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最美的还是它的夜晚。微凉的风吹着悠闲的口哨,轻抚着黑黢黢的山脊。散落的灯光伴着繁星点点,安静地睡去又自然地醒来。倘若无法心静,便很难融入这空灵,一丝烦躁会牵出一缕不安,罩着你,綑着你。我所理解的修行,不过是荡涤思之垢,束缚行不轨,与自然合拍而已。不求成仙,还做凡人。 https://t.cn/z8AOqWT

经上说 :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得生彼国」。

少了善根或福德,
都不能成功往生,
你若不管,
不理它,

怎么会成功?

整个的佛法,
小乘之外,

凡是学佛的,
只要学大乘佛法,
就是以菩提为宗要。

「 菩提正道 」
这四个字,

是说发菩提大心执持名号,
是菩提行的正道,
不是小道。

「 菩提正道 」
是甚么东西呢?

「 菩提正道 」
名字叫 「 善根 」,

譬如种树要先扎住根,
不扎住根,
这棵树不能活。

学佛的人没有
「 菩提正道 」,

如树无根,
不能成功。

善根是往生的
「 亲因 」。

因是甚么呢?

凡事都离不开有因,
然后才结果。

往生西方就是结果,
结果以前得种因。

因有 「 亲因 」,
有 「 疏因 」,
亲因很密切,
很近,

这个 「 因 」 最要紧,

「 疏因 」 则是
「 远因 」。

《 阿弥陀经 》 上讲
「 善根 」 叫亲因。 ……

善根福德,
要怎么样具足呢?

「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 」。

修净土有三要,
三要是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怎么个用法呢?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当菩萨不是光做了好事就当菩萨,
内里得明心见性,
懂得心性,

外边做种种的功德,
救多少的人,
这两条缺一条就不能算菩萨。

无论是修持实相念佛、
观想念佛、
观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

皆须发菩提心,
尤其是执持名号,
亦须发菩提大心,

这即是
「 菩提正道 」,
并非一般的小道,

是 「 善根 」、
是往生的 「 亲因 」。

「 亲因 」 相对于
「 远因 」
(「 疏因 」) 而言,

「 善根 」 即是
「 亲因 」,
亦是 「 菩提正道 」。

因此,
具足
「 善根 」 的做法是在
「 信愿行 」 三要里体现,

李炳南强调 :
「 信愿行 」
这三个字,

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
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

可见求生极乐净土,
必得发菩提心。

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曾几何时,
中国弥陀净土信仰的行者,

竟然有绝大部分不明事理,
认为只须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
至于古今之祖师大德等前贤,

苦口婆心地劝导发菩提心、
勤修 「 净业三福 」 等教诫,

乃至奋力修持,
证入空性以达一心不乱或念佛三昧等等教法,
都充耳不闻,

实不知往生十方净土,
亦须从人间做起。

实际上,
一个志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他应是一位主体自觉的人,
在娑婆人间的种种,

对他必然具有积极、
正面的意义,

因此,
他对于弥陀信仰的超验觉受亦必在这人间的世俗中体悟。

进一层来说,
往生极乐国土的真实意义,
是为了将来能够摄受众生而求生彼国,
并非为了自求了脱生死而已。

可见,
在往生之前的一切作为须以关怀人间众生为要,

同时藉此积聚往生资粮,
往生净土方能有望。

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是修净行者自身的
「 终极关怀 」,

那么,
顺此推论,

这个
「 终极关怀 」
则须在此世呈显,

由此岸迈向彼岸的契机不在于放弃人间的种种事务,

而是更应积极地投入。

这种为众生的投入行为,
即是菩提心行。

如此说来,
菩提心亦是慈悲心。

无论凡心、
佛心,

「 心 」 的本体无异,
凡心即佛心;

但凡心跟佛心的差异在哪?

在于一是染污心,
一是清净心。

因而当凡心 ( 染污心 )
开始忆佛 ( 清净心 ) 时
便由染污转为清净。

由于凡心与佛心的本体无异,
即有相同的本体
( 心体 ),
因而能达到相同境地。

那么
「 佛心 」
( 清净心 )
指的是甚么?

《 观无量寿佛经 》说 :

「 诸佛心者,
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
摄诸众生。」

佛心即是慈悲心,
因慈悲心,

有缘或无缘众生,
同被摄取,
这是行菩萨道者所展现出来的菩提心。

足见,
慈悲心亦即菩提心,
此心能够令众生策励修行,

例如道宣
( 五九六 - 六六七 )说 :

「 三涂罪人若为能救?

若不能救众生,
何名慈悲?

