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陀在因地时作为香朗嘎乐国王,为了众生忍受了在身上钉入一千根钉子的苦行才换来的此偈颂

​在娑婆世界,佛教的修行有两条道路:小乘解脱道(声闻菩提)和大乘佛菩提道(无上菩提)。这是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度,因此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说两种道路。如果在诸佛净土,因为众生心性调柔,福德深厚,根器猛利,所以就只有后一种:佛菩提道。
诸行无常:
众生只要活着,就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其中,“行蕴”是指众生的种种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能修集种种福报,但也是终归坏灭,没有一样是恒常不灭的。
当然,众生会在每次死亡之后有新的色身不断出生,可是,一样是生灭不息。就这样无量世生生死死,承受种种苦报(八苦)。
诸漏皆苦:
众生的种种行为都是有漏的,都不能真正积累下来,就像“竹篮打水”。财富、名声、地位、眷属,乃至于美貌、智慧等等一切。凡是因行为而得到的果报(可能是善报、好报),都不能恒常。因此,在暂时拥有的同时,这件事本身就是“苦”(无常皆苦)。所以说:有漏之法所得,皆是苦(八苦中的“行苦”)。如果有人以为:修人天善法得到富贵等等就不是苦。那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
诸法无我:
一切法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我。这个我,本身就是业报所致,能见闻觉知的我,本身就是生灭法。如果有人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意识心能够去到下一世,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能去到下一世的,是永远没有觉知性的真心。外道的“神我”“梵我”“灵魂”等等,是虚妄说,不可能常住不坏乃至去到下一世)。
涅盘寂静:
确认了一切法虚妄不实,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停止无量世生死不息:灭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来世。这样也就灭尽了一切苦。这就是涅盘寂静。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一般人以为:死了就是解脱。可是,如果没有修成解脱道,没有成为阿罗汉。那么无论怎样的死,都必定会有下一世。不可能解脱生死。而且,下一世所受果报,完全是因过去世、现在世所造作恶业而显现,往往难以忍受(比如下坠三恶道)。所以,涅盘才是真正的“死”。因为断灭了一切法,不会再有来世的一切苦了。所以叫“灭度”。凡是以为觉知心能住于涅盘中,以为阿罗汉能知自己住于涅盘,那就还是生死,不是涅盘。
那么,涅盘是不是真正的断灭呢?佛说:涅盘中有“本际”不灭。因此,解脱道并非断灭论。
如上,希望不再受生的小乘人,听闻佛说的这四句世俗法上的真谛,就能在段除我见,建立小乘无我观的基础上进修而得以解脱生死。
大乘佛菩提(无上菩提)却不同于声闻菩提:阿罗汉在即将入灭之时,为了解除疑惑而请教于佛的问题:涅盘是否断灭?佛为此而说“涅盘本际”。
这个本际,不在“一切法”的涵盖范围内。不在三界六道中,不触六尘,离见闻觉知。永不生灭,能生万法。他本身就是“涅盘”。这个本际,就是轮回三世的主体,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是诸佛法身,是如来。这就是佛法“第一义谛”,也叫“胜义谛”。
大乘人就是因为触证了这个真心而成为实义菩萨,能依真心之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进修实修,经过超过二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而究竟成佛。
胜义谛与世俗谛相比,难就难在触证真心这一关。未悟之前,无论怎样思维都不能了知真心,也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只能在可思可议的层面上,依世俗谛而断我见,断我执,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加修四禅八定、五神通等等。根本不能测度悟后菩萨所修所证。
最后说明一点:这四句话,隐含“真心不灭”这个意涵。若离真心不灭,这四句话等同于断灭论。何以故?诸行无常就表示“常”的存在;有漏皆苦就表示“乐”的存在;诸法无我就表示“我”的存在;涅盘寂静就表示清净无染的存在。这就是佛地才能具备的“常乐我净”。
诸方一切学佛人,无论名望大小,修证如何。若不知上述意涵,离开真心常住而一味专说“一切法空”。或者在否定真心的基础上,以“缘起性空”为第一义。就等同于“断见外道”。非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陀在因地时作为香朗嘎乐国王,为了众生忍受了在身上钉入一千根钉子的苦行才换来的此偈颂

