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幽远。

《尚书.洪范》里记录下这样一段过往:

周武王在伐商纣、建立周朝后,曾经拜访过商朝有名的贤士箕子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方法。他问箕子:天道庇荫万民 护佑百姓 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可是我却还不知道具体的治理思路、制度方法是什么。(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回道,我听说在上古尧帝时,天下洪水泛滥,鲧(音滚)曾以堵塞洪水的方式治理,结果乱了天道,世间五行的秩序都混乱了。上天震怒,不将治理天下的正道法则传给他,还作为惩罚解除了世间能繁荣生息的秩序;鲧也受到惩处 被流放而死。后来他的儿子大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大禹顺应天道治水有效,上天又将治理天下的正道法则传给他,于是能让人安居乐业的法则秩序又在世间运行,百姓安居 万民康泰。(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在这段精简的记叙中,却展现揭示出了一些最根本的法则与真相。

天下洪水泛滥,与其说是水患,不如说是上天对世间的惩罚与警示。在《尚书》、《国语》等正史文献中,都曾记载过相似的内容:上古时候,本来人与上天可以直接沟通,人世繁荣富足 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后来由于人心堕落,对神明不敬,甚至通过与上天沟通,索取非分、试图满足自己的私心欲望,于是上天断绝了人与神明沟通的渠道。(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观射父论绝地天通》)。到了尧帝时,天降大洪水,浩浩汤汤 淹没了高山丘陵,以至于天下生灵涂炭(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

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或许大洪水的出现正与人心的堕落及上天给人的惩罚警示有关。无独有偶,在东西方历史中,都有过相似的关于大洪水的记录,西方的记录中则是诺亚方舟的故事,由于人的道德败坏人心堕落与对上天的不敬,大洪水即将降临于人间,诺亚一家之所以能在大洪水来时免于灾难,是因为他们提前得到了昭示 准备建造了逃生的舟船,之所以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是因为他对神的敬畏,“诺亚是个义人”,是因为他的道德没有堕落。施降惩罚,因为人心失去道德,失去对天道对神明的敬畏;而天道昭昭 万事皆有其因与果,没有无缘无故的嘉奖也没有平白无故的惩罚,那么能在天谴中得以幸免,固然是因其心中仍坚守正道,敬畏神明。回到东方,在洪水出现后,帝尧曾派鲧治理水患。鲧采取建筑堤坝、堵塞洪水的方法,结果治理九年都没有奏效,于是被帝舜放逐,最后死于羽山。

既然洪水的出现本身反应的是世间的人心背驰天道,是天降罚于人,并让人从中吸取教训 接收警示 敬畏上天 重新回归道德与上天给人的生活方式,意即传统。可鲧的治理却是堵塞洪水,试图阻绝洪水,这种治理的思路本身不正是在拒绝洪水,拒绝洪水对人的警示,无视上天对人的警示么?倘若,洪水的是不应当的 是不该有的 也就是应当被断绝的,统理掌握世间法则的上天又何须多此一举 降这场洪水,人世间又怎么会出现洪水?而倘若,洪水的出现是惩罚与天意示警,人力又如何能来阻断洪水?

无论哪一种,鲧采取治理措施的背后思路,非但没有敬畏天道、顺应天道,他还在拒绝否定、背道而驰。他的儿子大禹,继承了鲧的未竟之业,但大禹的治理方法却完全与之不同。在尚书的《禹贡》篇中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另外《禹贡》更是一篇十分详细记载关于天下九州地理、河道的重要史料。尽管是继承父亲的事业,但禹的治水思路并不像他父亲鲧那样通过填堵的方式试图阻绝水患,他采用了与父亲截然相反的方式:对洪水进行疏导。

首先,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而九州的划分可不是他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他详细考察地形地势、分别以高山与大川作为之间的疆界,并使用高山上的树木作为路标。《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地理地形地势本身是地道的展现,与天道相应,人在遵循地道、依循地理地形地势的同时,也正是顺应天道;高山,《易经》里有“山为艮”,艮为阻隔、为截止,见山而止,而大川大河本身就有阻断的作用,于是以高山与大川为边界,人根本不需要花费额外的力气,只需要充分运用天然屏障,顺天地之道,就解决了治水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划分九州疆界后,接下里就开始分而治之了,大禹开始逐一在各州,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进行疏通河道(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禹贡》)。

对各地河道的疏通与引导,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根据当地的土壤地质分而治之,而疏通的河道也同时为其周边地区提供了灌溉的水源,于是在疏通河道同时,周边逐渐发展起了农耕与人口聚集区。大禹在每个地区分别疏通河道,而后又通过引导将不同河道会合,于是九州天下,连成一体,耕作不息,繁荣富足,百姓安居,四海安定,天下自然而然统一(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尚书.禹贡》)。

大禹以顺应天道的思路治水,而非拒绝阻隔,引导疏通的劳作十分辛苦,但并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将其善用,把原本的大洪水,疏导为可以灌溉农田、养育天下万民的资源。于是,在治理水患成功的同时,曾经的水患成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水源。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耳熟能详了:大禹治理水患成功,受到舜的重用,再后来,舜禅让于大禹,华夏文明进入了大禹王的时代。

