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景德传灯录》卷七)

  这个公案是关于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释一下。

  法常禅师第一次到马祖门下,问:“如何是佛?”马祖告诉他:“即心即佛。”法常禅师马上就开悟。后来他就离开马祖,到大梅山开法度众生去了。马祖听说法常禅师已经开山了,就派了一个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禅师试探虚实。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问:“听说和尚您是曾经参访过马祖,您在马祖门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这里来开山传达法呢?”

  法常禅师回答说:“因为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到这里开山了。”

  这个僧人又告诉法常禅师说:“你可知道,马祖最近说的佛法又跟过去不一样罗。”

  法常禅师就问:“怎么个不一样啊?”

  僧人回答法常禅师说:“最近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禅师听了以后便给了一个评语说:“这个老头儿真是会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到马祖门下,告诉马祖,他到大梅山见了法常禅师,法常禅师是如此跟他讲的。因此马祖就宣布说:“大众啊!你们知道吗?梅子已经熟了。”

机锋不在字面

  这段公案在禅宗非常有名,因为法常禅师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就开悟,然后就自己做师父接引徒众去了,马祖要试探法常禅师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个弟子去,告诉他上一次讲的是“即心即佛”,你开悟了,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禅师有何反应。可是法常禅师不为所动,他说: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听到的还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马祖听了就很赞叹地说:“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已经成熟了,可以做禅师了。

  听到即心即佛就能开悟,非心非佛就觉得是惑乱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两句话,究竟那个才对?这是个大问题。

  依禅法来讲,“即心即佛”错,而“非心非佛”对;依开悟经验来说,因人而异,听到“即心即佛”可能开悟,听到“非心非佛”也可能开悟,这跟开悟本身并无一定之关系。

  说“即心即佛”就是开悟吗?不一定。诸位!现在我们也念了“即心即佛”诸位开悟了吗?但是法常禅师的确因为听到“即心即佛”就开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吗?错!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听到这句话而开悟,不要认为开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错了吗?如果有人听到这句话而开悟,那是因为这句话帮他的忙,并不是因为懂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道理。这个观念,诸位要了解清楚。

  开悟与文字字面的意思,没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有关系。所谓没有一定关系,是说“悟”,并不是悟那句话的含意,但的确因那句话而开悟。譬如有人看到树上桃花而开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开”吗?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开,他就开悟了。又如虚云老和尚,因为在吃茶的时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开水进去,好汤!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开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当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开悟,那给你一个茶杯打打看,你开不开悟?

  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并非就是悟了那个东西,可是当机缘成熟,他的心被一拨一点,突然间就开悟了,不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或那个动作,或那个现象使他开悟,而是因为参禅用功的那个人,已经用功到这个程度达个火候,遇到这个情况在他面前发生,他就开悟了,这是禅的悟境。

  昨天台北市发生这样一桩车祸:有一男一女两个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结果摩托车倒下来,两个人的头颅被大卡车压碎不见了,只剩下身体,惨不忍睹。大卡车是谁开的?不知道,已经开走了。听起来真可怜,也很可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跟开悟看似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案子?那也是一个案子——无头案。并不是因为骑著摩托车而掉下头来,也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走而头掉下来,更不是因为卡车经过而头掉下来。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头就掉下来被压碎了!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骑著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否则头就可能被卡车压掉。”每天车祸案子层出不穷,因有各种各样的车祸,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死亡情况。

  开悟,也是一样,不过开悟的人,并没有像如今发生车祸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几乎都有人因车祸而死亡,却未听说每天几乎都有人因参禅而开悟。所以这里说“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这两句话有什么古怪或魔术。“即心即佛”使法常禅师开悟,是因为法常禅师见了马祖,马祖说了这句话。若不是法常禅师见马祖,当时也不会有人因马祖说这句话而开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开悟啦!

  当然马祖大师能够识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能让他得到开悟的消息。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彻悟、大觉;是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什么叫做“觉”?大梦已醒即是觉。大梦又是什么?就是烦恼生死梦。什么是“烦恼生死梦”?就是在烦恼生死之中,把烦恼当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生死当成自己旅游的乐园。人在生死中,佛称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爱别离苦。在苦中还念念不忘,舍不得这样那样,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环境中的种种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过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当成追求的目标,一生又一生,了无已时,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梦。

  求不到觉得很苦,求到的觉得不稀奇,再换一个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为止。到要死亡的时候,尚觉得有许多事物没有追求到,这种种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还觉得很喜欢这个生死的环境,还觉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这叫做“做大梦”。

