ཨོ་རྒྱན་ཆེན་པོས།
大鄔堅蓮師云:
རལ་བའི་ཁ་དོག་གནག་ཅིང་འཚེར་བ་འདི།།
瑜伽髮髻盛展為照亮
ཆོས་སྐུ་མི་འགྱུར་སྟོང་བ་ཆེན་པོའི་བརྡ།།
法身無變大空性表徵
རལ་བའི་ལན་བུ་དཔག་ཏུ་མེད་པ་འདི།།
髪絲垂下髻結顆粒乃
གཟུགས་སྐུ་གཉིས་ཀྱི་ཚད་མེད་ཐུགས་རྗེའི་བརྡ།།
報化二身無量大悲幟
རལ་བའི་ཐོར་ཅོག་སྤྱི་བོར་བཅིང་བ་འདི།།
髮絲繫綁頂髻此乃為
བླ་མ་འབྲལ་མེད་སྤྱི་བོར་བསྒོམ་པའི་བརྡ།།
恆不離師頂戴之表徵
རལ་བའི་ལན་ཆེན་ལྔ་བཅུ་རྩ་བརྒྱད་འདི།།
髮垂下分五十八支分
ཁྲག་འཐུང་ལྔ་བཅུ་རྩ་བརྒྱད་བཞུགས་པའི་གནས།།
表徵飲血忿眾住於此
ལན་ཕྲན་གྲངས་མེད་དཔག་ཏུ་མེད་པ་འདི།།
細小髮結遍布無盡乃
མཁའ་འགྲོ་བྱེ་བ་འབུམ་སྡེ་བཞུགས་པའི་གནས།།
十萬空行勝母居此處
ཐོར་ཅོག་བྱས་ན་སྔགས་འཆང་མཛེས་བའི་རྒྱན།།
髮絲環綁變為莊嚴貌
སིལ་བུར་ཁྲོད་ན་སྔགས་འཆང་བརྗིད་པའི་ཆོས།།
髮絲垂放瑜伽厲害幟
ཐོད་དུ་དཀྲིས་ན་ཉི་ལྷག་སྐྱོབས་པའི་ཐབས།།
環髻耀日無熾熱表徵
ས་ལ་གདབ་ན་དགྲ་བགེགས་གཞོམས་པར་འགྱུར།།
拍打地面魔敵摧滅貌
སྔོན་བྱོན་གྲུབ་ཐོབ་གོང་མའི་ཆ་ལུགས་ཡིན།།
往昔成就勝者飾物印
ཨོ་རྒྱན་པདྨ་འབྱུང་གནས་རྗེས་འཇུག་ཡིན།།
烏堅蓮花生源追隨者
ཐབས་ཀྱི་མཚོན་དོན་གཡས་སུ་གཅུས་གྱུར་ནས།།
方法表徵乃為右環繞
ཤེས་རབ་མཚོན་དོན་གཡོན་ཏུ་དཀྲིས་བ་ཡིན།།
智慧表徵則為左環繞

࿑ཨོ་རྒྱན་པདྨས། 蓮花生大士雲
སྤྱོད་ངན་རང་གིས་བྱས་ནས་དུས་ངན་ཟེར༔
惡行自作卻雲時代差
དུས་ནི་མི་འགྱུར་མི་རྣམས་འགྱུར་བ་ཡིན༔
時代未變則因人心變
དེ་དུས་མི་ལ་བསོད་ནམས་སྙན་གྲགས་མེད༔
爾後人無福報及名譽
པདྨ་ང་ལ་གསོལ་བ་རྒྱུན་དུ་ཐོབ༔
對蓮師吾恆時常祈請
ཉིན་མོ་བྱུང་དུས་ཐུགས་རྗེ་ཆེན་པོ་སྒོམས༔
白晝大慈大悲觀音想
སེམས་ཅན་དོན་དུ་སྙིང་པོ་མ་ཎི་དྲོངས༔
為眾精髓六字嘛呢誦
ཕ་མ་རིགས་དྲུག་དྲིན་ལན་ཁྱེར་ཏེ་འོང་༔
如母六道輪迴報恩行
མཚན་མོ་བྱུང་དུས་པད་འབྱུང་ང་ཉིད་སྒོམས༔
夜晚觀想蓮花生源吾
རང་གི་དོན་དུ་བཛྲ་གུ་རུ་་དྲོངས༔
為己班雜歌熱心咒念
སྙིགས་མ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ང་ཡིས་སྐྱོབ༔
濁世末法眾生吾允救
དུས་གསུམ་རྒྱུན་ཆད་མེད་པར་ང་ཡིས་གཟིགས༔
三世接續不輟吾看待
ངན་སོང་གསུམ་དུ་སྐྱེས་ཀྱང་བསླུ་རུ་འོང་༔
惡道投生悉全吾救脫

