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大命。终于找到比苏雪林ls还离谱的脑洞家了。一位尹占华ls的脑洞能力我真的叹为观止。直接给令狐绹无中生妹,我想了半天,觉得尹老师这是王家卫版本的《东邪西毒》看多了。
令狐绹确实有一个妹妹,但是很早就嫁到裴家去了,这个妹家来探亲的家宴令狐绹都会喊李商隐来参加。结果就这么一首家宴诗,尹老师就开始开了令狐绹还有另一个妹妹的脑洞:
『李商隐的《令狐八拾遗(绹)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诗透露了一点消息,试看此诗:“二十中郎未足稀,骊驹先自有光辉。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汉苑风烟催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从送裴十四的诗中我们自然有理由认为他对令狐家的女儿有情意。送裴十四的诗中末联特意点明:“临邛渴,问钓矶” ,用司马相如以琴心挑卓文君之事,求婚之意是再明白不过的。』

然后像其他无数铜仁男(不是)评论家一样,考证了哪些意象和典故都是指代令狐(家)的特殊词句之后却得出结论:如图。
【李商隐先恋于令狐家的女儿,就在令狐家准备招其为婿时,他却与王氏女结婚了,这就是令狐对其积怨不释的原因。】
笑不活了,意思就是说,如果那些诗都是写给令狐小姐的就河狸了,而且令狐绹因为李商隐抛弃了自己的妹妹所以积怨就河狸了。
所以尹老师这是写慕容嫣慕容燕呢?所以后面令狐绹当了宰相就是慕容嫣变成了独孤求败吗?真的救大命…

后面还拉出白居易黄庭坚来,笑死。
『叶矫然说:“李义山《锦瑟》诗… …黄山谷不晓其意,盖未识其寓言之意也。细味此诗,起句说‘无端’ ,结句说‘惘然’ ,分明是义山自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次句说‘思华年’ ,懊悔之意毕露矣。此与(白)香山《和微之梦游》诗同意。” (《龙性堂诗话初集》 )解此诗为李商隐自悔其少年时在青楼中的放荡行为,不确。李商隐早已自陈:“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上河东公启》 )。但这首诗的懊悔之意叶矫然却是说对了的,只是不是对于青楼行为的自悔,而是对于爱情行为的自悔。』

总之靠一些渣男行径…

我朋友:无中生妹这位尹老师是不是一种冯梦龙行为?[疑问]

众所周知令狐家完全并没有一些二小姐就是,只有一些张口闭口的令狐八郎。

尹老师这个证明只能说又双叒叕证明了一遍李商隐这一生确实跟一些纠缠不清而已。

唉,不过真的,如果真有反倒好了。令狐家如果真有适龄待嫁女鹅,第一女婿人选肯定是李商隐。令狐父子也不必一直为了推介一些李商隐操碎了心,连丧礼都算计一些进去。

以及。
笑死,昨天还说既然现在老师们研究都辩证过王茂元不是李党,不存在“去牛就李”的党争交恶问题,但认为令狐器量狭仄恩门观念重,李商隐这虽然不是“去牛党就李党”但是是“去令狐而就王氏”,所以耿耿于怀。但是同时老师们又说,看起来也似乎不完全是,因为虽然自此之后李商隐写给令狐绹的诗的情感是“缠绵之中,半含剖白,与令狐交谊之乖,大可见矣”但同时又和事迹不符。
『武宗会昌元年,李商隐辞掉弘农尉,求调他职,而时任左补阙的令狐绹就曾为他两番推介。李商隐在《献舍人河东公启》中写道:“某启:前月十辄以旧文一轴上献,即补阙令狐子直至,伏知猥赐披阅。今日重于令狐君处伏奉二十三日荣示,特迂尊严,曲加褒饰,捧缄伸纸,终惭且惊。”在《献舍人彭城公启》亦云,“某启:即日补阙令狐子直顾及,伏话恩怜,猥加庸陋,惶惕所至,感结仍深。”会昌五年,李商隐病居洛阳,时任右司郎中的令狐绹还主动寄书问讯,表达朋友的关怀之情。会昌六年,令狐绹又帮李商隐向韦舍人致书请求援引。以上事情发生之时,李商隐已经入王茂元幕并娶其女多年了,而令狐绹自己虽然官位尚卑,没有太大的能力援引李商隐,但他仍旧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试想这种事情会发生在令狐绹认为李商隐背恩之后吗?显然不会。』

就真的迷惑。那老师们到底是认为…令狐绹为什么[终生]没原谅李商隐…原因是什么?

