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登仙籍,不可思议
首先,须知“布施”一词,虽为其他宗教所借,实际上乃是华夏文明的本土用语,典出《国语?周》:“则享祀时也,而布施尤裕也”,后有《南华经》引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在道教当中,敦煌本《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 经》(收于《中华道藏》)对“布施”的解释是:“布,谓遍布无穷;施,谓施与一切”,并例举了二十余种布施细则,强调布施功德甚大,吾人可从中获取种种福报。

用今天的话语表达,所谓“布施”,就是“给予”,给得越多,福报越大,这是有违常识的,因为在世俗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只想“索取”,而不思“给予”。

面对一个人,如果是同性,我们立刻会琢磨这个人有什么用,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弄点啥?如果是异性,那么想从她身上拿的东西就更多;乃至于面对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上来就先琢磨我能够从中获取多少利益,却很少思考自己究竟给单位或集体带来什么贡献——我们甚少琢磨自己究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贡献,却总喜欢抱怨国家、社会给我们的利益太少。

布施功德的福报之盛,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天人合一”的潜台词是:我即宇宙。因此,所有给出去的东西,其实都是给自己:我→宇宙(我)——所以给得越多(布施越多),福报越大。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解,因而便只知一味索取、涸泽而渔,所以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路是越走越窄,也越走越穷,类似的例子在周围数不胜数,大家伙就自己观察去吧。现从《太平广记》当中摘录古籍一则,尽述布施功德,以证此论:

《太平广记?李珏传》唐朝时候,有个人名叫李珏,广陵(今天的扬州)人氏,生性淳朴厚道,异于常人。李家世代以卖米为爷,李珏十五岁那年,子承父业,接过养家的担子,开始卖米。唐朝时候也有市场经济,米市的价格随着各种因素上下波动,所以每天的定价都会有所不同。

等到李珏卖米,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统一定价:一斗米两文钱,权为孝养父母所用,并且让客人自己过秤。来往顾客看到这小子既孝顺、又实诚,所以也不好意思坑他,再加上李珏的米价经常低于市场价,最后便导致来往的客户便络绎不绝,供不应求,生意反而越做越大,两三年以后,李家便越发富裕起来。

李老爹在一旁看着就奇怪了,悄悄把儿子拉到一旁,问道:“看你小子平时傻乎乎的,当初把生意交给你我还真担心破产,却没想到越做越好,你是从哪学来的秘诀?”

李珏挠了挠头,自己也觉得很奇怪,说道:“没啥秘诀啊,就是诚信经营,一开始我就想着咱家资本充足,所以给大家伙算便宜些,一斗两文,亏是亏了点,不过咱家米多啊,价格慷慨些也无妨,但是完全没料到这亏本生意会越做越好。”

李老爹听完,叹道:“好,好,好!枉我经商三十年,却早已忘了‘诚信’和‘慷慨’……你可知道,这米市的所有同行,都在斗器里做了手脚,出轻入重,然后从中诈取厚利?

虽然有朝廷管制,但总是屡禁不断,因此,为了逐利,我也在斗器里做了手脚,和其他人一起欺诈顾客,手段精密,暗自聪明……却不想生了你这么个‘傻’儿子,不但米价低廉,还让客人自己过秤,为父真是惭愧,惭愧啊。”李珏听完,也不知道老爹是夸他还是损他,只得在一旁傻笑。

李老爹继续说道:“你这亏本生意居然越做越好,家境也越发富足,想来还是有神明相助吧?真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好孩子,好孩子。”

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以后,李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诚信慷慨之道,继续服务社会,在市场上继续卖米,一直到了80岁高龄,依旧不改其业,而他的商户名声也越来越响。

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李老伯家的米是货美价廉、一斗两文、童叟无欺、争相抢购。

且说唐文宗开成年间,赵郡(今天的河北)人氏李珏出任宰相,名扬天下。当时还在卖米的广陵李珏在得知了宰相与自己同名同姓之后,为了避嫌避讳,立刻改名为“李宽”。

宰相李珏任职之后,多次迎请道士修斋建醮,为天下苍生祈福,因而与天庭圣境颇有感应。某天夜里,李珏梦见自己穿过一个小山洞,眼前豁然开朗,然后便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但见眼前绿油油春色一片,仙鹤齐鸣,烟花烂漫,彩云瑞霞,楼阁绵延。

李珏一边赏玩一边漫步,行至楼阁之下,望见石壁光莹,列人姓名,走近视之,见有“李珏”二字。李珏看了又看,确认无误,的确是自己名字,心中狂喜,暗暗说道:“俺这几年官位显赫,又升宰相,必然功及天下,所以才能名列仙籍呀,哈哈!”正在李珏暗爽之际,忽有二仙童从一旁路过,李珏赶忙拱手问道:“敢问二位仙童,此乃何地?”“华阳洞天。”道童看看李珏,又看看他后面的石壁,笑着说道:“这个‘李珏’并非相公的名字。