《法王開示:勿說他人過》

上師:第十七世 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6/01/07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翻譯:妙融法師

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言語上的過失。就像在印度,有很多譭謗這譭謗那的事,這就是言語上的過失,應該閉上嘴巴!說必要的話,不必要的話就要收口。不可說無 義之言。因為太多的無義之言,除了在此生讓自己招惹很多麻煩,令人不歡喜,更會成為來世走入金剛地獄的因,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好處。

《月燈》雲:見他人過失,不可宣說之,如是之行業,得如是果報。

總之,當我們看到有人在講說他人的罪過時,自己要經過仔細的觀察,看看是否有必要說出他人的過錯,在謹慎觀察之後,將適合說的說出,不適合說的不說,如果 只是聽說,我們就跟著說的話,反而會令自己損失。基本上是不需要說他人過錯的,為什麼?因為如果他人有罪過,那麼罪過的果報,是必定會來的。我們不需要去 說他人的過錯,因為說他人罪過不會更勝於他人所獲得的罪過果報,果報是必至的。因此我們也不需要去道他人過,尤其是,如果只是看表相而說他人過錯的話,會 有依人不依法的過失。

達龍卻吉尊者說:「無名迷惑之相未清淨,自性心續亦不能明瞭,而作計度諸有情善惡,疑恐墮入不見大深淵」。自己無名的迷惑,是由愚癡無明而障閉,所以說 「無明迷惑之相未清淨」。而「自性心續亦不能明瞭」是說,雖然未能根本除去無明迷惑相,但是現前卻有知曉他人心念的神通,也許多少能斷言他人的功德或過 失。但若是沒有他心通,「而作計度諸有情善惡」,自己無明迷惑還未清淨,對他人的心念亦無法明白是善是惡,是菩薩還或是凡夫,卻仍隨便的斷定這是善、這是 惡。由煩惱主宰而去判斷的話,就會墮入大深淵。

說他人過錯,馬上就成為自己生起煩惱、增長煩惱的因與緣,也令他人生起煩惱。而煩惱的因與緣,就是墮入三惡道的因與緣。所以,請不要作殃禍眾生的事,我們 本應儘量的去降服自身種種煩惱,不令生起煩惱的,然而,自己的煩惱不但未能息滅調伏,反而更到處說他人的煩惱,這真是非常的不適當。因此,對於各種過失, 如果我們不經仔細觀察,而胡亂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的話,是很不好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很不喜歡聽人說他人的過錯。任何時候,都覺得這種話很吵人。有人來跟我說:「這個人怎麼怎麼了,那個人又如何如 何了」,對那些言語一方面我覺得打擾耳根,一方面也覺得無趣。如果有類似那些言語一定要對我說的話,說一次就夠了,沒有必要說第二次。一次就已經聽到了, 夠了。對任何人,我還沒有生起過某人有過失的念頭,不過很難說以後不會越來越糟。這有錯、有過失,等等的執著念頭目前是沒有的,總是儘量的去看他人優點, 看自己的過失,這就是我的作法。

