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李先生以上所举事例,尚不足以推翻该《友林乙稿》宋刻本的认定。
首先,所谓“黄氏已经发现了疑点”的“疑点”,只是以残充全而已。《百宋一廛赋注》曰:“又考赵希弁《读书附志》,云《友林詩稿》二卷,有黄景说、曾丰序。今诗既一卷,又无此序,佚其《甲稿》无疑矣。”《百宋一廛书录》又谓:“序文似不全,并多描写字,目首尾多抄补半叶,以诗证之,当是全本。”除此,黄丕烈从未怀疑过其版本,否则就不会赞誉它“在宋椠中别有风神,未容后來摹仿也,予跋之,目为逸品”了。
其次,说此书“书叶的用紙,天头地脚与版心并不一致,书眉用紙是找的旧紙接补上去的,以示陈旧,乱人眼目”,亦有问题。古书书叶陈旧变黄,主要是与空气接触后演变的结果。一般的规律是,线装书书口及天头地脚,每册书的前几叶,接触空气较多,容易陈旧。再有就是线装书书口本有折痕,且经常用手翻叶触摸,更易发黄,甚至破损。我们检视一下此本即可发现,前两叶叶面整体发黄;又,此书曾为包背装或线装,书口外露,故全书书口部分的纸色普遍比其他部分发黄且旧,与古书的蜕变规律相符,这些特征显然不是后人做手脚的结果。
再有,本书不计后人题跋共五十七叶,减去目录前后补抄的一叶半,余五十五叶半。经复核,凡天头(包括李先生所谓“书眉”)颜色更深,涉嫌“用旧纸接补”的有目录第二至第九叶,正文第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一至三十九叶,共二十叶,仅占全书的少一半。并且有不少叶面的天头,纸色比版框内的还浅,且新,例如正文第二至九叶,十三至十九叶等,尤其是最后一叶的上半叶,天头似乎有意接补的新纸,颜色很浅。综上,说此书有意用旧纸接补,“以示陈旧,乱人眼目”,恐证据不足。从本书的纸张情况看,明显比其他几种清影刻及影抄本陈旧,尤其书口部分;墨色发灰且斑驳、脱落,比清影刻本老旧得多。
另外,此本如果是清代影刻,有必要去涂改序文,手书“百七十首”四字及目录的前后半叶,冒充宋本吗?其他冒充宋本的影刻本为什么不这样做?只有宋本,要以残充全,才需如此去做。对此,李盛铎先生是认同的,并认为书贾此种做法,与一些藏书家对旧书过于苛求不无关系。他说:“《史安卿诗集》《宋·艺文志》不著录,意当时必甲、乙稿合刻,不止百七十首。以乙稿仅存,贾人乃刮去跋中数目字,伪作损状,墨笔改填‘百七十首’,冀充完帙。又移跋作序,遂不得不撤弃末叶,致跋者姓氏、年月都不得传。此固贾人之过,亦自来求书者斤斤较量完缺、有序无序之过也。(李盛铎宋本《友林乙稿》跋)”

历史上,凡是人口衰退的时期,都是经济低谷期

中国是人口大国,但由于生育率的低迷不振,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将持续减少已是可以预见的大势所趋,联合国人口署发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回落至10.04亿。这还是中预测值,低预测值只有6.13亿,差不多就是现有人口减半。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也认为,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980年的水平,即10亿人左右。而另一位国内的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则预测:中国到2100年的总人口为5.8亿,到2150年将降到2.8亿。

尽管具体的预测值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本世纪之内中国人口将出现持续负增长的趋势,却是各方都不得不承认的。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来看,人口出现持续性、大幅度的负增长,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往往是经济发展进入低谷期的指征。

老一辈宋史学者漆侠先生曾提出一个理论:自先秦至清末,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为“两个马鞍形”:春秋战国之后,生产力获得显著发展,至秦汉时出现第一个高峰,魏晋以降,生产力低落下来,到隋唐才有所恢复、回升,从而形成为第一个马鞍形;在唐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峰,元代生产力又急遽下降,直到明中叶才恢复到宋代的发展水平,这样又形成了第二个马鞍形。

我们换一个视角鸟瞰历史,也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也大体上出现“两个马鞍形”,而且这“两个马鞍形”跟漆侠先生观察到的“两个马鞍形”是基本重合的。换言之,凡是人口出现大增长的历史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反之亦然,凡是人口出现大衰退的历史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低谷期。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战国时期的人口峰值在4500万以内,从战国到西汉,由于列国争霸、秦灭六国、秦末战乱,人口锐减,但经西汉的休养生息,人口增长至6000万以上,东汉的人口峰值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口高峰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农业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型期,铁器开始广泛应用,域外农作物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引了进来,粮食亩产量出现突破性提高,社会生产力足以维持比从前更高的人口数目。
但是,从三国—魏晋直至南北朝,人口又发生锐减,按葛剑雄先生的研究,三国末期的人口下降为3000万左右,之后三四百年,人口峰值都只能维持在三四千万上下。这是秦后人口发展的第一个谷底,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谷底正好重合。

