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十三关,你都知道哪一关?】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的长城是明长城,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国学知识# #每天读国学#

第一关:居庸关

居庸关是大家最熟悉的长城一关,为什么把居庸关放在第一位呢?因为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二关: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筑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仅仅比居庸关的美称少了一个“雄”字,此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三关: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说到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抗辽英雄杨家将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第四关: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元封年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随即设立。

第五关: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 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当然,嘉峪关也有着“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1965年以关名建市。

第六关:阳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可是自唐以后,赫赫阳关竟史书绝记。

阳关到底在哪里的问题,亦同玉关门一样,成了一个千古之谜。阳关为什么突然失载呢?这一点历史学家已经找出了答案,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化之故。

历代战争和大规模的开荒屯垦,破坏了这里的植被和水源,从而造成来自西南的风沙逐渐侵向东北。阳关绿州在无情地减小,人们抵挡不住风沙的危害,只好向东迁徙。大约在宋代,当阳关人全部迁出之后,阳关也最后被流沙吞没了。

阳关至玉门70余公里,其间原有城墙相连接,今个别地方还有长城城墙遗址,长城遗址虽已很低矮,只有十几至几十厘米高,但烽燧遗址尚存几十座。

第七关:娘子关

娘子关,是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八关: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自古便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始建于战国时期,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第九关: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成为内三关。

第十关: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千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第十一关:偏头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第十二关:黄崖关

黄崖关,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又称“小雁门关”,北齐时建,明代重修。

第十三关:杀虎口关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走西口就发生在此地。

看完这13关,小伙伴们,是不是涨知识了?

【“十三五”成就巡礼聚焦残疾人事业 8500万残疾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硕果】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11月4日,CCTV《新闻联播》“十三五”成就巡礼专题报道聚焦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充分肯定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就业帮扶迈出坚实步伐,我国8500万残疾人正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记者从中国残联了解到,农村贫困残疾人数量从建档立卡初期的700多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8万人,到今年底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700多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对于全国每个地区而言,这都是一场一对一的艰苦较量。
  由于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十三五”以来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改善
  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成为指导此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26个部门联合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残联带领全国各级残联组织通过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查实情、解民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推动贫困残疾人的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脱贫攻坚效果显著。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简称“两项补贴”)实现了全覆盖,“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农村危房改造等增强了残疾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其中,作为国家层面创建的第一个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两项补贴”是针对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所做的制度安排,它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进行了有效衔接,巩固和提升了家庭对残疾人的照顾功能,已经分别覆盖1069.3万困难残疾人和1354.5万重度残疾人。截至2019年底,963.4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其中300万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作为单人户领取低保。

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老君店的幸福大院,84岁的张玉华和她64岁双目失明的儿子王有强住在这里。据记者了解,张玉华家中曾有五口人,其中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然而,天降横祸,小儿子、老伴儿以及女儿相继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因儿时服药致盲且智力低下的大儿子与她相依为命。
  如今,年纪大了,张玉华照料儿子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母子二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这还不算什么,最令张玉华担心的是,她一旦去世,儿子该怎么办。

  张玉华是不幸的,而她又是万幸的。今年3月,村里建起了幸福大院,张玉华和儿子被村干部接到了这里,此后,她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生活起居都有专人照料。

  据记者了解,与张玉华一起住在这里的还有吴家沟、稻田两个临村的11位残疾人。

  而这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建立的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医疗机构集中康复为主的“四集中”兜底模式中的一个缩影,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残疾人面临的生活难、自理难、照料难、护理难、医疗难等“五难”问题,让贫困残疾人同步小康,不留一户、不落一人。
同时,“十三五”以来,康复、教育、服务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全面提升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已全面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国接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达39.2万人。新增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超过80%。

  随着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残疾人对就业以及全面融入社会有了更高的期许,希望以此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为此,“十三五”以来,我国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城乡165.4万残疾人就业增收。

  今年58岁的刘红全,家住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街道办龙首村寇家洼组,2003年因患脉管炎腿部被高位截肢。

  2012年,不甘认命的刘红全,决定通过发展生猪养殖改变窘迫的生活状态。他四处借钱筹款,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猪舍,养了几头母猪。可命运似乎就要故意捉弄他,刘红全养猪的这段时间恰逢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一分钱也没赚到,反而又欠下不少外债。一筹莫展的刘红全看不到一点希望,甚至对生活的失去了信心。