因此,在座的僧眾們,你們大多比我學的多,比我年長,比我能幹,比我有經驗,比我有知識,所以先不要看我,先看看你們自己,是怎麼樣的。平常是怎麼去看待 他人的功德與過失,同樣的,要去說某人的過患時,先想想自己就是那個人,如果有人來批評自己的時候,你自己會怎麼樣?是會生氣還是會笑?以同理心去想,若 能如此思維的話,才能算是有點修行味道。要不然,平時我們總是向外去修,很少回頭想想自己。由自身為主的向外去修菩提心,向外去修他人,卻很少由他人處反 轉回來,將眾生的苦返回自身,設身處地的去體會感受。因為這種反轉回來的思維很難生起,所以頂多只能儘量的用自心想像的菩提心去對眾生起修,卻無法以眾生 的痛苦煩惱,猛力的反轉回來以幫助我們自心鍛煉菩提心。因此,我們菩提心的修持就沒什麼味道,也很軟弱。

註:此篇為法王噶瑪巴於第二十三屆噶舉大祈願法會上所做的開示。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長壽祈請文》

大司徒仁波切 撰

頂禮上師金剛持
無餘佛與佛子無量大悲之力故
無比度眾手持蓮者化為眾生怙
大力勝者諸部遍主法王噶瑪巴
鄔金卓都欽列多傑足蓮祈永固

世世不離大悲清淨上師尊!
噶瑪巴千諾!

荊溪湛然尊者 | 《始終心要解》(原文、科判)

荊溪湛然尊者
天台会 2018-09-06
始終心要
荊溪湛然尊者著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始終心要解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台宗後裔諦閑解 大光標科參梓

可修提取自佛陀教育基金會版《諦閑大師遺集·始終心要解略鈔》 V1.0 2016/12/13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科·文對照表,Word、PDF文檔及相關資料。

引言

登座談玄,舉筆載書,一則利於當世,一則益及將來。皆用文字顯第一義諦,以色聲二塵為正教體也。然則徒以眼見耳聞,若不以言達意,隨文入觀,不過託之空言,載之牘策而已。須知文猶門也,言猶路也,即文以通其理,由言以了其心,始可謂之藉語言以顯實相,從文字而起觀照,由觀照而還契實相也。

《淨名經》[1]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今之具縛凡夫,誰曰不能用觀道使親見自心佛乎?爰釋台宗九祖《心要》,以供夫學佛者。

釋題

甲一、釋文題

始終心要

心,即吾人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 ,以肉團乃色法,緣影即非心。的指圓明寂照,常住真心,所以無有內外中間、過現未來、分劑方隅等虛妄之相也。

要,即三諦也。迷之為三惑:見思、塵沙、無明也。悟之為三因:正因、了因、緣因也。修之為三止三觀:體真止,空觀;方便隨緣止,假觀;息二邊分別止,中觀也。證之為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成之為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德也。至果成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

“始終”二字,賅六即,通迷悟,含修證,收因果也。以迷悟言,理即為始;以修證言,名字即為始;以因果言,觀行即為始;皆以究竟即為終也。言“六”,以事釋,不無迷悟、修證、因果、之殊;言“即”,以理明,則三惑、三因、三止、三觀、三智、三德、三身,皆即三諦,無二體也。然則迷悟本空,修證亦幻,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始終一貫。迷者悟者、修者證者,皆三諦也。事則始終宛然,故有六;理則始終不二,故曰即。明於斯,乃知一心之要旨也。

釋題竟。

甲二、列人題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釋文

甲一、總標三諦性德

乙一、總標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

首句,標。夫,發語之端也;三諦,真俗中也。次句,嘆。謂稱性功德,具足河沙之多。雖迷不減,悟亦不增,不假修有,何待證成?故如天之自然受用,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乙二、列釋

丙一、中諦

中諦者,統一切法。

中,不偏不倚也。諦,審實不虛也。一切法者:一,盡際之詞;切,賅括之謂。略則根、塵、識、界,廣則百界千如,處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此等諸法,原無別體,故以中諦而總統之,即自性之體大也。

丙二、真諦

真諦者,泯一切法。

真者無偽,即空寂也;泯者泯合,即融會也。意謂一切諸法,原無自性,當體即空,不過緣會則有,緣散則無。稱真而觀,當處寂然,了不可得。融通會合,本來無相。即自性之相大也。

丙三、俗諦

俗諦者,立一切法。
俗者俗有,無法不備也;立者建立,萬象森然也。一切法者,天親菩薩約為五位百法,所謂: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略則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謂三六十八界也;廣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數繁不贅,詳見《教乘法數》。稱俗而觀,不捨一法,事事無礙,相相宛然。即自性之用大也。