老师们:靠一些亲自下场写文的行为。

#如实的解脱道# (30)
(续 第五章)
杂阿含157经(认为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认为是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我在(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在我。

我们在前面探讨五蕴的时候都已经讲过,我们先把经文读完。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的存在),不舍,这个不舍就是知见上的执著。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们一段一段来分析理解经文,这一经讲,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什么是这个五蕴呢?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这个‘受’是什么意思呢?‘受’就是‘取’的意思,所以五受阴,也就是五取阴。这个‘取’就是指凡夫、无明众生,在无明当中执取,这个‘受’在无明中执取而受纳的意思,当下的这个五蕴身心,所以叫五受阴,也叫五取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们分析一下,如果不执取,会不会有事啊?不可能嘛。你不执取会有感受吗?被别人骂的时候,如果不执取怎么会有受呢?所以这个‘受’一定是有所执取嘛,受、想、行、识都是一样。

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

什么意思呢?若:就是假如、如果,假如诸沙门、婆罗门就是指一切外道修行者,见有我者,就是他在知见上面执著有我,这个‘见’就是知见,知见上面认为有我的话,那么这一切都是于当下此五受阴上面见我,不是离开五蕴以外有个我。

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色是我:认为色就是我;色异我:认为受、想、行、识是我,色是我所,叫作‘色异我’。

我在色,色在我,这就是所谓的‘相在’,也就是说‘我在色中或色在我中’;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或(者是)我在(受、想、行)识(中),或(受、想、行)识在我(中)。

我们翻到资料31页,“我的定义”就是生命中的永恒不变、独存唯一、主宰自在者,对于‘我’知见上就是这样认为的,一般有情以此为轮回主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认为有这样的一个我在轮回,最常见的我们中国人讲的就是有灵魂,有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那个灵魂就是我、真我。下面四点解释:以色为我,就是这个经文里面讲的见色是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如果以色为我所,就是经里面讲的色异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我在色,色在我呢?就是第3点、第4点,以我在色中,色中有我,我在这个色里面,以色在我中。这个每一蕴都有这四种情况的身见,身见就是我见,五蕴合起来共有二十种,第三种、第四种即为相在。这个相在,在经文里面就是第三句,我在色、色在我,这个‘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这样我们就理解了。看经文,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凡夫不明白故,所以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他认为色是我:这个色身就是我,受、想、行、识就是我的。异我:受、想、行、识是我,色身是我的;相在:‘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如我在色中,与色共存,或色在我中,相互共存;我在受、想、行、识中,相互共存,或受、想、行、识在我中,相互共存。

言:『我真实』。言:言说,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灭,这大抵属于《唯心论》说。《唯物论》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没了。《唯心论》者,认为这个物质的身体灭了,有个不灭的灵魂——我,然后可以来来去去,说:“这个身体就象一件衣服,坏了可以换一件,那个‘我’是不会坏灭的”。

佛陀,是离这两边见的,依于中道而说法,佛法认为有情生命是精神与物质相依相缘的综合体,也不认为这一期生命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没有解脱,将由此生积聚的业力而感得后有。所以这个观念厘清多重要。因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不舍:不放下这观念;以不舍故,诸根增长;

因为不舍离无明故,那颗心处处攀援执取,攀援执取须依六根啊,因此诸根增长,诸根增长什么?六根增长攀缘。那么诸跟增长已,增诸触;六根增长攀缘,就增长诸触啊。六触入处所触故,因为有触嘛,那么愚痴无闻凡夫起苦的感觉、乐的感觉,苦触因缘起苦受,乐触因缘起乐受,所以起苦、乐觉,觉:是觉受、感受。这些苦、乐觉都是从触入处起,你不触怎么会有苦、乐觉呢?佛这里再告诉我们什么?苦乐从缘起生啊!也就是佛对病比丘讲的,有眼方能看,然后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果没有眼,没有眼触因缘,会不会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啊?那就不会。所以这些苦受、乐受都是从触入处起,你没有根尘触,不会有这些问题?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触,而是说苦、乐从缘起生,本性空,别以为是实有而起烦恼执著!

那么佛陀后面讲,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就是由于我们有六根,然后触六境才会产生六触,然后六受,六受就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六根触六尘产生六受,这个六受里面还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由于六根触对而产生的。

佛陀下面讲,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意界:就是意识类,‘界’就是类,意界也就是意识界。法界:就是内心的受、想、行。无明界:就是凡夫一类。凡夫一类不如实知五蕴、六处缘起,不如实知缘起的本性是空,以不如实知故在实有感里面起烦恼执著,才会有苦受、乐受嘛。你这里明白了,如果以后有烦恼起来了,要去反省,为什么会起烦恼?是不是落入实有感里起执着了才烦恼。如果当下与空相应,如实知是因缘生、因缘灭,当下观察它已经灭去,不可得,干嘛要跟虚幻的泡影去打仗呢?一切法的真相是你觉知的当下已经灭去,你就不会执著而烦恼了。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在无明中触,所以起有觉、无觉,于一切现象生灭时执著实有、实无。有无觉:有是常见,无是断见;有无觉就是起常断二见。我胜觉:我比别人优秀,我最优秀的感觉。我等觉:我跟你一样的感觉。我卑觉:我比别人差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在实有感里面起执著。

我知、我见觉:自以为是的感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前面所例举的这些知、见皆缘於六触入处故,在无明触对中起实有、实无的感觉,起常见、断见的感觉,起我强的感觉,起我跟你一样的感觉,起我比你差的感觉,起这些自以为是的感觉,都是缘於六根触对的缘故,没有六根触六境会起这些感觉吗?这些想法不会起来的。那么这段经文解析了,要思考的是:一、这些知见是不是在无明触中所起的?二、这些知见虽是无明的产物,但它是不是缘起的?

