软弱强势,情绪不定,极易共情,扮演不好一个爱人的角色。在这样的情绪中开始一段感情,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如他所言,我缺少爱人的能力。逃避是我的常态......对我来说不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最近总做事不过脑子,所以更是少说话,多做事。每每说完,过后细想,总觉得仍是欠妥,后悔不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由的理智会像上帝那样看待事物,没有此时和此地,没有希望和恐惧,没有惯常信念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哲学问题》伯特兰·罗素#偷偷藏不住官微呼吁抵制代拍#赵露思女士
  • 去大理,大理的那个客栈老板娘人好好,去喜洲古镇讲价是我说的最多的一次在大理,扎蓝辫子发型,去s弯,s弯的晚霞真的很美很美,水天一色,但是我被洱海伤害到了,因为大
  • 疫情第五天,突然想在看一下明朝那些事了,今天公司怕我们无聊做了培训课程,讨论了奋斗和奉献的区别,也是突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很多公司在网上一说就是要求员工学会
  • —江苏鑫宇不锈钢户外花箱是使用镜面精加工制作而成,形状特别的简洁,优美,可以起到装点城市的效果,使单调的道路变的多姿多彩,可以满足现代装饰的需求,可以用在户外和
  • 药丸…谢邀,人在美国![笑哈哈]以后画风突变成这样:【知乎】泻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IP地址:铁岭)【小红书】姐妹们,我在巴黎的时尚街里发现了法国都市丽人最
  • #大连##大连身边事# 你希望在什么时候遇见大连是在春季樱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明天周六,杭州依旧是好天气,无论外出春游,还是宅家洗晒,天气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 诶,最后剧情完全猜到了,看沉香触摸不到他母亲,真的是喜闻乐见哈哈哈,而且,他名字怎么会是玉鼎真人起的啊?把沉香脱手之后不闻不问,十几年不曾回山看过一次,连名字也
  • 花戏楼历经岁月悠悠,终究是唤醒了新的里程。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北部的花戏楼在以前是一座戏院,保存完好的建筑上面刻的都是记忆和故事,诉说的都是光阴的历史。
  •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还算是了解她,但看了她的微博,我才知道我并不了解她,我唯一笃定的是,她真的热爱文字。就他们今天发布会说的这么多新功能,我就想知道8GB的运存能
  • #日行一善[超话]# [心]#阳光信用# 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很多情理之中,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
  • 昨天早上打算去看地转或者沙发坐在路边也不知道怎么办就耽误时间喂蚊子了把电动车送去修告诉他吱吱响还有打战战回去看的时候说给我换个后扎说前轮胎要换变形了我心话干嘛不
  • 孙柱峰说,我是初中,她没文化…专家说,你是初中文化也等于是没文化…她教不了孩子,你一个大老爷们不能教吗…这位朋友我告诉你,你别觉得你现在翻身了有两钱了,就试图丢
  • 入驻新区8年来,兰石集团见证了新区发展,与新区并肩前行,集团规模和产能比搬迁前提升3倍,具备年产20万吨以上的装备制造能力,技术研发及装备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信
  • ”10.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13.成长的道路上总有更新奇的事情,更有趣的新朋友,人的心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十年生死两茫茫,
  • (新浪科技)没过多少天就要发布了,也不知道华为mate 50跟苹果14系列到底怎么选华为mate 50系列已经有百万人预约了,大阵仗啊;不过近期iPhone 1
  • དོན་ངོ་མ་ཁྱོད་རང་སེང་དྲག་གཏོང་མཁན་ནི། གནས་ལུགས་མ་ཡིན་པར་ཤེས་རབ་རེད། ཅིའི་ཕྱིར་
  • 乌兰县检察院打造“深化检务公工 推进阳光检察”工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队伍教育整顿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
  • 感觉突破3266要有个回调,3266是必须要突破的,要不就.....这个回调在哪里应该关注下[可爱][可爱][可爱]【白羊,狮子,射手】总感觉两个人只差一步就在
  • 补//邮截止将【不接受地址修改】(疫情风险地区存在快递发不出的风险)礼物会尽快发出,请耐心等待~再次感谢大家这个夏天对阿昕的支持‼️补//邮注意点‼️1.单个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