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在中唐后盛行于禅门,随着禅门的推广被各宗所推崇,祖师大德更是誉其为“开悟的楞严”,禅宗常云以指指月,而楞严就似其月,此亦是佛教诸宗之法眼。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明心见性,在《楞严经》中阿难认攀缘之染污心为心,被佛陀征诘此心后又陷入断见的迷惑,于是佛陀又开示其真实之性,经中一正一反的“七处征心”与“十番显见(性)”,即是六祖开示慧明的“不思善不思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要义,更是修证明心见性的认知前提。

慧能在黄梅开悟后启和尚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等,若具体展开之,即是《楞严经》中四科七大无非本是如来藏之性。

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核心思想“三谛三观”之学(真谛、俗谛、第一义谛;空观、假观、中观)即是《楞严经》中的“三藏一心”之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天台宗所依的根本经典是《妙法莲华经》,该经中流通最广的是“观世音普门品”,而《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化身与十四无畏,恰好与其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在汉地八大宗派中,净土宗算是非常的独特,其三根普被、圆顿直捷的宗风,使得没文化的老太太念佛,都可以与八地以上的菩萨同一旨趋,简单到一句佛号即能成就不退佛地之果。而念佛中的实相法门亦可比肩于禅宗与天台的高度,此高度即在《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体现。近代的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就将《楞严经》之念佛圆通章列入净土所依的根本经典中,其“一门深入”与“都摄六根”的法义也都被净土宗定为念佛的核心要领。

楞严有中兴华严宗之功,自宋代以来,注疏楞严的华严门人不下十七家,故华严宗人喜欢以义理精湛的《楞严经》来诠释华严奥义。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其事事无碍的十玄佛境尽显华严的圆融至极,而《楞严经》中“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小中见大”及“现尘、现界不相留碍”等境界亦是事事无碍的修正体会,此正是引入华严境界的关键,亦可说是华严的法眼。

华严诸家将《起信论》中的三细六粗配合楞严的宇宙发生论来诠释,故华严之奥义皆不离楞严之义理。

唯识宗是唐代玄奘大师所开创的宗派,玄奘大师的八识说,立第八识-根本识-阿赖耶识唯虚妄,而在他之前的真谛法师,其唯识学的特点是在阿赖耶识之外另立第九识“无垢识”,此处正是玄奘大师所反对的。阿赖耶识在《楞严经》中则称之为“识精元明”,既不立第九识,但也说明虚妄唯识之本质,即轮回的本质是阿赖耶识,然阿赖耶识的本质又是什么?“识精元明”意思是“识”的本质是明,故无明之性也是自性。

然凡所有立皆是方便,在《楞严经》中明确提出“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真实处一法不立,若立一真心,也是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勉强假设的。故参透《楞严经》的法义,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证悟唯识之自性的道理。

三论宗是弘扬龙树中观的学派,而中观的般若,毕竟空的精神,也恰恰是《楞严经》中一再强调的,佛陀破阿难执心为常为断,故说七处征心与十番显见,此即是中观的“不断不灭”,在七处征心中,佛陀破阿难执心是一体或多体,此即是中观的“不一不异”,另外,经中的“非内非外”,“非即非离”等皆是与三论宗的中道不二思想相应。龙树素有八大宗派之祖的称号,缘因就在于佛教任何宗派都离不开中道不二之正见,自《楞严经》问世以来,得到了历代祖师大德的一致认可,关键就是于其正法眼目。

律宗、密宗也都与楞严关系甚深,出家人每天早上的功课中都有楞严咒的诵持,而律仪的精神在于守护根门,此在经中也有详细说明。《楞严经》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佛教的百科全书,其教义几乎囊括佛教所有,然其核心旨趋纯正无二,这在其它佛教经典中是不多见的,故祖师有云:“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望佛子今生都能有缘亲近楞严,深入参究而得证果。

楞严经:真心在哪里?并非你所思所想的那颗“心”

佛学是心学,从心学的角度探寻宇宙万有之本源。佛学中的“心”,其本质指的就是佛性、自性。那么什么是佛性呢?

在素称“经中之王”的《楞严经》之中,有一个著名的“七处征心”公案。说的是佛陀征问阿难尊者“心”到底在何处。阿难尊者说出7种答案,最后都被佛陀以“无有是处”给破斥了。以下是阿难尊者关于“心”在何处的7个回答。

1.心在身内

我们的肉团之心在身体内部,那么真心也在身体的内部,这似乎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2.心在身外

心就如一盏灯光一般,在身外发光,就能够照见身外的一切。心灯不在身内,就照不见身内的脏腑。我们只能看到身外的一切,却看不到身内的东西,故而心在身外。

3.心在神经之根里

既然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那么心是潜伏于神经的根里。这里可以举一个眼睛的例子说明。假如眼睛戴上玻璃眼镜,玻璃眼镜并没有障碍眼睛本身的视觉。眼睛看见外面的形象,心就随着产生分别作用。正是因为心在眼神经的根里,故而导致不能自见内部,却可以照见外界。

