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在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上海[超话]#

一、中国宗教的教化作用:强调劝人为善。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

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二、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道教“承负”理论。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

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

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个人的善恶之行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三、道家“承负”思想强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

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

作为一种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楞严经》金刚前心一至五地菩萨
(第一百八十一段)#初地至五地名金刚前心菩萨#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一、金刚前心初地菩萨:住欢喜地
初地菩萨是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中的第一位,金刚前心五菩萨位与金刚后心五菩萨位,只有级别的不同,而其所证之金刚心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都证得了不生不灭,永远坚固的无上道心,这个无上道心就是金刚心。所以,不论金刚前心五位或金刚后心五位,都统称名金刚心菩萨。大乘四加行圆满了,就证入金刚心菩萨初位。
佛说:阿难!四加行成就后的善男子,于大菩提(大乘觉智)善于通达,本觉与如来法身相通,尽入佛的常寂光境界,此即菩萨初地:名“欢喜地”。
《华严经》说:”菩萨住欢喜地,成就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菩萨得此十多而生大欢喜,是因为菩萨在此地已见无生法忍,永远断除了异生性,也就是永远脱离了六道中时而三善道、时而三恶道的异相轮回性,即便是再来世间度众生,可以化身示现,并无生死之苦,有缘则来、缘尽则去;生死自由、来去随缘,非常自在。所以菩萨生大欢喜,所住之处为实报庄严土:名欢喜地。
菩萨在此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于一念之间,得上百种三昧、亲眼见到一百位佛、并能了知一百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百位佛的国土世界、能顺利通过一百位佛的世界、能以自身光明遍照一百位佛的世界、能教化一百个佛国世界中的所有众生、能在这些世界里随意延长生命一百劫、能知前后际各一百劫中的一切事、能入一百种微妙法门、能示现一百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百个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
若是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一百劫、一千劫、一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那由他”是无量数的意思。以上即是初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一品根本无明。
二、金刚前心二地菩萨:住离垢地
佛说:一切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人类、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此九法界众生,同性同生:意思是人死后还是变人。同性异生:意思是人死后变为其它六道中众生。异性同生:是从其它道转变为人。异性异生:是在其它道死后还是变为其它道众生。这九法界众生,种性虽异,皆入同一心性,同一心性即是佛性,离此同一心性,同性亦灭,菩萨通达此理,即入第二地菩萨位:名“离垢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菩萨住离垢地,以持戒修十善业道,得戒波罗蜜而成就,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能于一念之间,得到一千种三昧、见到一千位佛、知道一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一千个佛国世界、能自在示现一千个化身,于一一身能示现一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这些数,如果用数百劫、一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二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二品根本无明。
三、金刚前心三地菩萨:住发光地
佛说:菩萨入三摩地,清净至极,常生大光明,映彻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第三菩萨位:名“发光地”。怎样才能进入发光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三地。
此地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震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其身自在,“天耳”清净,能听到人间、诸天,若近若远的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蚂蚁等微生物类发出的声音都能全部听清,并知其意。
菩萨住此发光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百千种三昧,见到百千位佛,知道百千位佛的大神通力,能震动百千位佛的世界,能示现百千个化身,一一身示现百千位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如果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三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三品根本无明。
四、金刚前心四地菩萨:住焰慧地
佛说:菩萨住三摩地,光明至极,自觉觉他,觉性圆满,此即第四菩萨位:名“焰慧地”。怎样才能进入焰慧地呢?《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
1、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十二类众生生来灭去之相状);2、观察法界(观察四圣六凡共十法界);3、观察世界(观察三千大千世界);4、观察虚空界(观察天人世界);5、观察识界(观察阿赖耶识所生种种意识界);6、观察欲界(观察人间和六欲诸天);7、观察色界(观察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8、观察无色界(观察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9、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广大觉心,信解相应);10、观察大心信解界(观察如来大菩提心,信解相应。)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菩萨住此焰慧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入亿数多的三昧、见亿数多的佛,知亿数多佛的大神力,能震动亿数多的佛国世界,能示现亿数多的化身,一一身示现亿数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四地菩萨所修所证和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四品根本无明。
五、金刚前心五地菩萨:住难胜地
佛说:一切法的共性为同、不共性为异,这同与异都不能到达诸法实相处。同名涅槃、异名生死;若认涅槃为同、涅槃即是生死;若认生死为异、生死即是涅槃。故说同异都不能到达处,这同异都不能到达处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一乘任运,诸行自在,此即第五菩萨位:名“难胜地”。
《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进)入。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菩萨住此难胜地,将得到诸多的真实利益,能亲眼见到很多很多的佛,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一念之间,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化身,一一身示现千亿多的菩萨作为自己的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则远远超过此数,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都不能数知。以上即五地菩萨所修所证,所得功德妙用之略说。菩萨于此位:断第三十五品根本无明。

