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个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正式授牌——2022“梦想在前方、祖国在心中”成都市领事保护宣传活动启动】6月17日,2022“梦想在前方,祖国在心中”成都市领事保护宣传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仪式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协办,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张洋、市政府外办主任姜斌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海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首批10个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正式授牌成立。

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张洋致辞表示,近年来,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领馆每年会处理6-7万起中国公民领事保护案件,其中也包含不少涉及中国留学生的领事保护案件。近期,外交部会同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师范大学妥善处置了相关重大领事保护案件。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人员的安全保护。坚定维护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是外交部及驻海外的280余个使领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张洋表示,近年来,我们越发深切感受到,事先预防是保护安全的最佳办法。外交部大力推进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倾力打造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新媒体矩阵,希望更多海外同胞能够及时获取权威海外安全提醒和资讯。

地方政府是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与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设立的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开设领事保护公益课堂,必将助力成都市留学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海外安全事件发生几率。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将继续积极支持成都市外事办公室举办各类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活动。

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姜斌致辞表示,举办2022“梦想在前方,祖国在心中”成都市领保宣传活动,是按照外交部领事保护“五位一体”的工作要求,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践行“外事为民”理念。本次活动将领保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电台节目的空中课堂、现场教学的实体课堂和短视频新媒体为载体,增强师生参与性、活动趣味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师生家长关注并参与领事保护宣传,帮助大家增强海外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相信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的举办,让家长和同学们对领事保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让自己的海外之行平安顺畅!

启动仪式上,市政府外办主任姜斌为首批10个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副主任吴志娟为31名成都市校园领事保护志愿者颁证。首批基地包括西南交大、西南财大、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4所高校,成都石室中学、成都树德中学、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金苹果锦城一中、天府中学5所高中以及成都市青少年宫,成都市青(少)年领事保护教育基地承担任务包括开展领事保护公益课堂等领保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制作领保宣传电台节目和短视频,并实施媒体宣传和推广。

仪式结束后,作为对志愿者进行的第一次培训,2022年首堂领事保护公益课堂在四川师范大学正式开讲。

2022“梦想在前方,祖国在心中”成都市领事保护宣传活动以强化线下配套宣传、强化新媒体渠道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将领保宣传带到每名师生身边。一是精准对接受众,提高宣讲有效性。市政府外办将宣传活动重点聚焦即将出国的学生,紧紧围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领事保护意识和海外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在海外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其量身打造专属化宣讲课程。二是创新活动形式,释放学生创造力。此次活动引入“青年声音”领保接力宣传概念,由各领保宣传教育基地征选优秀学生参与领事保护公益课“迷你课堂”电台节目的文案撰写和配音创作,以及领保主题短视频的创意制作,使其在高度参与、深度体验过程中加深对领保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并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树立领保意识。三是活用媒体平台,扩大活动影响面。通过校园广播持续播放领事保护公益课“迷你课堂“节目,并不断在校园微信公众号或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广,吸引师生和家长关注并参与领事保护宣传,并鼓励其通过自媒体形式转发,进一步扩大领保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新闻背景:
媒体报道的每一起中国留学生海外安全事件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是确保市民和留学生在海外少出事、不出事的最佳途径;“精准定制,对接需求”,是提高领保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市政府外办积极开展预防性领事保护培训与宣传工作。自2015年起,连续七年开办领事保护公益课“迷你课堂”,制作电台节目700余条,通过形式生动、内容权威的节目向成都市民普及领事保护知识、发布海外安全提醒。同时,市政府外办开展领事保护公益课堂宣讲50余次,通过进入区(市)县、学校、企业和机构,针对不同群体的海外出行需求,为广大市民精准普及领事保护和海外安全相关常识,获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积极的社会反响,有关做法得到外交部领事司的认可。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美食带你游安徽 | 濉水红鲤:运河故里寻美味】https://t.cn/A6X6nbXs

“讲好徽风皖韵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联合推出“听故事、游安徽”系列之三“美食带你游安徽”,邀您共品“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

在淮北市,春日的濉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濉河古称濉水,作为淮河支流,濉河蜿蜒流淌数千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泛舟濉水,或游寺登山,诗酒盘桓,与濉溪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的佳句。读到这首诗,不得不说大诗人最钟爱的一道佳肴:濉水红鲤。

故乡饭店行政总厨唐成义说做濉水红鲤要选用当地濉水河的红鲤鱼,制作也十分考究:

鲤鱼是我们当地濉河盛产的一种鱼类,因为它的那个尾巴是红色的,叫红鲤。鲤鱼一般选用三斤重的就是1500g的鲤鱼。咱们有一个注意的细节,基本上分为三个细节,一个是抽取鱼腥线,去掉以后鱼腥味会减去许多,加上那个调料和烹制手法会把鱼的鲜味儿给体现出来。第二步是改刀要均匀,无论是一字刀、牡丹刀还是十字刀、人字刀都要改刀均匀,这样的话易于入味儿。第三是拍面粉,面粉就是炸制以后吃口它会更香,汤汁会更顺滑一些。加入陈醋或米醋,醋的作用是使鱼骨更软,鱼肉容易脱骨,鱼肉更加嫩。

濉水红鲤吃的是鱼的鲜味。经验丰富的厨师取一尾肥美的鲤鱼,宰杀,去鳞,收拾干净,以花刀切好,撒上芡粉,使得鱼肉鲜滑而不散,再放入滚烫的油锅以高温煎炸至骨酥金黄,大火爆香葱蒜末等调料,取其辛香滋味。再将鲤鱼回锅,浇上料酒、酱油等调好的汤料焖烧收汁,耐心等待入味方可。上桌前撒上香菜,便是一道具有皖北风味喷香咸爽的濉水红鲤。

据说,这道濉水红鲤曾失传多年,而重拾这道美味的便是故乡饭店行政总厨唐成义。

出生于河南新郑的白居易,为何会成为淮北濉溪的常客,而对濉水红鲤赞不绝口呢?

隋唐运河古镇商业管理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刘钊强介绍说,白居易曾在离濉溪不远的符离生活多年。

相传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安徽的符离度过了少年时光。闲暇之余呢,他经常携友泛舟濉水,也就是淮河北岸的一个支流。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便与淮北濉溪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在诗中描述濉溪的酒以及濉溪的鱼。并且有诗为证:“朝来暮去多携手,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我们从它的这个诗中就可以感受到,特别是最后一句。关于红鲤肥的描述,也可以想象到当时濉水的鲤鱼有多么的肥美。红鲤这道菜呢,就是还原了诗中的美味。

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让许多来淮北的人,总会点上一道濉水红鲤,或许是想借助这美食,来感受当年诗人的独特情怀。

想吃这道美味正宗的濉水红鲤那只有一个去处,就是隋唐运河古镇的故乡饭店。位于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路与长山路交口东南侧的隋唐运河古镇。

隋唐运河古镇

濉河古称睢水,曾是古代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通济渠,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因为与隋唐运河千丝万缕的联系,2016年7月,淮北市政府与安徽省旅游集团联合打造的隋唐运河古镇正式破土动工。

隋唐运河古镇商业管理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刘钊强说:

隋唐运河古镇项目是一个安徽省旅游集团跟淮北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一个旅游景区项目。目前开放的这个区域是古镇的一期商业街,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进行了开放运营,结合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目前年均接待的游客量大概有150万人次。进驻的商家一共是一百六十余家,其中餐饮的占比超过了70%,涵盖了一些大型的宴会酒楼、地方特色小吃、传统私房菜品等诸多品类。所以如果有游客感兴趣的话,不仅能在隋唐运河古镇吃到濉水红鲤这道名菜,还能够食在古镇、游在古镇、留在古镇。

来隋唐运河古镇,可以游览一下素有“运河故里”之称的安徽省淮北市,这里山水秀丽纯朴,人文历史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游客不仅可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循着当年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品濉水红鲤,饮淮北美酒。

认识一座城市很多时候是从这个城市的美食开始。作为淮北市的主城区,相山区以“美食+旅游”的方式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烟火相城”IP的营销主题,推出了运河古镇濉水红鲤、南翔云集周氏面皮等美食路线。淮北市相山区文旅体局局长乔清华介绍说:

2021年,隋唐运河古镇先后荣获“安徽省十佳夜游街区”“长三角夜间文化和消费样板街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相山区积极把夜经济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让夜游街区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开通夜游公交专线、鼓励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阅读空间、加强品牌创建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隋唐运河古镇、南翔云集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高品质创新引领和彰显文化特色的夜间文旅商圈品牌,通过特色美食传递城市文化,挖掘夜游新概念,丰富相山旅游内容。