  “觉”是从生死的梦中醒来,不再追求任何东西。因此,我们的心如果不为烦恼所困扰,就是觉。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觉悟,就是自觉、觉他;自己已经彻底觉悟,则是觉满。所以自觉、觉他、觉满,便叫做佛,称做大觉世尊。

  众生的心,本来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和众生心,是同一个心,佛心就是众生心。为什么说“三无差别”?因为佛心是智慧心,智慧是由众生的烦恼心转成清净的佛心;不清净的众生心是烦恼心,清净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与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众生未悟时,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过来,则知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没有错。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佛的心,或不当成佛的心,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烦恼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净心,那凡夫永远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认为有一个心是众生的心,或者是有这么一个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众生的心,那么有众生也应该有佛罗?没有不变的众生,也没有定相的佛!为什么?因为众生不会永远是众生,如果众生永远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成佛了。众生能成佛,所以众生不是真的;众生的心能变成佛的心,所以众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个众生的心,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说佛也有一个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无相也无心。

  所以,众生无常心,否则众生不能成佛;佛也是无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执著、有我,岂能算是佛。

  那有没有众生呢?没有!为什么?若有固定的众生,这个众生就完了,没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执著有一个佛,那众生成了佛,就成为永远不变、永恒存在。如果到处都遍在,那就变成泛神论了;永远现佛身,那就变成多神论,而佛教乃是无神论的。因此,佛只有无尽功德,没有固定形象。佛是无相的,处处在,也处处不在,所以叫做如来如去。所以不能讲“有佛”,说“有佛”是毁谤佛。但也不能说“无佛”,否则又成了断灭见的唯物论。因此讲“非心非佛”是对的,因为佛心无相;众生有相,但众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无心、无相的,却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说“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禅师听到了“即心即佛”而开悟,各位现在也听到了,然而你们听到以后却没有开悟。那就是说“即心即佛”这句话,对你们立即的开悟,完全没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废话。

  再说,马祖去考验法常禅师时,是用“非心非佛”来考验他,结果法常禅师说:“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否表示法常禅师执著?牢牢的执著他听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请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执著这么一句话,能算开悟吗?其实,他是以平常心来处理这样的一个考验。所谓“平常心”就是:“我当时开悟,就是听到这句话,我的经验是如此,至于马祖大师又说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讲,和我没有关系。”所谓惑乱人、迷惑人,意即是说:这个老和尚的花样、手段满多的,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说,如果头脑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乱;今天讲这个,明天说那个,究竟什么意思啊!没有开悟的人,这样一听就混淆错乱啦!可是马祖大师真的用这两句帮助两种不同的人。法常禅师得到的帮助,就是“即心即佛”这句话,“非心非佛”则也许真的帮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对法常禅师来讲,他只经验到“即心即佛”。

  为什么马祖说法常禅师“熟”了呢?因为他已经信心十足,已经不受外边眼花撩乱的情况动摇了。法常禅师若非真的开悟,听到马祖又说出另外一句话时,或许会觉得很惊奇,以为他当时听到的、经验到了,可能有问题吗?如果真的如此,他当时就不是真的开悟。由于法常禅师对自己的经验,非常坚决的肯定,所以马祖说他“成熟”了。

#哪一刻意识到爱自己很重要#
分享一个小事,今天和朋友约明天的见面,但是因为餐厅的选择不合彼此的心意而不欢而散了。提出不见的是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今天朋友和我说她想逛街了,顺便一起吃个饭。我说好啊,见见面可以。

但临睡前她发来一堆饭店让我挑,我看了一眼,没有一家是我喜欢的。我就说不想吃。可以去吃208的双套海底捞吗?逛街的话也可以来我家附近的奥特莱斯,便宜。朋友说海底捞太贵了不够划算,又选了几个给我,我看就是烤肉之类的,我也没什么兴趣。同时她让我再找找,但问题是她发的饭店都是在她生活圈以内的,我过去要10公里左右。我再找我这边的,或者其他地方的也不合适。而她附近的都快被她挑遍了。

本身我也不太想吃什么,只是想和她见个面。于是我提议要不一块喝个咖啡就不一起吃饭了。她也直接拒绝❌了。她说想吃的那家餐厅带的有果汁。 她想吃的我不想,我想的她不想,我就说既然这样要不下次再约吧?

她大呼我不靠谱,都是约好的怎么就直接不去。

“真的一家饭店也选不出来吗?”

