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讲话(第一天)
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
一、念佛须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打七’乃是常事;衲僧来此参加佛七,承诸位檀越真诚的发心。利益一方有情众生。真是功德无量!衲僧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父,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今天所讲的话,可分成三段: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天涯海角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北,他在北与你相会;你到南,他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著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遗。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来念佛用功时,不须要讲话;因有初发心的人,故不得不讲,然而讲话总是‘打闲岔’,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法华经》威音王劫初第一佛
(第一百九十二段)
【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威音王如来是一位劫初时期的古佛,所示年代极其久远。《祖庭事苑》五中指出:“威音王佛以前,盖明实际理地。威音已后,即佛事门中。此借喻以显道,庶知不从人得。后人谓音王实有此缘,盖由看阅藏教之不审。”
从上可见:在威音王佛之前的时期,为“实际理地”时期。那么什么是实际理地呢?实际理地就是“真空、真如、实相无相、涅槃等”的代名词,是一念不生、万法空寂的圆融境界,这种圆融境界就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的实际理地。
就事而言,实际理地中,全是佛,没有凡夫、也没有菩萨,是纯乐土的时期,这个纯乐土时期就是威音王之前的时期,以此表明,威音王佛出世之前,人人都是佛,是无须修证的时期;而威音王佛之后,无明来了,心念开始动摇了、世界开始形成了、众生开始形成了、由此而有了四圣六凡及生死涅槃之区分。愚者入生死、智者取涅槃,这种六道轮回、有修有证的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并还将延续到将来的时期,称为威音王佛之后的时期。
威音王佛出世时面对的是无明最初生起的时期,面对的是物质世界、众生世界,一切善恶邪正,俱时并生,智者愚者,共居三界,这个时期,众生需要得到教化,于是威音王佛应世而生,是劫初担任教化众生的第一位佛。
佛说:威音王如来时期的劫名叫“离衰”、国名叫“大成”。威音王如来住世时,于当时之世,为天界人、世间人和阿修罗等众生讲经说法。为求人天果报的说五戒十善法;为求声闻解脱的说苦集灭道四谛法,使其度脱生老病死,得无生无灭之涅槃;为求辟支佛的说十二因缘法,证永断生死的辟支佛果;为求大乘的说无上正等正觉,六度万行法,入佛究竟智慧,得大涅槃。
佛说:得大势!威音王佛住世寿命为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的时间更长,到底有多长呢?打个比喻,比喻我们这整个阎浮提(地球)世界全部碾为微尘,再将每一粒微尘加起来的总和,这个总和有多少,这个劫数就是多少。
以上说的“阎浮提”旧译为秽洲、秽树城,是盛产阎浮树的国土。又出产阎浮檀金,故又名胜金洲、好金土。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南赡部洲。
《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说: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达池之东有恒伽“殑伽”河,从牛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南有新头“信度”河,从狮子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西有婆叉“缚刍”河,从马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北有斯陀“徙多”河,从象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
《俱舍论》说: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凡上所述,可知阎浮提原本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世界,地球因此而名南阎浮提。
佛说:威音王如来像法住世的时间比正法住世的时间还要长,这个长度还是打个比喻才容易明白,比喻将四大部洲全部碾为微尘,这所有微尘数的总和有多少,劫数就有多少。
威音王佛于无量劫多的时间里以三乘菩提,一乘了义饶益众生,然后才灭度。待佛的正法和像法时期都结束后,在佛的大成国土里,又有一位佛出世,名号与威音王佛是一样的,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后陆续有二万亿佛出世,都用一个名号,名威音王如来。最初那位威音王如来入灭后,正法也灭了,在像法时期,开始出现有大势力的“增上慢”比丘。
“增上慢”指对佛法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未有所悟,而起高傲自大之心。如经论中常举示的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等,均属修行人生起增上慢之例。此外,将他人与自己比较而产生自负高傲之心,也称为增上慢,即通常所说的贡高我慢。就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比丘菩萨,名“常不轻”。
