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曾说:往往有大菩萨和罗汉到人间来应化,这个和尚就是示现那种苦恼身!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他的个子很矮,只有一只眼睛,说话时口角流涎,人家也听不到,出坡时气力又小。他到云居山来出家,一定要拜虚云老和尚为师,别人收他他也不愿。课时老和尚不愿意收他为徒,他就经常到老和尚那里长跪不起。

到了一九五六年正月快要传戒时,有一天,他长跪在老和尚门外,天下着大雪,他还是不起来。第二天,几位侍者上早殿时,才知道他整晚一直跪在那里,身上堆满了雪。几位侍者立即回去告知老和尚,老和尚叫他进去骂了一顿后,就答应给他号条,开戒时他就拿这个挂号名单去受戒。

一九五八年宽定师跑到缅甸和泰国的边界去,在那里被边界官员抓住了,要枪毙他,他一点也不怕,后来边界官看见他只是一个苦恼和尚,就把他放了,要他返回江西。可是数天之后,他又走折回泰国。闻说他现在居住在泰国某一个大寺,当了该寺的首座,地位很是尊崇。因为他到了泰国行脚时,乐修苦行,别人看见既惊奇又赞叹。他在泰国白天出来托钵化缘饭食,晚上在树上打坐。时间长了,当地的人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就把他请到大寺里供养,现在已七十多岁了,前年还有人在泰国见到他。

师父们想一想:宽定师这个人,不论谁都看得出来是个苦恼人,只有一只眼睛,个子又矮,相貌很丑,说话时人家听不懂又流口水,当时大家都认同他是一个最苦恼的人。但是大家只能看见他外表苦恼,他的内心境界却无法知道了。现在云居山那些老人,谈起他时仍对他很敬佩。其实苦恼人心中不一定是苦恼的,我们一般的凡夫又怎能知道他们内心的境界呢?

我们出家修行人,不论在何时何地,见到外貌苦恼的出家人都要生起怜悯心和恭敬心,千万不能生起厌恶心。因为那些苦恼人之中,可能有的心中境界是很崇高的,你要是只看表面,那么便容易看错人了。

虚云老和尚曾说:“往往有大菩萨和罗汉到人间来应化,他就是示现那种苦恼身,因为以此苦恼身才好教化那些苦恼人。因为苦恼人太可怜了,若他不示现苦恼身,苦恼人就不肯亲近他,他就没有办法教化了。他现了苦恼身以后呢,苦恼人见到是同类人,就很乐意亲近他了,于是他就容易教化他们了。”

虚云老和尚还教导我们:“你们这些小和尚今后一定要紧记啊,出外行脚参学时,若碰见苦恼出家人,不论是首堂或是二堂师父,你们都要恭敬怜悯他、同情他;若见到他有什么苦恼,也要尽量帮助他解决,应尽你身上所有去帮助他,不要舍不得,更不要因他是一个苦恼人而看不起他,不理睬他,否则你就会当面错过这个机缘了。因为苦恼人说不定是果位的人来应化的,你如果是同情他、悲悯他、照顾他呢,你得到的福报就很大了;反之你如果歧视他、不理睬他,你便会得到罪过呢。”老和尚这番说话是经常和我们说的。

昔日有一位二十多岁的禅和子在福建鼓山挂单,他看见云水堂有一生癞病僧,其他人都讨厌他,远离他。这位禅和子很慈悲,发心替他洗涤秽物,细心的照顾病僧。后来病僧好了,与禅和子一同起单,病僧说:“我很多谢你的照顾,病才能医好,否则我早就死了,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小庙去住吧。”禅和子说:“我先朝五台,将来再到你的小庙去吧。”

