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洪渡镇:一个库区移民集镇的华丽转身

清晨,冬日里的乌江,晨雾缭绕。

穿过乌江王沱大桥,笔者走进沿河自治县洪渡镇,真切感受了这个移民古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楼沿街整齐排列,店面商铺生意兴隆,搬迁移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欣欣向荣奔小康的新气象。

洪渡镇位于沿河东北边陲乌江西岸,距沿河县城陆路138公里,水路76公里,东与重庆市酉阳自治县相接,北与重庆市彭水自治县毗邻,是贵州乌江水运进入重庆的桥头堡,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

近年来,一个通过水库移民新建起来的集镇,在当地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和移民政策的后续扶持下,交通、城镇、产业、旅游、文化、生态等建设和发展均取得巨大成就。

一桥飞架黔渝,天堑变坦途

冬日暖阳,伫立乌江的王沱大桥,过往车辆不息,站在桥上,微风拂面而来,波光粼粼的江面,一改过去波涛汹涌的野性,变得更加宁静祥和。

陈超,是洪渡镇计生协会会长,地地道道的洪渡人,曾经多年从事镇移民搬迁工作,是洪渡变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陈超告诉记者,王沱大桥是乌江重庆彭水电站库区的移民基础设施,是连接黔渝两岸的主要通道,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竣工通车,全长328米,其中主桥长240米,桥面宽8.5米,总投资7600多万元。

陈超说,过去由于乌江阻隔,沿江黔渝两岸人民来往就依靠摇橹划船,时间不仅慢,还不安全。王沱大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两岸群众的往来,更加强黔渝两地间的交流与合作。

王沱大桥让洪渡镇与重庆东南的酉阳、彭水等地紧密相连,从地域、时空上直接拉近了沿河与重庆的距离,对沿河融入成渝经济圈,实现北部乡镇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通过大桥,洪渡发展的动脉快速延伸到成渝经济圈和大湘西地区。

“近年来,沿河北部乡镇依托重庆市场,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洪渡的红苕粉、塘坝的千年古茶、后坪的蔬菜、客田的灰豆腐、新景的柑橘等农特产业如雨后春笋,逐步形成规模,通过便捷的交通运到重庆市场。”该县生态移民局局长黄勇说。

王沱大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沿河洪渡、后坪、塘坝等北部乡镇的群众,也惠及了洪渡镇对岸重庆彭水、酉阳两地的群众,彭水至酉阳公路两旁店铺林立,两岸群众赶集办事直接从王沱大桥来来往往,不仅便捷、节约了时间,还增添了车来人往的热闹。

发源于贵州乌蒙山区的乌江,从潺潺溪流汇聚成磅礴大江,横贯贵州全境,素有“贵州母亲河”之称。

近日,因修建乌江梯级电站断航近20年的贵州乌江水运,首次全线复航。14艘500吨级货船运载6800吨磷矿石,从贵阳市开阳港洛旺河码头出发,沿乌江水路经余庆、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直下重庆涪陵入长江。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渝怀铁路建成通车,加之乌江流域多个梯级水电站开发,乌江干流航道一度处于分段通航状态,曾经的“通江达海”被中断。

二十年来,随着乌江多个梯级水电枢纽的建成,航道整治工程也同步开展,特别是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成投用,使乌江水运能力大幅提升,贵州北入长江的“黄金水道”得以恢复畅通。

通航船队进入沿河那天,洪渡镇61岁的田永会早早就等在乌江边,看着一艘艘轮船鸣笛通过,田永会又想起当年在乌江上开船的日子。

田永会的青春因乌江而精彩,从 16岁开始就在贵州乌江轮船公司沿河港工作,从一般的工作人员到轮船驾驶员,田永会大半辈子都在乌江上度过。当年洪渡码头的繁华,田永会至今仍记忆犹新。

“每天最少都有十几艘轮船从洪渡经过,只要货船汽笛一响,码头边就坐满了搬运货物的村民。”田永会告诉记者,那时江边村民的收入比较单一,因山里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周边很多村民都到洪渡码头做搬运工,大部分生活来源是靠在乌江上搬运货物,没建王沱大桥前,更多村民选择依江而活,靠船为生。