丙四、結顯

丁一、顯非前後

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夫法性無為,不墮諸數。須知三諦,三非定三,約義說三;一非定一,據理說一。說三說一,皆隨情耳。從通而言,一中一切中,無真無俗而不中,則三諦都統理而絕待也;一真一切真,無中無俗而不真,則三諦俱泯合而絕相也;一俗一切俗,無真無中而不俗,則三諦並建立而宛然也。所以舉一即三而不縱,非前後也;言三即一而不橫,非並列也。

丁二、顯非造作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凡血氣之屬必有知,故曰“含生”;凡有知者必同體,故曰“本具”。此指真淨明妙、虛徹靈通之心,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之諦理,即前云“天然之性德”者是也。既云天然,不假造作,迷時無失,悟亦無得,故曰“非造作之所得”也。

甲二、別明三惑覆障

乙一、總標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

悲夫,嘆詞也。諦理非他,是吾人固有之真心。如衣裏明珠,不逢親友指示,其人不知,所謂懷珠作丐,故可嘆耳。不知自心之妙曰“祕”;含於煩惱垢中曰“藏”;從來未悟,雖常現前,迷不自知,故曰“不顯”。

三惑謂見思、塵沙、無明惑也。蓋,推源之詞也。意謂吾人固有靈妙之真心,所以祕藏不現前者,蓋是迷此一心三種妙諦。迷,即不了也:不了真諦,起見思惑;不了俗諦,起塵沙惑;不了中諦,起無明惑。以迷惑故,雖現前而不知,如眼被翳障,覿面而不相識也。然三惑無體,全依三諦為體,如人迷方,依方故有迷也。

問:惑性本空,無相可得,安能覆諦?答:即指以不了為覆,非同物以覆物也。[2]

乙二、列釋

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

此釋三惑覆三諦也。法性即中諦,前云“統一切法”者,言法性也;化導指俗諦,俗諦門中,一切有情,為所化導也;空寂即真諦,謂一切法本來寂滅,終歸於空也。無明,根本惑也;塵沙、見思,枝末惑也。謂:

不了中諦,一中一切中,離邊無中,空有即中也。不了,即無明之異名辭耳。

不知俗諦門中,一切諸法,能化所化,唯是假名,各無實體。則一假一切假,離真中無假,真中俱假也。此惑數多,如塵若沙,從喻立名也。

不解諸法無生,依他而起,當體本空。則一空一切空,離俗中無空,俗中皆空也。以不解故,妄於諸法上,起見思惑,執我我所,此惑從謬解立名也。

翳、障、阻三字,即覆之變名詞耳。

乙三、結顯

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然,轉語也。三惑無體,唯是假名。如空裏狂花,猶[3]夢中幻境:空原無花,花由目病;夢本無境,境由心迷。乃徹底不真,故曰虛妄。體,即三諦也。

甲三、正示三觀明修

乙一、引徵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4],無自他之形相。”

無明大夢,雖十地等覺諸大士,睡眠未醒;唯佛一人,可稱大覺。乃我本師大慈悲父,稱慈尊也。喟然,是嘆聲;曰下,是嘆言。前是祖嘆,今是佛嘆也。

真如平等,都指真心妙諦。其性不妄曰真,無分劑方隅等虛妄相故;不異曰如,無生滅垢淨等差別異故;不高不低曰平,離聖解凡情見故;無黨無偏曰等,情與非情悉周遍故。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範圍寬大,橫竪賅羅也。眾生諸佛,皆假名耳;自己他人,皆妄相也。妙諦性中,都無是事,故曰“絕”“無”。經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論云:“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究竟平等,不可變異。”此之謂也。

乙二、反顯

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

眾生,乃九界通稱。一向在迷,從來未悟,不了真心,用諸妄想,故曰“不自證得”。妄想,指三惑也,謂:用見思,不證真諦;用塵沙,不證俗諦;用無明,不證中諦。一向隨想流轉,不能返妄歸真也:隨見思流,名六凡眾生;隨塵沙流,名二乘眾生;隨無明流,名大道心眾生。