隋唐终结了大分裂之后,人口增长率才重新慢慢回升,据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唐朝的人口峰值恢复了汉代的水平,略有超过,从而形成第一个马鞍形。随后,在残唐—五代的小分裂时期,由于长年军阀混乱,天灾频繁,人口锐减为2000多万,跌入第二个谷底。
之后,赵宋于乱世中立国,平定中原,老百姓才迎来安居乐业,经近百年的生息,中国人口增长在北宋后期出现了一次“大爆炸”,首次突破一亿,形成历史上第二个人口高峰。
宋朝官方对于人口数目有非常详尽的统计,按北宋大观四年(1110)的户部人口统计,当时户数为20,882,258户,口数为46,734,784口。计算下来,每户平均只有2.2人,这显然不合历史的实情情况与我们的经验常识。原来,宋朝官方的户账通常只登记具有服役义务的成年男丁,二十岁以下的未成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女性,均不计算在内。按宋史学者程民生教授的研究,宋代的平均家庭人口为7人。如此说来,北宋末的人口规模已达到1.4亿,差不多比唐朝人口峰值翻了一番。南宋时,尽管丢了半壁江山,但人口峰值也超过了唐朝。
与人口繁衍同步,两宋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也获得空前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技术的改进、海外高产稻种的引进与推广,宋代南方的稻田平均亩产约有二三石(米),低产时也有一石,最高时亩产量可达六七石(谷),这个产量差不多是战国时期的5倍、唐代的3倍。再加上垦田以及复耕技术在江南的推行,粮食总体产量大增,养活1.4亿人口是大致没有问题的。所以有学者认为宋代出现了一场“绿色革命”:“宋代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和提高亩产量,并取得突出成就,称之为古代的一次绿色革命,应不为过。”

宋代城市工商业也非常繁华,正如一名元朝人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留下的题跋所言:“观者见其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无不嗟赏歆慕,恨不得亲生其时,亲目其事。”如此繁华的城市工商业才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事实上,据赵岗等学者的研究,北宋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1%,南宋时更是达到22.4%。这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城市化率约为7%,民国时才升至10%左右,到1957年,城市化率也不过是15.4%。
然而,南宋之后,中国人口又出现了锐减,尽管元朝的疆域远大于宋朝,但至元二十一年(1284),全国人口才有6800万人左右(参见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不及北宋末的一半,跌入第三个谷底;直到晚明,人口数目才慢慢恢复到北宋末的峰值。这一趋势正好跟漆侠关于经济发展的判断大致相契合:“元代生产力急遽下降,直到明中叶才恢复到宋代的发展水平,这样又形成了第二个马鞍形。”

在晚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清代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大爆炸”,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国人口首次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国人口首次破3亿,道光十四年(1834),中国人口首次突破4亿。这是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第三个高峰。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四万万同胞”便成了中国人的常用语。
而明清时期,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主要体现为大量美洲作物的引进,包括番麦(玉米)、番仔薯(土豆)、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辣椒)等等,我们现在常说的带有“番”字的农作物,基本上就是这一时期引入中国的。而带有“胡”的农作物,则通常是汉朝及之后从西域传入的。“番”字系农作物生长迅速,产量巨大,明清时期的人口大增长主要应归功于这些域外作物的引进。
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密切的正相关。可以说,两者互为因果:经济发展固然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人口增长也给经济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远郊部分,画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园,田园里种的不是庄稼,而是蔬菜;近郊部分,又画了一大群家猪,很可能附近有一个养殖场。
原来,北宋末汴京的人口多达百万之众,用《东京梦华录》的话来说,“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这么多人的日常消费需求,显然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内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市民消费的蔬菜,可以让拥有京郊二十亩地的菜农养活一家三十口人。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自然又促成了生猪养殖业、蔬菜种植业、商品粮运输与仓储业以及其他工商业的繁荣,进而又带动了汴河—运河经济带的兴旺。如果汴京没有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我们肯定领略不到《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繁华景象。
历史告诉我们:不要以为人口是拖累,其实人丁是家国之根本。让我引述明代学者丘浚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盖国之有民,犹仓廪之有粟、府藏之有财也。”