​在娑婆世界,佛教的修行有两条道路:小乘解脱道(声闻菩提)和大乘佛菩提道(无上菩提)。这是因为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度,因此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说两种道路。如果在诸佛净土,因为众生心性调柔,福德深厚,根器猛利,所以就只有后一种:佛菩提道。
诸行无常:
众生只要活着,就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其中,“行蕴”是指众生的种种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能修集种种福报,但也是终归坏灭,没有一样是恒常不灭的。
当然,众生会在每次死亡之后有新的色身不断出生,可是,一样是生灭不息。就这样无量世生生死死,承受种种苦报(八苦)。
诸漏皆苦:
众生的种种行为都是有漏的,都不能真正积累下来,就像“竹篮打水”。财富、名声、地位、眷属,乃至于美貌、智慧等等一切。凡是因行为而得到的果报(可能是善报、好报),都不能恒常。因此,在暂时拥有的同时,这件事本身就是“苦”(无常皆苦)。所以说:有漏之法所得,皆是苦(八苦中的“行苦”)。如果有人以为:修人天善法得到富贵等等就不是苦。那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
诸法无我:
一切法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我。这个我,本身就是业报所致,能见闻觉知的我,本身就是生灭法。如果有人以为这个能知能觉的意识心能够去到下一世,就是不符合事实的邪见。(能去到下一世的,是永远没有觉知性的真心。外道的“神我”“梵我”“灵魂”等等,是虚妄说,不可能常住不坏乃至去到下一世)。
涅盘寂静:
确认了一切法虚妄不实,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停止无量世生死不息:灭尽一切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来世。这样也就灭尽了一切苦。这就是涅盘寂静。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一般人以为:死了就是解脱。可是,如果没有修成解脱道,没有成为阿罗汉。那么无论怎样的死,都必定会有下一世。不可能解脱生死。而且,下一世所受果报,完全是因过去世、现在世所造作恶业而显现,往往难以忍受(比如下坠三恶道)。所以,涅盘才是真正的“死”。因为断灭了一切法,不会再有来世的一切苦了。所以叫“灭度”。凡是以为觉知心能住于涅盘中,以为阿罗汉能知自己住于涅盘,那就还是生死,不是涅盘。
那么,涅盘是不是真正的断灭呢?佛说:涅盘中有“本际”不灭。因此,解脱道并非断灭论。
如上,希望不再受生的小乘人,听闻佛说的这四句世俗法上的真谛,就能在段除我见,建立小乘无我观的基础上进修而得以解脱生死。
大乘佛菩提(无上菩提)却不同于声闻菩提:阿罗汉在即将入灭之时,为了解除疑惑而请教于佛的问题:涅盘是否断灭?佛为此而说“涅盘本际”。
这个本际,不在“一切法”的涵盖范围内。不在三界六道中,不触六尘,离见闻觉知。永不生灭,能生万法。他本身就是“涅盘”。这个本际,就是轮回三世的主体,是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心,是诸佛法身,是如来。这就是佛法“第一义谛”,也叫“胜义谛”。
大乘人就是因为触证了这个真心而成为实义菩萨,能依真心之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进修实修,经过超过二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而究竟成佛。
胜义谛与世俗谛相比,难就难在触证真心这一关。未悟之前,无论怎样思维都不能了知真心,也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只能在可思可议的层面上,依世俗谛而断我见,断我执,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加修四禅八定、五神通等等。根本不能测度悟后菩萨所修所证。
最后说明一点:这四句话,隐含“真心不灭”这个意涵。若离真心不灭,这四句话等同于断灭论。何以故?诸行无常就表示“常”的存在;有漏皆苦就表示“乐”的存在;诸法无我就表示“我”的存在;涅盘寂静就表示清净无染的存在。这就是佛地才能具备的“常乐我净”。
诸方一切学佛人,无论名望大小,修证如何。若不知上述意涵,离开真心常住而一味专说“一切法空”。或者在否定真心的基础上,以“缘起性空”为第一义。就等同于“断见外道”。非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食存五观 :
佛门吃饭时要思考的五件事

《 杂阿含经 》中说 :
“ 有四食资益众生,
令得住世摄受长养。”

这就是佛陀说的十句法的第一句
“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

可见凡是有情众生,
他的生存是以饮食为其根本保障的,

尽管有段食、
触食、
思食、
识食的四种差别。

当然,
本文并不是要向大家介绍吃什么,
如何吃,

而是重新解读一下,
我们在吃饭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

食存五观。

本篇文章原是妙一法师对学僧的谆谆诫导,
但其字里行间的智慧与劝勉之语,
对我们普通人也同样适用。

文 / 妙一法师

计功多少,
量彼来处

这是说,
当我们看到手中的那一份食物时,
应该思量它的来之不易,

要经过诸如经过播种、
施功、
乃至善信的布施等等。

同样,
当我们接受前辈法师、
善知识给我们讲解佛法的时候,

是否也曾思其来处呢?

