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首先说标题:能净业障分。业障,大家都清楚,是众生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行,能够障碍自己五阴获得正受,获得福德和善报。对于修学佛道的菩萨来说,业障最大的障碍,就是障碍自己对于佛法的修学,障碍自己获得正知见,障碍自己的禅定。总而言之,业障能够障碍众生一切正报和依报,对于修学佛法的阻碍,就会使后世五阴的正报和依报更加低劣和不如意。因此,菩萨修学佛法,能够清净业障,是非常重要的;业障清除,佛道修学没有阻碍,就会获得圆满的福德和智慧,断除一切无明,成就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

金刚经这一品当中,世尊就讲到了,修学金刚经,证悟金刚实相心,依实相心而修行,就会逐渐净除业障,减少遮障。因为金刚经能直接破除众生的四相,破除了四相,世俗有为相的遮障就拔除了。而且以证悟实相心如来藏的福德,转依实相般若理的功德,就会感得重罪轻报,让恶业果报提前现前,从而拔除此业障。那么一个个的业障都如此拔除清除掉以后,无明灭尽,无业果报,众生就成佛。

原文: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在读诵和受持金刚经,依照经中的甚深义去行持时,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对他进行诽谤、欺辱、谩骂和轻蔑,那么他的恶业就会消灭了。这位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前世曾经造作了恶业,恶缘还没有成熟,因此从前世到现在,还一直没有因此恶业而受恶报。他所造作的那个恶业,如果恶缘成熟的话,本来是应该下堕恶道而受恶报的,现在因为他读诵受持金刚经的缘故,就促使前世造作的那个恶业业缘提前成熟了,应该受恶报了,他会受到什么样的恶报,那就不一定了,但是一定会重罪轻报的。

为什么今世读诵受持金刚经,前世的恶业缘会提前成熟呢?因为此人读诵受持金刚经,修出了福德和功德,福德功德的表现之一就是恶业的缘提前成熟,提前成熟就会重罪轻报。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有高额的利息,也叫作孽息,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存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存款就会增加。这个存款就相当于善恶业的业报一样,善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善果报就越大;相反,恶业存的时间越长,应该得到的恶果报就越大。

修行得力时就会让恶业的缘成熟,提前受恶报,感得的恶果报就轻微。这样的话,菩萨造作了善业时,不要希望善业的果报尽快现前,让自己尽快享受到,这是没有智慧的心行,善业果报越早受,越享受不到高额的利息,也享受不到利滚利的优厚待遇。真正的大菩萨不应该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目前的果报,更应该为后世,为无量劫以后的无上果报而着想和打算。

因此这个读诵受持金刚经的人,因为修行得力,功德福德现前,不仅使得恶业缘熟,而且能让下堕恶道的恶业,变成为仅仅受到他人的轻贱这样轻微的恶报而已,那个恶业就消灭了。他就这样轻巧地受了恶报,这是善业所感,福德所感。如果一个人不断又不断地精进修行,福德越来越大,功德越来越多,逆境就会一个一个不断地现前,那么前世所有的恶业,就会一个一个地消灭了。当所有的恶业都消灭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快成就佛道了,业了,佛道即成。

原文: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释:世尊说:须菩提,我回忆起过去世,在无量阿僧祇劫当中,遇见燃灯佛以前,曾经值遇了无量诸佛世尊,对于这么多的诸佛世尊,我都亲自四事供养,饮食、衣被、卧具、医药从不吝惜,都会尽心尽力供养每尊佛;而且我也亲自在诸佛前,听命于每尊佛的吩咐,侍奉于每尊佛。在这当中,每尊佛出世,我都没有空过,都值遇到,都做了四事供养,都亲自侍奉,听从吩咐。

这是世尊在叙说自己在遇见燃灯佛之前的事,修证到八地菩萨之前的事。那时世尊的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纯无为,还在着重于行有为有漏行,以世俗法来供养诸佛,都是着相供养,有漏供养。因此,每尊佛都没有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只有在释迦菩萨的心行达到纯无为,修到八地的不动地果位时,遇见了燃灯佛,燃灯佛才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这时世尊已经值遇了无量诸佛。

八百四千万亿,是印度语,汉语应该是四千八百万亿,代表数量非常多,数不清的数目。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当中,都会值遇和供养无量诸佛,不仅四事供养,而且还要亲奉诸佛,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做法供养,以法供养为最。所谓的法供养,就是亲自随从诸佛修学各种佛法,而且还要普遍教导众生一起修学佛法,替佛宣传佛的法教。如果能够按照佛所教导的去修行,逐渐相应于佛法当中的无为宗旨,心地达到纯无为,这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必然会得到诸佛的授记。

世尊说,如果还有人在佛法即将灭掉的后世当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此人所能得到的功德,要比我在无量世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还要多;我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与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相比,还达不到此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功德的百分之一,达不到千万亿分之一,用所有的数目字来譬喻和形容,都形容不了,也譬喻不到,无法言说,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无有譬喻,功德极大,直至成佛。因为金刚经所指,都是纯无为法,把此无为法修学圆满,就会圆满佛道,快速成佛。那么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当然是无比地广大,任何有为法的功德,都不能与此相比拟。