”李珏大惊,问道:“不是我,不是我?……那是谁呀?”道童答道:“此‘李珏’乃是广陵人”。

等到天亮,宰相李珏一觉醒来,梦中情景记得清清楚楚,一番叹息之余,就想要找到这个同名人,看看他究竟是有什么本事,功德居然能大过一个宰相。

先是问了道士,道士们也不知道;然后就直接召来广陵官员,使其直接在广陵境内寻找。几天过后,官员回报:有个叫“李宽”的卖米老头,曾经用过“李珏”这个名字。

宰相先是派了一个车队过去迎请,然后自己沐浴持斋,方才恭恭敬敬地领着一家人前去拜谒,称李老伯为“道兄”,朝夕参礼,虔诚供养。

李老伯时年七十有余,在他六十岁时,曾有道士专门教授胎息之术,遂能服气去食,因而面貌恬淡,面色红润,长须飘飘,慈祥可爱。

宰相见其貌若神仙,觉得自己是找对人了,因而愈发敬重,供养数月之后,乃问道:“道兄生平得何道术?服炼何药?

实不相瞒,在下曾经梦入洞府,看见石壁姓名,后由仙童指点,是以专门寻觅并迎请道兄,以求师事。”李老伯回道:“老朽愚钝,不知道术,恐怕要让相公失望了。”

宰相虔诚再拜,继续追问。李老伯说道:“老朽确实不知道术,只是在市场卖米四五十年,仅此而已。”宰相可是聪明人,一听卖米,就知道不简单,于是拼命问了半天,将李老伯四五十年来的卖米事业问了个来龙去脉,又仔细分析了半天,然后感慨道:“道兄这亏本生意,一做就是五十年,慷慨至极,阴德甚大,我这个做宰相的也比不过呀……”叹息良久,然后说道:“如今方才知道,即便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也有善恶报应,吾人不分贵贱,只要广积阴德,皆能得到神明护佑,乃至名登仙籍。”

一番感慨之后,宰相又追问李老伯平常为何从不进食,得知李老伯在六十岁那年遇到高人相授胎息之术,于是感慨:“此等福缘,莫不是从慷慨布施功德当中得来者哉?!”

——宰相暗自思索:好在自己为官以来,时常迎请道士修斋建醮,为天下苍生祈福,广积阴德,若非如此,又怎能与李老伯相遇?

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宰相李珏便从李老伯那里传承了道门胎息之术,亦能服气去食,从政期间功绩甚大,封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千五百户。赠司空,谥号贞穆。

至于改名为李宽的李珏,则一直活到百余岁,身轻体健,从无病患,某天,突然对子孙说:“吾寄世多年,虽自养气,亦无益于汝辈”,说完,当天傍晚安详离世。

停棺三日,众子嗣于夜间忽闻棺裂声,开棺视之,衣裳如初,衣带不解,如蝉蜕壳,原来李老伯已经尸解去矣。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道教常识#

悟道 | 优柔寡断,人生第一大忌讳!
人生的路上往往会面临许多选择,当面对形形色色的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
走到分叉口时,有些人往往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迟迟无法决定。
可是机遇往往是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鬼谷子》中讲到:“故夫决情定疑, 事之基”。

决情定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机立断,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优柔寡断,乃人生第一大忌讳。

一、优柔寡断,败事之源
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典故:
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决战。
当时曹操总共只有三万多人,去掉一些病号伤员,总共能打仗厮杀的也不过两万左右。而袁绍则有11万精兵强将。
不仅兵力悬殊,曹操军的粮草、地理位置、人员士气都远远落后于袁绍。
但曹操则说:“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果然,袁绍本应靠人数优势来一举获得胜利,却因为自己的懦弱不敢主动出击,给曹操大军时间浇筑工事形成对峙。
许攸建议袁绍派兵从侧后方突袭曹操大本营许昌,袁绍一直犹豫不决,不敢尝试,失去了击败曹操最好的机会。
最后曹操合计歼敌7万余人,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才能、不缺机遇,之所以不能成功,坏就坏在了优柔寡断上。
《韩非子·亡征》中有云:“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行事迟疑而无法成事,性格懦弱而没什么决断,不能决断怎么样做才好,怎么样不好,是要败亡的。

再有才能的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最终也只能庸碌一生。

二、当机立断,说干就干
拿破仑曾说:“优柔寡断让许多人面临不幸,它会使人对一些事情失望,然后把惩罚强加在自己身上。”

一个人要想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没有决断力。

因为,机会犹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只有那么一瞬间。所以面对机遇时,要做出果断的取舍。

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考验决断的能力。能够当机立断,就在竞争中占据了先手。

东汉时,班超被派遣出使西城。到达鄯善之后,鄯善国王开始对使团招待的非常周到,后来忽然变得冷淡起来。班超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是匈奴的使者到来了。
班超当机立断,召集出使的三十六个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消灭匈奴人,我们才能完成使命。”
班超带领众人趁夜直奔匈奴人的营地,前后包抄,顺风放火,敌人惊吓得乱了营。
汉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及其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迫使鄯善国王放弃了背叛大汉的念头。
对于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迅速出手,不要犹豫,避免贻误良机,这样就可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鬼谷子》还对必须要做的五类事情进行了总结归类:“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
也就是:有危险但事成后可以享有美誉的事;不用费力轻易可获成功的事;虽说很辛苦,但必须要完成的事;能消除忧患的事;能得到福报的事。