我说是的,因为我想吃的和你想吃的不一样。你逛街我可以陪你,但是吃饭吃不到一起那喝杯咖啡也行,但是你也不愿意。要不就是,我只找你陪你逛逛街,和你坐在一起聊聊天。

朋友想了想说算了,吃不到一起就下次。她确实是想逛街,而我是无法从逛街里找到价值感的,我对见面的期待就是闲适地喝咖啡,不吃饭的话。

但没多久她又发了一段话,说我改主意改的太快了。朋友之间本来就是要对方想干嘛去陪一陪的,说好的事。害的她挑饭店挑了一个小时?

我想也有必要把话说开,因为让她挑一个小时饭店不是我的本意,聚不了也不是,本身很简单的朋友互相兼容都做不了,那只能说明双方都很自私且开诚布公。于是就给她发了这些话(见图),同时我也把我的另一个想法说了出来:
我们开始接触三年多的时间,每次见面基本都在你家附近。这次要成行的也不例外。我和你沟通过好多回,希望你来我家附近走走。但你没有,包括这次来我家的提议都被你直接忽视掉了。朋友见面是要兼顾的呀,如果你为我考虑,又怎么会只想在自己的地盘呢?

这个顾忌一直盘桓在我的心里,不见面当网友的时候还好,一见面我的内心就升起不平之感。

因为对于其他朋友,见面大多是选中间地带,这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懂得都懂。

而且从这个选择来推断,一个朋友如果老是约会不想去别人的家,不想对别人的生活圈感兴趣,只是希望朋友在自己的生活圈里走来走去的话,可能她就没有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她只打开了自己,却不想走进我啊喂。真正的朋友就是有来有往的,这个道理太简单了。

说完我也很平静,曾经这个问题我和她提过,她总说来,但就是没有。这次的约会,她又没有这个概念。我的期待值就是越来越低。

但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我越来越看重我的存在了,而不是忽视掉我,只顾别人。

曾经我是一个很愿意为朋友付出的人,但是总是为别人付出蛮累的。曾经我很喜欢一个朋友的话就会勤接触,在开始的时候还很热乎。但一旦我不主动了,这些朋友就慢慢淡出视野了。除却无聊需要陪伴的时间,淡去的朋友没有兴趣来了解我,也不打算和我维持友情,而我一直很期待。那有什么意思呢?后来,我就不再这样了,甚至于有些过度补偿,一旦觉得朋友之间存在一些付出过度不公平的事情,特别是情感,我就会克制。平衡的互相温暖,而又互不相欠。因为我没有那么多能量去持续温暖别人,我最需要做的就是爱自己。这样下来,朋友越来越少了,和大多数成年人一样。喜闻乐见,而又甘于孤独。

而拥有朋友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一道光,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前来一起携手前行、惺惺相惜,真正可以在某个深夜,兴盛所致寻怀民,而怀民亦未寝。多么美好的友情?而不是为了你所看重的友情,不断地经营、付出,做出一副“快来找我玩吧”的样子等待朋友到来。

事实上,在友情和爱情中,一旦你摆出缺失感和需求,10%你会得到爱,90%会得到伤害。这样的需求感,你只可以暴露给爸爸妈妈,因为只有他们对你的爱与需求才是毫无保留的。

唯有爱自己,方能爱别人。祝愿我们都能时刻把自己的真实需求铭记在心,别带着压抑和委屈的心情去玩耍,友情也是,爱情也是!