既无慈悲,
菩提分法,
依何为本?」

没有慈悲心即无法生起菩提心,
而菩提心则是呈现慈悲心的另一面向。

四 、

近来听闻坊间的一些教法,
有人直以称念一句弥陀名号,

即可了生脱死之教说,
大张旗鼓。

这种教法颇能吸引信众,
原因在于娑婆极苦,
贪瞋痴三毒具足的众生,
无不沉浮于六道而不自在,

今天有人告知只要念佛,
乃至只要 「 信 」,
即可了生脱死,
一般信众无不趋之若鹜。

然而,
古代祖师大德在不同时机因缘所开设的方便说,

竟被用来成为究竟之义。

本来是 「 权 」 说,
却成了 「 实 」 义。

殊不知,
在忘失菩提心的情况下,
使得大部分念佛人被视为自私之人。

实则,
念佛行者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个 「 发愿往生 」 的意涵,

除了有愿往之心,
尚有迴入娑婆度化众生之意。

一般误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
「 享福 」、
「 享乐 」,

对念佛法门
( 净土法门 ) 而言,
是一大误解。

中国弥陀净土法门的倡始者昙鸾在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

( 即一般所谓的
《 往生论註 》)

早已提出
「 往相迴向 」 及
「 还相迴向 」 的训示,

如将自己的修行功德迴向给自己跟他人,
愿共往生极乐净土,

则称为
「 往相迴向 」;

往生净土的念佛行者,
已成就方便力,

兴起大悲心,
返回娑婆世界,

济度一切有情众生,
共向佛道,

则称为
「 还相迴向 」。

在净土法门的教义里,
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并将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给众生,

愿共同往生,
是一再被强调的修持要义。

另外,
在 《 观无量寿佛经 》 里
亦提到往生者,
须具备三种心,

其中一种即是
「 迴向发愿心 」,

足见,
「 发愿 」
是极重要的事,

且须配合
「 迴向 」,
才能成就净业。

这里的 「 迴向 」
即涵摄了甚深的菩提心行。

在传统的净土教说里,
如莲宗二祖善导
( 六一三 - 六八一 ) 的

《 往生礼赞偈 》云 :

「 愿共诸众生,
回愿往生无量寿国。」

王龙舒的
《 龙舒增广净土文 》亦云 :

「 愿同念佛人,
共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这里的
「 共生 」 极乐与
「 同生 」 极乐,
意思一样。

因而,
一般通用的迴向偈便如此云 :

「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在净土相关经论中使用
「 同生极乐国 」 的
情况很多。

此 「 同生 」 思想
具有大乘平等观,
如善导指出:

「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这可看出
「 同生 」 思想
须具有平等心、
发菩提心,

期待所有众生
「 同生极乐国 」。

这让我们反省到昙鸾的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 》曾云 :

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
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
要发无上菩提心也。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
但闻彼国土,
受乐无间,
为乐故愿生,
亦当不得往生也。

昙鸾强调没有发菩提心,
不可能往生彼佛国世界。

一般人听说
「 极乐 」,
便想说到那儿去享受无穷的快乐,

假若如此,
这种人是不可能往生,

因为没有发菩提心,
没有度众的大慈悲心。

我们在民间也常听到这样的错误见解,
说人死了之后,
期待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

在这人间的苦痛、
无奈、
不幸,

皆可一笔勾消。

在台湾的丧葬礼仪已发展得很不错,
我曾有一位学生从事殡葬业的礼仪师工作,

他提到 :
「 我许多 『 客户 』 都会说,
自己的亲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福了。」

这是民间常有的认知,
但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事实上,
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不但没有,
还严重地误解净土法门的意涵,

印顺法师说 :
「 佛与净土,
是我们的师范,
理想世界;

但同时,
并非向外驰求,

而是内在德行的体现,
能达到与佛一样的究竟圆满。」

净土法门的真实意义是净化身心世界,
惟有如此,
才能充分体现净土法门的意义!

否则,
极乐净土不就成了自私鬼的天堂、
或是避难所了。

蕅益智旭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 中亦说 :

「 为度众生求生净土,
非为自身独出生死。

有此菩提弘愿,
方是往生正因,
不然纵令念佛菩萨,
与佛菩萨气分不相契合,
不能生净土也。」

这样的见解跟昙鸾所说的一致。

求生净土,
并不是只为了自己享乐,
而是须发
「 菩提弘愿 」,

这样才能与
「 佛菩萨气分相契合 」,
否则往生不了极乐世界。

修持净业的行者应特加注意,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

这个菩提心涵摄
「 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 的真实义。

往生西方净土是属于大乘法门;

大乘法门皆须建基于菩提心;

