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在一部影视剧开播之后,经常会听到网友关于好片烂片的评价。
大部分观众在点评的时候都会把一部影片的好坏归咎于演员身上。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影片的好坏不只是演员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和很多人有关的。
这两年出现了很多关于提升演员演技的真人秀,比如《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
很多演员去这些节目走了一圈再出来之后,他们的演技确实是提升了。
不过,想要拍出好的片子,除了演员之外,导演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信大家看了一部烂片之后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什么时候能把导演的水平提高一下。
毕竟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好演员演了一部烂片,真的是有点意难平的。
现在终于迎来了这么一档提高导演水平的真人秀《导演请指教》。
这档综艺一共集结了16位风格迥异的导演,有新人导演、跨界导演、烂片导演等等。
既然是竞技类真人秀,那自然是要有嘉宾点评了。
相比两档“演员类”综艺,这次《导演请指教》的嘉宾团队是更加专业和多样的。
一方面有四位非常成功的制片人王晶、方励、陈祉希、郝蕾坐镇。
另一方面还请了一批影评人、编剧等相关工作的人组成了“专业鉴影组”。
由这些人来给导演们点评和提意见,那大家肯定是心服口服的。
当然,这样的场合又怎么可能少得了以毒舌著称的李诚儒呢?
当我看到这样的嘉宾阵容之后,我心里就想着节目肯定会成为爆款。
试想一下,自从李诚儒在《演员请就位》的毒舌点评火了之后,他这两年怼了多少人。
有时候我就在想,娱乐圈还有李诚儒不敢怼的人吗?
果不其然,在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中,几个阵营之间真的是吵翻天了。
毕竟电影这种东西,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真人秀,只要是有冲突就会有话题,节目自然也会火。
有时候,真人秀为了能有热度,就算是没有话题节目组都会去利用剪辑来制造话题。
试问《导演请就位》这种不用制造处处充满话题的节目怎么能不火呢?
在前两期的各种大战之后,这档节目赢得了非常高的热度和收视率。
其实很多观众一开始看到这样的争论画面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这意味着节目是真实的。
不过,大家也是有担心的,那就是如果遇到前辈大咖之后,这些人还都敢说真话吗?
当吴镇宇的短片播放完之后,一切都有答案了。
在这档节目的16位导演当中,吴镇宇是从演员跨行来的。
在演艺圈中,吴镇宇绝对算得上是前辈大咖了,最起码比其他导演的腕是要更大的。
吴镇宇这次改编的作品是《相见你》。
原版是青春偶像题材的,吴镇宇这次改成了一个悬疑题材的。
不得不承认,吴镇宇这部短片拍得是相当抓人的,让人看了之后很想要继续看下去。
不过,这部片子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拍完,以至于让人看不懂讲了些什么。
当然,吴镇宇也是相当诚实的,他在现场直接告诉了大家事情的原委。
说实话,在这一点上我是相当佩服吴镇宇的。
大家都知道,这种事情只要说出来就会引发一些非议的。
毕竟比赛分着好几轮,别人后续还在想题材,吴镇宇却早就已经拍完了。
很显然吴镇宇这么玩是有点违反节目规则的。
在节目的赛制之下,吴镇宇和对手竞争的只能算这一次的短片,而不能把后续的片子拿出来做加成。
单拿这次的《记》来说,故事是不完整的,观众是看不懂的,而且拍摄手法上也有很多的问题。
相信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等着敢说真话的影评人们开始吐槽了,没想到结果却是失望的。
全场居然没有一个说这部短片不好的声音。
之前为了相国强和大家正面开杠的孟中,这次他对吴镇宇的短片赞赏有加。
看到这里我真的想问,第一期说包贝尔拍摄不专业的声音去哪里了呢?
曾经做了八期短视频吐槽包贝尔是“烂片导演”的远叔叔。
他这次面对吴镇宇的短片给出的点评也是相当高的。
他避开了所有的拍摄技巧和内容,反而是一再强调吴镇宇这个片子拍出了自己的风格,让他在这个片子中看到了“吴镇宇本人”。
这个点评真的是有点尬夸了。
我真的想问一句,哪个导演拍出来的片子没有本人的风格和味道呢?
作为一个专业的影评人,难道说这就是评价一部片子的标准吗?
