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凤观安徽丨双第一称霸皖北 区域发动机阜阳盼圆复兴梦】近日,2022年一季度安徽16地市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前六强席位与上一年一季度情况一致,各地市的GDP数据却都呈现出不同亮点。

其中,省会城市合肥以2521亿元稳坐第一宝座,芜湖则以首次突破千亿的高昂姿态摘得亚军,阜阳紧随滁州,以753.3亿元的GDP总量位居第四,安庆与马鞍山则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

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在GDP前六强席位中,阜阳是唯一的皖北城市,并且领先皖北城市群中排名第二的宿州(535亿元)两百多亿元。不仅是在经济体量上,阜阳还以5.60%的增速成为皖北地区增速第一的城市。六强中的唯一皖北城市、皖北城市群中的总量增速“双第一”,阜阳2022年一季度的成绩可谓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一季度安徽16市GDP数据中,阜阳以694.8亿元的总量同样位居第四。就体量与综合实力而言,稳定第四绝非阜阳的终极目标,如何走好下一步,向上攀升新高度?阜阳边探索边践行。

双桥头堡沟通内外

细看阜阳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290.3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4.9%。二三产业的百亿增加值意味着曾是昔日人口大市、江淮粮仓的阜阳摆脱地域束缚,迈向高新技术发展之路。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阜阳等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对标这一目标,阜阳铆足干劲分别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市等方面发力。近年来,阜阳加快对外交流开放步伐,建设皖北交通枢纽的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长三角和中原城市“双桥头堡”区位优势。借助这一优势,阜阳吸纳人才资金,助力自身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

沟通内外,连接东西,阜阳与合肥、上海、苏州、台州等地结对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实现12类政务服务业务“跨省通办”,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1+7”平台体系,吸纳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3倍,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7个。

以阜阳界首为例,2019年12月,界首已于在上海设立离岸科创中心,该中心比邻高校复旦大学,成为界首市引进人才、创新科研的重要支撑。据悉,界首定期举办人才交流,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带队,在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当地企业和科技人才可同国内外的科技人才进行沟通,交流行业内最新进展。

广泛吸纳人才,用活外来资本,筑好巢引凤来,阜阳通过系列组合拳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防疫和发展双胜利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稳定阜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凤凰网安徽注意到,一季度,阜阳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5749户,同比增长14.3%;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2.2万户,新设数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疫情之下,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繁荣状况,背后是阜阳对消费市场、营商环境的重视和呵护。

4月18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阜阳市汽车消费调研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汽车类消费是阜阳市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市场中的比重近三成。今年以来,阜阳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对限上零售额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针对当前阜阳汽车消费市场动能不足现状,报告中对相关原因做出清晰判断,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指出要深挖乡村汽车市场,开展“汽车下沉”。资本下乡,挖掘农村市场,是疫情当下阜阳提振消费的又一条新路径。

4月26日,阜阳一季度工作点评会召开,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在会上肯定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指出但与先进比还有差距,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

4月27日上午,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到太和县专题调度“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工作,他明确表示各级要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努力把问题清单变成企业满意清单。

此外,阜阳创新改革制度,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推行“零增地”“微增地”技改,加大对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最大限度调动资源配置,助力阜阳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转型升级迈向高精尖

一季度,阜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0%,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汽车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49.5%、42.8%、41.4%、28.1%、21.2%、16.5%。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9%,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的35.4%、40.9%,同比分别提高3.3、3.2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阜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2%,第二产业增长25.5%,第三产业下降0.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4.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7.8%、27.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升3.9、1.7、2.4个百分点。

系列数据反映出阜阳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也表明了阜阳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特点。

据悉,阜阳先后出台《阜阳市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行动方案》《加强市级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阜阳市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政策(2021-2022年)》等政策,并编制《阜阳市特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明确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瑞鸿新材料、中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等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将落户阜阳,投入运行后将为阜阳“高精尖”发展之路再添新动能。

无论是综合利用区位特点打造皖北交通枢纽,还是优化经济结构为产业赋能,阜阳已剑指高位,综合发力,领跑皖北城市群。昔日辉煌仍在心头,前进脚步从未停止,发展蓝图已然绘就,阜阳正式踏入圆梦之路!(凤凰网安徽)