4.心在内外明暗之间

人的身体之中,脏腑在内,处于暗昧;眼耳鼻等窍穴在外,处于光明。张眼见到光明,是谓“见外”,闭眼见暗昧,是谓“见内”(这一次阿难尊者没有明确指出心在何处,只是根据见明见暗说明心的现象)。

5.心于随所合处

佛曾言“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依此可知思维的作用,即是心之本体。思维与外界之物相连和之处,即是心所在之处。故而心不确定是在外还是在内,它是随思维变动的。

6.心在身体与外象的中间

在内寻不到能知能觉之心,在外亦寻不到此心。身与心有相互知觉的关系,这说明真心存在与身体与外象的中间。

7.心于无所著处

佛说心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佛也曾说不住于一切,对万有无所执着,就是心的作用。据此可知,倘若现在心中无着无念,就是心本身。

阿难尊者7次所回答的“心”的所在,其实都是以后天有生有灭的意识作为“真心”。即是以四大六根和合的假身当作真我,这种认识从根本上而言是错误的。

《楞严经》到了最后,其实也没有明确指出“真心”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说呢?因为“真心”本来是不可说的,“真心”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真心的特点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当然不是阿难所说的有生有灭的“心”。何谓“真心”,唯有修行者在不断地深入修行中渐渐体会。

至少我们有一点要知道,我们在世间所思所想的、有情感的、迁流变化之心,绝非佛陀所说的“真心”。

【 丁师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怎么修?从哪里入手? 】

所谓的修行,到底是修什么?怎么修?从哪里入手?这是所有修行人必须知道的。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搞清楚,都属瞎修盲练!

修什么?大家常说的修心,什么是心?在楞严经上,佛陀问阿难,问出了一个“七处征心”,结果是心无方所,心无形象,心无处不在,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是圆满的无需修。修心一词就不是正确的。

在灵修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修心养性”。心是圆满的根本不用修。那么“性”呢?性应该是本性,性是不动意,也就是说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东西你怎么“养”,养就成了问题。我们认为,说这些话的人,他不知道心是圆满的,性是不可改变的。心性是一,也是不可分割的。

还有一部分人,自称是修禅的。禅是什么?我们认为禅是心不动的状态,心只有这一种状态“不动”。心不动为禅。如果说修的话,怎么修,心无形心无象修它的什么东西,只要修,就有个东西可修,它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所以它是宇宙万物的载体。

所谓的修禅,就是俢心的状态,状态可修吗?心无形象,唯一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动的状态,被修行界称之为“禅”。不动、不变、永恒,无生灭、无增减。这就是心的本性,被修行人称为空性。这说明“性”也不是修的!心、性、禅、是说的一个“东西”,它是不可修,不能修,不用修的。

心是一个载体,它运载着一切的有。心又什么都不是,因为心什么都不是,所以放上个什么它就是什么,放上个善它就是善心,就会产生善的概念。放上个恶它就是恶心,就有恶的概念。放上个宇宙,你的心就变成了宇宙。你就会有宇宙的概念。虽然这个心无形象,你必须承认它的存在,没有它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成立!

不修心、不修性、不修禅。修什么?既然心是一切万物的载体,站在人这个角度上,这个“万物中”就会有对错、善恶、好坏的分别。心上的被载物中也应有,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固定不变的角度。也有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因为缺少带给你的强烈欲望。及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衡量标准。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潜意识的缺失,带来的控制欲。和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产生的恐惧。

那么到底修什么,我们认为:修行,修的是放在你心上的不自信,和因不自信而产生的恐惧。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潜意识,和因潜意识的缺失带来的控制欲。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你内在对你周围人、事、物的标准与外部世间的差距。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因缺少而带来的强烈欲望。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因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坚固不破的角度。修的是你放在心上的相对立的二元概念,和你认为是真实的那些虚幻。这就是我们要修的“地方”。

怎么修,即然有可修的“地方”,看看这些可修的地方是从哪里来的:虚幻是哪里来的?二元对立的概念呢,它从哪里来?牢不可破的角度呢,是不是心上的被载物?这一切概念:对错、善恶、好坏、等等是不是大脑的产物。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心是什么样?如果知道没有这些心是什么样了,这些东西(包括人体和人的思想)就成为我们的“工具”。

所谓的修行,不过是“回过头来”,认识一下自己而已。

从哪里入手呢?既然思维是工具,身体是工具,那么我们的“觉知”也应是个工具。我们利用我们的觉知,觉知心上的被载物。心上只要有被载物,被载物就会向外表现。什么东西表现就觉知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就不要管它。觉知之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只是觉知,只是知道。