《微信朋友圈文摘》
6月8日是我的新历生日,2021年6月8日是我迄今为止最难忘的生日,原因如图。
小插曲:贝儿收快递那天,我感觉到这个飞利浦的快递是为我的生日准备的,但我当时并没有问,过了几天问贝儿,她说不是为我买的,当然生日这天贝儿把礼物送给我时,虽然我先知先觉,但依然觉得甜蜜无比,原因如图。
大插曲:生日前的几天,由于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而惴惴不安,总担心贝儿会与我分手,所以计算了我俩在一起的日子,当时是二十七天,虽然惶恐,但最后也释然了:我此生能有这甜蜜的二十七天,不管结局如何,都已足够幸运了,当然如果能一辈子都与贝儿甜蜜,那就是修了几世的功德了,自然我会珍惜一辈子!
那天我心里除了决定“疼爱贝儿一辈子”之外,也决定要让贝儿的生日过得同样难忘,她的每一个生日! https://t.cn/R2Wxjd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许这也是Fleabag和菲比想告诉我们的,it’ll worth anyway.尽管后妈是个很令人讨厌的角色,但菲比没有把她刻画成无脑聒噪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位
  • 我相信,濛主自有她所想,万般思量,最后一定是她最喜欢的方向,只要她喜欢,只要她乐意,就算把天整塌了也还有珠穆朗玛顶着。这些年过去,功过是非自有人断,若再重来一次
  • (六)心悸怔忡不寐等症,如由于心阴不足、肝气肝阳两亢者,余常用甘麦大枣汤,或补心丹中加入旋覆、代赭二味,如证见心气心阳衰而冲气上逆者,则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参
  • 就连有些时间没遇上的朋友见到我没多久就说"希望2021你不要再这样气鼓鼓的"…是噢,就单说12月一整个月,可以说我真的是无数次的生气,起冲突
  • 在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早熟荔枝种植基地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巷头村等地,沉甸甸的三月红荔枝压弯了枝头,行走在岛上绿道,荔枝触手可及,摘下一个,果肉晶莹剔透,入口酸中带
  • 有人说,人生路上有2种选择,对自己承受能力有巨大考验,我全部占了✔考研,真是应了那句话不考研会后悔几年,但考研之后会后悔一辈子,我读研的时候头发嗖嗖的掉。#10
  • 生态环境在变,人文环境在变,营商环境在变,对于最近几年铁岭这座城市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曾经在开原工作过的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桐有强烈的感受。金卫东说
  • 心中有心,光中明性,无生无灭,不悲不喜。心中有心,光中明性,无生无灭,不悲不喜。
  • #比格钱钱[超话]#人美心善的小杨送的手机壳[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哇]
  • 三字真言,第一:善攻者,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敌无处可守,第二:善守者,滴水不漏军政严待,敌无处可攻,第三:攻守兼备者,其自彼也知己,攻可胜,守可固,百战不殆,成与
  • 很多新股民由于缺 乏经验,在面对如此繁复的大盘时往往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一些老股民也往往无法对大盘的走势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是刚刚上市的新股,
  • “融合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等不停在地屏上跳跃,展现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产业图谱,囊括了从顶层设计到智慧中枢到智慧应用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区域,
  • 」#王俊凯电影断桥##电影断桥[超话]##断桥##电影断桥##小兰花东方青苍抱头落泪#虞书欣真的有好好去感受小兰花,她说她每次拍戏都会把自己去当成那个角色,去感
  • 朋友:能啊,我说咋有两重声音我瞬间感觉世界都暗淡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吃鸡,为什么要让我受到如此折磨!赶紧拿着20去给治治脑子吧 社死日记其一:人生第一次吃鸡,换个
  • 真正的陪伴都是姐姐们来做的,最受宠的小女儿离的是最远的,又加上这恼人的疫情,连以前每年的探望都变的有些奢侈了…… 疫情快点过去吧,就像谭维维说的一样,不要给自己
  • 【中国有名的三大风水之地】 中国三大风水宝地在哪里?“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蕲州镇,临川县,宜兴县。 (一)湖北省的蕲
  • 但我真的好喜欢这只,长达几年的喜欢哈哈哈哈哈提前心疼一下我找的手作姐妹,这娃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的,棉花少,横纹大,穿衣痕迹还重#南昌领养[超话]# 在线帮小
  • 期待刘宇宁@摩登兄弟刘宇宁 新剧《一念关山》#刘宇宁首个古装男主官宣##刘宇宁一念关山官宣#刘宇宁一念关山|一念关山刘宇宁❥⇢…❶❸❶❹… LYN…❁⃘*゚.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诚信互动 指路不吞必hui ️ ️t.a.g 】 世上难有十善之人,亦难有十恶之人。 小过不惩终成大恶
  • 我看到简单的旋律加上缓慢的元素,像是相册里的的人,他的嘴里能说出什么伤人的话语剩下灵魂它们在这群山之间,像突然开阔了的风隐约持续的裂痕,将她抛向未来还那么迷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