  2013年,刘红全被评定为龙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刘红全加入了黄陵县冯家沟菌业产销专业合作社,他不光学会了种植蘑菇的技术,并且拥有了自己的蘑菇大棚。2016年,刘红全家一棚的蘑菇就收入了几万元,终于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如今,刘红全又重新养起了猪,加上种植蘑菇的收入,每年可有4万多元的收入。

  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同时,残疾人享有文体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截至2019年底,“五个一”文化进家庭项目累计惠及近17万户残疾人家庭,“共享芬芳 共铸小康”已向中西部地区近70个县的基层残疾人带去了精彩的演出展览活动,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十二五”末的6.75%上升至2019年底的14.6%。

  10月28日,首届华东地区残疾人文创作品展暨全国残疾人文创就业联盟成立仪式在山东济南举办,900多件残疾人文创成果集中亮相,这不光拉动了当地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更是走出了一条文化助残的新路子。

  显然,“十三五”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残疾人普遍表示“十三五”以来生活状况改善,其中,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等政策满意度尤高。

  残疾人事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也是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就在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其中涉及残疾人的包括筹办好北京冬残奥会、帮扶残疾人就业、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以及提升残疾康复服务质量等内容。

  虽然,我国“十三五”残疾人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仍要清醒的认识“因残致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解决“因残致贫”问题面临的挑战。目前,在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大多数为劳动能力弱或无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肢体重度残疾人,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同时,在已脱贫的残疾人口中有返贫风险和贫困边缘人口中的残疾人占比依然很大,他们收入来源有限、家庭支出大,加上受到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极可能再度陷入贫困或成为新增的贫困人口,更需要特别关注。

  中国残联建议,要抓紧研究建立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起精准的监测与帮扶机制,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进一步完善“因残致贫”家庭的社会救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经济困境中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助残扶贫,加强和改善乡村为“因残致贫”家庭服务的能力,不断引导激励自强脱贫。

  同时,“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推动建立健全了重大工程项目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等制度,有力有效地推动了规划的落实落地。为此,中国残联建议“十四五”时期继续强化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首先,建议强化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虽然,“十三五”时期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但是,相当数量的残疾人部分甚至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过上自立的生活。为此,建议进一步落实特困残疾人托养照护、残疾人及其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福利补贴标准,加快发展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以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其次,强化对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进的投入。建议将投资重点更多放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放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特别是在帮扶残疾人就业方面,帮助残疾人通过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不仅仅成为现代化的受益者、共享者,也成为建设者、贡献者。

  再次,强化对服务能力提升的投入。从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的角度,建议“十四五”时期在人才培养、科技支撑、信息化、社会力量参与和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专业化和便利化。比如,建议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同时,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进一步提升残疾康复的服务质量等内容。

  可以相信,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来源:华夏时报

【郑州有多“正”?】

奔腾的黄河、寥廓的中原大地,孕育出一座座挺拔蓬勃的河南城市。浩瀚的历史星河中,河南古城曾浓墨重彩,代表璀璨的“中华文明”“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潮头之巅。

新时代,还看今朝,河南城市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滋养下,河南城市正以全新的态势拔节生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谱写着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郑州市委网信办、映象网特别策划《了不起的河南》城市郑州

郑州有多"正"?

区位正——天下至中 久久为功;

正中心——国家战略 集聚效应;

势正盛——数字郑州 后浪逐前;

正崛起——人才战略 后劲十足。

【郑州有多“正”?】

近期,有这样一个地方,“吸睛指数”持续攀升。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三大“国字号”盛会齐聚郑州。

郑州“半程”GDP,在中部排第三。

2020年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郑州跃居第九。

2020世界城市名册发布,郑州首次晋升全球二线大城市。

就连央视“忙碌排行榜”,郑州也位列“C位”,全国排名第2……

从区位居正到成长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一路饱受艰辛,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大有逆袭之势,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城市重新洗牌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将逆风翻盘,乘风破浪。

郑州颇“正”,终在人为。

01
区位正——天下至中 久久为功

如今,站在郑东新区CBD任何一处角落,望向远方,都能看到这座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一城繁华,满目极致,生机从脚下四溢铺开。

