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乡村振兴[超话]#

白墙乌瓦的土家民居错落有致,曲折蜿蜒的硬化小道干净整洁,山涧溪水潺潺,小径两旁翠竹丛丛、绿树成荫、春花烂漫……走进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俨然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该村已成为一处“网红”乡村旅游打卡地。这是该县努力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元价值,引领乡村振兴,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高位统筹大处谋篇,以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如今,在广袤的沿河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红色传承”中赓续奋进

清晨,走进谯家镇“红色美丽村庄”长征村,青山宛如画屏,溪流蜿蜒流淌,空中弥漫着各色花香。翠竹松柏间,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远去,但当年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民谋幸福的英雄豪气依然在这里传为美谈。

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是长征前存在的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坐落于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之间。2021年5月,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被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

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土地湾红色文化园,美丽乡村观光环、长征步道环、农耕体验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编制34个项目,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资金2050万元。

“我们紧紧围绕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充分依托试点村红色资源,着力在统筹好农业农村空间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纵深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切实提高黔东革命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县委书记罗洪祥说。

为确保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罗洪祥、县长代忠义任双组长,22家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从各单位选派10名“红村小分队”成员,全力推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立足红色资源禀赋,挖掘红色史实和故事49个,建设可同时容纳500人的长征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规划建设2个公共厕所,发展800亩种植油菜,对农户房前屋后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三园”进行改造,完成180盏路灯村庄亮化。目前,34个项目现均已全面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眼下,通过党建引领,长征村和白石溪村全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红军街开办特色农产品商铺、地方特色饭馆、土家精品民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部镇联动”中开创新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贫“堤坝”。今年3月,该县“部镇联动”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在土地坳镇召开,旨在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充分整合部门和乡镇资源力量,以土地坳镇作为“部镇联动”改革试点,示范推动全县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闯新路。

依托资源优势,土地坳镇在发展茶叶、养殖业、果蔬产业3大传统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竹花社区育苗培育两大基地,加快构建“3+2”产业布局。

当前,土地坳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规模化发展种养产业,建成铁皮石斛大棚180余亩,投产大棚50余亩;建成种猪场2400头标准生产线2条,5000头原种均已投产;以集体经济形式在木坪、安坡、竹花等5个村(社区)种植黄金叶1500余亩。

荒山变“宝地”,木坪飘茶香。土地坳镇利用山地独特优势,通过科学谋划,精心选址,在木坪、安坡等村开辟出黄金叶茶“试验田”,目前产出的茶叶广受好评。

“我对黄金叶茶市场前景很有信心,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新栽种黄金叶茶200亩,把黄金叶茶发展成村里主导产业,让茶叶走向全国。”木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洪斌兴奋地说。

据悉,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下,木坪村群众种茶热情高涨,茶园面积从原来的160亩增加到1200亩。目前,木坪村集体经济收益40万元左右,作别昔日集体经济积累为零的“空壳村”。

“开展‘部镇联动’改革试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是示范推动沿河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有益探索。”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卢忠卫如是说。

在“产业兴旺”中强村富民

走进沙子街道南庄村,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景美、村兴、民乐的和谐安宁景象。

昔日的南庄村石漠化严重,村民们只能在石窝窝里耕种刨食,常为生计发愁。但随着沙子空心李走向全国,南庄村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翻阅”南庄村的奋斗史,正是小小的空心李铺就了康庄大道。

10多年前,有着敢于“第一口吃螃蟹”精神的党员黎勇、黎明等率先带头发展空心李50亩,并获成功。有了成功经验,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空心李。

2014年,该县党员干部广泛动员农户规模化种植空心李,同时因势利导,举办李花节、采摘节、“李王争霸赛”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花尝果。“我是第二届‘李子王’,每年我种植的空心李还不到采摘的时节就被预定一空。”获得第二届“李子王”称号的黎勇说。

李花节、采摘节不仅成功将沙子空心李品牌打响,还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南庄人发现了商机,纷纷办起农家乐、开起小超市。

为盘活资源,提升品牌效应,南庄村围绕以“李”兴“旅”、以“旅”促“李”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生态与产业融合,由原来零星的15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旅游,成功创建南庄村农旅一体旅游观光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南庄村人均纯收入为2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南庄村空心李园区更是成为了全县空心李核心区,辐射带动沙子街道发展4.5万亩,全县10.5万亩,使空心李产业成为全县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南庄村全面启动空心李果脯、果酒深加工项目,有效提高空心李产品附加值和残果、剩果利用率,成功打造空心李“遇见李”酒品牌,有效解决2000余吨空心李滞销问题,该品牌现已畅销全国。还成功申报沙子空心李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无公害绿色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精品水果”认证,赢得“果中茅台、李中珍品”之美誉。