禅和子朝完五台后,回到鼓山,忆及病僧之约,便按照其指示前往探访,那病僧早已在一金碧明亮的寺门边迎接他说:“等你很久了,这么迟到!”便倒一杯水给他喝,禅和子说:“我在路上还未吃饭呢。”病僧说:“请稍后片刻,饭就送来。”病僧便去牵牛、犁田、播种、插秧、拔秧、薅草、割稻子、碾米、做饭,不知怎样搅的,顷刻间饭就弄好了。饭吃完以后,禅和子想告假离去,病僧请他留宿了一晚。翌日天明下山,则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已改朝换代过了很多年了。

在丛林中的确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的。今天把老和尚的话在这里和诸位师父们再说一遍,因为师父们常会在外面跑的,在外跑的时候若遇到苦恼人,就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救济他,这就是我们出家修行人的本份了。

——(《绍云老和尚开示录》)#佛法看世间##修行#

顿悟顿修顿证为顿教
直下无心便是道
顿悟是一法不立,
不谈法相,直取法性
无智不能证得法身,
依智而显体
因果通三世,
否定因果叫做断见外道
懂得佛法的人就懂得做人
心如大海,量比虚空
世间最窄之处是生死一线间
宇宙最宽之处是迷悟一念间
大悲心和恻隐之心
是成佛的条件
无明、傲慢是永恒的陷阱
能忍则有智,有智必能忍
无明深重的人
会让你的人生变成笑话
普愿天下苍生都能
依如来智慧而活着
无论你的无明有多重,
好好听经闻法
解如来的真实义,
你自性的太阳就会升起
真实的智慧与幸福
是活在当下的正道
语言是彼此误会的源头,
观念不同是人心灵最远的距离——慧律法师开示

何为佛性?(1)

何为佛性呢?我们用觉性来说清楚,一位修行人不认识觉性,不把觉性了解透彻,听法会忘记的,听了又记不住。我们听闻佛法为什么记不住?

因为他不理解!我们一问:“你懂吗?”“我懂了。”“你跟我讲讲?”“我还是记不住。”证明还是不懂,只有懂得运用觉性,明白以后会运用的人就是悟了、明白了,指的就是悟道了,其实是很容易悟道。只是我们不用心听,虽然听了,下课以后就东想西想,就没有把听课的时候,这些重要的部分做为忆念。

01

—我们这里讲一段历史,达摩是在公元500多年之时来到我们此土的,他对我们佛教的贡献比较大,达摩的时代其实是公元后的500多年,那佛陀的时代是公元前的600多年。公元前的600多年加上公元后的500多年,那是多少年?佛历都1100多年之久,才有达摩祖师的。

按传承达摩是排在第28代祖,佛陀的弟子排在第一代的是迦叶,第二代是阿难,第三代末田地,第四代商那和修,第五代是优波掘,其实叫优波掘多,印度话是带尾音的,就像我们说parami就是波罗蜜,印度话不这么说,paramita,它是带尾音的,“波罗蜜多”。“多”就是个尾音,不含任何意思的,就是到彼岸,最圆满的彼岸已就是佛陀,就是波罗蜜多,要应用什么?要应用般若。达摩祖师当时有一段话,是他的弟子与达摩的侄子——异见王的对话。

这一段话他说了觉性的,我们听听这一段话,听了以后还是觉得语言很好,缜密性应当是不错,可是应当不一定能听懂,反而我们的《阿含经》才把它说清楚的,它说的是觉性,也就是说的觉性。当时这个异见王问了很多的比丘,问很多佛教教中的四众弟子,都没有办法回答他的疑惑,他就开始毁坏寺庙,赶出家人还俗,正好遇到了婆罗提。婆罗提是达摩的弟子,就来阻止,因此有了这一段对话,因为婆罗提与异见王对话完以后,异见王就觉悟了,从此就护持佛法,证明婆罗提的功德很大,这段对话很重要,是专门说觉性的。

异见王问:“什么是佛?只要你今天把什么是佛告诉我,我听明白就继续护持,不然继续毁坏。”他是这样的一个思想,什么是佛?何者为佛?

婆罗提回答:“见性是佛!”就指的觉性,就是本自的觉性就是见性,见性是佛。

异见王接着问婆罗提:“你说见性是佛,你见性了吗?”