昔日旧貌不再 今朝华丽转身

冬日暖阳宾客至,高朋满座店似春。走进洪渡古镇,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楼房,临街餐馆旅店一家接着一家,老板们不时站在门口招揽生意,小镇的热闹尽现眼前。

“以前虽也热闹,但哪有现在好,搬迁到这里,很多村民已成了餐馆、宾馆老板了。”客运码头上,55岁的陈忠直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老洪渡街道狭窄,只有三五百米,到处坑坑洼洼,镇容镇貌很差。现在的洪渡街道长2000多米,宽20多米。当年由于城镇功能不足,很多村民想发展也难找空间。

陈忠直说,他在老洪渡集镇上做了12年的教师,现在已调到沿河县城工作,经常回洪渡走亲探戚。

看着美丽如画的新洪渡,陈忠直感慨:搬迁后变化太大了,街道宽阔干净,环境绿化漂亮,曾经杂草丛生的地方,如今小洋楼林立,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很适合养老。

2007年,乌江彭水水电站蓄水发电,老洪渡面临整体搬迁,沿河县委政府抓住搬迁契机,高标准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对集镇房屋实施亮化,将临江400多户居民楼,美化成具有汉唐风格的古式楼房,新建了客运码头广场、文化健身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

搬迁以来,在国家移民政策的扶持下,洪渡集镇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完善城镇配套功能的同时,商铺、餐馆、旅社等旅游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集镇上配有公安交巡警中队,建有沿河北部片区唯一一所高中学校,投资2000多万元的星级宾馆也正在建设中。

此外,洪渡还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功引进沿河三和医院、鲟鱼生态产业园、集镇污水处理厂、生态蛋鸡养殖场等项目,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洪渡镇还积极与周边重庆市的乡镇携手合作,共同提出边区“三联三互”发展措施,即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生态联保,旅游互推、城镇互建、经济互助,以休闲度假型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集镇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上的“桥头堡”作用,助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后续扶持助力 百姓富路渐宽

水库移民搬迁不等同于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是建成后拎包入住。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时间紧,当年洪渡搬迁时是边搬迁、边建设、边完善,除了对搬迁移民进行合理化补偿外,还开展后续扶持,扶持政策如今都还在延续。

“对水库搬迁移民子女的教育,安排有专项资金扶持,中职、高职、大专、本科等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资助。”黄勇表示,近年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除了教育方面,在道路建设、城镇绿化、产业项目等扶持上,投入力度也很大。

借风行船,借梯登高。在当地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和移民部门的合力努力下,洪渡朝着小康方向快步发展,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美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街道居民谢成福家,他正在招待着前来买酒的客人。没搬到新洪渡来之前,谢成福和父亲在老洪渡集镇做酿酒生意。

“以往在老洪渡卖酒,客人主要是码头上的搬运工人,虽然每天都有点生意,但都是零零碎碎地卖,而搬到新洪渡来后,交通方便了,销售面不断扩大,顾客比以前多得多,每年卖酒的量也比以前大。”谢成福说。

以前在老洪渡,人均不足1亩地,大多数居民的收入都靠在码头做搬运,住的也是破旧木房。搬迁后,不仅住得宽敞、住得干净,生活更舒心。

谢成福告诉记者,他的店里不仅卖酒还卖茶叶等产品,平时不忙时还可在周边找点活做,择业面广了,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宽。

搬迁前的老洪渡,早已淹没在滔滔乌江之下。新镇相比老镇,不仅仅是地理位置发生了变化,更多是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发生巨变。

作为乌江流经贵州的最后一个集镇,通过整体搬迁,加快发展,洪渡已从贵州的边缘,变为发展的前沿,又从前沿变为区域中心。

洪渡镇党委书记田茂安告诉记者,目前彭水至酉阳高速公路正在修建,通车后从洪渡上高速只需10分钟,从洪渡上高速到重庆主城230多公里,未来不管是西入成渝、北入长江还是东到湘西,都更方便更快捷。

“利用好洪渡的地理和区位优势,用好用活库区移民后续扶持政策,围绕‘四新’抓‘四化’,不断推动交通、城镇、工业、农业、旅游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沿河北部片区物资集散地的功能作用,使周边的农特产品从洪渡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田茂安说。