需要去完成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方向,就只管上路,勇往直前,不要回头。

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同样的道理,需要舍弃的东西,就马上作出决断,否则可能会留下后患。
所以,司马迁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有一则古代的寓言:有个人抱着许多金子过河,哪知到河中央时,大风忽起,眼看船就要被打翻,船夫急忙让他把金子扔到河里,以保持船身的轻便。

哪知此人既想活命又舍不得金子,迟迟下不了决心。

只见情况越来越危急,他决定扔掉金子之时,船翻了,人和金子一起沉入了河底。

这种故事,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可笑,甚至觉得此人愚笨无比,哪有为了钱财不惜失去性命的道理?

但若多加考量,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了业务拼命应酬,饮酒伤身;沉迷于游戏,熬夜伤身;声色狗马,歌舞升平,纵欲伤身……

在这纷乱又繁华的尘世,有许多因素牵扯着我们。

如果不懂得“断舍离”,就会经常被忧郁和烦恼所困扰,深陷世俗中无法自拔。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对那些浮华虚无的东西当断则断,才能发现生命的本源。

心无旁骛,方可一往无前。
#道教#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Not likely……尽管我也知道“硅谷银行倒下,美国金融危机崩盘在即”会很有流量,但这次的危机,是“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的危机。只有继续加息,我相信华尔街的
  • 从最初的无奈,到慢慢喜欢,到后来的热爱,这些是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情,我常称之为“先结婚后恋爱”。闻喜不喜就是喜神空亡了,当忧不忧不用说也就是凶神空亡了,这
  • 这些星座男,可能正在偷偷暗恋你,但他就不说!你哭的时候他也忧心,你笑了他的世界也放晴,但表白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 马云再次语惊四座,他说:“实体店恨我一点没用,传统行业恨我也没用,穷人恨我更没用,即使你把我Kill了,你也成不了有钱人,我明确的告诫各位,线上对实体行业的打击
  • #straykids[超话]# #straykids8forever# 【180328】ins안녕하세요 여러분~! 찬이가 오랜만에 왔습니당! 다들 질 지
  • #早安# [咖啡]#早安心语#来这里的一周多真的给了我极大的冲击真的要走出去才能得到更多信息虽然每天都很忙很忙压力大的要死但是我收获好多即便工作没有搞好论文也没
  • 今天下午,记者从福建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了解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今年12月至明年春季期间举办“情新润连系列之一一“八闽有福·冬日游礼”福建文化和旅游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 后来,我不管做什么事情,第一步想到的都是结果,哪怕只是种下一颗种子。我就是一个麻烦的疯子,就是在你这冰冷的语言中,就是在你这敷衍的态度中,我碎了!
  • 辛苦了,各位…… P.S.泽泽终于破格出演了原创音乐剧#天涯明月刀手游[超话]##暖春焕新装##游戏玩家是懂设计的# @天涯明月刀手游 @天刀IP同人秀 这是我
  • 在这趟茶文化之旅中,“青睐”成员还将获得两份“意外收获”一份就是每人获赠一本签名版的《望江南》另一份则是跟随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克敌先生徒步九溪,寻访陈三立
  • 但是摩羯座的人真的好少会打从心底膜拜一个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才是最棒的。#京东互助群[超话]#[#互助拼多多#““也许一些心理的空洞来自过往的负面经历,如果能够
  • 在评委老师提问之前,说了自己很紧张,评委老师给出的问题真的非常走心,老师说到,刚刚你也说了,你刚刚非常紧张,那在你以后的路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会选择坚定自己的梦
  • 7、非本人执行的贷款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导致我们的个人信誉越来越透明,很多时候不知不觉我们的资料就爆露了。如果出现这种“被贷款”的情况,只要能证明当事人没有进行过
  • 【 日卡 | ²/₇₇₇ 】#studyaccount[超话]# ୧⍤⃝ 宜早起 健康:空腹晨跑 ⁴/₃₁ 细读:《木刻艺术》½ 单词:³⁴/₁
  • 5.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10.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 真的好喜欢啊呜呜呜呜呜 我真的大学不该在新疆念 完应该去内蒙古 内蒙古去一次喜欢一次 喜欢的不得了 我真的太喜欢了 谁懂啊 喜欢的睡不着觉 喜欢内蒙古 喜欢蒙古
  • 香菜圈终于开始出现一位新生儿 很感动 不辜负我刚刚专门打手电筒的观测 已经畅想在香菜陪伴下的每一顿带汤的晚餐/辣椒 无芹菜 无这就是春天吧 浅买几盆绿植意思一下
  • 福山·儒佛道三教合一福山地貌十分特殊,整座山形酷似一直翘尾东行的大蝎子趴在沟壑中,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为“蝎子山”民间有“聚宝盆、福寿山,蝎子趴在盆中间”之说。
  • 年轻读者之所以喜欢鲁滨逊,也许是因为他们在鲁滨逊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放弃安稳的生活,但鲁滨逊做到了,他也因此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精神导师。总的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