乙三、明修

丙一、初明觀法

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由是,承接之詞,承上文,接下文故。“立乎”下,佛祖用大乘法藥,對治眾生之心病也。立觀是用藥,修觀是服藥,破惑是除病,證智成德,乃見效復元也。山家用文,三諦準《仁王經》,三觀準《瓔珞經》,三惑準《智度論》,三智準《大品般若經》,三德準《大般涅槃經》也。

丙二、次論修證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此為不得意者,作次第說耳。其實圓頓行人,於名字位中,圓悟一諦三諦之理;於觀行位中,圓起一觀三觀之修,全性德而起修德;相似位中,粗垢任運先落,脫四住煩惱也;分證位中,圓破三惑,圓證三智,圓成三德。所謂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破一切破,一證成一切證成也。文雖次第,意在一心耳!

知諸法無性,而不起分別,於此相應,名空觀;達諸法如幻,唯是假名,於此相應,名假觀;觀了諸法,非有非無,不一不異,若時若處,無不相應,名中觀也。

於三止中:空觀,即體真止,謂體解無性,當體即真故;假觀,即隨緣止,謂識得假名,到處可隨緣故;中觀,即息邊止,亦名不止止,謂了非有無一異,則二邊俱可息滅,不止而止也。

一切智者,明知諸法本空,無二相也;道種智者,明知十界種性,差別不同也;一切種智者,明見佛性,離四句,絕百非,惑解同源,生佛莫二也。

徹照心源,名般若;究竟無縛,名解脫;一切俱是,名法身。各具常樂我淨,故三皆稱德也。

丙三、明非異時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此為得意者,作圓融具德說耳。此本旨也,意顯迷悟修證,破立同時。不離當念,故非各別;同在剎那,故非異時。能破是觀,所破是惑;能證是智,所成是德。能所不二,修證一揆。性具一宗,迥超諸說者,良在茲焉!

丙四、明非次第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此結翻迷成悟,從性起修,成因證果,展轉相由也。意謂:

迷一心而起三惑,無別有迷,即迷此三諦也;如依方故有迷,惑東謂西也。

悟一心而為三因,無別有悟,即悟此三諦也;如悟東西之方,分明不惑也。

修一心而為三止三觀,無別有修,即依三諦而修也;如人既不迷東西之路,可直道而行也。

依真諦而修,為體真止,名空觀。即觀一念心,當體了不可得也。

依俗諦而修,為隨緣止,名假觀。即觀一念心,當下歷歷明明也。

依中諦而修,為息邊止,名中觀。即觀一念心,當了不可得時,正歷歷明明;當歷歷明明時,正了不可得。如是則能觀之觀,空假不二;所觀之境,真俗不二也。

證一心而為三智,無別有證,證此三諦也。

成一心而為三德,無別有成,成此三諦也;如人就道而行,得路還家也。

止觀是因,智德是果。因果本乎一心,故非漸修;始終不離當處,故非次第,同一三諦之理耳。

乙四、總結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大綱,指心要;網目,指教眼也。教法無量,猶之彌天之網,即以諦觀為綱、性修為目耳。三諦原一法,佛說種種名,龍樹悟之而造論,智者證之而立宗。佛祖授受,遞代相承,莫不教人悟乎三諦,修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今則觀修諦顯、惑破智證,則始終之能事畢矣!故荊溪用之為心要,說之為大綱,綱提目張,觀明道悟,俾學者,庶免問程泣歧之嘆,故曰:“網目可尋矣!”