原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世尊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即将灭亡的末法世中,能够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依止如来藏实相法而修行自心,他所得的功德,那是非常多又非常多的。我如果具体来说,这个人所得的功德究竟是怎么样的,到底有多少,具体都有哪些,那么有人听到我这样说,心就会狂乱,就会满腹狐疑,不能相信。那就说明,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太殊胜了,一般人是无法想象和相信的。

须菩提,从这里我们就应当知道了,这部金刚经,其中甚深的法义,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多么地深妙难测。那么受持这部金刚经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按照金刚经当中的义理来修学,证悟了这个般若实相心,从此福德和智慧,就会逐渐增广,智慧越来越深妙无比,当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以后,就会成为三界世间里的无上士和无上尊,这个果报确实是不可思议,也无法思议的,这个果报和功德,真是多少劫也说不尽,赞不完。
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就在路边,非小区里面,下楼方便。#蛋仔派对交易[超话]#蛋仔派对S1赛季古早大衣柜租号,现在空(安卓华渠有安装包)租金6/h两小时11,上线玩十四个半小时可
  • 钱还不是人人都喜欢呢你算老几啊 到底啊那一点让你觉得你配的上我了 到底是谁有病啊 老子真是脾气好教养高 但是这真不是你一遍一遍在这恶心我的理由OK?TMD世界上
  • 《最终幻想1-6合集》通过精美鲜明的2D画面重制,以崭新的画质与音质将经典的《最终幻想1-6》原作重新推出。《最终幻想1-6合集》下载容量公布 5月25前购买获
  • 狮子座 狮子座在社交方面完全称得上是八面玲珑,但他们的缺点就是喜欢在别人背后嚼舌根,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你说的话做的事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
  • 其他省份了解面试班的机构,也可以带你所在的【城市+需求】私我#山东事业单位##事业编考试#网上见到好多充场加盟招商这些视频,到底可靠不可靠,这个是没有办法判断的
  • 2.配队多角色多玩法多,我之前最喜欢联机用散兵夜兰/散兵万叶带萌新,有两套赌徒圣遗物给迪卢克和万叶用3.全皮肤,基本90级的都是高练度,深渊已经满了一年了,角色
  • 但随即她又得意起来:温蔓现在没有了家世、没有了事业,犹如丧家之犬,还有什么值得她嫉妒的?】丁橙有些委屈,但又有些甜蜜……她深信自己能拿捏得住顾长卿,他对霍明珠那
  • 詹娜侧躺秀身材,细腰藏马甲线,极品大长腿,布克后悔吗当地时间4月11日,卡戴珊家族颜值担当肯达尔-詹娜(Kendall Jenner)更新了社交平台动态,晒出一
  • 今晚在图书馆,旁边两位一个在考公,一个在考研[笑cry]真的觉得好可悲的应试教育,考不完的证,刷不完的题,嗯,感觉浑浑噩噩的学完这几年再浑浑噩噩的工个作,在浑浑
  • 男生的兄弟同理10、有些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15、别人再跟你说他很喜欢
  • 斯坦利:不然,如果是之前的我,被你这么戳穿一定会恼羞成怒了吧哈哈哈…2.旅行者:让我听听你的故事。回来啦两次回简中世界都像走进童话里一样,可以暂时忘记“主线任务
  • Lay & Xback故事后续:191208 腾讯音乐娱乐盛典颁奖现场 艺兴:“感谢我的粉丝XBACK贝壳,在这里想对你们说一句话,只要是你们为我投的奖
  • ”“这辈子不能结婚的话 我们就结一辈子”早晨的第一束阳光 透过落地窗打在你散乱的刘海上 我抬手挡在你眼前 贪恋的注视着你的睡颜 你是透过了手掌 看到了我的心吗“
  • 真的是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才是真正理想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做到了。人发心求生,就长一个莲苞,如果他退心,不修了,修别的法门去了,这莲花就枯死了。
  • #JOSHUA洪知秀[超话]#✨#知秀的时光穿梭机# ——【灰发·知秀的发色合集】——✨图片出处✨190916 [M/V] SEVENTEEN - Fear:1
  •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春季时有一到两个星期是有味道的,任何一个树种都会有自己的缺点,石楠花虽然在这个季节不好闻,但时间不会持续太长。“部分功能可能有可以代替的,但
  • 而‮生天‬带缘分的人,你‮生下‬到‭人间的‮候时‬缘分‮带就‬来了,好‮把好‬人‭做好,德‮够行‬了的时候,自‮自然‬己身后‭老‮就师‬会传‮给法‬你了,所‮再
  • 11.我只想和你有个好结局,仅此而已。12.像箱子里的猫,我很自由,但没有归宿。
  • 听得出来好嫌弃了到了晚上 可能曾米不愿意隔着屏幕都看到我妈受苦了 亲授了一节课 好吧 让我们恭喜甲流患者脱离白粥西兰花之苦反正厨房这种东西我已经尽力啦 一定是遗
  • 每‎一个爱智‎慧的人,在‎面‎对这‎个“人是什‎么”的话‎题‎时,相信‎敬‎畏之心‎都‎会油然而生,心‎向‎往‎之。 ◎人‎能‎够知道什么‎——《纯粹理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