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墙上的时间走到13:55,着急得看着周围,这个教室空荡荡的,它的正中间只坐着我,我多次打开手机,看看班群是否有调班的消息,我又走到门口,心想这就是105啊,两点过三分,我在班群里得到了调课的消息[跪了]

于是我不想着回宿舍,因为外面太热我又想做自己的事情,正好可以整理笔记,最后出现了图三,没度了[拜拜]

正答公开 ?还挺有道理
1) 画的 "这就是亨源本圆, 腿很长, 因为只做上肢运动所以就是这个身材"
2) 画的 "画出了演唱会时火热地蹦跳的样子"
3) 画的 "在Now主持<想看秀>" (画上的字: 画画对我太难了, 对不起..)
4) 画的 "遥望着树林和月亮的样子感觉和昌均很像, 所以画了出来"
5) 画的 "即使大风吹过也像石头一样毫不动摇"

天台智者大师的实相观

智顗在
《 维摩经略疏 》 中提到 :
   
藏、
通观生、
无生,

入偏真理,
名为真实;

别、
圆观无量、
无作,

入中道佛性,
名为真实。

这句说话基本上是从实相观来区分藏、
通和别、
圆四教。

由于智顗把天台判为圆教,
所以从这里可知他以
「 中道佛性 」
为真实。

即是说,
中道佛性就是他的实相观。

另外,
他又提到 :

解脱者,
即见中道佛性。

证得诸法实相就是解脱,
而解脱即见中道佛性。

可见智顗很清楚地指出了实相就是中道佛性。

中道佛性本身是一个复合的概念,
可先分拆为中道和佛性两方面来理解。

中道在原始佛教
《 阿含经 》 中已提到,
而在印度中观学派中有着很大的发挥。

中道最基本的意思就是不着二边。

二边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存在性格的两种各走极端的观念,

一种是
「 有 」,

另一种是
「 无 」。

「 有 」
表示绝对的、
实在的有,

即是所谓
「 自性 」 的观念。

自性是指一种独立自在的性格。

说一种事物具有自性,

就是指它能够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能无条件地自己存在。

这种
「 有 」 的观念
是认为宇宙万物都有着一个绝对的、
实在的基础。

「 无 」
表示绝对的虚无,

这种观念认为宇宙万物根本上是完全虚无的,
没有任何存在性。

然而,
中道并不是在有和无之间找一个中心点,

而是超越于有和无,
透显出诸法实相是一种缘起性空的状态。

这种缘起性空的状态既不是自性的有,
也不是完全虚无。

缘起表示诸法都是依因待缘而生起,

既然有因、
有缘,

亦有生起,
所以不是虚无。

性空表示诸法的本质不是绝对的实体,
这即是无自性。

从否定面说,
缘起性空是否定了
「 无 」 和
「 有 」,
即非有非无;

从肯定面说,
就是超越于有和无的对立,
而达致的一种绝对境界。

这就是中道。

至于佛性,
智顗说 :
   
灭者即解脱,
解脱必有其人,
人即法身,
法身不直身。

(《 法华玄义 》)

佛教所说的寂灭,
即是解脱。

所谓解脱,
就是脱离生死轮迴的束缚。

说到解脱,
就必有
「 其人 」,

即是必定有某个东西解脱,
亦就是说解脱必有某个主体。

这个解脱的主体就是
「 法身 」。

法身不是我们这个直立的身体,
根本上亦不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

这法身是一个精神性的主体,
亦就是佛性。

佛性思想认为,
每个生命体都具有佛性,
而佛性有着两种状态,

即所谓
「 隐名如来藏,
显名法身 」。

当佛性在隐位当中,
即一般凡夫的情况,
佛性未能显现,

这时候称为
「 如来藏 」。

当佛性显露之时,
即觉悟成佛,

就称为
「 法身 」。

无论在隐位或显位,
佛性都是指着一切生命体,

即一切
「 有情 」 的
主体性而言。

智顗认为,
中观学派说中道,
是倾向于强调客观世界的真实状态,

却忽略了有情生命的主体性方面,
亦忽略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智顗所说的中道佛性,
不单同时强调客观世界与生命主体的真实状态,

