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 【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https://t.cn/A6xglHUH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津云新闻记者 王曾)

【【千问千寻大运河】百年车站和千年古城在静海相遇】
从高空俯视,树木褪去了绿色,天津市静海平原上显现得更加清晰,大运河、京沪铁路、104国道(旧线)延伸出三条平行线,其间夹杂的区域,是静海区人文历史最集中的地方,百年老站静海站、千年古城西钓台都在其中。

  百年老站的“承受之重”

  和104国道并肩的京沪铁路,铁路边矗立着一座德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楼两边各有一座单层建筑,背后是一个长方形小院,这就是静海站老站房,至今有113年的历史。

百年静海站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8年,津浦铁路(现京沪铁路)铺设到静海时,修建了这座站房。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铁路长驱南下。革命先辈曾在静海一带抗击日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驻守在静海站的日军在静海站第一站台上列队向中国抗日军民缴械投降。

  30多年前,郝建行入职静海火车站,在他印象中,当年的老站房是静海城区的最高点,站在老站房二楼能一眼望到西侧的运河大堤。

静海站老站房一角

  1963年发洪水时,洪水几乎与铁路平齐,很多人涌向老站房,坐火车南下躲避洪水。

  1978年,新站房在老站房北侧修建,老站房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专做静海站的办公场所。

  郝建行曾住在老站房二楼宿舍,那时候冬天取暖的煤球都要靠人背上二楼,每次背煤球时,木楼梯的咯吱声都会被拉长。

静海老火车站内景

  如今,老站房已是天津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拉来的火车站

  黏劲儿十足的三合土牢牢吸附着红砖,外墙上欧式路灯依旧能发出金黄的光;木质楼梯的咯吱声和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响着百年交响乐。

  静海区文化馆原馆长孙德民当年收集了一些老站房的资料。

  据资料记载,老站房由德国人设计,主体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建造离不开一位传奇铁路工程师沈琪。沈琪是静海人,在铁路建设方面与詹天佑齐名,他和詹天佑一起参与了京张铁路施工建设,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

  津浦铁路和静海站的建设耗费了沈琪大量精力,在津浦铁路动工时,外国工程师提出了“德国修南段,中国修北段”的建议。这明显是一个难题,南段多平原,陆路、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材料运输。北段多滩涂,还要穿越丘陵和山地,按照当时的条件,修建难度非常大。

  沈琪不顾环境险恶和财政困难,担任津浦铁路南北段总稽查及会办。北段铁路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耗费低,静海站老站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当年修建静海站的材料

  孙德民说,老站房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道砟都要从南方运输。当年没有柏油路,走土路运大件,一旦遭遇降雨就要中断,因此通过大运河水路运输是最便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站房就是大运河拉来的。

  百年老站换新颜

  守着老站房30多年,郝建行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大发展时代。

  他刚刚参加工作时,铁路上跑的是蒸汽机车,郝建行“最怕”火车进出站,机车启动时冒出大量浓烟,烟柱可达四五层楼高,机车过后郝建行身上经常落一身烟灰,在外值守的铁路工人都有被烟灰迷眼的经历。

  后来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烟灰虽然小多了,可内燃机嗡嗡的声响,远在几百米外就能听到。再后来,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从此告别了烟灰和噪音。十多年前,和谐号动车以超过200公里/小时的车速驶过静海站,给郝建行留下了惊艳的十几秒钟印记。

如今的静海站

  如今,大部分动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上运行,静海站所在的京沪铁路以普速绿皮列车和货运列车为主,静海站的铁路人也搬离了老站房。经过一番修缮,焕然一新的老站房即将作为展览馆,向后人诉说着百年铁路的沧桑巨变。

  2000年前的一里方城

  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活动遗迹,留给世人太多的遐想,层层黄土遮盖的古城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

  西钓台是静海区陈官屯镇最富传奇的一个村庄,因为这里关联着一个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就是在这里钓鱼的,这个说法无法考证,但“钓台”两个字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而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钓台古城深埋地下2米等待揭开神秘面纱,让传奇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西钓台村口是一座仿古牌坊,古城就在村子西北角大约400米处的一片农田地里。在一排住宅后面,矗立着一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却找不到古城的踪影。

西钓台村口

  据村里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地里还有约1米高的隆起土堆,后来随着周边农田的耕种和开发,土堆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耕地时发现过陶器残片。

  关于这座古城的身世,有诸多说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在当时的静海境内第一次建起了县城,也就是东平舒县城。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有可能是史书记载的汉代东平舒城。

  《静海县志》也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对于古城的身世,《静海县志》并未给出定论。

  1979年,天津市文物处组织20多名钻探人员和有关专家对古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钻探考察。最后确认古城四边各为500米左右,并各有城门,符合战国至汉代一里方城的说法。

  古城让水利设施改道

  从高空俯瞰古城,平直的港团河道在西钓台村边画了一个“几”字。

  孙德民曾参与古城发掘,他解释说,1983年,静海要修建一条连接黑龙港河和团泊水库的引河—港团河,按照规划这条河穿古城而过,这就意味着古城将被破坏。

  当时孙德民四处奔走,经过与市文物处和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才让港团河为古城改道,最终有了那个“几”字。