自佛陀勤苦难行、
三祗始证,

历代西去东来取经、
译经、
释经的祖师们,

再到耳提面命的教授师讲给我们时,

还有人是否曾因之生起稀有难遭之想呢?

若是
“ 受之不谨,
行由何籍 ”?

我们的禅堂、
念佛堂,

又还有多少人能安心地坐下去、
念下去?

这是对
“ 法食 ” 的冷漠!

佛教
“ 农禅并重 ” 的
优良传统又怎样传承下去?

太虚大师曾说 :
“ 佛教的特质在禅。”

其意思是行禅,
而非说禅。

然而,
现今国内常年坐香的道场也不过四五家,

许多寺院都建有禅堂、
念佛堂,

绝大多数都是徒有施设,
无人问津。

再者,
多数学禅的人,

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学术层面,
不是将之作为解决烦恼,
开发智慧的圣教门。

这一份禅悦之食恐怕已不被更多人所念及它的殊胜作用与来历了。

忖己德行,
全缺应供

在应供之时,
应当思考忖度一下自己的道德行持,
是否有所缺失。

若是营三宝事,
克己利人是为圆全,
当受此食。

古有
“ 一日不做,
一日不食 ”,

即是最好的例子。

若是不念三宝、
随心侵损,

就是缺失、
应愧受此食,

说的就是
“ 尸位素餐 ” 之流,

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请诸位想一想,

寺院要修建、
常住要维持、
佛教事业要发展,

是离不开教内外的支持和帮助的,
这种支持和帮助完全来自我们自身经过努力得来的。

若是
“ 不为三宝事,
专搞沽名钓誉 ”,

那么有什么资格接受别人的信任?

当名不符实的真面目被别人识破后,
佛教的尊严和神圣就会被玷污和亵渎,
佛教未来的发展将会受到无法预计的阻碍。

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在吃饭的时候,
应该防止自己对食物生起三种过失。

哪三种呢?

即是对上味起贪,
对中味起痴,
对下味起嗔。

执着以贪为首,
所以总标在前。

众生对事物总是以情执贪着不舍,

比如对金钱、
名誉的追逐,

僧人在这方面应该是看得淡、
放得下的。

虽是这样说,
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浪潮中,

竟有人被
“ 上味 ”
所吸引不能自拔,

且引生出种种
“ 食病 ”。

若是一己之私欲不得所偿,
就难保不会生起
“ 嗔心 ”。

那么如何避免这贪、嗔、痴的三味过失呢?

就是明确自己的发心是为佛教、
为众生,

认清当前大势,
即是如法
“ 受食 ” 的想法了。

正视良药,
为疗形枯

比丘三名之中,
“ 乞士 ” 意谓 :

上乞如来法食以资法身,
下乞众生之食以养色身。

要把食物当作一剂良药,
来疗养色身,
最终证得法身。

这是强调食物只不过是起到药物的作用,

不要执着、
若是执着便是贪爱。

吉藏大师常说 :
“ 破执不破法,
病去药不留。”

佛法是疗众生八万四千烦恼病的良药,
而僧人即是传持佛法的决定性因素,
也就是会给人开方抓药的医生,

那么我们对
“ 药理药性 ”
了解吗?

对于常见病有经验吗?

是不是抓了一副救人的药,
反而害了人呢?

《 净名经·佛道品 》云 :
“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

佛法运用方便是为了引导众生得到根本智,
其旨趣在于出世。

不是给众生一粒长生不死、
满足诸欲的灵丹,

而是教之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出世法药。

所以有法师郑重提出
“ 方便不是随便,
圆融不是圆滑 ” 的根本原则。

正如 《 中观论疏 》 上说

“ 般若将出毕竟空,
严土化人;

方便将入毕竟空,
绝诸戏论 ”。

虽然能令众生因方便得到利益,
但还要令其
“ 正直舍方便 ”。

能否教之以佛法出世的根本精神,
关键在于施与
“ 法药 ” 的
“ 医生们 ”,

能不能舍去自身对于
“ 药 ” 的执着。

否则,
“ 医生 ”
本为救人,

却与
“ 病人 ”
同悲。

为成道业,
应受此食

《 思益经·菩萨正问品 》云 :

“ 谁知报佛恩,
不断佛种者。”

我们每吃一餐饭,
其目的都是为了成就无上佛道,

不令佛种断绝,
是为报佛深恩。

诸佛出世,
其本怀也无非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这最后一条一方面告诉我们尽管前四观不解,
只要心存有佛道可求的概念,
也可受食;