面向成渝,依托乌江,挤进长江。

千年古镇,风生水起,洪渡正以开放包容、奋力争先的姿态逐浪前行。

#贵州##紫云##脱贫攻坚# 【贵州紫云:全力补短板 携手奔小康(组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在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中,贵州各地正奋力冲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巩固脱贫成果进行有效探索,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战决胜之年,人民网贵州频道推出“决胜脱贫攻坚·各地这样干”系列报道,展现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及在国家蒸蒸日上的发展进程中,一幅幅幸福的生活图景和新风貌。

肩上扛把锄头,手里拿把镰刀,手机保持电量满格,这是紫云县团坡村村民周红祥的巡山“标配”。自从当上林场护林员,周红祥每天都要到负责的林区进行巡护,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他会通过电话及时向上反应,以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护林的收入虽然比外出务工要少一些,但能照顾家里,空余时间还可以做点其他事情,算下来也还不错。”由于母亲常年生病,25岁的周红祥无法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时常入不敷出。2020年初,他被纳入团坡村“公益十岗”名单,成为紫云县国有浪风关林场的护林员,不仅每月有800元钱的工资,护林之余他还在自家田地里种了果树,实现了“务农、顾家、赚钱”三不误。

在紫云县,像周红祥这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为了更好地和全国人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紫云县依托建立起来的三级联动督战机制,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千方百计促农增收,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扶贫之路。

真督实战补短板 确保安全饮水“不落一人”

喝了几十年的“望天水”,65岁的陈长青如今终于喝上了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喝着净水器净化过的水,不仅口感上变甜了,心里也觉得甜。”陈长青说。

陈长青家住紫云县猴场镇打哈村。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打哈村境内基本上是山地和丘陵,全村唯一的水源是村外的一座小山塘。由于完全“靠天喝水”,“冬天没水喝,夏天喝脏水”成为常态。遇到干旱季节,家里就得专门安排一个人上山找水,一挑水至少要走3个小时山路,连水都喝不上,大家根本无心谋发展。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落实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底线”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补齐“短板”,彻底消除群众的“水困”“水愁”,2020年4月,由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三级水务部门组成的督查组进驻紫云,对紫云全县的农村饮水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全力以赴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我们了解当地群众面临的饮水问题后,通过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并举,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作为督战队的一员,安顺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当地工程性缺水难题,督察队通过向上协调资金,给打哈村每家每户都建起15—30平方米的水窖。同时,还在村民家安装了滤罐和净水器,在镇上成立了专门的维修点,村民在使用水窖和净水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建水窖,给村民在家里安装净水器。在有水源的地方,则通过建设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通过多方协调,我们向上争取了600万元的资金,在猴场镇猴场村建了一个水厂,解决了当地两个村27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紫云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猴场村水厂的顺利运营,不仅确保了当地群众饮水无忧,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2名管水员的就业岗位。

在紫云县,有此获得感的并非只有猴场镇村民。据统计,截至目前,紫云已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20处,覆盖农村人口36.5万人。其中,集中供水903处,覆盖人口31.5万人,分散供水工程317处,覆盖人口5万人,完成小水窖净化消毒设备安装9510套,全县903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配备了消毒设备。

“解决了水的问题,大伙对村里的发展信心更足了。”打哈村第一书记苑晶说。随着饮水问题得到效果解决,村里因地制宜发展起了养猪、养鸡和辣椒种植等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外输内拓抓就业 助力贫困群众稳岗增收

夯实了基础设施,还要想办法挖掘群众内生动力。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基地,种植户谢顺华无比感慨。“在外面种菜23年了,还是回到家乡安心些。”谢顺华说。坝田里,1600亩种有不同品种蔬菜,经过采收、打包、装箱,即将运往广州、深圳等地销售。

“这些年我已经在外面将销售渠道打通,只要蔬菜能够种出来,卖不成问题。”常年辗转于广州、宁夏等地种植和销售蔬菜的谢顺华,不仅掌握了各类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广州、深圳等地还有专门的销售档口和铺面,销售端十分顺畅。