宅家无聊,正事一件没干,无聊的事,被我拿来反复咀嚼,食之无味,但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第一件事二刷了《典籍里的故事》,从此古人便有了模样,尽管我是一个学文学的人,以前高中时讨厌理科,喜欢浅读小说,更通俗喜欢言情小说,便自以为我是文学的爱好者,大言不惭写到“感谢这个世界还有文学”其实不然,那只是我的第二选择,我在未自己的偷懒冠以高尚的代名词,“热爱文学”,细细想来,为自己儿时内心的一抹虚荣和别扭,感到可爱却也恨铁不成钢。现在深究于确觉得自己浅薄与盲目。
典籍里的故事是21年刷到的,因为看到《徐霞客游记》片段而入坑,老老实实刷完了,最近无聊二刷,刷了前三篇,《尚书》、《天工开物》、《史记》,品到了别样的滋味。
《尚书》孔子曾删述六经,成就《书》,后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书》历史悠久,课堂上曾经浅谈过,但我只知名,不知其中渊源如何,更不知对于文明有着怎样的意义,原来自《书》,我们便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最早的民本的思想就是出于《书》;《书》的传承几经波折,传下来更是不易,在综艺中由大红老师演绎的扶生,更是对书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有句话讲,汉无扶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则亦不明其义,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己背负起了文明传承的责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怀,在与现代的相遇中,第一句便问《书》的传承,我更不知是怎样的情怀,提起便泪闪眼眶,更不知是怎样的情怀,以文明的传承的作为自己的责任。我看到这时原来也会哭,我为人的光辉而流泪,为中华的文字之美而惊叹,也为文明的不易,历史的厚重而惊叹,为前人的那种宛如松柏长青的精神而流泪。
《天工开物》
最早接触《天工开物》,是在初中的历史书的右下角,《天工开物》是明末清初的最早的关于科技的总结,作者是宋应星,仅仅几行文字而已,背背也就过去了,而在《典籍当中》,我看到了年少就成名的宋应星,十岁便颂古文,青年的宋应星,喜欢下田插秧,他的大哥宋应升,去喊他用功读书时,他躺在稻田里,翘着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诉说着自己的梦想,能在禾下乘凉的梦想,他的大哥并没有斥责,反而静静倾听,后来宋家二子更是中了乡试第一与第六,邻里皆前来恭贺,宋家二子当时真的意气风发,以梦为马,奔着自己的大好前程,后来青年的宋家儿子与好友涂绍煃一起参加会试,首次科考就遭遇考场舞弊闹剧,前后六次科考都未能及第,耗费近20年的青春年华,但仕途却毫无建树,放在任何人身上,这都是致命打击。但宋应星用乐观与豁达自处,每三年一次赴京赶考,路途遥远,行程万里,舟车赶路每次都要耗时半年之久。但他一路积累了丰富的实用之技、实用之学问,行遍山河大川,将枯燥、疲累的旅途变为沉淀自我的赛道,为日后写作《天工开物》蓄能。后来三人各行其道,确始终有着一个梦想写一本使天下富足的书,宋应星辗转半生《天工开物》终于刊印成书,完成了自己少时的梦,更是三人友谊的证明。因此,当老年宋应星佝偻着背脊,追忆相继过世的两位兄弟时,我们才能如此共情。宋应星与两位兄长站在T型舞台两端“阴阳相隔”,互诉思念,这样的情景实在令人泪目;《天工开物》开篇便是《乃粒》,秉持的思想便是贵五谷而贱金玉,这在当时是何其的可贵的思想,而我也为当时三人的豪情壮志所感叹,在《天工开物》当中三人更“叛逆”划重点——“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此般豪情令他人侧目,更为我们当代人所欠缺!最令人动容莫过于跨越千年的“袁隆平院士与宋应星的握手”,去年看袁隆平院士还在,如今却早已不在,跨越时空的“禾下乘凉梦”在如今成为现实。
最近终于抽空看了莫言的《生死疲劳》,“驴折腾,牛犟劲,猪欢叫,狗在广场集合,猴子学戴帽。旧债一笔勾销,是非谁知晓?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莫言先生很有名,我却一直没看过他的作品。吃了书友的安一利,买了这本书想一品大家风范。看完后的感觉很是矛盾,酣淋又身心疲惫。沉迷于他大胆诙谐的写作风格,看的停不下来。可就是因为代入感太强了,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次轮回,看世间百态,末了竟有一种沧桑感。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幕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大头婴儿;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莫言用短短43天却写尽几世疲惫,有人说《生死疲劳》的终点就是《活着》,《活着》就是《生死疲劳》的最好演绎。这个故事让你看到50多年的历史,一步一步推进。书中的主人公们有的飞黄腾达,有的生命凋零。西门闹每一次轮回,似乎都是新开始的机会,但他却从未离开这片土地。不由想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轮回真的有意义吗?人性有如钟摆,总要在痛苦和 欲望之间摆动。再活一次,你依旧会在尝遍人间酸甜苦辣,再被情欲之火吞噬。
那什么是有意义的呢?我想是清醒的生活的力量。故事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蓝脸,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遗世独立得活着,即便亲人反目,众人攻讦,也坚守自己的信念。面对现实的混乱,他说:“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 而西门闹一次次的轮回经历,他的仇恨在一步步地消解,见解却一步步的深入。只有看透了现实的本质,才有可能跨越六道轮回的生死疲劳。
