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福原隆善先生将所有经典列成表格[福原隆善〈善导大师の忏悔思想〉,藤吉慈海编《善导大师の净土教》第54页,知恩院净土宗学研究所1980年。],笔者检索《大藏经》,增加一部分典籍,列出如下:

类型

出处四悔系五悔系

《大乘戒经研究》中所列的经典

《菩萨藏经》

《舍利弗悔过经》

《大乘三聚忏悔经》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回向轮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菩萨五法忏悔文》

福原隆善所举出的典籍《合部金光明经》

《十住毗婆沙论》

《大智度论》

《集诸经礼忏仪》《占察善恶业报经》

《观佛三昧海经》

《大乘止观法门》

《摩诃止观》

《法华三昧忏仪》

《国清百录》

笔者所举出的经典《无尽意菩萨经》

《决定毗尼经》

《大方等大集经》

善导的五悔是依龙树菩萨《愿往生礼赞偈》而作成,此《愿往生礼赞偈》即是《十二礼》[《十二礼》,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原收于迦才《净土论》,即《往生礼赞偈》中的中夜礼赞文,后重编于《卍藏经》第二卷。本经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88],但是在《十二礼》中并没有发现五悔思想,所以善导的五悔思想是依据另外的经论。在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善导所说的相似处,现在就二者的忏悔文进行比较,列表如下: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T.26/45b-c善导《往生礼赞偈》T.47/443a

我从无始生死已来所起罪业,为贪欲、嗔恚、愚痴所逼故,或不识佛、不识法、不识僧,或不识罪福,或身口意多作众罪,或以恶心出佛身血,或毁灭正法,破坏众僧,杀真人阿罗汉,或自行十不善道,或教他令行,或复随喜。若于众生有不爱语,若以斗秤欺诳侵人,以诸邪行恼乱众生,或不孝父母,或盗塔物及四方僧物,佛所说经或有毁破,违逆和尚阿阇梨。若人发声闻辟支佛乘、发大乘者,恶言毁辱轻贱嫌恨悭嫉覆心故。于诸佛所或起恶口,或说是法非法,说非法是法。

自从无始受身来,恒以十恶加众生;

不孝父母谤三宝,造作五逆不善业。

今以是罪于现在诸佛知者见者证者所,尽皆发露不敢覆藏,从今已后不敢复作。若我有罪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不值三尊生在诸难,愿以此罪今世现受。如过去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若今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如未来诸菩萨求佛道者,忏悔恶业罪,我亦如是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后不复作。

以是众罪因缘故,妄相颠倒生缠缚;

应受无量生死苦,顶礼忏悔愿消灭。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内容与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善导的五悔思想是依龙树《十住毗婆沙论》而作成。[福原隆善〈五悔思想の展开〉,《天台学报》第22号,第120页,1980年。]同时,善导历来喜欢引用《观佛三昧海经》,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说:

我今观佛,以此功德不愿人天声闻缘觉,正欲专求佛菩提道。发是愿已,若实至心求大乘者,当行忏悔。行忏悔已,次行请佛。行请佛已,次行随喜。行随喜已,次行回向。行回向已,次行发愿。行发愿已,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观佛境界令渐广大。[《观佛三昧海经》卷9,《大正藏》卷15,691a。]

经中明确地说明忏悔、请佛、随喜、回向、发愿五悔的次第顺序,其中请佛即劝请,所以我们想善导也一定依据此经而形成自己的五悔思想。

但是,善导在《观念法门》中引用了《观佛三昧海经》的忏悔法,所以福原隆善先生认为善导五悔思想萌芽于比《往生礼赞偈》先成立的《观念法门》,《观念法门》中“依经明道场内忏悔发愿法”具体化加以展开便是《往生礼赞偈》。[福原隆善〈善导大师の忏悔思想〉,藤吉慈海编《善导大师の净土教》,第57-58页]

善导在《往生礼赞偈》中引用了世亲《往生论》,将五念门引入净土实践,但是善导在引用过程中,对原文加以很大的改动。同时,在《往生礼赞偈》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作为往生净土的正因,五悔、三心、五念门之间的关连构成了善导忏悔思想的内在要素。福原隆善先生曾将《往生礼赞偈》五悔、三心及五念门进行比较,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同上,第58-61页。]但是我们重新进行整理,并且加上菩提流支所译《往生论》中五念门原文进行比较,列表如下:

《往生礼赞》的五悔

T.47/443a《往生礼赞》的三心

T.47/438c《往生礼赞》的五念门T.47/438c-439a《往生论》的五念门原文T.26/231b

至心忏悔

自从无始受身来,恒以十恶加众生,不孝父母谤三宝,造作五逆不善业。以是众罪因缘故,妄想颠倒生缠缚,应受无量生死苦。一者至诚心,

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一者身业礼拜门,

所谓一心专志恭敬合掌,香华供养,礼拜阿弥陀佛,礼即专礼彼佛,毕命为期,不杂余礼,故名礼拜门。(一者礼拜门)云何礼拜?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至心劝请

诸佛大慈无上尊,恒以空慧照三界,众生盲冥不觉知,永没生死大苦海,为拔群生离诸苦,劝请常住转*轮。二者深心,

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二者口业赞叹门

所谓专意赞叹彼佛身相光明,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及彼国中一切宝庄严光明等,故名赞叹门。

(二者赞叹门)云何赞叹?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至心随喜

历劫已来怀嫉妒,我慢放逸由痴生,恒以嗔恚毒害火,焚烧智慧慈善根,今日思惟始惺悟,发大精进随喜心。三者意业忆念观察门

所谓专意念观彼佛,及一切圣众身相光明、国土庄严等,如观经说:唯除睡时,恒忆恒念恒想恒观此事等,故名观察门。(四者观察门)云何观察?