2017年春节,谢顺华回到家乡紫云县猴场镇小湾村,在当地流转了500亩土地种蔬菜,采取“前期垫资+保底回收”的方式,发动周边8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蔬菜采收后,净赚利润80余万元,谢顺华看到商机,决定回乡种植蔬菜。

2019年,在紫云县政府的极力促成下,谢顺华从宁夏返回家乡,成立了紫云绿阳蔬菜有限公司。“短时间内,县里对坝羊镇红院坝区16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还全部安装了喷灌设备,开挖了9.6公里机耕道,并建好2个冷库,这可帮了我的大忙。”2020年初,谢顺华又投入300万元,在蔬菜基地附近成立了泡沫箱生产加工厂,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通过能人带富,坝区里一年一季的水稻,变成了一年6季的蔬菜,土地产值至少翻了10多倍。”坝羊镇镇长班兴坤说,在谢顺华的牵头和带领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红院坝区,涉及到的1200余户村民就业有了门路,大伙如期脱贫底气十足。

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紫云县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2020年,紫云县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搭台唱戏、筑巢引凤,对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政策、资金、培训等各方面支持,已吸引2400余名农村劳动力返乡发展产业,释放出源源不断地就业倍增效应。

多措并举强产业 高质量打赢贫困歼灭战

走进位于猴场镇猫场村的林下竹荪种植基地,茂密的松树林下,一朵朵竹荪正破土而出,长势十分喜人。

“林菌间作能够最大化还原食用菌生长的野生条件,不仅提高了食用菌的品质,还能有效利用林间茂盛枝叶生态为竹荪遮荫,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猫场村村主任张忠全说。

因为有多年棚内种植竹荪的经验,张忠全对竹荪的种植技术十分了解。为了带动村民致富,2020年初,猫场村依托村里丰富的松林资源,实施林下竹荪产业项目,目前已种下竹荪200余亩。

“林下竹荪一年可以收3季,亩产值可达1.8万元,销售也完全不用愁。”张忠全说,由于竹荪的种植、采摘、烘干等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18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在紫云县,通过发展林下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案例还有很多。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县,耕地稀缺,500亩以上坝区仅有15个。为此,紫云以山地高效农业为突破口,立足全县233万亩林地资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全面推动林下产业发展。目前,共发展林下蜂2万群、种植林下菌3000亩、养殖林下鸡100万羽,建成林下菌、林下蜂示范基地4个。

“预计今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6.5亿元,将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户5万余人增收。”紫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明昌表示,紫云县在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的同时,还同时配套完善了冷链、保鲜储藏等设施,并在品牌建设和销售方面持续发力,带动了数万群众增收致富。

“决战收官之年,紫云无一人做旁观者。”紫云县县长黄浩洋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紫云县将进一步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立动态返贫监测机制,持续推进“六保六稳”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奋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央媒记者看江西 小康生活好滋味

8月25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庐山西海,渔民陈礼江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本报记者 徐 铮摄

8月26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景德镇,记者们在现场了解陶瓷艺术和产业。本报记者 徐 铮摄

《江报直播室》是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江西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扫描二维码、登录中国江西网或下载江西新闻客户端,即可在网上和手机上收看本期《江报直播室》的视频。

  主持人:本报记者 颜瑶

  嘉 宾:

  易赛健 求是杂志社发行联络部宣传一处处长

  祁嘉润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记者

  林小溪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记者

  王 丹 人民日报江西分社记者

  钟 超 光明日报评论部记者

  巩淑云 农民日报评论部记者

  龙 成 农民日报产业与社会扶贫部记者

  朱彩云 中国青年报总编室记者

  核心提示

  8月24日至2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西,由中央和省级媒体66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分四路深入江西采访。

  采访团聚焦“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创新报道方式、增强宣传实效,以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为切入口,用精彩纷呈的报道讲述决胜全面小康的江西故事,展现了一幕幕江西人民勠力同心奔小康的生动场景。

  看见:小康路上的绿水青山

  (画外音)9月26日,人民日报以《江西九江做好“水”文章加快“绿”发展》为题,在头版位置报道了九江市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生动实践。