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决定。

188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否决卢汉铁路经过开封,而选择郑州。

原因很简单:开封久苦于黄河泛滥,而郑州望北向南,承东启西,是“天下至中的原野”。

正如海港改变了沿海城市的命运,铁路改写了郑州的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也在交通建设上,开展了长达七十余年的久久为功。

如今,郑州不仅坐拥“米”字形高铁综合枢纽,辐辏云集,郑州东站还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目前全国唯一的一座高铁“米”字形枢纽。

坊间称郑州是中国铁路“最牛”的城市,铁路网遍布全国各地,在任何一座城市都能看到直达郑州的列车,这一点,仅郑州能够做到。

郑州地铁也迈入了“网络化”时代,已开通了1、2、5号等地铁线路,近日,地铁3号线、4号线接连进入试运行阶段,为城市内部交通“加速度”。

国内、市内通达八方就足够了?郑州剑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拥有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出生”就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它有多重要?打个比方: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那么,郑州,便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

从此,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舞动全球。

“空中”——郑州拿下了等级最高的“第五航权”,是国家明确提出的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T2航站楼定位为国际货运枢纽和国内客运枢纽,成为郑州走向世界的门户,也是世界认识河南的窗口。

今年前七个月,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稳居中部“双第一”,国际货运大通道不但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大型机场也名列前茅。

“陆上”——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539列,居中部城市第一名,集货范围已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不利局面下,“逆境”中奋起,创下了一项项不俗的成绩。

“网上”——亮点纷呈,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首创“1210”监管服务模式,河南E贸易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

“海上”——倾力打造无水港,郑州“海上丝路”真正成为内陆中原货物运往华东、环渤海、东南沿海、北部湾及全球的便捷“出海口”。

交通区位优势方面,郑州拥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骄人资本。

当沿海城市的外贸经济受疫情重创、出口受阻时,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铁路、航空等交通要素集聚能力凸显。

02
正中心——国家战略 集聚效应

郑州有了交通优势,但何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郑州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

据相关公布,郑州市的远期目标是2036年至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不难看出,“全球影响力”成为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关键词,“坐实”了“国际郑”的“野心”。

当前,全国省份普遍采取强省会战略,突出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而郑州除了是河南省重点发展的龙头城市,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级发展战略落子的集聚区域,这意味着密集的国家大礼包纷纷砸来,包括政策倾斜、技术扶持等多方面的历史性机遇。

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几年间,郑州坐拥十几项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中国 ( 河南 ) 自贸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交通综合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地等。

2017年,它又迎来“高光时刻”,被中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郑州首登中国城镇体系的金字塔塔尖。

要知道,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意味着郑州的发展潜力、核心优势和未来前景,都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

随后的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常住人口突破千万,正式拿下了“超大城市”,迎来了自己的荣耀时刻。其规上工业总产值甚至赶超了老工业基地武汉,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经济形态也加快由生产型城市向服务消费型城市转型,各项社会事业更趋协调。

如今,郑州一方面正在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显示,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市的成长性排名第一,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另一方面,郑州重大的历史机遇相继迎来,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河南、为郑州的大发展又提供了重要机遇。

03
势正盛——数字郑州 后浪逐前

2019年,全国17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

而郑州是北方城市中最令人惊喜的一匹“黑马”,且在各大城市排位榜中,都是话题选手——

今年上半年,郑州GDP达到5459.6亿元,“半程”GDP在中部排第三。
国内首份城市数字治理指数榜单,最让人吃惊的不是拔得头筹的杭州,而是取得第7的郑州,其数字治理指数仅次于广州。

《世界城市名册2020》,郑州被列为全球二线城市,排名全球第116名,比2018年的榜单排名提升37个名次。

《机遇之城2020》报告综合排名,郑州位居前十。

《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郑州超越长沙,排名第9位。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终在人为。

近年来,郑州在“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抓手,大刀阔斧推动流程再造、数据打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郑州市目前还集聚了全省4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30%以上的上市企业、50%以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涌现出了宇通客车、中铁装备、郑煤机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客车、智能手机、异形盾构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此外,数字经济也是郑州重点发力的产业,通过数字重新构建郑州“城市大脑”,从而带来数字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以技术驱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高质量发展潜力开始释放。

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来说,多数国家和城市经济受到冲击,而郑州生产总值5459.6亿元,回升幅度好于全国、全省。这其中数字化手段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做出了极好地示范。

