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增设农业照明和景观照明两个子项#3月31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和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以线上形式启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刘升平,中山市古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阮志力出席会议并致辞,近6000人在线参加了大赛启动会议。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照明灯具产品专业设计大赛,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自2011年在国家绿色照明国际项目办公室支持下启动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行业内1000余家单位和个人,参加了设计大赛的各项赛事,协会秘书处累计征集到了实物及概念的设计作品3000余件。大赛现已成为行业常态性的活动,在全行业产生了较强影响力,得到众多设计师、技术人员和行业内专家的认同,对不断提高我国灯具设计国际化水平,倡导灯具设计创新,打造行业人才展示才能的平台,培育中国照明灯具产品的国际品牌,提升中国灯具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灯具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中国照明灯具灯饰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荣获2018年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功能技术类一等奖的多功能台灯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下中国制造的发展和创新。

记者了解到,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本次设计大赛在延续往届设置实物类奖项与概念类奖项的基础上,增设农业照明奖和景观照明奖两个子项。其中,实物类奖项分为功能类灯具和装饰类灯具,每类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共16个奖项;概念类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18个奖项。农业照明奖项分为农业照明商用灯具优秀奖(包含但不限于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农业照明灯具)10个,农业照明家用灯具优秀奖5个;景观照明奖设定了产品奖、工程奖和创意设计三个奖项类别。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照协宣传平台及行业内外媒体、中国照协主办活动现场、灯具市场及电商平台进行推广。

本次大赛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参赛作品。大赛要求参赛作品不得一稿多投,须确保原创作品,与已发表的作品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不得参赛。参赛作品上不得出现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或文字等信息,否则视为无效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维护知识产权工作,历届大赛评审期间,都会邀请中国(中山)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参与,大赛结果在正式发布前都会对外进行公示。

大赛自3月31日正式启动,3月底至8月底为大赛投稿阶段,国内外照明相关设计人员可关注大赛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大赛各项活动,并参与报名。

刘升平在启动会议上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创新已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计大赛将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为首要任务,构建和完善自主创新设计的展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中国照明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刘升平希望参赛各方关注消费需求的变化,突破传统理念,大胆创新设计;大赛相关人员要科学、客观、公正、严谨地做好赛事的组织申报、奖项评审等工作;大赛所有参与机构,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宣传推广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推动设计大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真正成为向照明电器行业提供高水平原创作品,为照明行业输送高水平设计人才的重要大舞台。

阮志力指出,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作为产业引才、创新汇智的重要平台,已逐步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工业设计盛事,有力地推动工业设计与灯饰产业融合发展,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好平台、广纳贤才、凝聚力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熊小凤,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客运服务中心石化宾馆党支部书记兼经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熊小凤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深入一线岗位,大胆管理,创新经营,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她勇挑工作重担、贴心服务宾客,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
勤奋务实创业绩,26年的工作经历,熊小凤深知,宾馆服务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学问精深。自担任石化宾馆经理一职后,她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观念,着力扮演好指挥员、协调员、操作员的多种角色。
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宾馆各项工作。工作中,她绞尽脑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扩大客源,千方百计增加收入,精打细算控制成本。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秩序,稳定了员工队伍,参与了适应新时代餐饮行业蜕变和改革,使服务质量稳中有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https://t.cn/R2WxNtz

【【津云调查】从手挖肩挑到智能制造 飞驰的不仅是天津地铁的速度……】https://t.cn/A66XYIPD天津,是我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4月7日,天津地铁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7047”工程,而这也开启了天津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开凿隧道只能是“开天窗”式的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地铁隧道几乎都是靠沿线居民等广大群众义务劳动挖出来的,高峰的时候,每天有多达上万人参与一线施工。时光荏苒,人们对轨道交通曾经的那些展望与设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繁忙线路,穿梭往来于地层之下。

  麻花型隧道群的“拧巴”与带来的便利

  天津地铁10号线,作为天津“东南半环线”,串联起了河西区、河东区和东丽区的多个客流集散点,眼下,10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区间,大部分都已完工,线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也已经被拿下了,那就是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隧道的盾构工程,因为,这段隧道必须要从海河下方穿过。

  说到工程难度,天津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殷波介绍道:“穿越海河的时候隧道埋深非常大,隧道直径是6米,河底到隧道顶之间还要保留一个跟隧道直径相当的覆土厚度,再加上河本身的深度,隧底埋深一般在30米左右,水压力非常大,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十分严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殷波

  为了尽最大可能方便乘客,地铁在设计上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平常乘客需要换乘的时候,往往都得上楼、下楼,穿越长长的地道,为了使换乘更便捷,天津的地铁建设者们做了很多努力。

  天津宾馆站、肿瘤医院站,是地铁5、6号线的两大交会车站,换乘人数众多,在这两个站点,乘客从其中一条线路上下来,不用上下楼,只需要横穿不到10米宽的站台,就能登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如果赶上5、6号线列车同时到达,您快走几步,10秒钟就能完成换乘,这就是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听上去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却是对设计和施工的极大考验,说白了,乘客不用上下奔波了,地铁列车就得上下奔波。5、6号线左右线加起来一共八条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要在长达八千多米的地下区间内,上下重叠,交替扭转,两条线路就像拧麻花一样,才能最终翻转到同一站台上,因此这也被称为麻花型隧道群。

拧麻花隧道示意图

  为了确保隧道群结构稳定,每个区间内四条隧道的盾构施工都有严格的顺序,而且四台盾构机在各自掘进过程中,必须保持距离、不能相遇,以此减少对隧道之间土层的扰动,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施工组织计划。