没有人能够穿越所有苦难,但我们可以直面人性深处的绝望,最后清醒地活下去。
扉页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也许你只有自己翻开书,才能体会这种感受:在度痛苦时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
我也为自身感到羞愧,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书,用我浅薄的文字,难以概述内心的震撼,我以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如高山流水般,其实,莫言先生写作风格辛辣,用词不当时而谈得上用词“粗俗”,时而却又独有高密的温暖,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所感到大胆,我时不时为着西门驴的感同身受,确下一秒清醒的从他人的视角揣测西门牛的内心,我时而沉浸在故事当中,转眼就被出现的莫言拉扯回现实,我同书中的文字上浮而又下沉,似乎所学的知识真的与眼前的文字所重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肥肥购房政策真是吃相难看,本来就是市场行为,搞那么多政策限制。有钱符合要求运气好你就买,搞什么人才呀,职住平衡,凭什么因为工作地点划分购房优劣?真是c房第一名。
  • #荒木经惟# 这张照片中的女人一定是在打工沙龙上班的小姐,而右边的男人会经常去光顾。这男人完全迷上这女人了。而女人虽然已经有小孩,还是非常地女人呢…… 还有一
  • (PS:我闹着玩儿的,狗头保命[二哈][二哈][二哈][二哈])哎,这星期就很颓废了,但是早读是拼命读了,每次都读剩自己一个人的声音,但是早读的印象很深刻啊!然
  • 据悉,近年来,许昌市兴起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和游园项目,在提高土地收益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据悉,近年来,许昌市兴起了一些特色农业项目和游园项目,在提高土地
  • 遗憾的是没有当面说分手 遗憾的是没有兑现所有的承诺就分开了 遗憾的是我不知道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我就穿好看点了但那天我有说不尽的不舍还一直问下次见面会是多久呢
  • 再一次我淹没在掌声中 眼前的你竟如此激动 黑暗中 世界仿佛已停止转动 你我的心 不用双手也能相拥 如果有一天 我迷失风雨中 我知道你会 为我疗伤止痛 也许我们的
  • 这应该是上士闻道吧,但是他的生活却是越来越苦,而且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让黄时一心情非常苦闷,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到深山里,找一位传说中得道高僧为自己指点迷津。老人
  • 噶瑪巴尊者任何曾經見過我、聽過我的名號、想到我善或不善的特質,甚或曾經被從我這個方向吹過的風碰觸到的一切眾生。任何曾經見過我、聽過我的名號、想到我善或不善的特質
  • 观后感就是希望连更不要停(当然三三身体最重要,我会一直陪伴下去的[抱抱])期待全套出本,我一定会买漫圈小伙伴勇敢入坑吧,我保证你绝对不会后悔。九宫格根本不够放我
  • 综上来看,美国政府救波音是真,但希望利用波音限制中国商用客机进军全球市场,才是根源。随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签署紧急法令,将全部波音737 MAX 8和MAX
  • 一个再懒散的人,在他擅长的事情上,一定是非常有纪律的。他的自律和规矩,都用在了他最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 把钻石海域搬进婚礼现场:跌入童话的浪漫里水色温柔,波光潋滟。#婚礼##六安凰嫁婚礼##疯狂婚礼季[超话]##婚礼策划##婚礼摄影##六安婚庆##婚礼灵感# 芝麻
  • 同时,命中有华盖之人偏爱干净整洁,更甚至还有洁癖。#国学知识# 从手相来看为人性格稍微内向保守了点,很少主动与人交谈,不过比较聪明,做事小心翼翼,喜怒不形于色。
  • 时光静好,心,永远微笑向暖;不假想,不期望,过好每个今天,让日子过的单纯而美好;美好的,留在心底;遗憾的,随风散去;风来自很远的地方,去看看又何妨。这已过去的一
  • 又问了柯陈家里兄弟的名字,算计已定,写下一状,先告至兵巡衙门。汪秀才装出看重交江湖义气之人,让三兄弟放下戒备,觉得遇见了同道中人。
  • 今天翻老友的朋友圈,许夕芮、唐煜尧,施坤辰、吴玉琳、周冰艳…这些人里,有发小有同学大家好像都变了好多,又好像一点没变,朋友圈陌生到让我略有寒意,声音、面庞、语气
  • 再谈空间,给一张图,大概率会杀到两条线的区域,而且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中间也会有盘中的拉升,但都不是买点!首先时间上,至少有十天以上的调整,等换手慢慢缩到10%
  • 有些人不属于你 但遇见了也挺好我后来オ知道 真正放下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不是空荡荡却嗡嗡响 也不是心里缺了很大的一块而是我继续进行着我原有的生活吃饭 看书看电影 每
  • 即:“一调”是指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政策,原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一建立”是指建立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机制,将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一扩
  • 其次,KiWi EV的底盘也刷新了我对微型电动车的认知。其次,KiWi EV的底盘也刷新了我对微型电动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