更指出了主体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他在
《 法华玄义 》 提到 :
「 佛性即中道。」

表示生命主体与客观世界是不相离的。

智顗所说的实相,
就是这种主客统一的境界。

在实相中,
无所谓我,
无所谓法,

一切圆融无碍,
超越了现象界的相对性格。

以上是总的来说智顗的实相观的特点。

若从分析的角度说,
中道佛性可有三方面的性格 :

第一是常住性;
第二是功用性;
第三是具足诸法。

先说中道佛性的常住性。

智顗说 :
   
如来身者,
金刚之体,
即法身常身。

所以喻金刚者,
体坚用利,
彻至本际。

坚譬法身不为妄、惑、生、死所侵,

常住不变。

利喻法身智德,
般若照用之功,
无所不备。

彻至本际譬法身断德,
解脱终穷,
惑障斯断。

(《 维摩经略疏 》)

这里用
「 金刚 」
来比喻法身,
表示法身有如金刚一般,

具有
「 体坚用利,
彻至本际 」 的特质。

「 体坚 」
表示法身不为妄、惑、生、死所侵害,

常住不变。

相反地,
凡夫在现象界的精神状态则常为妄、
惑所烦扰,

亦为生、
死所束缚。

「 用利 」 指法身的
「 智德 」,

法身具有般若智,
能照见诸法实相。

般若智照见诸法,
跟我们日常认识事物并不一样。

我们日常认识事物,
当中必须经过分别,
才能构成对事物的认识。

所谓
「 分别 」,

是一种对认识对象的处理过程,
当中牵涉到概念化。

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的认识,
已离开了对象自身的真实状态。

而般若智照见诸法,
则是一种无分别的体会。

这种体会没有经过分别过程,
直接达到事物自身,
所以这样能够体会诸法的真实状态。

这样的直观实际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没有主客的区分,
就能够达到直接的体验。

而一般的认识都是在主客对立的格局下进行,
不能构成直接的体验。

「 彻至本际 」 指法身的
「 断德 」,
即是断除烦恼障蔽的能力。

「 本际 」
指根本和边际,

意思是彻底地断除一切烦恼,
达到解脱。

中道佛性这种性格,
是就着主体自身方面而说的。

中道佛性的第二种性格是功用性,
这是就着中道佛性显现出来,
对于其他有情发挥的作用而说的。

智顗说 :
   
功论自进,
用论益物。

合字解者,
正语化他。

(《 法华玄义 》)

「 功 」
是指个人的修行、
精进;

「 用 」
是利益于众生。

两字合起来的意思是,
运用自己修行所得的成果去度化众生。

佛性普遍存在于有情的生命之中,
它可发挥出功用,
使个人自己不断精进,
达到修行的成果,

再进一步,
将成果与他人分享,
帮助其他众生获得修行的成果。

智顗以治病来比喻中道佛性度化众生的功用。

治病是医治人们肉体的病痛,
而度化众生则是医治人们精神上的苦痛烦恼。

医治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

知病、
识药和授药。

在治病的过程中,
知病是去了解病痛的根源;

识药是寻找适当的药物,
了解它的药性和功能;

授药是将所需的药物适当地供给病者,
使他的疾病痊癒。

而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
知病就是要了解苦痛烦恼的根源;

识药是找寻适合个别人的情况的法门;

授药就是运用适当的法门施于个别人身上,
帮助他们克服烦恼,
获得解脱。

这就是中道佛性的功用性。

中道佛性的第三种性格是具足诸法。

智顗说 :
   
一色一香,
无非中道。

中道之法,
具一切法。

(《 摩诃止观 》)

「 诸法 」
指世间一切事物,
包括众生的生命主体。

「 具足 」
可有两方面意义。

中道佛性是世间事物存在的基础,
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中道佛性,
中道佛性的作用显现为世间种种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我们所接触的世间一切事物,
包括我们这些生命体。

诸法既然以中道佛性为存在的基础,
自然不能离开中道佛性而存在,
由此可以说中道佛性具足诸法。

第二方面,
中道佛性具足于诸法之中。

世间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中道佛性,
所以中道佛性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