盾构施工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脚踏实地下的这些功夫,地铁5、6号线才最终顺利实现了同站台换乘。开通几年来,每当听到人们称赞这两条线路乘坐舒适、换乘方便快捷,殷波和同事们都会感到特别欣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施工紧锣密鼓 新线路即将开通

  按照计划,地铁10号线一期将在今年年内全线通车,另外,天津目前正在建的地铁线路还有7号线、8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北段等。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土建4标的果园南道站,全长322米,眼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近半。

  果园南道站紧挨着京津公路,南边就是丰产河,地下两层承压水,水系联系很强,因此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突涌的风险。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于淼介绍说:“我们坚持分层开挖,开挖之前还要人工对开挖当层的墙缝进行探挖,看有没有冒水点,同时加强对基坑钢支撑和周边构筑物的监测,随时观测有没有出现倾斜和沉降。”

  除此以外,果园南道站的施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地下管线切改工程。果园南道站,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一些小区拆迁后,在地底下遗留了大量的水电管线,有废弃多年的,也有正在使用的,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作为管线切改工作的负责人,项目部副经理顾兴业必须把这团麻一根根捋出来,挨个寻找产权单位,然后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制定整体的管线迁移方案,为地铁施工腾挪空间,因此,他这个岗位也被叫做“地铁施工的拓荒者”。

顾兴业工作照

  好不容易把地下管线摸排清楚了,到了切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令人挠头的事儿,比如说,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切改的时间段,还是可切改的范围,各有各的规矩,有些单位甚至一年才允许切改一次,如何协调大伙儿彼此配合,以地铁施工为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管线的迁移,保证地铁工期,对顾兴业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最急的时候是去年,好多老旧管线探挖出来,产权单位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就得回去查图,来来回回特耽误时间,只要有一根线或一个杆体没迁走,施工就没法儿进行,当时黑天白天加班,媳妇儿生孩子我就在医院陪了一个晚上,还没睡觉。”

顾兴业工作照

  在项目部和诸多管线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障碍被逐一清除,一切顺利的话,车站主体结构将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为相邻两个车站的盾构始发提供接收条件,而果园南道站所属的4号线北段,则将在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智能制造 助力地铁建设

  天津地铁11号线管片厂,由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11号线一期全线20个盾构区间、将近两万四千环地铁管片,都是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管片,通俗说就是组成管道的混凝土片,六片半弧形管片拼成一个环,在隧道开凿过程中,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环在地下拼接起来,一条隧道就形成了。“管片预制对精度要求很高,第一要防渗,互相之间又不能错位,像我们的预制精度都在0.5个毫米,精度越高,组装成环的隧道会越严密。”地铁11号线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说。
管片厂

  作为地铁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的预制工序十分复杂,从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再到蒸养、水养,等待管片强度不断生长,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每一片管片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用于盾构施工,都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管片厂

  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带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下决心要把管片生产这个土建的活儿,干出高科技的味道来,他们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等设备。在诸多的发明创造中,武保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收面也叫抹面,是指将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整,抹得越平,对盾构机的磨损越小。

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和同事们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管片抹面动作,武保华他们这群原本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人,可是费了大劲了,毕竟要想让一条机械手臂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自如地动起来,并且知道哪儿能动哪儿不能动,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动,需要借助极为复杂的软件程序和参数计算。 “就得自己去学,查阅大量资料,先对机器人有个认知,然后再一点点琢磨怎么让它把这个面儿抹起来,反复进行大量的参数对比试验,大夏天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不停刷轨迹刷程序,汗流浃背,这才终于研制成功。”质量员赵泽伟说。

管片收面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到今年三月,11号线管片厂累计生产管片22000多环,其中将近一万环已经被发往各个标段用于盾构施工。

  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天津地铁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建设之路。几年来,随着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天津地铁构建起了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东煤业公司事故 1名矿工已升井19人被困
  • 廊坊发生刑事案件
  • 范丞丞悼念粉丝 知情人:特别温柔的女生,做了很多公益应援
  • 于正秒删微博,疑似为杨蓉炮轰某节目,网友评论区亮了!
  • ofo回应法人变更,究竟什么情况?开始让位了?
  • 热带风暴袭击也门 致11人死亡大部分地区被淹
  • 国考开始报名“基层工作经历”怎样理解?
  • 好甜!韩女星具惠善首次晒出独一无二的结婚戒指:老公设计的
  • 王治郅执教首秀惨败浙江,超新星仅4分远不如“樱木花道”耀眼
  • 保罗被禁赛2场,还被罚市中心一套房的价钱
  • 清华回应论文造假事件,回应全文如下!
  • 威少复出狂砍32+12, 雷霆仍难逃三连败,赛后泡椒一席话直指裁判
  • 马蜂窝回应造假
  • 歌神"十杀"?张学友演唱会又抓仨逃犯!演唱会变流动的派出所,背后有黑科技“神助攻”!
  • 恭喜Kimi夺冠,2018F1美国站,时隔113场的胜利
  • 宁静怼某演员,引发大猜想,网友:以后怼人直接提名字好吗
  • 捐栋楼就能上哈佛?
  • 迎120岁生日,浙江大学: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RNG输掉比赛,天蚕土豆:倾家荡产买外W了?不配赢。KT回家背影似曾相识
  • 宋轶被质疑演技 沙特承认记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