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

至心回向

流浪三界内,痴爱入胎狱,生已归老死,沉没于苦海,我今修此福,回生安乐土。三者回向发愿心,

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五者回向门

所谓专心,若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圣凡等所作善根,深生随喜,如诸佛菩萨所作随喜,我亦如是随喜,以此随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与众生共之回向彼国,故名回向门。又到彼国已,得六神通,回入生死,教化众生,彻穷后际,心无厌足,乃至成佛,亦名回向门。(五者回向门)云何回向?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

至心发愿

愿舍胎藏形,往生安乐国,速见弥陀佛,无边功德身。奉觐诸如来,贤圣亦复然,获六神通力,救摄苦众生。虚空法界尽,我愿亦如是。四者作愿门

所谓专心,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三业四威仪所作功德,不问初中后,皆须真实心中发愿愿生彼国,故名作愿门。(三者作愿门)云何作愿?

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首先,我们对善导所引用的五念门进行探讨。五念门是善导净土信仰的起行论,《往生礼赞偈》中说:“如天亲净土论云,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门若具,定得往生,何者为五?”[《往生礼赞偈》,《大正藏》卷47,438c。]善导的五念门分别为:一身业礼拜门,二口业赞叹门,三意业观察门,四作愿门,五回向门;但是,世亲《往生论》的五念门顺序为: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我们可以看出,善导的五念门与《往生论》在顺序与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善导自己的特色,这与昙鸾《往生论注》所说的五念门在次第顺序、字句省略方面的改动,有着一定的关系。[明山安雄〈往生礼赞の研究〉,佛教大学善导教学研究会编《善导教学の研究》,第289页,东洋文化出版,东京,1980年。]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长兴集乡八号村台几公里外,就是万亩虎杖园,这是带给村民就业增收新渠道的地方。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东明突出比较优势,着力做好滩区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将
  • 还有护心,增强抵抗力 保持精力充沛三大保护力哦 低糖口感特别好,糖分每100毫升低至1.75毫克,浓浓的奶香味,每次只要6勺配195毫升的水冲开,早晚一杯,元
  • 歌词本身并不是很夺耳旋律太美阿里郎主唱略带沙哑的音质渲染出一抹浓浓的情绪我这般理性的心匍匐又匍匐[旺柴]……人一生就没有忘记若真有忘记何来那么多痛亦不能肆意去爱
  • 谢谢谢谢,比心❤❤❤~大多数时候我遇到的人都很好(也有可能觉得我够傻了不忍心呀[草泥马])天蝎小姐姐这种给我拍胸脯让我不怕说养我还有金牛妹纸各种给我买吃的带我粗
  • 我是一个在感情里占有欲很强的人,嘴巴很硬有没有安全感,因为太喜欢,所以总是幼稚的用各种笨拙的方法来试探,到底你喜不喜欢我,以至于有些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烦。也有可
  • 9.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要求,考试时,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要
  • 送了三送之后,到了酒馆,夕阳西下,这时候武松感情上来了,纳头拜宋江做了大哥,火候到了——“宋江叫宋清身边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与武松”“你若推却,我便不认你做兄弟
  • 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
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
  • 我们研发了自己的购物App 开发了我们自己的云库存,为翡标奢品的品牌知名度我们和各大知名网红,主播,明星合作,利用这些公众人物的自带流量发展我们的粉丝经济模式,
  • 对于这件事 我个人看法新歌是和b站这个活动有关的,看官博这个发出时间想想应该也是准备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关于MV的四位成员没有参与录制也能解释清楚(gk)但是,我
  • (正所谓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工授都是比较含蓄内敛的性子,出问题后才发现不应该时时沉默,不应该吝于说爱)“轰轰烈烈是爱情,细水长流也是爱情,他和扬鹤轩的爱情,或许不
  • 原博是raw文件调的色,那个图3虽然确实是原图但是毕竟是jpeg,这种大光比的jpeg图强行把暗部拉高的话会很脏又是色块又是断层的,细节会丢是很多。这个每年都会
  • 今天看你一直保持着微笑进去永裴啊 你真的有神一般的能力能在任何情况下抚平我的内心 你为什么表现的这么好 总是感觉很让人放心 因为你的稳重 我可以比别人少了担心可
  • 我也试过很多急功近利的蠢法子,没有变.白不说,皮肤看着也变薄了,完完全全变成敏感肌肤(姐妹们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各种美白偏方哦!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亦不完全是收
  • 前高7900+大概率摸到,就看是否还不断创新高,这里还是那句参考上周的周线形态,本周周线寄予希望能有冲高回落;而豆油菜油,单从日线看已经不再做创高的动作。本身周
  •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
  • 这还不是最让人无语的,更悲哀的是,如果这个男生真心对她好,处处迁就她,包容她,服从她,那么她却会在心底里轻视或鄙视这个男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永远让一个女
  • 任何时候,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便多几分面对一切的坦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岁月沧桑,漫步人生旅途,惟愿生命,也如此宁静与安恬,恪守生命里的素
  • 回家的路是真艰难啊,我今天是真见识到东三旗的大江大河了,那么老深!!
  • 虽然看完演唱会真的感觉到失落了,因为学业的关系下次当面见你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或许再次长达几年之久。笔畅放心飞,笔亲永相随 二十岁的时候,女孩是校新闻社的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