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约前571~471),字伯阳,谥号聃,世称老子。周灵王元年(前571)二月十五日卯时生于陈国苦(hu)县厉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父亲李乾,仕周,官职低微。李耳幼年攻读,聪颖勤快,谦恭忍让,与人无争,沉默寡言,致虚守静。人处其先,他甘居其后;人守其荣,他甘守其辱。稍长,他自比溪谷纳百川已入海;自比水 ,甘居下位,力戒抢先争雄。他常以淳朴无邪少私寡欲的“婴儿之未孩”而自勉。青年时期他以“尚柔、尚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处世为人的三大法宝,饮誉乡里,被周室任用为“守藏室史官”,记载朝议,掌管典籍。周王怜其临朝作记甚苦,赐柱而倚,故又称其为“柱下史”。在此期间,他博览群籍,学识大进。对天体之本,万物之源,社会哲理有唯物独到的见解。他前无古人地站在当时十分兴盛的神学的对立面提出“道法自然”,认为相对事物的依存转化是“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同政,即主宰)”。以此打击神学中提倡的“天道有知”。他意识到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且在不停地运动着。世界的总根源,无所不包的“道”就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对立的统一,他说:“有无相声,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认为一切事物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他认为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质的提高,他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些独到的见解使周王朝上下吃惊。各诸侯国的志士以睹其耳,听其言为毕生快事。鲁国的学者孔丘曾四次拜谒李耳,其中三次向李耳问礼:鲁定公五年(前505)老子助葬于巷党,孔子往见欲问礼,但因场合所限无法深谈。周敬王十八年(前502),孔子专程由鲁国至洛阳向李耳问礼。李耳对孔丘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听后很佩服李耳。时候孔子的门徒打听李耳的情况,孔丘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为网,游者为纶,飞者可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见老子其犹龙耶!”

老子含义

老子享年百岁,七十归隐,至函谷著书时,已逾九旬。他颧骨高耸,须发苍苍,皱纹满布、精神矍铄,是当时少见的寿者;他精通至理,涵养恢宏,是当时唯独无偶的哲人。世人按“老”与“寿”同义,与“考”形似意切;“子”为对人的尊称,且与“孳”通,古世人尊称李耳为“老子”,含有“耄耋高寿,考究哲理,群生万物”之意,与今日的“老哲学家”切近。

周敬王十九年(前503),老子目睹人欲横流,天道灭绝,周王朝与各诸侯国的贵族阶层穷奢极欲,鱼肉人民,贪赃枉法,尔诈我欺,黎庶百姓忍受饥饿交迫之痛,税赋徭役之苦;在连年争城夺地的战争中生命如蝼蚁,朝不保夕。他同情农民,反对战争,痛恨贵族王公。他感到道义难施,“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幻想回到“小国寡民”去过安静的生活。因而挂冠归里,不再为官。返里后,设坛讲学。孔子闻李耳讲学,再次“南之沛”找李耳问礼。鲁哀公三年(前492),李耳隐居苦县(今鹿邑东门里),孔丘往陈过苦,问礼于老子。鲁哀公十七年,楚灭陈,李耳造亡国之痛,骑青牛离家西去之函谷关,关令尹喜久闻李耳有奇才卓识,强留其著书 。李耳难却盛情,逐命笔写出五千言。表述他的天道观、人生观和同情黎庶、憎恨权贵、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较为系统地揭示了事物发展、转化的辩证唯物规律,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李耳还无法精确地认识和解释大自然。其中有含混不清的概念和唯心主义的因素,道家籍此衍绎,派生出上千卷道藏“经典”。李耳被奉为道教始祖,五千文被称为《老子》或《道德经》。后续者称为“黄老学派”或“道家学派”,成为封建社会唯一能和儒家抗衡的学派。现在《道德经》在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李耳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后又被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崇。就在当时,李耳所到之处无不欢迎,挽留。他从函谷西去,在秦国四处讲学。公园前471年病逝于秦国的扶风(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葬于槐里(陕西省兴平县东南,后为扶风治所),秦国上下痛吊其死。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周易》智慧:4种人受累,4种人享福 1 四种人活得累 想太多的人 《易传·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活得太清醒,容易生烦恼;活得越糊涂,反而越幸福。 清醒的人太较真儿,想得越多越受累,生活中总是一地鸡毛; 糊涂的人心事少,日子过得简单粗糙,却也因此觅得了人生的真滋味。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 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繁为简,让世界回归本真。 不知足的人 人这一生,赤条条来去。饮食不过三餐,坐卧不过一室。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古人说得好: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楼。 若要少烦恼,先学断舍离: 吃最简单的饭,做最简单的事,过最简单的生活。 太狂妄的人 天道减损狂妄者、增益谦卑者; 鬼神加害狂妄者、福佑谦卑者; 人心厌恶狂妄者、喜爱谦卑者。 正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逆境中要昂首挺胸,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成功时要夹起尾巴做人。

