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亭亭,且停停】

我们游山玩水时,山水胜景,总是看不够。但旅途漫漫,总需要跋山涉水,登高踩低,一路美景看下来,美了眼睛,却苦了腿脚。

这时,眼前出现一座凉亭,可以让人倚靠在亭边的栏杆上,饱览周围美景,便是旅途中最惬意的事了。

仔细想想,亭子似乎是中国建筑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楼宇大殿,雕梁画栋,宏伟辉煌。而亭子,小小的一座,独立于山水园林之间,只占了片隅之地,却把天地胜景容纳其中,显得独有灵气。

《营造法原》中说:“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它不是久居的住所,却是为了暂时的停歇而存在。亭带来的,是四面开阔的旷达之情,是暂且停停的人生智慧。

走得久了,走得累了,便去亭子下“且停停”吧。

亭是一种特别的建筑。

亭子四面无墙,便把周边的风景当做画壁,地域不同,时节不同,亭便生发出不同的意趣。

它或是立于高山之巅,俯仰皆是风景;或是隐于山林之间,曲径通幽;又或者是在长河大湖之滨,看天高水阔。

提起亭子的景色,张岱在湖心亭看雪的际遇最为动人。

那年寒冬,大雪纷飞。张岱乘着一叶小舟,在不见人影的西湖上巡游。举目望去,是一片弥散开来的白,模糊了天与水的界线,也朦胧了湖上的风景。

远处的长堤被雪花隐成了一条淡淡的痕迹,湖心亭独立在西湖之上,点缀了这幅空灵的水墨雪景图。

隆冬时节,西湖上本应是不见一人,亭中却依然有两人相对小酌;亭外,一片水天相接的白色世界,将亭子笼罩。身在亭中,感觉天地之间,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却又仿佛在云端,如此超然脱俗。

也难怪船童称张岱与亭中人为“痴”,大概在邂逅这一片亭中雪景时,没有人会舍得匆匆走过。

在爱晚亭中,风景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似火枫叶;在陶然亭上,风景是一池碧水,满园清荷的园林风光。

借一座凉亭,遇上一片美景,便满足了一颗留恋美景的痴心。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已过三年,不得已停下了他的仕途,一腔的学识与志向也失去了方向

同样被贬到黄州的好友张怀民,邀请苏轼去观赏他新建在长江边上的亭子。

站在亭子里,苏轼眺望着长江滚滚而下的壮阔,吹拂着清爽的江风,他的心也随之清凉了下来,与张怀民说笑:“仁兄一定是知道我想歇息,才建了一座亭子送给我吧。”

兴尽之时,他提笔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此刻,他不再为仕途受阻而烦心,在亭子上,被贬的黄州,也是一道美景。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是供人停下来的地方。

人们造亭,有着特别的讲究。除了风景,亭子的建造也会考虑人旅途的脚力,在游人最需要歇息的地方出现。

游山玩水,虽然我们会贪图美景,总是想着看到更前方的景色,但总有状况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或许是体力不支,又或是别的状况,这时,亭子是歇息的一个契机。

生活也是如此, 不只有匆匆的赶路与奔忙,总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契机停下来。

有的人将其视为阻碍,认为自己陷入了困窘与束缚;有的人会把这契机看做一座亭子,欣然停步,享受当下。

停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人生漫长,不必时刻追赶;亭中暂歇,恰是大好风光。

在读书时,学校有着一片荷花池,池边有一座朴素的亭子。

说是荷花池,却并没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这样的胜景,只有几朵白莲,数片莲叶在平静的绿水上漂浮,四周环绕着绿树。

不过我还是喜欢在这座亭子里坐坐,不是因为美丽的景色,也不是因为腿脚的疲乏,仅仅是为了逃离烦扰和忙碌,在独处中让心静下来。

亭,为人们的旅途按下了暂停键。我们需要亭,漫漫长路,总需要有歇脚之处,让微风拂干额上的薄汗,让僵硬的腿脚得到一时的歇息。

或许,我们也没那么需要亭。

苏轼去到了惠州的嘉祐寺,本想信步去松风亭游玩。

一段路程过后,他渐渐感到腿脚酸痛,想快些到达松风亭歇息 。抬头一看,松风亭仍在远处的山顶上。

苏轼很纠结,还有这么远,我该怎么去到亭上休息?