  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推出《江西南昌绘就人鸟和谐新画卷》。报道以保护湿地为切入口,讲述了南昌近年来如何不断打出整治湿地污染、重新布局产业等“组合拳”,成为美丽中国的新样板。

  林小溪:给生态加绿,为小康增色。这次的江西之行,我们走的就是一条“绿色生态线”。在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过去的伐木工如今成了护林员。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长水村走出了一条从“卖木材”到“卖生态”的绿色富民之路。在南昌梅岭泮溪村,村民下定决心封山育林,秃山变“氧吧”,游客不请自来。山绿了,水清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一个个小山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好山水,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画外音)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生态有了“含绿量”,产业才会有“含金量”。9月22日,农民日报“走进江西看小康系列报道”刊发文章《好生态让产业更兴旺》,讲述了抚州资溪等地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巩淑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资溪建立了江西首个“两山银行”,通过资源收储和资本赋能,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江西人民正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绿水青山的小康路上奋力奔跑。

  品味:小康路上的安居乐业

  (画外音)民生小事,连着小康大局。为让更多农村老人颐养天年,新余从2016年起,由组织、民政部门共同推动全市农村“颐养之家”建设,既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又让党建工作在基层找到了有效抓手。9月28日,人民日报《“颐养之家”温暖人心》报道了新余“党建+颐养之家”的模式。

  王 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所在。我这次跑的是新余、宜春、萍乡等市。在新余,“颐养之家”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1万余名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在宜春,高安坑源村的垃圾填埋场,如今摇身变公园……一项项民生工程切切实实建到点子上,这是老百姓能够真真切切体会到的小康。

  (画外音)《水科技让生活更美好》,9月22日,农民日报“走进江西看小康系列报道”以此为题,大篇幅介绍了鹰潭的“水科技”。物联网+直饮水,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智能水表和智慧水务,在减员增效、节能降耗的同时,以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

  龙 城: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鹰潭“水科技”研发链、产业链围绕民生需求发力,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民生科技的红利,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率,更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感动:小康路上的精准帮扶

  (画外音)地处铜鼓县大山深处的双红村,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深度贫困村。这里山路崎岖、翠竹成海。在挂点帮扶单位和省派驻帮扶工作队等多渠道共同努力下,双红村建立了一家加工能力达100万公斤鲜笋的笋厂,找到了脱贫的好路子。求是网《江西宜春双红村:让靠山吃山换一个“吃”法》和光明日报《江西铜鼓:红土地上长出“致富笋”》等报道,让“双红笋”变“网红笋”。

  易赛健: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各有各的资源和短板,这就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问题、找准出路。通过这次蹲点采访,我深切体会到践行“四力”的必要性。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同时,也让我始终牢记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洞察所见,并书写所思所感。

  钟 超:山还是那片山,笋还是那些笋,但有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有了精准扶贫、共奔小康的好政策,多方合力绘就了产业扶贫的新图景,革命老区奔小康的路一定会走得更稳健、更踏实。

  (画外音)“篁岭晒秋”,将一座行将消逝的小山村蝶变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成为周边村民羡慕的富裕村。这主要得益于婺源篁岭景区在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创立的“参与式扶贫”模式。9月23日,中国青年报《景区里做生意的江西农民:“好营生跑到了家门口”》一文,生动展现了篁岭乡村旅游振兴后,被改变的村庄与人。

  朱彩云:如今的江西农民,不再仅仅是守好一亩三分地。在篁岭,有被景区返聘的上班族,有开超市办民宿的生意人,还有潜心钻研摄影的摄影师……身份变多了,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变宽了。旅游精准扶贫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人们生活品质、精神追求等方面都在全面奔小康。

  祁嘉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带动村民就业,江西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我是编辑,多数时间坐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和文字打交道。通过这次集体采访活动,我深切体会到基层是新闻鲜活素材的沃土,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报道。