走极端的人 儒家讲究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不走极端。 然而任何事物走到极点,就会朝着反方向掉头。 就好像三伏之后天气转凉,三九之后逐渐回暖。 同样,一个人如果倒霉透了,千万别走极端。 咬咬牙挺过去,山穷水尽之后,也能迎来柳暗花明。

2 四种人最有福 存善念的人 《易经•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天,也怨不得人。 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曾说: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可知福报不在别人,也不在别处,而在自己日复一日的修行。 心存善念,多做善事,才能免受祸患,安享幸福人生。 尽人事的人 《易经•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强健,运转不停。君子处世,也应当顺应天意、发奋努力。 古人云: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止步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 一切都要自己去努力、要自强,依靠别人是没有用的。 天助自助者,努力把自己修炼好,才更有机会迎接更大的福报。

顺天意的人 《易经•系辞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 上天愿意帮助顺从天道的人。天道只有一个规矩,就是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既不盲目行事,也不存侥幸心理。 顺应天道的规律往前走,事事都能如愿以偿,这便是“吉无不利”。 懂变通的人 《易经•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认为,世界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天地变化,才会有春夏秋冬;时代变化,才能造就灿烂文明。 正所谓,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 掌握规律、顺应形势、懂得变通。万物轮转之中,一切皆有可能。>>https://t.cn/A6f29bpD 《周易》智慧:4种人受累,4种人享福 1 四种人活得累 想太多的人 《易传·系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活得太清醒,容易生烦恼;活得越糊涂,反而越幸福。 清醒的人太较真儿,想得越多越受累,生活中总是一地鸡毛; 糊涂的人心事少,日子过得简单粗糙,却也因此觅得了人生的真滋味。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 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繁为简,让世界回归本真。 不知足的人 人这一生,赤条条来去。饮食不过三餐,坐卧不过一室。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古人说得好: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楼。 若要少烦恼,先学断舍离: 吃最简单的饭,做最简单的事,过最简单的生活。 太狂妄的人 天道减损狂妄者、增益谦卑者; 鬼神加害狂妄者、福佑谦卑者; 人心厌恶狂妄者、喜爱谦卑者。 正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逆境中要昂首挺胸,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成功时要夹起尾巴做人。

走极端的人 儒家讲究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不走极端。 然而任何事物走到极点,就会朝着反方向掉头。 就好像三伏之后天气转凉,三九之后逐渐回暖。 同样,一个人如果倒霉透了,千万别走极端。 咬咬牙挺过去,山穷水尽之后,也能迎来柳暗花明。

2 四种人最有福 存善念的人 《易经•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天,也怨不得人。 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曾说: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可知福报不在别人,也不在别处,而在自己日复一日的修行。 心存善念,多做善事,才能免受祸患,安享幸福人生。 尽人事的人 《易经•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强健,运转不停。君子处世,也应当顺应天意、发奋努力。 古人云: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止步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 一切都要自己去努力、要自强,依靠别人是没有用的。 天助自助者,努力把自己修炼好,才更有机会迎接更大的福报。