釋文竟。

[1] 《淨名經》: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版《天台教觀選錄》中作“《大經》”。
[2] 底本作“即以不了為覆,非同以物覆物也。”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3] 底本無“猶”字,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4] 平等慧中: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均作“平等會中”,即是說諦閑法師原本作“會”,後人校對之後改成了“慧”。下文“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也是這樣的情況。

愿我尽生无别念,天台妙教独相随
声香浩浩罢摇情,名利汪汪休夺志
展卷研几云屋夜,冥心索隐雪房时
诸祖传弘誓海深,愿常冥助令开悟
#天台山##天台宗佛學院##佛學院# https://t.cn/8FOhXY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适合每日念诵的随喜赞叹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
  • 从小耍到大的堂姐,如今也要结婚了,有点不舍,但好像也是迟早会经历的。我说这家菇凉,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也玩得挺好,前几年见过,性格还是那样。
  • 如腰瘦臀部突出,则较不会替自己打算或重感情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云水禅心,槛外是滔滔浊浪。九、脐上有痣,为龙关,主生贵子,子女可能有成就。
  • #老年公寓的故事# #致敬英雄 拥军于行# 详情点击:#网络中国节·春节# 【七里塘乡:爱心人士捐赠“爱心大米”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定远县七里塘乡一直有拥军优属
  • 】哥伦比亚航空公司计划推动落实“站立舱”的消息传来,不少人惊了:“这是要卖站票?】哥伦比亚航空公司计划推动落实“站立舱”的消息传来,不少人惊了:“这是要卖站票?
  • 【年轻人一定要知道的做饭技巧】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
  • ​​​[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我喜欢肖战[爱你] ​​​今天看到了温暖的蓝,太阳照的沙滩海水都暖洋洋的,也看到了梦幻的小岛,美的每一帧都像一幅画,让你想
  • 亲爱的宝贝,今天是你来到麻麻身边的第三十天了,上个月的今天,你还特别淡定呢,现在已经拥你入怀了!本来打算给你拍满月照,但你姥姥说天气冷,怕你感冒,还是等百天再拍
  • 今天是2022年10月7号,是隔离的第四天,早晨起床果然得到了好的消息,在吃饭早饭年后看到隔离群通知在10月4号进来隔离的人,今天会解除隔离,在做完核酸后等待通
  • 3.你不是我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你是我怦然心动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这是我对你和我们之间感情的诚意。  因向某在电动车临近时转身下台阶横过道路具有突然性,
  • 他想演更多的其他角色,然而,当真的面对章子怡给机会的时候,他却突然没有了之前的勇气,选择了一个戏份最少的配角,所以又卖惨又努力的赫子铭来到这里是为了争取更多演配
  • 也没能让紫萱喜欢上他,不管紫萱怎么努力,她和长卿也没能在一起,为何白子画宁可负花千骨也不肯负天下人,只因这天下人的性命是景天用命换来的!你是否,愿意变成酒色的石
  • 妈妈睡着了手机屏幕还亮着是妈妈和我今天拍的照片今天跟妈妈说不要太节约 要多舍得为自己花些钱姐夫在旁边说 那还不是为了你 舍不得花的都是要给你妈妈在旁边含蓄的不好
  • #陈浚铭[超话]#[赢牛奶]#陈浚铭 扬帆起航共赴梦想# [赢牛奶]#陈浚铭 四代纯血养成门面# “是初遇时的悸动,是一次又一次的心动.” ' ,
  • 痛的床晃的叮当响,护士说,你没有这么快~起码过几个小时~我强烈要求下她又给我内检结果大吃一惊,哇 开的太快了,不用打无痛了,过五分钟就去生吧~然后上了产房,10
  • 中医学有“病在上则治在下”的说法,坐灸就是适合于这种理论的疗法,皮肤不好、肥胖的女性在使用坐灸后,能够改善生理而自然地减肥、皮肤也变的光滑。会阴穴是任脉的重要穴
  • 检查中,社区检查人员查看了各家单位消防设施配置情况、是否有禁烟标识、消防通道是否堵塞,并向各家企业、个体经营户发放《消防安全居家防火手册》、时刻叮嘱他们要做好日
  • 根本也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手术相当的恐怖,还是父母原装的好,但是我当年就是那么傻,那么蠢,当时整容了之后,感觉变漂亮了一点,但是其实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走在街上
  • #陈楚生[超话]# 十年,感谢家里人的支持,为了我的小理想,能让我在外漂泊这么久。 [浪][浪]现代朋友不用多有真心友情在就可以做至余生末[心][鲜花][goo
  • ひとみを凝(こ)らす 凝视。ひょうたんなまず 不得要领,无法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