另一方面是告诉我们受食不是为了裹腹充饥,
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是为了众生而成就佛道。

自利利他,
令人始种善根,
于未来劫,
终因此缘,
获得出世。

此处文义明了,
兹不赘言。

总之,
“ 五观若成金易化,
三心未了信难消 ”。

“ 五观若成 ”
即是自利利他的佛法行。

上来 “ 五观 ” 重申,
文义不周,
愿不允者,
权作空响;

若肯者,
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睹此文者,
愿受食时,
五观常成。

食之以后,
犹若维摩诘的香积饭,

尽未来际,
受用不尽,
道化无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首场时来‮转运‬ ​‎ ͏ 转运·清债·暴富三️一‬首次在九‮圣大‬僧龙婆‮法多‬坛进行‮样这‬全能大法会你一‮不定‬能错过师傅一生中‮作制‬并加持过很多
  • 比起某些老明星一大把年纪去美国生女,不愿意生活在中国,却在中国圈钱的夫妻强一万倍!她身上没有所谓偶像明星包袱,也没有一定要证明:你必须喜欢我!
  • #朱正廷[超话]##朱正廷二十六生日纪念录##朱正廷0318生日快乐#喜欢你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陪你过的第四个生日犹记得初见你的那一天你跳着一曲卷珠帘就这样跳进了
  • 大器晚成也好 到不了山顶也罢 但一定要真诚和快乐 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世界总要允许普通人的存在.斯人如彩虹 遇上方知有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 在此之前 请先成为更好
  • 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老朱家的生活越
  • 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只要是你该做的,你用心把它做好了,这就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只要是你该做的,你用心把它做好了,这就是有意义的。
  • 所以紫藤常与富贵有关,比如风水中,把紫藤绕棺作为风水宝地,如有此相,家中必出贵人,宋人方勺《泊宅篇》说到一个故事:说吴伯举回龙泉迁葬自己的母亲,结果开了墓穴之后
  • 陀氏在这部作品中以沉静而不失怜悯的笔调详实的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即使是这批身负罪孽的人,也和外面的人一样渴望着自由,尊重,与爱。虽然你
  • 但若要说你们两个,为何在外散漫了这么些年,今日看来,却还同往昔并无太大差别”这话是对着裴真意同蔺吹弦发的问,江心亭眼下笑得和煦,语调也亲柔,但裴真意心里却清如明
  • 成千上万的情绪微博是写不完的,也没有必要对这些破烂情绪做留存,感谢这个勇敢的不能再勇敢的孙孝楠,我希望正在感受大好青春的23岁中的你不要失去对爱的信心,我永远相
  • 6、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锡,确需离锡的,须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并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备。我们需要悲痛,这是非正常时期正常的反应,这说明我们善良、有
  • 连追忆都不会,回忆可忆不可追,和当时的心境截然不同。没办法,有些人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哪怕再帅也心如止水,即使站在面前,都不会再心动,爱的感觉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真
  • p1是一段关于我发了一条蟹粥(p2)的朋友圈后,领导和我的对话。配美食图片的朋友圈说说 1、这辈子唯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2、天要我胖,不得不胖3、恋爱
  • )我眉头一皱,这不会骨头散架吗[微笑][微笑][微笑]王俊凯说心心念念想看流星雨要许愿(愿望大概早就准备好了)结果因为高原反应没看着,愿望变成了活过今晚哈哈哈哈
  • .一如既往,万事胜意,不为往事忧,余生只愿笑,日子很滚烫,又暖又明亮,对任何热爱的事都要全力以赴。.余生很短,请善待自己,让自己开心快乐每一天,总有一天你会活出
  • 这样也好,虽说梦是假的,但感受是真的,提前体验也不错,省的真发生了要死要活。】《深见春夫桥梁书3册 》3-8岁,由日本荒诞儿童文学大师深见春夫创作,幽默的故事+
  • 至今让韩国人魂牵梦绕的“大韩帝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去打耳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刚好有假,比如我觉得随着年纪增长,戴两粒简约的珍珠耳坠是最好的装饰,再比如北京的三甲医院提供打耳洞项目。当然了,无数前
  • #商丘身边事##人人学好,共产主义路上##国事、家事、天下事#黑发(发黑)白发(发白)花开花败花开——发黑——花季少年——青春正当时花败——发白——迟暮老年——
  • ”杨紫恋爱过也失恋过,张一山还在她身边安慰:“就算全世界背叛你,我也会和你站在一起。”杨紫恋爱过也失恋过,张一山还在她身边安慰:“就算全世界背叛你,我也会和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