婆罗提回答:“我见佛性。”觉性跟佛性他已经合在一起了,我见佛性,就是我已经见到佛性了。

异见王接着问:“性在何处呀?在什么地方?”

婆罗提回答:“性在作用!”性是在起作用的,是时时在起作用的。

异见王就说:“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到底是什么作用,我怎么不见呢?

婆罗提就回答:“王若作用,异见王假如说你都能起作用,都会用,那你何必问我,无有不是,处处都是。”意思就是说你异见王你不懂得用,体亦难现,它的力量就难以显现。证明就是说骑马找马,你本来就骑在马上,还要找马,骑牛找牛,你本身就有宝,你还要找宝,宝就在你身上,还要找宝,只是你不认识而已。

异见王接着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他好像明白一点点了,意思就是说打你一拳你是觉知的,这就是觉性,放点盐到口里面,你就感觉到是咸的嘛。

他好像是明白这个道理了,是明白这个觉性是在当下,只是他没有体会过,他没有去冷静地认知过,不用去找的意思。他就明白了一点点。

异见王接着问:“假若当下起作用的时候,几处出现,在几处呀?”

婆罗提回答:“若出现时,当有其八”,就是有八处,八个地方在出现。

“在胎为身”,在胎的时候,一开始这个觉性就没离开过,在胎就是胎生,住胎这一段,哪怕是出胎,一般凡夫之人是混沌的。难道就没感觉吗?还是有感觉的,只是从当时到现在,我们都忘记掉了,觉性是时时,是暖识寿,那怕住胎、出生、深度睡眠都是在的,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的,不用找,所以在胎为身叫胎生。

“处事为人”,我们跟人在沟通、协调,见面都说这是某某人,这是处事之道,就名为一个人,处事为人,这时候你时时都是我感觉的,我觉的是这样的,我觉的你会这么说,叫处事为人。这个人是错的,这个人是对的,我们这样去分辨叫处事为人。这人很坏,这人很善良,这人很孝顺,我们处事为人,这么来分辨的。

“在眼曰见”,在眼,我们看到的时候,说看到、看到,我看到了。你感觉如何?我感觉到了,他是一个人,我感觉它是一座山,都有觉性的,觉性都没离开过的,在眼的时候,曰见。

“在耳曰闻”,我听到了。

“在鼻辨香”,在鼻根的时候辨香。

“在口谈论”……你离不开觉性的,你离不开感知的。

“在手执捉”,执,就是手抓住了,抓取什么事物,抓取什么资具的意思,在手去拿、去执,手执火炬,就是拿的意思。捉,把它捉住的意思,在手执捉。

“在足奔跑”,我的脚很累,我的脚跑的很疼,在足的时候你就会注意,伸脚、提足、踏足都是有感觉的,在足是奔跑或者是行走,或者是在运奔(运行奔走)。

“所谓遍现俱该沙界”。遍,就是我们有时想的很开,心胸很开朗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就指的都很欢喜,欢喜的时候心很开朗,他的心很宽大、很广大,他的包容心、布施都可以,一旦他恨一个人就不可以。遍,心就指他的这个觉性遍现的时候,就具足了遍法界的意思,心宽的时候,只要觉性你了知的时候,你知道、你明白的时候,就可以原谅别人、包容别人,遍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度众生是无量的,,就叫我们的觉性,遍现的时候“俱该沙界”。