例如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郑州有效搭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火速上线包括疫情上报、来郑人员登记、疫情调度指挥、钉钉复工复学系统等10套数字防疫系统,“智慧”战疫。

回顾2019年5月31日,《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印发,这个方案明确了河南推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并将数字经济提到发展高位。

2019年8月,阿里正式宣布布局郑州,携手建设中原区域中心、飞天国产区域平台,同时参与河南数字经济建设,为郑州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支撑。

2020年6月16日,郑州更是宣布要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科学防汛,“数字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服务市民的重要工具。

9月28日,2020数字经济峰会在郑州召开,会上传来消息,河南自主创新可控的黄河鲲鹏生态体系已初步建立,未来将解决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等不利局面。

以此,可以看到河南发展数字经济的雄心,河南正在从传统文化发源地,发展到追逐数字经济浪潮的新兴工业大省。

郑州,冲锋在前,也因数字经济的发展,后浪逐前。

04
正崛起——人才战略 后劲十足

城市的发展,核心是人才。

多年前,沿海经济初起,渴望改变命运的河南人纷纷“出走”。河南承担起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大劳动力红利,背后却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故乡。

而如今,人潮涌动归故乡。从北上广深返回省会郑州的人越来越多,因为郑州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

2017年,郑州启动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诚意满满,只待“才”来。

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历史性地突破1000万,人口增量排名全国第7。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开始用脚投票,回到家门口工作,郑州人口回流现象明显。

2019年,郑州常住人口数量增长21.6万,高于九朝古都西安,与成都、长沙、重庆、佛山处于同一梯度,牢牢占据全国前十的位置。

近日,郑州更是确定了中原科技城的规划,探索实施“研发基地+科创企业+创新金融”模式,以高层次科研人才为抓手,推进人工智能、通讯设备及芯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应的都是郑州稀缺的产业、人才。

教育上,随着“双一流”名单的重新洗牌,郑州大学不再是以一己之力撑起河南教育,河南大学也列入“双一流”之位,人才后劲十足。

郑州以更大决心、更大力量、更精准措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把郑州打造成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近日出台的《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预计将会达到1800万人。与此同时,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合计为1181.5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51.35平方公里,两年过去,郑州市域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50.6平方公里。

05
后记

从市容市貌到国际形象,从老城复兴到新区崛起,从重点区域打造到全区域齐头迈进,郑州,交出了一份用时多年的答卷,郑州速度充满了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与精髓。

一个更大更强的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一座让人直呼“了不起”的商都之城,郑州,既有厚重的中原和黄河文化底蕴,又有新世纪崛起的澎湃活力,一步步崛起,成为内地的“沿海”。

正能量、正青春、正向上、正崛起、正当时……

郑州,加油!

郑州,超“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六大卫视跨年阵容全公布,唐嫣罗晋将力压众流量成最大看点?
  • NBA圣诞大战,明天见!
  • 李连杰首晒两女儿合照 身材不输妈妈利智
  • 收容制度有望废止 来看看为什么要废止收容制度
  • 越南发生翻船事故致一名中国公民遇难
  • 拥抱亲子娱乐市场,三夫户外再次对上海悉乐增资2600万元
  • 校长失联、学校停课,十多万的学费打了水漂?我要到哪里去高考?
  • C罗图集:亚特兰大 2-2 尤文
  • 2场3球!内马尔制胜巴萨1-0曼联 梅西中柱卢卡库哑火
  • 国米VS那不勒斯!英超意甲圣诞出击!连红跟单擂台!
  • 曼城1-2莱斯特城 带刀后卫佩雷拉世界波 逆转曼城
  • 候补购票服务试点|春运抢票无后顾之忧
  • 伊能静发文谈年龄不认同老只有一种方式, 喜欢自己此刻的年龄
  • 国足抵达多哈备战 最后两战确定亚洲杯名单
  • 【最新资讯】南京百亿民企丰盛近13亿债务逾期 触发45亿交叉违约
  • 李敬宇遭下放
  • 网传麦莉锤弟结婚 疑似庆祝派对现场照曝光
  • 特朗普突访伊拉克,表示不会从伊拉克撤出美军!
  • 青瓦台遭检方搜查,韩国总统魔咒又来了
  • 八一男排主教练赛后失控体罚队员导致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