  聚焦产业发展、关注基层治理,挖掘先进典型、讲述江西故事。央媒齐聚点赞,展现了小康生活的动人实景,彰显了江西发展的新活力。丰饶多姿的赣鄱大地,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正不断增添发展新动能,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来源:江西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觉得豆瓣应该给这些打分的用户封号了,这些明显就是带节奏的网友#豆瓣为周杰伦专辑提前开分道歉#豆瓣道歉了,因为给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提前开了打分系统,豆瓣回
  • 只偷偷在微信上问丈夫为啥没有通知我一声,他理直气壮说他的做事风格就这样,还怨我强人所难。只偷偷在微信上问丈夫为啥没有通知我一声,他理直气壮说他的做事风格就这样,
  • 唉我又要说了赫尔墨斯对鸟说那句话不是说他故意不教怎么前行是他教不了「自分は君に翔び方を教えたが、歩き方は……生命としての生き方は、到底教えられなかった。その先で
  • 威尼斯观光部门表示:这项措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威尼斯——这座脆弱的城市不适合快餐式的旅游。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呼吁威尼斯当局立刻采取更
  • 提到空压机配件一般想到的就是空滤、油滤、油分以及阀件这些易损的配件,那空压机配件还有什么呢?这些空压机配件的作用都是什么呢?小编在咨询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后整
  • 一个男人要离开 [苦涩]那是世界上最难挽回的事了 经历过情感失败的女人都知道 如果一个男人不要你了 那么就算他的家人和他闹决裂 就算你的家人找他拼命 →
  • 尊享好礼有实力更有颜值品味由内而外,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调节锁住茶香,留住真切的味道,生产日期2022年2月,质保期:18个月。尊享好礼有实力更有颜值品味由内而外,
  • 如果人生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你也会把它过好?会满意吗?会无憾吗?会,开心吗?#剧本杀# 贵阴贱璧|这是一个被朋友按头安利的本,刚开始听本名以为这单纯是一个欢乐互撕
  • 22年半年都过去了,怎么还没有对象呢,️喜欢我的嘛❤️98年单身小姐姐猫系女孩 INFJ灵性阳光偏安静,浪漫与务实同在自律有想法有原则,也追求peace&
  • 膀胱是人体水液输送通道~那么膀胱里面热重了之后,这些热会不断的消耗膀胱里的水液~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词,煎熬~犹如一把火不断的煎熬,熬久了水液就浓缩了,里面的一些物
  • 而小娱认为这部剧之所以这么受到网友们的追捧,没有过于离谱的剧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现在的古装偶像剧,剧情整得支离破碎,“无敌”人设起步,离谱剧情横飞,让人看
  • 但凡是关注网红圈子比较早的朋友,对天佑一定不会陌生。在那个短视频刚刚兴起的年代,天佑便依托ks平台,一跃成为了“网红一哥”,风头一时无二。虽然仅是在“二丫”平台
  • #成年人为什么喜欢独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交心,可历经了人情冷暖以后,才发现真心最难得。于是: 看淡了人情世故; 想远离相互攀比; 独处中自我提升;
  •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桂宝的漫画,这个调皮的小孩却总能带来新的惊喜。我对日本陶瓷很是痴迷,所以对北大路鲁山人不陌生,我甚至还收藏了他的一个茶碗(图二三四)是志野烧,上
  • 【正直播 高金E讲堂:探索数字经济之工业元宇宙与产业数字化转型】7月1日下午,“高金E讲堂”线上公开课“探寻数字经济”系列活动邀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
  • !点睛之笔!
  • ​致…… 两人同在屋檐下,在一日三餐四季轮回中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全家的衣食住行、吃穿冷暖时时牵挂在心。愿在变老的路上风雨同舟,有盐同咸、同甘共苦,执子之手
  • [赢牛奶]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哈欠]#宁露成霜[超话]#p1~《承诺西商》一袭红衣尽风华,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抱一抱][抱一抱]西西和商商同穿红衣预祝
  • 同样,也没必要真情实感的diss谁,今日的不喜欢,明日也难免会为了利益而改变。刚刚看了小黑屋,看到千玺在源源和小凯身边笑的开心肆意,心软的一塌糊涂这几天的事之前
  • 脑海里的风景和人可以存档多少年等到老了以后还会剩下多少时间碎片当我们总低着头看着别人的日常看不见眼前的风景也忘了自己想要什么无谓的社交和自我沉浸式的感动反正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