而中道佛性作为实相,
是整一的存在
( 这当然不是物质性的实体 ),
不能分割开来。

它不会部分显现为世间现象,
另一部分不显现。

中道佛性既显现为世间事物,
则离开世间事物就再没有中道佛性。

中道佛性不能离开诸法之外,
所以它具足于诸法之中。

从以上两方面可见,
在本质上,

世间事物就是中道佛性,
中道佛性就是世间事物。

所以,
一草一木无不是中道佛性,
而要体现中道佛性亦不能离开世间事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后来从网上搜索才知道,在胶东和东北,不止一个地方流传老李的故事,网上所写虽然大同小异,却没有一个与我从小听到的完全相同,特别是“老李怎么断的尾巴”这个问题,各种
  • 袁弘的这个细节体现了他内心里作为电视剧演员的优越感,至少有综艺咖杨迪和喜剧演员乔杉在,这种遭罪的活是不该他去承受的。现在的综艺节目也是很真实了,不仅按年龄论资排
  • 【双子,天秤,水瓶】风象好奇心很重,他们最渴望的相处方式就是不要天天猜来猜去,有一说一、经常谈心,这样才能第一时间理解彼此的想法,也是两个人可以天长地久的秘诀。
  • 【油价或迎三年半最长连跌,加满一箱累计少花逾40元】今日(9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油价或迎三年半最长连跌#,#加满一箱油累计少花超40元
  • 房源地址:3号线星火路地铁口[大笑R]周边配套:龙湖天街大型购物商场(里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呦!户型:单室套独厨独卫付款方式:押一付三(铁铁刚毕业或者刚
  • ”“我喜欢你,所以希望你被簇拥包围,所以你走的路要繁花盛开,要人声鼎沸。”“少年心动是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
  • 此性自尔;因为有眼故,所以若眼见色、生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于这些悉知皆是缘起,是故如实知这些也是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指我空)我空故
  • 毕竟头出国前就听说过他们集团的校车照管员穿着工作服拍抖音被上面看见了然后开除的故事[并不简单]抖音上我能刷到北京公交门面线路1路车的司机拍她的售票,能刷到济南公
  • 4、分红会照顾“千羊在望,不如一鸟在手”的群体企业本身也会在意它的股价,以及它的股东需求,并互动关注。最后一类投资者是两边倒,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所得税T的抵税效应
  • 【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Selon les dernières données du ministère chinois de l'Ind
  • 娱乐圈最豪爽女星,刘蓓和陈建斌互爆粗口,不但不嫌弃反而哈哈大笑……《非常静距离》刘蓓:“你要交朋友一定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不用多说话,不用多交流,你一眼看上去
  • 那么,什么可以决定我们100%的人生呢?是Leadership (领导能力)吗?
  • 大概从去年到现在体重稳定下降,从122到现在的100,大半年的健身减肥搭配日常饮食。‍♀️‍♀️这种态度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 我们的团队会将儒家文化的精髓,落实到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和对皮肤患者的关爱中去,做一个有格局,有理想,有行动,有温度的仁爱企业,仁爱品牌,仁爱团队。4.另外我还认
  • ” 众人看着她手腕上的天珠:“……” 小姑娘以为他们打起了天珠的主意,好心提醒:“别看了,我朋友送的,五块钱两颗,不值钱的。不一会儿,表演者来到我们歺桌前,为我
  • 花少的时候你一直被黑,但是我觉得你一直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对任何人的不带恶意,所以相信你,最后大家发现是剪辑的原因,很多黑转粉,那时我就在心里小小的骄傲,哈哈哈哈
  • 卒至可恃者不足恃,而自己之德之才,由其有可恃者,皆不成就。务必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为世间贤人善人。
  • 诗集:凋零的秋意 桔梗花落从前 人世太平 花开错过了天晴 绽放时辰 夜阑人静 腐草为萤 夜光如银河万点星你如一只萤虫 悄然落入花的心第一次 温馨了无人问津
  • 27 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22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
  • 我弟笑呵呵找我聊天的时候我蕾说等你一起买一起看的时候✨#派送圈圈的心动日常#天啦昨晚梦到自己又出国结果被丧尸追hhaha醒来又想到高一的时候的北欧四国旅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