佛说:得大势!你知道这位菩萨以何因缘名常不轻吗?是因为这位常不轻菩萨作比丘时,对见到的所有人、如: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都礼拜赞叹,并对所礼拜的人说:“我是从内心深处礼敬你们,不敢有一点轻慢,你们也许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作?我告诉你们,因为你们行的是菩萨道,你们当得成佛,所以我要礼拜你们。”
此常不轻比丘,不怎么专心读诵经典,他的修行就是礼拜,隔老远如看见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他都会前去礼拜赞叹,并重复说那几句话:“我不敢轻慢你们,因为你们皆当作佛。”
在四众里面,有生嗔恚心不清净者,以非常恶劣的语言相骂,骂常不轻是没有智慧的比丘,讥讽他从什么地方而来,敢说我不轻视你,还与我们授记,说我们皆当作佛,我们是不需要你这种虚妄授记的。像这样经过了很多年,常不轻比丘常被毁骂,但他一点嗔恚心也没有,见到人还是说:“你应当成佛。”说这些话时,常被众人用木棍打,用瓦砾石块抛掷,常不轻菩萨只好避开他们远一点,在远一点的地方仍旧高声唱言:“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皆当作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一切或许在他人的眼中有点不切实际,但只有处女和双鱼明白,那是一种不懈的追求。真的♥我已经蚌埠住了♥请移步平论区直达链接 纳齐斯继续说道,“你这种本性的人眼聪目
  • 辛苦了晶,努力会有收获的,加油我焯 我真的是看了很多社会新闻变得很警惕的一个人我在公交车站前等了很久都没等到车 于是就打了车 当我看在司机距离我200米的地方时
  • 今天老公出去和他兄弟们喝酒,问我去不去,我说不去,这些场合有家属在他们喝酒都不尽兴。结婚后婆婆和老公就把厨房包了,没有让我拿过锅铲也没有让我洗过碗,我和老公努力
  • 1.对于鸽子号这一事我承认我知错,我给人家道歉,确实是我的不对,我给不出300的鸽子费,我是很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下一次不再犯,因为是第一次买号不太记得鸽子费,
  •   1、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天多念几遍,一切莫当真,否则吃亏上当就是你。 14、他骂我,他打我,他诅咒我,“有
  • 我发自内心的来说,今天全都是买椟还珠,你没有那么的闪耀,你也不是大家亲生的儿子,没有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你身上去关心你,了解你,爱护你,呵护你,从你平凡无奇的外表
  • 这次给大家安排的品类非常全面洁面、爽肤水、啶妆、个护产品应有尽有⏰ 自制生姜竹醋足贴大家久等了❗️ 夏日必备好物,足贴重新提货上架,上次直播都被大家买空了 简
  • 特吉生肖:鸡、猴、鼠次吉生肖:马、羊、蛇今日带衰:龙、兔、狗喜神方位:东北方财神方位:东北方宜:诸事不宜忌:诸事不宜幸运数字:2、3幸运颜色:粉色、绿色、紫色
  •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饰演母亲形象最引人瞩目的老戏骨非王玉梅莫属,即使记不住她名字的观众,相信也都牢牢记住了她的“母亲”艺术形象。据了解,王玉梅女士是话剧《丰收
  • 【#郑州实体书店的生存图鉴# :现状堪忧,未来可期】马凌筹划在自己的书店内举办一场书画快闪活动。”#身边的财经# 就在项目即将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她接到了物业的通
  • !!
  • 生活似水流长,我们慢慢来[心][心][心]#任嘉伦[超话]# 不知怎样措辞才能表达出我内心所想,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2020年初在网上看到了锦衣之下里陆绎眼神杀
  • 遇见浪漫,只此一心❤心型钻戒甜度满分❗️心型钻石自带着浪漫和真挚,除去了浮华和张扬,只留下赤裸的一颗真心,三爪镶嵌不遮钻石.#钻戒[超话]# 戒臂的重金贵金属感
  • !!
  • #灰熊26分逆转森林狼# #灰熊2比1森林狼# #莫兰特16分三双#【特雷-杨系列赛至今4场共命中20球,24次助攻,但失误24次老鹰主场85-110不敌热火,
  • ☯卯兔:运势尚可,也有较好的财运,利求财,能投资,但人际关系较为微妙,也容易因财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会,若涉及合作投资求财者,必须谨慎。☯丑牛:运势尚可,有较好
  • 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当你选择舒适的环境时,也就意味着你的成长已经结束了,试想一下,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就不再进步,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当你选择舒
  • 还有那两个动漫场景,很治愈啊,好喜欢截图那张,看见了太阳沿着风景追寻到了她[awsl][awsl][awsl]#cakebum# 4寸巧克力草莓蛋糕一位小仙女订
  • “我不会再用Twitter,”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称,“我将在本周内登录‘真相社交’(Truth Social)。我在白宫的时候,我们为Twitter做了很多事。
  • 标准层写字间4米...【中交海南总部基地项目A地块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记者从中交海南总部基地项目了解到,4月21日,随着3号楼B座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该项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