远叔叔对吴镇宇导演咔咔一顿夸之后,又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诺兰说得非常明白,我拍《信条》不是让所有人看懂的,恰恰看到你们看不懂的面孔,我非常开心,我相信吴镇宇导演此时此刻非常开心”。
远叔叔说完之后,方励紧接着给出了一个总结。
他说“其实我困惑的不是导演,我困惑的是观众,大家都在说是一口气跟下去的,还在期待,电影不就成功了吗?电影需要看懂什么,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意境,感受好不就行了吗?”
实话实说,方励说得其实挺准确的,这部短片看完之后感受确实不错,而且很多人还有期待。
简单来说,方励和远叔叔都是在夸吴镇宇的。
尤其是方励,这番话明显就是在暗示吴镇宇不要再解释了,现在就挺好的。
方励说完之后,影评人王旭东更是进行了补充,他说“之前我和方老师是有交锋的,在这一点上非常一致,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电影只是我要表达,你感受到就可以了,你营造了一个氛围,我看到了一个非常自信的吴镇宇导演”。
说实话,王旭东这番话就夸得更尴尬了,对于之前他怼毕志飞的那番理论,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孟中、远叔叔、王旭东、方励,这四位在节目中都是非常敢说的。
没想到这次面对吴镇宇的短片,他们的点评居然出奇的一致,全是夸赞。
尤其是到了王旭东这里,为了夸赞吴镇宇居然说出了“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
要说前几位的表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王旭东的话说得就有点让人听不下去了。
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那拍来干什么呢?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档节目从非常敢说,敢点评走向了一个“看人下菜碟”的状态。
恕我直言,这档节目的开场是相当不错的,关键就是敢说。
但如果大家的敢说要是因人而异的话,那我觉得真的可以弃综了。
那么,这档节目真的要高开低走了吗?难道面对前辈大咖就真的没人敢站出来说真话了吗?
要不是陈祉希的“真实”,《导演请指教》怕是真的要高开低走了。
在王旭东说完之后,陈祉希给出了反对意见。
陈祉希说电影是需要让观众看懂的,毕竟观众花钱买票看电影,看不懂的话图什么呢?
听了陈祉希的话之后,我真的是相当开心的。
面对吴镇宇这样的前辈大咖,还有这么多人对吴镇宇的支持和夸赞,陈祉希居然敢于站出来直接硬刚。
我真的想说陈祉希才是这档节目中最真实的。
《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一共分为五个阵营,分别是制片人团队、影评人团队、导演团队、演员团队、观众团队。
在这五个阵营当中,现场观众的力量是最薄弱的。
相信大家还记得,在第一期节目中,梁龙导演的短片被叫停了,当时引发了影评人团队和观众团队的一番辩论。
当时梁龙的短片《疯狂的外星人》就存在一个看不懂的问题。
作为观众来说,看不懂就按暂停键,这有什么错吗?
没想到观众只是按照赛制按了暂停键却遭到了影评人的一番“批评”。
现场观众这次相当给面子,并没有按下暂停键,而是认真看完了。
然而,结果呢?影评人居然又说出了“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这样的话。
其实大家要是细品这句话就能明白,这很显然是在说观众不专业所以没看懂,影评人专业所以看懂了。
结合梁龙和吴镇宇两位导演的短片来分析,影评人两次都在暗讽观众看不懂。
站在观众的角度,我真的想要问一下,观众招谁惹谁了呢?
大家看一下吴镇宇这部短片的投票,大众上座率高达78%,而专业上座率只有52%。
观众都这么支持吴镇宇这部片子了,没想到还要被讽刺看不懂。
难道说这档综艺中观众就是最底层的吗?难道就没人能站出来帮观众说句话吗?
作为观众,我们是消费者,花钱看电影难道说只能看一个看不懂的吗?