离开了菩提心,
即不成为大乘佛法。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净土,
因此,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
都是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总之,
修持净土法门的行者,

不可没有悲心、
菩提心,

也不可缺乏广学一切法门,
成就一切智的宏愿。

不能不挺起胸膛、
坦荡迎接人生;

不能不去实地关怀身旁周遭的眷属,
乃至与自己有着息息相关的社会大众。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静坐收心,日久便可知自家善恶。
忍辱负重,非常人所能行之大善。
教人律己者,皆以正心善行为先。
位高者为善,当以大众利益为先。
所行善事,若能深信力行,必有成效。
心为大众,持久善行,获福自然深厚。
尽心为善,虽居陋室,然人人皆敬之。
扬善当使之入眼,入耳,入口,入心。
聪明人不肯学厚,多谋人难以为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娃小小的身体 坐在床上 抱着盆儿吐奶和痰 咳得眼睛红红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泪目的父母之心只是感冒而已 恨不得替他难受 当然 我此刻已经被他传染成重感冒了 不能吃药
  • 巴黎|Ta的浪漫是刻在骨子里的吧☀️这一天幸运赶上了巴黎三月的大晴天,在游览完比斯特购物村系列The Bicester Village shopping col
  • 看到这张拼接的照片突然觉得,世间的美好会环环相扣,当你去付出自己的爱时,或许他人的爱也会来拥抱你,哪怕是陌生人。普通发酵的豆子高中低温的表现是有差异的。
  • 【TSUJIRI Thailand】这间浓浓日式口味的Tsujiri辻利茶铺,来自日本京都157年的老店,包括近年来大热的「焙茶」就是焙煎过的茶叶,香气特别浓郁
  • 例如,光明网党委书记、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辑室主任毕玉才认为,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钱江晚报总编辑邓崴认
  • [给力][赞啊]自己一看,说:“妈妈,我发现我用黑色中性笔写完的字还蛮好看的,比铅笔写的还要好看呀!”(满满的成就感)[笑哈哈]我笑了[可爱]点点头发现他黑色中
  • 而明心见性之人吃了秤砣铁了心,他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我,如如不动,管你天魔外道怎样,都不为之所动。心清净故,尚未沦溺:阿难毕竟已证初果罗汉,关键的时候他要掂量,所以
  • 一旦我们有机会从镜子的另一面观察自己,那层似乎将黑暗与光明、痛苦与快乐、主动与被动分开的多孔介质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在 Roepstorff 看来,随处可见的
  • 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
  • 把家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看看夕阳 发会呆 又或者追会剧 还是蛮惬意的~开盏台灯又或点上香薰,窝在床上,追个喜欢的剧,这么美好又惬意的生活真的敲敲幸福~#公寓[
  • ”…………我好像愧对了原来的自己曾几何时我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会为自己找借口明明明明当初的那个我充满了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抱负明明那才是我想成为的样子时间没有停下
  • 9.我遇见你,就像是远山的樵夫,遇见了渡河的行者, 丟了满捆的柴火样。9.我遇见你,就像是远山的樵夫,遇见了渡河的行者, 丟了满捆的柴火样。
  • ☺️☺️每个女人都可以自由享受当下的快乐!女孩们既要另一半的陪伴,更需要小慕斯的充能!无论你是宝妈,❤️还是奋斗女青年,还是年华二八,每个时刻都可以闪耀自己独特
  • ”“是呀,等绵绵长大了,妈妈也会去天上的。”我安慰他:“我还很年轻,不会去天上。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熊猫守护者#诚信是一颗星,一颗天幕中最小的星;但他却努力地绽放出最闪亮的光,诚信是一杯浓浓的热茶,它让疲惫的
  • 如果真的是终端下水,那就要考虑了……我父母一楼无地下室,40年老房,时常堵,确实很烦……5、在我看来一楼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是高空抛物,随着时间推移,房子会变旧,楼
  • 第3步、菜帮、菜叶分开切好。第3步、菜帮、菜叶分开切好。
  • 春雨绵绵,寒风刺骨思你甜而涩凝眸,迷朦我把相思的愁写进诗里让春风把思念吹到你心底让灵魂抚慰让心灵相陪红尘的爱,迷人的醉心思了一季又一季情未了,念未断一个情字成了
  • 南飞过冬,北漂避暑,这样不仅养老而且可以旅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成为最时尚的养老方式。在大城市,选择周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郊区或周边城镇建设“养老院”
  • 曾经多么傲骄的一个人,怎么如今到了这步田地,自己一次次的伤害着自己,如此的卑微!突然间,从梦里醒来,愣神了半天,噢[泪]又梦到了他[心]#陪你一起好好吃饭#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