西钓台古城遗址

  尽管工程绕道,但在施工中还是发现了很多文物,为了抢救文物,市文物处、县文化馆几乎所有人员扑到工地上,陶器残片、古砖、古墓葬群等百余件文物陆续被发掘出来,极大丰富了静海地区的历史遗存。

  2014年,大运河畔的陈官屯镇要建大运河博物馆,孙德民成为主要策划者之一。

  当年发掘的古砖、部分陶器残片成为博物馆重点陈列展品,而一张黑白照片被放在了博物馆显眼位置,这张照片记录的是1983年古城发掘的场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古城的大规模发掘的记录。

  30多年过去了,古城只是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它仍然有更多的秘密,等待后人解答。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诗雯[超话]#因为成都疫情前段时间很严重,所以一直上网课,早上就要去学校报道啦,我是一名新高一学生,很期待我的高中生活,可惜世乒赛因为疫情闭环了,以后能去现
  • 四月二十七 ●早起登山、设会场、商货骈集、轶事 ●魏夫人降杨羲家 兴宁四年丙寅四月二十七日夜,晋司徒文康公舒之女、魏夫人降杨羲家。(《真诰》) 元感妙象外
  • 2月11日11:00起,相关的『复刻宝石活动』将举办,『甘甜诱惑的口红』『再度、与你相恋』的报酬王子将在交换所中再次登场!■『甘甜诱惑的口红』扭蛋中再次登场的
  • 侯乐沛 摄09.jpg?x-oss-process=style/w10近年来,赣州市交通路网日趋发达,为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奠定了道路交通运输基础。
  • today和蛋哥吃了汪记 汤底真香 明天还想再来一碗喜识的厚切真不行 炒酸奶还得是桃禹燕 憨仔也不错脱5这期真棒啊 邱瑞怎么那么好笑 去年钻石房今年防滑拖鞋深入
  • 草莓 葡萄两种味道 ,要的跟味道吧#出国留学[超话]# 想要申请奖学金的伙伴们,围观一下[来]【2020年蒙纳士大学学院助学金(Study Grants)】隆
  • A:想画时就会画,一般问我这个问题实际情况应该是我已经爬墙了(我直接回答也很伤人……!Q:画技问题A:不懂(真的)Q:oc相关A:详细设定和故事基本没有在倦怠期
  • 这种为难而难的关卡,以及狗屎的战斗,让我游戏最后两张的体验极其糟糕。也许是我对它的期待太高了吧,在中后期的一些糟糕体验后,说实话多少有些生气。
  • “党员天平工作室”、“旅游巡回审判工作站”等相关诉源治理工作站(室)的落成,将解纷端口前移,加强了法律指引,使得村牧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高效的多元化纠纷调解
  • 好好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这种话当然是假的,你努力减肥、健身、学着化漂亮的妆,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但是生活依旧不如意,有人指指点点你的外貌,有人在背后议论你的言行。
  • 薄油煎银鳕鱼(料酒,姜汁,胡椒粉,盐腌制20min)无肉版麻婆豆腐(热油炒葱花,花椒粉,豆瓣酱,老干妈豆豉辣酱,然后加水下豆腐,耗油,盐煮开,咕嘟片刻,水淀粉勾
  • 顶端创作者天文专家李德范分享,在天宫一号看月亮,相当于“搬了一个凳子站在一个比较高的楼顶上,只是比地球上的我们站的高了一点,肉眼看到的其实是一样的。想知道航天员
  • 每篇都设计了亮点,且非常详细,要说的话包括课堂连接语均完整,可直接背诵,本人91分已上岸省示范高中。每篇都设计了亮点,且非常详细,要说的话包括课堂连接语均完整,
  • [允悲]好了晚上我也带他去吃他想念的湘菜有一说一,ju最爱的这家湘菜味道的确绝了,又下饭又好吃米饭都多吃了很多还好我平时吃的爱的清淡菜肴不需要太多米饭[允悲][
  • [神马][耶][ok]《文化苦旅》我的山河气候的温度成就了历史的温度,天地给予我们生存的基石,也因此造就了我们文化的基座。所以,在座诸位,有学佛的人生观,跟没有
  • 简而言之,“家齐”的含义是品性修养,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任重而道远的担当。所以“明德”作为孩子名字,有传承的重任,也有大爱的品性。
  • (2)如果不理解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现实中和一个人关系亲密,但不便宣之于口,久了被周围人觉察到了,然后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周围总有黑子把你和对方联系在一起
  • 再说公子纠,得知管仲射 死小白,没人和他争位了,就一边走一边玩,10天后才到齐国边境,却被拒之门外!管仲见对方有战车百辆,不敢硬碰硬,口里说:“鲍叔兄,你不过战
  • 【#银行回应新员工不喝酒被打耳光#:确系失当 对责任人进行停职】近日,网上曝出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一事引起热议。【#银行回应新员工不喝酒被
  • 遗憾的是早上自学时一边听广播一边淘宝上买东西,一心不能二用,以为学了其实过耳则已。周六 封闭第二十三天雨从昨晚开始下到了中午突然有点担心方舱会不会漏雨早上起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