所以佛陀在这里讲,都是由于根尘触而产生的,因为无明。愚痴无闻凡夫在无明中触,所以他会起这种种的知见。

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多闻圣弟子不是不要根尘触对,不是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哦,不是六根不要触六尘哦,而是怎么样?于此六触入处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要把握住,那你就受用了。根尘触对的时候,你要舍离无明而生明,佛陀是不是这样教我们啊?你不要根尘触的时候又在无明中、在实有感里起执著,实有感里就是无明中,你根尘触的时候你要与明相应,如实知是缘起,只要能够提起‘缘起’这两个字,马上就与明相应,不会生气、不会起烦恼、不会随着境界转,这不是佛陀手把手在教我们吗?多闻圣弟子为什么不会起烦恼?因为他于此、就是当下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那这里就是两个机制你会用啦,你舍离无明的机制,选择与明相应的机制,那么这个一定是什么?我们前面对五蕴、六处分析过了,知道是缘起的本性是空,你也观察到、也体验到,就像妙净说的,今天早上我进大寮听妙净在跟这个如愿在分享,说:‘我现在是真的发现生命只有当下,那个离开当下的就不叫生命了,所以生命活着只有当下’。表明她对身心有观察,有体会。我们现在思维并体验:已经过去的还叫生命吗?当下能够感觉到的这一切叫生命;你再进一步,生命当下你能感觉到的这一切,就是你生命的全部。那个记忆只是生命的功能,那个记忆就是生命吗?它只是生命的功能之一。所以记忆里面的,我们一般说‘我的房子,我银行里还有多少存款,我还有多少股票’;那都是你的记忆,哪里是你生命的全部,你不去想它的时候,它在吗?你想的时候它的影像翻出来了。所以生命的全部,就是你能当下感受到的那一切,所以导师在蕴观里面讲:五蕴就是有情的一切。在处观里面讲:六处就是有情的一切。你仔细去思维、去体验,离开当下的生命所觉知的一切还有什么?这真的是对生命彻底的探究,才会有那一分感受。所以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就当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如果说,我们时时在觉照中,时时与正见相应,那就不用在根尘触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本来就在明中,与明相应的触,那还会生有觉、无觉、有无觉吗?这个觉就是知见。常见、断见还会有吗?不在实有感里怎么会有这些呢?什么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也不会有啊,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这个不可能会生起啊。

先所起无明触灭,就是他还没有觉悟之前所起的无明触已灭;后明触觉起,后面是在明中触对,如实知缘起。如果有记性不好的,你只要记到‘缘起’两个字,根尘触对你马上想到‘缘起’,怎么还会落在实有感里呢。‘缘起’这两个字,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直在讲、反复在讲,缘起的本性是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待续)