更尴尬的是看不懂还不能说,说了就是我们不高级,不懂艺术。
幸亏这次有陈祉希,要不是她站在观众的角度来回怼其他人,观众真的就太冤了。
作为制片人,陈祉希是相当成功的,她制片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煎饼侠》、《唐人街探案》都是深受观众喜欢的。
为什么陈祉希能做出这么多高票房的电影呢?因为她始终坚持电影是要让观众看懂的原则。
在《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节目中,很多导演都有自己的表达,而且有一些导演的咖位和背景是相当大的。
面对不同背景的导演,影评人给出的点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影评人“捧高踩低”实在是有点太严重了。
在这样一个“看人下菜”的综艺中,陈祉希还能这么真实地做自己,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这次要是没有陈祉希,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这个理论而不追这档综艺了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人慈爱的对外孙女说:“孩子,你开错了窗。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的是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
  • [二哈][二哈][二哈]是怪休喜欢王源我呢 作为一名汤圆 一开始就是喜欢王源 [心]不是因为TFBOYS 2016年的王源真的是怪休的天使啊 记得那年我把自己
  • Day18 改变真心蛮多的...在认识他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追星...囤周边、追现场、进谦友圈子、对他的种种如数家珍...感觉自己有了一个神奇的动力来源.
  • 这个世界有点坏,愿你能被温柔以待,全世界最好的老薛,谦友没能为你做什么,但是,只要给你一个承诺,这辈子都不会脱粉,对你的爱大概就是我的键盘打出YX永远都是老薛的
  • 依诺企业&#北京尚美饰家达成战略合作! 在会上,罗克韦尔自动化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戴鹏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
  • 就叫もか(音译摩卡)了比摩卡大了一圈但极其胆小,放在手上不会乱跑比摩卡好rua的那只叫もふ(音译摩芙)[送花花]#每日一善[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也许会
  • “别入梦,怕入梦是诀别”#滴胶##灵摆##绿孔雀##手作##野生动物##观鸟[超话]#《呼和浩特野生鸟》(864期)​ ——黄腹山雀​ *黄腹山雀是无危
  • 之前发过视频的做法,再来发一遍图片的 酸辣过瘾的无骨鸡爪一口一个太过瘾了? 食材: 鸡爪,大蒜,小米辣,一个柠檬、香菜,葱姜 做法: ?1鸡爪剪去指甲,冷水下锅
  • #中国诗词大会[超话]#《静》庄子的静,是“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迷本性”的超脱。苏东坡的静,是“夜阑风静縠纹平。
  • #日常[超话]##小狗文学为何走红# 在公众号上刷到这样一段话,我大抵能更深刻了解自己也喜欢小狗文学的原因了。创意新奇、细节爆炸,但剧情不够友好、信息量庞大,看
  • 这么一看,痒痒鼠还能再战好几年,坑太多了[666]#阴阳师##阴阳师手游#爱死机3 居然我最喜欢的是 糟糕之旅原因是他在与我心里预期的结局中反转反转反转我一
  • 方常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位于皋兰县石洞镇丰水村,投资1400万元,现有固定员工10人、社员109户,高师专家4人,已流转土地2320亩地(其中2000亩是撂
  • 来到楼下,才发现不是地震,原来是小区东围墙正被抓钩机推倒,围墙处站着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大约40人左右。来到楼下,才发现不是地震,原来是小区东围墙正被抓钩机推倒,
  • 宿舍提前给我过了个二十岁生日今天也是大家大二最后在寝室睡的一晚啦大家真的很好啊每次我迟点还没回家就开始催我回寝室如果我在外边过夜还要我隔几个小时要报备前天去50
  •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让朱大觉得难以置信,在郎中取狼心的时候,狼群只顾着抢食猎物,并没有把郎中放在眼里。”朱大照郎中说的,洗净狼心扔给狗,结果被狗疯抢着吃了,朱大赶忙
  • 16、永远不要让别人免费帮你,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是一个银行,你取出来一点,要存进去一点。25、自己不努力,认识谁都没有用,别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里。
  • [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2020级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刘泽君同学有感而发,创作了四张板绘,好看又有爱,让我们跟着小狮欣赏作品的同时来了解作者的创
  • 网上说现在炒作方向“东南西北中”很多核心个股都是带有方位的,当然无论是东南西北,肯定还是中最好,因为大家都围绕在中的东南西北嘛!东:$浙江东日 sh600113
  • 怀挺!GOT7!
  • 今天11版新华字典又出更大的问题了,在11版新华字典511页查到“玩”字,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玩”字的组词里会出现“玩女性”字样。教材插画事件未平息,新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