【双第一称霸皖北 区域发动机阜阳盼圆复兴梦】近日,2022年一季度安徽16地市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前六强席位与上一年一季度情况一致,各地市的GDP数据却都呈现出不同亮点。

其中,省会城市合肥以2521亿元稳坐第一宝座,芜湖则以首次突破千亿的高昂姿态摘得亚军,阜阳紧随滁州,以753.3亿元的GDP总量位居第四,安庆与马鞍山则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

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在GDP前六强席位中,阜阳是唯一的皖北城市,并且领先皖北城市群中排名第二的宿州(535亿元)两百多亿元。不仅是在经济体量上,阜阳还以5.60%的增速成为皖北地区增速第一的城市。六强中的唯一皖北城市、皖北城市群中的总量增速“双第一”,阜阳2022年一季度的成绩可谓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一季度安徽16市GDP数据中,阜阳以694.8亿元的总量同样位居第四。就体量与综合实力而言,稳定第四绝非阜阳的终极目标,如何走好下一步,向上攀升新高度?阜阳边探索边践行。

双桥头堡沟通内外

细看阜阳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290.3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4.9%。二三产业的百亿增加值意味着曾是昔日人口大市、江淮粮仓的阜阳摆脱地域束缚,迈向高新技术发展之路。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阜阳等建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对标这一目标,阜阳铆足干劲分别从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市等方面发力。近年来,阜阳加快对外交流开放步伐,建设皖北交通枢纽的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长三角和中原城市“双桥头堡”区位优势。借助这一优势,阜阳吸纳人才资金,助力自身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

沟通内外,连接东西,阜阳与合肥、上海、苏州、台州等地结对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实现12类政务服务业务“跨省通办”,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1+7”平台体系,吸纳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3倍,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7个。

以阜阳界首为例,2019年12月,界首已于在上海设立离岸科创中心,该中心比邻高校复旦大学,成为界首市引进人才、创新科研的重要支撑。据悉,界首定期举办人才交流,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带队,在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当地企业和科技人才可同国内外的科技人才进行沟通,交流行业内最新进展。

广泛吸纳人才,用活外来资本,筑好巢引凤来,阜阳通过系列组合拳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防疫和发展双胜利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稳定阜阳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凤凰网安徽注意到,一季度,阜阳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5749户,同比增长14.3%;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2.2万户,新设数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疫情之下,市场能够保持相对繁荣状况,背后是阜阳对消费市场、营商环境的重视和呵护。

4月18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阜阳市汽车消费调研报告》,该报告中指出:汽车类消费是阜阳市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市场中的比重近三成。今年以来,阜阳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对限上零售额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针对当前阜阳汽车消费市场动能不足现状,报告中对相关原因做出清晰判断,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指出要深挖乡村汽车市场,开展“汽车下沉”。资本下乡,挖掘农村市场,是疫情当下阜阳提振消费的又一条新路径。

4月26日,阜阳一季度工作点评会召开,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在会上肯定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指出但与先进比还有差距,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

4月27日上午,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到太和县专题调度“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工作,他明确表示各级要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努力把问题清单变成企业满意清单。

此外,阜阳创新改革制度,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等改革,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推行“零增地”“微增地”技改,加大对低效闲置用地清理力度,最大限度调动资源配置,助力阜阳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转型升级迈向高精尖

一季度,阜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2.0%,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5%。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汽车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49.5%、42.8%、41.4%、28.1%、21.2%、16.5%。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9%,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的35.4%、40.9%,同比分别提高3.3、3.2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阜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2%,第二产业增长25.5%,第三产业下降0.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4.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7.8%、27.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4%。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升3.9、1.7、2.4个百分点。

系列数据反映出阜阳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也表明了阜阳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特点。

据悉,阜阳先后出台《阜阳市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行动方案》《加强市级科技投入联动与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阜阳市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政策(2021-2022年)》等政策,并编制《阜阳市特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明确发展高新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瑞鸿新材料、中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等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将落户阜阳,投入运行后将为阜阳“高精尖”发展之路再添新动能。