“收摄是在一微尘”。收摄时候、专注的时候就好像能够专注到小小的一个小范围,一微尘、一点上,收摄是在一微尘之中。认识者,清楚地如实知之,这个识者就知道是佛性了,佛性是无处不在,觉性是时时都在,它是不用修的。 https://t.cn/R2WxlG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是只有眼泪才代表悲伤,不吵不闹才是最后的绝"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回头想想,有过特别困难的时候:看着满是术语的各式检查报告,读不出来个所以然;家里着
  • 卧室门永远是关着的,因为闻不了一丁点饭菜的味道再后来,孕期湿疹也找上我,控制不住去抓,皮也抓烂了,月份不够也不能抹药,看到网上说这个和孕期激素有关,生完才能好的
  • 更有意思的是,去年开庭时它又临时追加了19条微博,举证时效与诉讼请求严重存疑。我的微博2019年就设了“半年可见”而且案涉微博已找不到,应该是微博方删除了。
  • 这款定位于“中型都市智电SUV”的车型,不仅搭载了12项全球首创硬核技术,更拥有超100项全系标配,集安全、舒适、智能、性能、效率、颜值于一身,成为了都市出行的
  • 1号地块半围合,从做产值角度,还尚可理解;3号地块完全可以做阵列,搞了个全围合,不得其解。▶️重点:1楼不架空、大堂矮爬爬的,对于高总价楼盘而言,这是很大的bu
  • 最近PVC、工业硅和不锈钢三个品种有人开始亏钱了,都觉得库存那么高,价格还涨那么快,哪里是顶?要不要扛? 现在有两类资金可能很难受: 1、产业里把套保做成投
  • 《五》寸幅荧屏,济济佳人才子,光华灿灿眼瞭乱;无边网络,纷纷民意国情,世事悠悠心挂牵。《七》寸幅观天下,漫卷风云,奔涌江河,尽在掌边演绎;千章发网间,纷呈今古,
  • 说到FF7还想起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当年经常有人会把前传核心危机当成最终幻想7,有些新人在发帖的时候会说FF7如何如何但实际上说的是FF7CC的内容,因此老玩家们
  • #未完待续#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微博音乐影响力榜##摩登兄弟刘宇宁单依纯未完待续##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在
  • #教育学考研##徐影教育学# 好想好想看看考研人的购物车 哈哈哈我也有一些好物想要分享给大家首先当然是一些考研人必备的书籍:1.徐影考研全家桶:应试解析、框架
  • 细数的活以后再做,反正现在我也算是在按自己的方式过日子,虽然我不确信我能活得有多好,即使如此,我也知道,明天有变化无穷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黎明的清新空气,突如
  • 」布曰:「朝廷每欲屏元祐黨人而安持獨進,安持在元祐中附麗大防,大防臨行,猶且薦之,而紹聖中獨進用,臣所不曉。◎喜歡:Lus'an祖靈祭歌謠、拉魯島(Lalu)、
  • ”  看着荆兰安面上带着调侃,我更加脸热,猜测她刚刚是不是看到了我和澹台烬拉拉扯扯的。”  听着荆兰安的脚步声和应答声越来越近,澹台烬却仍旧维持抱着我的姿势不动
  • 少年以欢愉心情听雨读诗,壮年以慨然心情听雨读诗,可它早已如雨打风吹去了,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好像木然无动于衷了。滴答之雨仍下个不停,这雨又把我带入了姑
  • [爱心][爱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就要有自己喜欢的人同行,与时光和生活温柔相待,不要想太多,不要苛求太多,不要在意太多,如此才会被生活和岁月善待。”人的一生总
  • 见太公要伏地给自己大礼,刘邦不由大惊,急忙上前扶住:“阿翁,这是耍甚么把戏?老归老,尚不至昏头了吧?”太公便道:“皇帝,人主也。不跪拜可乎?岂能以我而乱天下礼法
  • [送花花][送花花][送花花]【巴林右旗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提升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营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浓厚氛
  • 遇见你就是一辈子的事陪你见证更多的美好@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力]刘宇宁卓不凡[给力]刘宇宁天行健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魏劭[给力
  • 五月过得真快好几次我想在忙碌的一天里抽出一点点时间发个微博都未果……今天刚来大姨妈拖着虚弱的身子顺理成章地在宿舍待了一天刚好把近一个月的记忆导出一下————最近
  • 即使知道冠军是小概率事件,也可以好好享受这一天。感谢球队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庆祝这美丽的一天,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比胜利更重要的是享受共同努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