#诗言志歌永言#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听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姥山极为高峻,就连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身影,一直送我到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之声。
无数山岩重叠,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着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省嵊县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隐约迷离,模糊不清的样子。
信难求:实在难以寻访。据《史记.封禅书》,战国时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后来的秦始皇都派人入海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都没有达到目的。
越人:越地的人,在今浙江省一带。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遮蔽天空。横,遮蔽。
”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四万八千丈:极言其高。四一作“一”。
”对此“句: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因:依据。之:指越人关于天姥山的传说。
梦:梦游。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县境内,即曹娥江的上游。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性喜游山。曾游天姥山。其《登临海峤》诗有云:“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渌(lù):清澈。
清猿啼: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凄清的猿啼声。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青云梯:指山径石级,直上云霄的山路,形容山高路陡。语本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神话传说中的神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暝(míng),日落,天黑。
殷岩泉:震响于岩石与泉水之间。殷,震动声。
栗:同慄。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样子。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霹雳:指雷声。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神仙居住的洞府。扉,门扇。訇然,巨大的声响。
青冥浩荡:青冥,指青色的天空。浩荡,茫无边际的样子。
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神仙。
鼓:弹奏。瑟:古代一种弦乐器。张衡《西京赋》:“白虎鼓瑟苍龙吹箎。”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车:驾车。
怳:同“恍“。猛然惊醒而心神不定的样子。
长嗟(jie):长叹。
觉:醒时。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刚才,指梦游的时候。烟霞,指梦游时所见的奇幻的境像。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摧眉,即低眉。
事:侍奉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情感深沉又昂,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其作年一说公元745年(天宝四载),一说公元746年(天宝五载)。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在今山东)家园。之后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大约作于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六看风水布局,品堪舆玄奥这方面我没有发言权,只知道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来此研究,拿着罗盘,像模像样的摆弄。经常有人来这里指指点点,比划比划,说什么寻龙,明堂,收水,
  • 咱们的是独[心]家裤型,不是市面上的大通货,并且裤型是非常宽松好看的,不会紧紧的兜住下面和P股,穿起来轻松舒服休闲,完全可以穿出门逛街买菜遛狗!希望一些blx的
  • 自愈治愈还有收到麦子的礼物很开心很惊喜来自上外的小熊和好久不见的手写信✉️她的字总能给我带来力量❤️努力吧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 一切都会发生10/8号阴雨从早上开
  • 而且身为志愿者需要保持最大的耐心与细心,不用不需要做伟大的事情化,做一件一件细小的事情就足以感化他人[鲜花]我也认清,相比老师而言我的格局还是小了一些[允悲]虽
  • 定位上,MIFA 9是G90的纯电版车型,基于上汽大通MAXUS新一代智能延展架构MIFA打造;外观方面,MIFA 9前脸采用了新能源车型常见的封闭式格栅,并使
  •   一楼的便民超市内,多名工作人员没有戴口罩,他们有人在为顾客称重,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整理蔬菜,不论是否与顾客接触交流,都没有戴上口罩的意思。然而,记者根据
  • 此外,本着节约成本、重复利用的原则,石家庄市城市照明管护中心将2020年布置的4.5万个树体小灯笼、6个夜景小品整修翻新,分别设置在师范街、普园街等7条道路和新
  • #惠的限定生活实录# [太阳]十一月中了 我还在穿短袖和八月份的裙子这是合理的吗[疑问]工作焦虑的时候真的吃不下睡不好 熬夜熬的要秃头了 咖啡吊着半条命[跪了]
  •      记者:梁秀明 吴海册 通讯员:石玉岑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绍兴徐渭艺术馆 | 传统与现代的交错,水乡与水墨的融合果然,艺
  • 有个常年跑南方市场的朋友,有段时间我蹭他出差自驾,跟着跑遍了南方大大小小的城市,白天他去谈生意,我自己在盲盒般的城市闲逛,或者缩在车里看我带的书,有时候开车途中
  •   为了一个智商不高情商感人三魂易位的女人,她一天东躲西藏,不仅要赚钱养家,还要一路披荆斩棘把她散落在各处的魂魄给找回来……17K小说网正版阅读要有好的攻略才能
  • 人性中37个真相一定要知道! 1、没有在乎你的面子,只是你自己在乎。 2、让别人下不了台阶,自己也会下不来,保全他人的面子。 3、人到了一定程度,不要脸可
  • 总结一下昨天发的茂灵风,感觉自己在看同人文的同人女被one老师吓到[可怜]首先比较混乱的图片截图,简单总结一下我自己的磕点1.灵幻,灵幻他们家的设定以及和家里人
  • 曼掌村它坐落于景洪市勐养镇,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傣族村落,美得仿佛时光都停下了脚步。-一个很渣的全国旅游博主不定期分享吃喝玩乐一条龙喜欢的记得和⬇️,以防找不到吼#
  • ③都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眼前的夕阳,竟然是那么美,余辉竟是如此的娴静,把朦胧的诗意同过往一同煮沸在清简的时光里,那热气腾腾的烟火味儿,把初冬的冷清萧
  • 要相信,人生在世,没有谁比谁傻,你能善良做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善待,因果有轮回,善恶终会有报,只要我们人人都选择弃恶从善,那么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要
  • 18岁她会为了窦鹏放弃了在杭州的好生活跟着爱情去北京过苦日子,周迅去酒吧打工支撑两人的生活,但是最终却因为窦鹏的一句因为太宠周迅而导致自己没精力工作而分手。很多
  • Bal*巴利纯​原​男士​大号‌,公​文‎包少‎量到​货,经典、商‌务霸‎气! Bal*巴利纯​原​男士​大号‌,公​文‎包少‎量到​货,经典、商‌务霸‎
  • 新粉、潜水粉速速集合❗点[赞啊]揪个毛毛嚯奶茶@微博抽奖平台 不是吧不是吧[吃惊]不会还有毛毛不知道阿毛的【国庆铁粉浮力】吧 阿毛每次节日都会给大家准备小福利的
  • 店名:TAMASHII NATIONS STORE SHANGHAI(万代魂TAMASHII NATIONS STORE 上海)开业日期:近期公开地址:上海市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