无论是综合利用区位特点打造皖北交通枢纽,还是优化经济结构为产业赋能,阜阳已剑指高位,综合发力,领跑皖北城市群。昔日辉煌仍在心头,前进脚步从未停止,发展蓝图已然绘就,阜阳正式踏入圆梦之路!(凤凰网安徽)

文/丰言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佛说:人生,既为过客,何须执着!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左右,总要学会放手,懂得随缘。 你所追求的,也许最后是一场空,不是你不够努力,
  • 至于文字直播部分老板体现出的悲观情绪,我可以理解,但不敢苟同,因为我知道,历来在下跌末端,一定是悲观情绪占主导,否则就还得跌,用我从业十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告诉各位
  • 出版30年被译成17种语言,全球公认创新经典之作。#庭审预告#【10月27日公开开庭审理奥托恩姆公司诉赛邦公司、冠智达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再审案】广东省
  • 不过洗衣液洗后并没有明显的桂花味,只余微微奶香的内酯气息,所以强烈要求开发配套的留香柔顺剂,太想把它穿在身上了。拧开盖子时还没觉得这支有什么特别,可是倒进水中时
  • 无奈大家便跳墙到外面,为此,那时还练就了一身十分了得的跳墙功夫,记得江南诗社的同学曾经在一首歌颂小平同志的诗里写道“小平同志,思维敏捷,像我们返学校的墙头一样;
  • 」(內心:媽呀他回答得好認真中華系的人類表示真的從曲子到PV都是中華系的偏見和幻想但是他那麼認真我也不好意思說(x)[二哈]然後河豚接過碟互相道了謝謝。結果根本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如果一个人态度粗暴行为狂妄性情虚伪.谁也 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更不喜欢和他一起做事;相反.一 个人的态度溫
  • 小宝宝还是用无添加的最好了,湿巾是必不可少的消耗品,选对很重要我一直用的这个爱幂思纯水清洁棉及它的口齿清洁棉,是医疗脱脂棉和精制水的湿棉,经过高压蒸汽处理,我的
  • 我个人最早使用3D打印机是2015年时候,那会国内开始有千元以内的廉价产品先说实用性,普通人买来事实上不论便宜还是贵,和买个PS5或者XBOX差不多,你要不是天
  • 小王父亲因此被同事嘲讽:“女儿30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小王父亲因此被同事嘲讽:“女儿30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
  • (图自网络侵删)#鞠婧祎#她是《漂亮书生》中两袖清风凭才入学堂,怀满腹经纶,一身清贫未敢忘忧国,济天下百姓的才女雪文曦,她是《如意芳霏》中傲骨刚肠四飘零,慧眼明
  • 可爱到爆炸的朋友圈文案句子 1、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本人丰富,无法简介。 3、懒人日记:算了,懒得写。 4、丑的才谈恋爱,美的卖空调。 5、我这
  • 结果你自己看看这是些啥?111我觉得专业课快把我的精气吸光了 看也看不完 背也背不会 每日心情如同图中瓜六晚上和我小弟出去溜溜 他非要和我一起听歌 我寻思给13
  •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
  • 广式点心拥有独特的风味,下午茶时分上茶楼叹茶是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现在在香宫也能享受这“一盅两件”呢!@香格里拉丹绒亚路度假酒店 #乐游沙巴[超话]#今天2
  • 值得一提的是,8月下旬,抖音上线了评论点踩功能,官方表示希望能够“将善意叠加,将恶意折叠”。#带着微博去旅行##历史[超话]#三个字的劝谏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
  • 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 ②与此同时,大家需要知道一点,空气中是有尘埃的,所以远处物体的明度、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也没有前面物体明确,二、通过冷暖来拉开画面的空间①在色彩静物中,我们要善于
  • 别怕 只是看着疼罢了若我偏要强求呢我未曾负过苍生我……只负过她!我想让你明白我的心意,我最想守护的人就在眼前原来要你忘记我,也会这般痛!这双眼睛,这半颗心都是
  • 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人实属不易 从遇到他的那一刻就觉得是爱情 他刚好在了我的审美点上 会打扮 爱运动 打篮球 会弹吉他 身材也还不错 是的我承认刚开始就是一个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