大禹的治理水患,外在方法是根据地理地势,疏通引导,而内在的心法则是顺应天道 敬畏天地。或许我们可以说,大禹之所以能够做成,是因为他顺应天道遵循正的法则,故能成其功业;但从更高的维度说,何尝不是他在内心敬畏上天、笃定虔守天道,外在亲力亲为的过程中,在每一处他治理过水患的地区,人们开始按照天道的法则分布田地、灌溉耕耘,在回升了道德、复归于合乎天意的传统,于是上天对大禹有嘉奖、成全其功成业就,对世间的惩罚警示解除。

历史,对于人类所经历之事的记叙载录。时空有变,法理不变。世间法则不外乎是,治天下水患可行, 一家一人之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我们现在之所以回避死亡,是因为不敢面对死亡。人们对不愉快的事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回避,实在回避不了的时候,就开始恐惧,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愚痴的做法,对于死亡的问题,我们应该尽早了知:我会死吗?我什么时候会死呢?我死的时候大概会是什么状况呢?

比如说,临死前的感觉是什么 ? 当时的心情如何?死亡的过程会是怎样?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将来到哪里去?”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明白这个问题有什么好处呢?假如佛经里边提到的办法,你认为非常可信的话,那你就可以采用。

就可以在死亡来临之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就会非常欢喜地接受。一位大德曾经说过:修行好的人,死亡时犹如媳妇回娘家,高高兴兴地。

修行中等的人,死亡的时候,没有恐惧,非常坦然;修行差的人也应该做到无悔而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这期你好星期六我打100分,回忆杀100分[泪]歌曲串烧全是初中时期的回忆,清明雨上,如果当时。 ​2000年《JAY》2001年《范特西》2002年《八度空间
  • 肯定有的,但是不够大】广西区内各家保险公司的学平险,无论保障责任还是价格都是统一的,以太平洋财险的学平险为例,保障责任包含了:①小额意外险(8-12万的意外身故
  • ✔清洁✔抑味✔洁净✔✔无需热水✔无需浸泡✔#小程序://快团团/aJG1cyk6bryMvok#YinWar[超话]#来捋一捋时间线,看图写故事(造谣)[dog
  • 解除医学观察12例,尚在医学观察300例(境外输入34例)。解除医学观察12例,尚在医学观察300例(境外输入34例)。
  • 整理一波面包之类的小零食,备一点来不及吃早餐的时候拿两个吃!整理一波面包之类的小零食,备一点来不及吃早餐的时候拿两个吃!
  • 10年后,重庆成都的冬季工业用电肯定也会飙升……虽然重庆成都,都是蜀犬吠日,都是这座阴雨的小城,都是雾都……但是,西北地区,冬季依旧适合太阳能发电!重庆和成都,
  • -:总共20左右(美团):丝蕊家:吴兴区苕水路614号星海名城#湖州吃喝[超话]##不可辜负的美食[超话]# 反反复复的周末好/都会好的1⃣️熙熙的可可薄荷比龙
  • #希腊移民##希腊##移民#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ForwardKeys的最新研究数据,希腊在欧盟十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中占有六席。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的航班预
  • 【国内10个世界级风景地】1、四川牛背山;2、新疆喀什;3、湖北恩施屏山峡谷;4、云南东川红土地;5、四川米亚罗;6、福建土楼;7、广西凤山三门海;8、四川黄龙
  • 如果女性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看以后也别腆着个脸在小地瓜上发文章了《昨天我不让老公出去洗脚被他打到住院了姐妹们帮我看看有没有一只手就能做的懒人菜谱老公在麻将馆等着吃
  • 可怜的是,男主现在连见女主的机会都没有,每天躺在床上唏嘘:话本子看得再多有啥用,毫无用武之地。25.逃跑吧,跑出这满是世俗的生活。
  • #郭晓婷说想和徐海乔单独告个别#半世锦绣半世尘,一舞惊鸿倾鹿城。#瑞鹤仙##盖碗##茶器之美##刘亦菲[超话]# [心]#刘亦菲# [心]#刘亦菲许红豆# 遗
  • [嘻嘻]#母乳喂养##宝宝成长记录#母乳喂养的益处和纯母乳喂养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死于肺炎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5倍,死于腹泻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1倍。在西班牙,中
  • 通过这样的营销方式,品牌方用户数据不断沉淀,再经由大数据分析,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并赋予消费者更加符合需求的用户体验,形成营销闭环。企业降本增效,更准确的了
  • 2019年8月15日,淮南市政府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报了《关于武王墩墓保护和发掘相关问题的函(淮府秘[2019]94号)》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报请国家文物局对
  • 有了以上的内外在的改变,珍藏的物品也就变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没有什么特别的。极简生活抄书第96天:“珍藏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你是否也有一件一直藏着但不用的物品
  • 他好恨他[允悲]怎么比我还恨啊这么恨,除了限定铁jz我真想不出来别的成分但是c位那张图,略微的羡慕嫉妒还是能看出来的哈录屏截图我有,可以说是,帅得我要死了[舔屏
  • 虽然也很难具体列表格写明白,但周周和渺渺传递的情感能量的差异对比是那样巨大,她们的初次见面/碰撞却又是那样的早——早过了周周的插叙回忆,于是当她在说着暗恋的创伤
  • 有时一个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底,那是不想给对方任何心理压力,如果每个人都足够的豁达,一定会看到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有感情的人非常热爱家庭,家是他们依靠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