大河水系,哺育了文明,隋唐运河,滋养了文化。当我们提及京杭大运河的丰功伟绩,便总能想起那些沿河而兴的城市,延水而生的故事。今日,我们不妨泛舟河上,取一尾濉河中的鲜活红鲤鱼伴着陈年濉溪美酒的韵味,沿着历史的河床,去感受那千百年气韵的淮北风情。(转载安徽文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安利的这3支全是热门断货色号,最近趁着它们回归,我也赶紧往自己的小仓库补了点货,剁手链接放评论里啦,钛合金们,快来跟我一起做自在炫光女孩吧~#化妆小技巧#10月
  • 四川省内跨市(州)流动人员最新要求有变】四川疾控最新提示:1、对近7日内有泸州市、凉山州、德阳市旅居史的跨市(州)流动人员,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抵
  • 这种塑料使用生物基制作,比起几百年都不会降解的传统塑料,几个月就能降解,你喝起奶茶来是不是心安理得了?我们还需要更完美的替代品,所以,现在还是少用塑料吧~#ba
  • 10月12日晚,世茂集团(00813.HK)发布公告称,拟出售南京一个综合体项目45%的股权,同时转让销售债权的权利,买方为中国信达与五矿信托,总代价为17.5
  • 她翻垃圾桶见「豆浆」崩溃了】1名女网友日前与男友准备到闺蜜家帮忙搬家,当天男友先到闺蜜家帮忙,她后来才到,殊不知她竟在厨房的垃圾桶内发现用过的保险套,她试探性
  • 7月3日以来,各地用于因旱影响供水资金投入1334.4万元;拉水送水1120车次3767.5吨。7月3日以来,各地用于因旱影响供水资金投入1334.4万元;拉水
  • 越是看上去毫无道理的句子,越是能够反映出作者独到的创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反映的就是苏轼那种乐天派的洒脱个性。试想一下,如果黄州时期的苏轼倒下了
  • 昨晚给大家推荐的三件套:1斤手工的马鲛鱼丸+半斤双熏马鲛鱼+300g的对虾虾干,江浙沪145顺丰包邮,外省加15运费,吃货们尝鲜的抓紧下单[呲牙]【我剁手都要买
  • 【#聊城# 东昌府区法院坚持不懈为患病职工讨回“血汗钱”】“太感谢了,欠了三年多的工资,如今终于拿回来了!今年9月中旬,杜军夜间加班对该案进行常规查看网络查控信
  • 一直地,勇敢地追求爱的花火……为了爱,痴狂地,疯狂地等待爱的硕果……在远方望着你的身影,眼颊中失去你禁不住泪流,我的梦能在这里绽放。 就让阳光照射泪湿的眼睛,折
  • #西航生活##我在新媒体工作室等你# 【纳新啦~ | 一见倾“新”“媒”你不行】新媒体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是隶属于西安航空学院党委宣传部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运营
  • #觉醒年代[超话]# 仲甫先生的故居,新青年编辑部走起[嘿哈]中华儿女多奇志,在100年前的90后00后中诞育了新的思想热潮,如今脚下大地也换了时空,我不会忘记
  • ”进趟城不容易,吃着90后小同事做的饭,在南滨路上吹着风,看着重庆的夜景,谈着人生,突然觉得我的生活轨迹好单一,平淡无奇,一直执念追求的,其实走到另一条路可能风
  • :Lin张林超:亚历山大王:boom sha ke家,家是港湾,被风的船,累了困了安身之暧,有时心烦呆上几天,看看电视,混混时间,抬头远望碧蓝的天,多少思绪万线
  • 各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要重点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政研智库| 高标准农田项目相关政策及专项债券申报要点梳理中国人的
  • ”今天,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希望在这与生活过招的间隙中,你们可以多些愉悦,也有所收获,更爱这珍贵的人世间,爱这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在#东野圭吾# 众多的小
  • 质地非常水 上脸可以说是嗖一下就吸收进去了用下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 水油平衡非常给力磕泰的时候真的非常非常干 洗完脸我只涂这个 吹空调都不会觉得拔干 就牛逼…最近
  •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都不再是那个冲动的少年了。总结下5⃣️1⃣️的前两天 29号一下班就去市内了 亲爱的sister带我吃好吃的 晚上回家了还继续干了以及鸭脖
  • 快一起来和小苑听听叭~烈日下执勤的保安、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是外卖骑手……当您在魔都的街头为这座城市服务,欢迎您走进上海电信营业厅,乘乘凉、歇歇
  • 看着即将度过七年之痒的相恋之人携手自己的闺密在她面前秀恩爱,她被冠上“小三”的诬赖之名,形影单只,无从反驳。”“二十几岁还是个和尚没吃过肉,那时你肯让我硬来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