一阵思索之后,他想通了:“为什么非要到亭子里呢,这里不也一样能休息吗?”仿佛得到了解脱,苏轼在路旁席地而坐,好不惬意。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于一个作为契机的亭子。心累时,留一座亭子在心中,随遇而安,人生处处是清欢。

停留虽然惬意舒适,但亭不是宅邸,可一时歇息,却不适长居。此处景色再好,也只是一时之乐,在路途中,唯有前行才是正道。

在亭中吹够了风,赏够了景,就已经足够闲适美好。虽有眷恋,但前途更值得憧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走在一条漫长的路上。

走得久了,别忘了歇息,看看人生的风景;歇够了,也别忘了继续启程,去探寻未来的期待。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后续的活动中,竞飞9班的同学们还会重点关注建设“太平河电子地图”的问题,争取列入我市“拥河发展”建设议题,为建设美丽石家庄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了紧跟石家
  • ⌚️ 第一次没状态全错了 那天重新做了一下 不用10分钟就好了 结果全对‍我真是服了“珍惜当下好时光”…有点难 因为计划书 暂时有点难搞 第二稿=熬夜打卡 又
  •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happy birthday to me[心]㊗️自己生日快乐今天真的好幸福,遇到小哥哥给送的蛋糕,小姐姐送的酒,虽然大家互不相识但在同一天生
  • 所以说,如果挽回前任的时候,遭遇到前任有了新欢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着急,要先沉稳下来,方能取代对方。汝今既饱暖,见我不分张。
  • 林青霞的这件黑色机车皮衣是稍微修身的款式,不仅帅气时尚,视觉上还有显瘦的效果。经典时髦的黑色机车皮衣也是不会落伍的流行单品。
  • ”你随他靠近你,阳辉透过花叶,在你们身上留下斑影,不答他的调侃,只笑,对着他说,“这颜色与殿下的瞳色相近,想必往后,我看见殿下的眼睛,就会想起花香,或者闻见丁香
  • 检索其以往事迹,发现此人经常在北京、厦门两地实施诈骗,北京、厦门注册了多家公司,都为背后控制人,信托100坑害9万投资人!在2022年4月7日,有国外域名投资人
  • 虽然到现在还不知小王子的父亲是谁有一些遗憾,但是看到王菲和谢霆锋私下的相处方式也忍不住让人直呼太甜了!补发昨日生日图[哇]26岁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感谢父母‍‍
  • 当人们主要用积极的词语评价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控制力时,就可以说他们有很强的白尊,而通常自我评价很低的人,自尊也比较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的能力叫做自尊。
  • @Ang慕秋 前天和她约好下下周出去玩,我从今天就已经在期待了[单身狗]救命[允悲]我的名字叫:好想粗去玩~[羞嗒嗒]姐妹局真的太让我期待了[跪了]我是个疯子,
  • 关于今日农业股全线上涨,龙舫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这其中有疫情抢菜囤肉的因素,“另外,海南三亚种子基地受到关注也是催化剂。同日,钜阵资本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
  • 有人说他身为慈善家,是想为当时的失业者们提供工作;有人说他是末日准备者,在为迎接预言中的世界末日而建造地下避风港;也或许,这位边山之王只是喜欢拥有一个他自己的王
  • 想起来昨晚梦到miku死了,一个人在日坛呆了好多天,每天不管干什么脑子里全都是miku僵掉的小身体,都是虽然我知道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可她明明才五岁,都是今年的1月
  • 在地采集 | 召集东山口路人摄影师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有持续的好奇心,能够捕捉美好,也会思考当下,热爱生活与摄影,欢迎加入「在地采集」栏目!新的一年,也请你继续保持
  • 还给了好多特写……弹幕:果然长笛和双簧管最配了‼︎ 我:疯狂点头x结果发现这里果然也有长笛x双簧管啊!
  • 在旅途中,在某个城市暴走,参观完博物馆(好像是华盛顿的飞行博物馆)我记得非常的热累渴,此时买了一瓶冰镇可乐,哇塞瞬间天堂……然后的几年我都没喝过可乐#随杏说#
  • 韩国瑜第一站访问香港,除了礼遇通关,港府也派出港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长聂德权、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长杨流昌等人接机。根据公开的行程安排,韩国瑜在港只逗留一天,下午到会
  • 从前文明到乐土,从伊甸凯文到芽衣渡鸦,她感染着人们,改变了过程,谁又能说她勇敢的献身只是无望的悲壮呢几天前我对师兄说 那些有价值但低价格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去做
  • 我望着对街的书店墙外逐渐褪色的海报和关了门的咖啡馆,想着风中递过来的模棱两可的消息,想要轻声唱一支歌,告诉红绿灯,我的心灵伙伴,也告诉春天里热烈的香樟,夏天里刚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如果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困难,哪有岁月给你带来的睿智与成长,只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