顺天意的人 《易经•系辞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者,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 上天愿意帮助顺从天道的人。天道只有一个规矩,就是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既不盲目行事,也不存侥幸心理。 顺应天道的规律往前走,事事都能如愿以偿,这便是“吉无不利”。 懂变通的人 《易经•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认为,世界永远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天地变化,才会有春夏秋冬;时代变化,才能造就灿烂文明。 正所谓,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 掌握规律、顺应形势、懂得变通。万物轮转之中,一切皆有可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个小众免签国#旅游小贴士还是先说咱们的常驻重点关注对象,身弱官杀旺,食伤旺的,不建议进行特种兵式旅游,只会消耗自己,起不到放松的作用,如果想出去转转,可以跟
  • #林俊杰[超话]#(碎碎念…我希望下回演唱会,坐我隔壁的都是会疯狂尖叫的JM[泪][泪][泪]我实在按耐不住我想在现场蹦迪的心,又怕影响别人…我今天旁边坐了个路
  • ·所以我是这样用药的: 牡蛎、白英——软坚散结,结节太硬了,所以得先软坚散结。·其实,结节这类病,是肝出毛病了,只要把肝给治好了,结节自然就消失了。
  • 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可能掰着手指头数了十个也想不到它,可是每每到了季节,一看到它,就忍不住想买。喜欢的人会觉得剥石榴的过程很解压,不喜欢的人宁愿不吃也不
  • 有网友评论说好心酸呀[泪]我是三个女儿的父亲,就算我走了,她们这样做只会让我难过,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纹身对将来找工作不好。也有网友评论说我给女儿在网上做了一个
  • 但是她没有想过,自己能力不够,没有我和我父母的收入,她可能只能嫁个普通门当户对的带娃做家务,2万收入在上海只能买个郊区房天天挤地铁三个小时或者市区老破小,小孩根
  • 但大部分的人都是仿佛没看到的,包括我在内,他经过我侧边时我在假装转头看手机,他也不多问不多纠缠,也不像某次某个乞丐,不给钱他还要揪你一眼,而他是直接往后面的车辆
  •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真正的永遠,走到人生的最末端,剩下的都只有自己一個人,沒有人能夠永遠陪著你,也別太強求,緣份這種東西是玄學,我一直都相信天注定的說法。我這兩天
  • 还把无处可去的女主带回家,男主的两个孩子把女主当妈妈一样,看起来“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样子[doge]女主也很痛苦,自己没有杀人,但是这个男人以为她杀了人()还
  • 【阿清团购合集】这些都是阿清实测过的产品,品质可以放心!关于团购不了解的姐妹可以戳这里 有其他想要可以用自助搜噢!
  • Việc không may,Dù không quên nhưng nhất định phải tha thứ.自分の間違いから学ぶことはたくさんある。Cứ
  • 于是,去爱着我们的内心吧,且常常品尝那些苦涩和甘甜,捧得一怀至善至美的心境行走在风尘中,忘忧,安逸,心,无所谓失去,亦无所谓得到。于是,去爱着我们的内心吧,且常
  • 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如果总是觉得生活中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请记住,人生最重要的,是如何看自己。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我们无法期待别人完全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每个
  • 看这里 领图1/课➕ 论 揪个宝折现送p2✨ 国庆节开!还在因为语言问题,不能实现最新物料/直播自由而苦恼嘛!超好的韩/语/课来啦,快速速扫 _ 起来,说不定会
  • [哇]各位召唤师届时前往王者营地赛事入口,即可查看目前2024年选秀大神们的实时排行及数据[酷]#KPL清融[超话]##清融选手永远期待# 突然发现小融跟阳教正
  • 2、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6、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
  • [´óÕì̽Ƥ¿¨Çð΢Ц]^_^[ÇóÍѵ¥] ÑÕÂä»Ø¼Ò·ÉÏ£¬È´±»Ä°ÉúÄÐÈËÓõ¶Ð²ÆÈ£¬ÈÃ×Ô¼º¾ÈËûÒ»Ãü
  • 01需要具备辩证思维 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我们既要看到其中的利益,也要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群众问题,还要站在政府角度,从服务方面思考并作出
  • 然而今天有人反驳了我就是提到北上乡是有相关能量才能使太晶化趋于稳定,所以这又变得太晶化又是限地区使用了…估计黑白出复刻了,也没有太晶化[允悲]但是现在想不太对,
  • 新品智能贴合身体曲线、左右睡感分区调节,还有睡眠诊断和健康数据,真的是我们的私人睡眠管家~我要赶紧给爸妈家里也换上,让他们也体验我的同款幸福梦乡~#家有慕思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