天道承负,你的善恶可能左右着他人的报应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宗教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即用宗教的理念去对社会生活推动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与官学教育形成相互补充。与某些一神性的排他宗教所秉持的教理教义不同,受到中国本土文化滋养的宗教与文化思潮,都非常强调劝人为善的主题。如儒道二家共同尊奉的《易传》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出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人家,也必然会多出更多的祸殃。同时,本土化的佛教也讲因果,认为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民间老百姓亦有非常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理念。

由此便可知,强调善念、善行,是根植于我们日产的身、心、意、行之中的,并且被文化教育所传承,成为传世的瑰宝。毫无疑问,“善有善报”的人生理念具有莫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相反的情况,即真正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长生福寿果,相反那些为恶的人们却有可能福寿延年。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便借窦娥之口发问,曰:“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天地神明真的是不辨人间善恶吗?若果真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呢?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本土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道教所秉持的“承负”理论。

“承负”的思想源出于道教经典《太平经》,其对“承负”的解释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承负是建立在先人与今人、今人与后人之间跨越时间范围的报应手段。

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思是说,先人因小过而不自知,于是遗衍于子孙,前者“负”,后者“承”,这是“承负”思想的基本内容。翟灏《通俗编·卷一》写了一句俗语“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体现的便是道教的承负思想。以此可知,承负不仅包含个人行为的因果,更把此理论延伸到了家族系统中。

其二,究其本质,承负强调的是自然循环之理,是建立在物极必反基础上的育人之方。

经中又云:“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这段其实是在叙述承负产生的缘由,细读会发现其仍然不离阴阳互化的道理,这乃是道教哲学的根本。今世有罪未遭罪,只是因为尚未达到极点,若不知悔改,便会将报应体现在子孙身上。

不可否认的是,“承负”中包含着很明显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却又不能把目光仅仅限制在个人自身的善恶报应上。在“承负”理论中,一个人的善行、恶行不但会影响到个人的人生,更会近报子孙,远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这便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的通俗道理,其实是把个人行为的因果扩展到了更长的时间范围和更广的空间范围中。受此影响,善恶的报应也就不一定会在现世出现了。

用比较流行的话来理解,“承负”所阐述的哲理非常类似于蝴蝶效应,前辈行善之荫可以庇佑今人福祉,今人行恶之罪则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造成后代人的受祸,某个个人的善恶之行都会波及到与己相关的更多的人和事,并且祸福的结果还可以超越人类种族,会对其他物种及整个自然界造成影响。因此,“承负”不仅仅是人生指导观,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独有的自然宇宙观,隐含的仍然是“道法自然”的终极命题。

因果强调的主题是个人,承负则把施受对象扩展到了同一个文化话语体系下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此种区别,与中国社会体系的乡土性基础密不可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细微的联系所造成的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正是承负想要传达的理念。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善恶所能造成的结果,往往都会超越自我个人所受的范围,从而对子孙、家族乃至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由此,才会诞生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圣训。

与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类似,道家“承负”思想是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我不断进行完善,唯有积功累德、好善利人,才能逐步实现《太平经》中所设想的顺天地之法的太平理想。在此前提下,“承负”又强调为善、为恶将不再是某个人一人的修行,而是将一个家族、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图景。因为个人所背负的不仅是自我造就的祸福,个人之“应”往往会来自于他人之“施”,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现世为善而不得善果、现世为恶却不得恶报的情况。处于复杂社会关系链条中的人们,每一个人随时都会承担起他人行为可能造成的果报。