如:在日常生活中,觉知自己正在生气,当知道生气的同时,气就会消失,气消之后知也随灭,知灭的瞬间,生气的念就会升起,念起即觉,念自动消失。只要觉知不灭,念就不起。就这样觉知所有的念,念就不会起来。就这样长期训练自己的觉知,训练到无念时觉知也在,这时觉知就会自动的,与无念之后的空——相合,因空无处不在,因空没有时间,觉知就会无所不知,觉知就会无始无终,给你的感觉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感觉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

至此还是个境界,当这个境界也消失时,会是个什么?就拿道教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先天地未生他已生,后天地已灭他不灭。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地藏菩萨本愿经》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
  • 平时都下班就在家躺着,结果连加大半个月的班,突然格外向往自由[喵喵]我最好最好的富婆姐妹抛弃刚订婚的男朋友和我一起炫的饭和某位小伙伴加班后去喝的绿豆汤,怕不好喝
  • #新加坡留学[超话]##新源飞教育一站式##新加坡寄宿家庭# 打架还手的孩子和默默忍受的孩子,长大后的区别,可不是一星半点定会发生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毕竟我
  • 【覃卫国走访慰问部分市级老干部】6月2日上午,市委书记、市长覃卫国走访慰问王邦杰、李凤龙、郭云修、黄灵光、吴孝雨、赵长顺、欧阳其昭等市级老干部,感谢他们一直以来
  • 】“哈喽大家好,我是跨境老樊,纵观跨境生态,分享物流资讯,欢迎来到老樊的跨境空间站……”“关注跨境老樊,为您的货物保驾护航!”时间回拨至2021年5月,那个脑袋
  • ——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48.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杜甫《羌村三首·其三》25.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26. 五月虽热
  • 那么,除了鲜枸杞汁和莲子山药粥,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还有哪些是有调经功效的药膳呢?4.何首乌炖鸡原料:制首乌50克,母鸡1只,葱姜等适量。
  • 15.你不睡,我不睡,你看我俩多般配16.还有八个月就过生日了,我现在吃个蛋糕不过分吧这脸胖得 应该说肿啊哈哈哈哈哈哈头发还是没留长 又把留了几个月的✂️了今天
  • 设计师一定跟我一样是个懒得在办公室来回接水,每天又不得不喝很多茶水续命的人,他还一定很爱喝奶昔,应该也很爱运动游泳旅游,不然这个杯子怎么能这么功能齐全呢!夏日的
  • #住在江门# 近日,《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有关退休人员缴费年限及其待遇标准的有关规定与我市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出入较
  • via 福州发布【100T.Reapered监督:Xiaohu在MSI决赛先锋团 细节和水准上都非常高】#2022LCS夏季赛# #2022LCS#Q:MSI结
  • 调研数据显示,说唱音乐创作者呈现年轻化趋势,00后比例超3/4,成为说唱创作主力军。#00后歌手的创作实力#6月16日,网易云音乐今日发布《中文说唱音乐报告(2
  • 又一个冬天快要来了 我非常喜欢秋冬的阳光 喜欢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幻想一会 每次这个阳光都会让我想起高中的时候读过的王泓人的《再不远行就老了》 这个书的1.2都看过
  • 1.天纹一直朝前,延伸到食指的根部,有这种手纹的男人非常注重家庭,对妻子、子女都非常要,属于心甘情愿为家庭付出的人。1.天纹一直朝前,延伸到食指的根部,有这种手
  • 【双子月阅读时光】旺盛的金星本周被旺盛的土星怼了起来,加上太阳也受到海王星影响,除了金融领域让人不爽外,感情方面也容易在最近出现一些困扰,这周刚好读到这么一段话
  • 目前位置:家养送养人:GreyWang1989#plog博主日记# Oh~回浙的快乐图1 Oh~好吃的面包蛋糕可太多了[跪了]图2 发现了没有[嘻嘻]我不喜欢喝
  • 看着这张照片满脑子都是张杰唱的三生三世用半鱼眼镜头拍出了十里桃林大荒那味,但是人脸也畸变出了新高度为数不多蹭到的伪摄影师照片,背景虚化的很好,就是把我拍成了表情
  • 在前三季的节目中,嘉宾们用非常真实的表现,征服了不少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观众。 非著名娱评人吴清功指出:节目组很重视2002年出生的丁程鑫,因为他的流量很高。
  • 但是巨蟹男也是很限制恋人自由的家伙,特别是在感情上,巨蟹男很怕失去,所以要求恋人改变的事情很多,这点也许有很多女人不能接受的,但是想改变巨蟹男这一点感情性质很难
  • 我可以用剩的汤汤拌饭吃)今天是去上英语课的小钟,wessling的听说课真的好棒今天是被一群结婚妇女整无语的小钟,去你大爷的,为什么要各种舔呀今天是晚上和小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