为了避免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善恶观与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会被着重强调。从社会学观点来看,“承负”文化其实可以非常有效率地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作为一个宗教,对善行的强调是其基本母题,劝善则直接体现出了宗教的社会教化作用,其教化的每一个信徒都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通过信仰和规诫的力量,使之达到完善个人道德的目的,那么宗教所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而这才是劝善的最高追求。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的回复,你给别人发了那么多表情包,面对我只有长久的沉默,小心翼翼请求你的回复的我成了一个可笑的热场笑料,现实生活不顺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网上我
  • 郭冬临和孙涛都没啥变化,都是冻龄,不同的是,孙涛冻得可能是25,郭冬临冻得可能是52!那时候虽不能说是神仙打架,也起码是各显神通。
  • 【钙片 小合集】补钙要趁早[举手]【69】swisse 娘娘钙片维生素D150粒【35.9】哈药盖中盖 氨糖软骨素钙片42片*2瓶【154】哈药盖中盖 氨糖软骨
  • 秋末冬初,园内层林尽染,还弥漫着秋意,暖阳下,曲江池绚烂多姿,分外耀眼~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西路⏰开放时间:全天开放3、秦二世遗址公园秦二世遗址公园是围绕秦
  • #爱优牙[超话]# 美学正畸案例自:简介:擅 长 效 率 型 隐 形矫正,审 美 水 平 高,专 注 美 学 正 畸, 关注到正畸不只是简单的牙齿排列,还有我们
  • 噗,一阵巨响后,哥:各位,我知道你们是怀疑我,不过要要告诉你们,我这人是明人不做[哈哈]暗事,我用这个响屁提醒大家一下,刚才那个确实不是我放的,大家好好闻闻,明
  • 但是很多瞬间,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要是撞死的是我就好了这么讨厌我的话我死掉大家都会开心的吧我一直觉得我是没有家的每次说 回家 这个词总是要哽住一下然后想用 房
  • 荣梓杉和黄渤的父子对手戏看得我很有感触,“外星人”的意向某种意义上填补了我相同年龄被压迫时候的绝望,那会儿被逼着学电子琴,以至于我到现在都异常憎恶黑白配色,爸妈
  • 图片 动力方面,除了搭载钜浪混动,采用2.0ATK高效阿特金森发动机+GMC 2.0第二代机电耦合系统之外,为了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影酷还将搭载钜浪动力1.5TG
  •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已至5月下旬,但仍有许多向往深大的23考研er不知道该看什么参考书![话筒] 有一个好的备考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笑而不语] 大学校园的寄宿考
  • 如,南怀堇的《易经杂说》说:在应用方面,现在用的一般是两者的结合-,用先天八卦的“数”配合后天八卦的“象”而使用。比如,你还没出生之前(在母亲肚子)为“先天”出
  • PLOG | 快乐店铺永不打烊#日常碎片plog##日常[超话]# - “托马斯的小火车已经好久没有启动啦,魔法城堡里的旋转木马转起来时还能听到吱呀吱呀的声音,
  • 在Lidl的饼干区转悠了十几分钟找便宜又好吃的shortbread结果没找到,难过的都快哭了[悲伤]晚上八点回家刚好碰见落日路上已经几乎没人了,小女孩骑着sco
  • 有人说,是我们长大了,离家越来越远,人情越来越淡,所以月饼没了儿时味道。有人说,是我们长大了,离家越来越远,人情越来越淡,所以月饼没了儿时味道。
  • ”袁绍则说:“我是准备让几个儿子各据一州,考察他们的才能。#张云雷[超话]#今晚看了他们的老年照,忽然有点感慨,即使我们真的老了,也会爱你如初,到那时我们再相约
  • 口臭恐惧症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恐惧症,多数是由于患者曾经有丢脸的经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刺激,极度紧张所造成的。但另一方面口臭的形成有各种原因,大部分是口腔内部的
  •   医生指出:包皮过长最好还是进行治疗,不然的话对男性是不好的,容易导致很多的炎症出现。★靠谱的泌尿医院文山☆♩文山东方医院♭评价好不好 #文山东方医院# ◐文
  • 同样如此,道教在处理社会关系问题上也提出了“诚”的要求。”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道教徒,要言行合一,诚实可信,多积善功。
  • 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女佣支支唔唔的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
  • 道尽多少心酸……现在名牌大学毕业生太多了,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做一份工作就好好干,再是名牌大学生也需要经验和职场的摸爬滚打,不可能一开始就拿高工资和好职位的,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