“南庄村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培育三措施,探索出一条依靠生态产业推进石漠化治理的特色之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了群众增收致富,开创了基层治理有效的新路径。同时,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打造”天赐仙李·悠然南庄“农商文旅综合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董道萍认为。

记者观察到,沿河正进一步突出“农”的生态赋能、“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产业型的美丽生态乡村。制定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美丽沿河·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开展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行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多元发展格局。

如今的沿河,正在乡村振兴路上向着美好灿烂的明天稳步前行。

#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立于光芒之后的无名英雄——走近疫情防控中的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验人】

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2号楼11层,有一间看似平凡的实验室,这里就是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里面有全副武装的“大白”,他们立于光后,他们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却直面病毒,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太原市二院基因扩增实验室于新冠疫情爆发前夕规划设立,主要为基因精准实验相关检测。疫情爆发初期,实验室迅速组建6名检验人员承担新冠病毒检测相关工作。自2020年6月实验室启动以来,已累计检测达20余万人次。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最主要手段,检测质量至关重要。对广大群众来说,核酸检测可能只是采样的两三分钟和电子报告单上的检测结果。但对PCR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来说,一批核酸样本从标本的接收到信息的核对、样本的检测到结果的分析、再到电子报告单的上传,不仅仅只是4~6个小时的时间付出,更是肩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及疫情防控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响应落实太原市疫情防控中心的“6小时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指令,尽最大所能高效服务群众需求。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工作人员需要每日分三批次进行检测,疫情初期,由于人员紧缺,这些工作往往仅由一人完成。尤其是第三批次需要等到太原南站采样人员在凌晨12点完成当日采样工作后,将标本消杀包装好后转运至实验室,通常差不多已是凌晨一点,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标本处理及核酸扩增,数据上传结束之后已经是凌晨六点。在密不通风的防护服和负压实验室里长时间的工作是对核酸检验人员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但是她们毫无怨言,始终恪尽职守。

随着近日太原尖草坪区出现疫情,她们再次首当其冲,主动请缨,纷纷写出请战书,申请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小小的实验室就是战场,他们勇敢无畏,迎难而上,不分昼夜,扎实工作。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铠甲勇士,是立于光芒之后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人民筑起一道最坚实的防护墙。

全媒体记者 张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护肤就像是盖楼一样,“肌”础打牢了,才能继续抗老、美白这样的进阶功课,所以宝贝们跟着我一起先打好“肌”本功!想要get好皮肤,宝贝们的日常保湿修护工作记得做哦~
  • #未定事件簿[超话]#我是坚定的狗狗教,但是这次毫不犹豫的先翻了莫弈的牌子,两只猫猫太可爱了[憧憬][憧憬]但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 〔宋代〕风卷江湖雨
  • 等级: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发放结业合格证+岗位资格证查询网址:www.zprc.net.cn#热门楼盘推荐#【香洲中葡商贸广场】价格:约3400
  • #子妤闲笔##子妤闲笔[超话]#在没有写公众号的四个月里,“灵性意识”出走云游…它跳脱地御剑、远足、见天地有一种觉知,这个世界好像不过如此。回时天色向晚,途中只
  • 3年ぶりの再演で見せたさらなる進化◎#松本润[超话]# in『99.9-刑事専門弁護士-THE MOVIE』人気ドラマが劇場版としてカムバック。思春期の少年を
  • 因为如此,相遇,相知,相惜,而过,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回忆,来忘记,也不会后悔,淡淡的走过悠悠的流年岁月,带着寄予的忧愁——给小棠#李现[超话]#lx#剑王朝大结局
  • 老实说,作为一款16年款的车,行驶里程也有2.5万公里了,我看到的第一眼却还误以为是新车,可见原车主的用心保养程度。白色的外观,标准的三厢轿车车身让我非常舒适,
  • #五华社区##创城五华在行动# 为认真落实和扎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今天早上,马村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志愿者、辖区非公经济企业志愿者20余人,在盘龙江开展党
  • 虽然没看清楚她长什么样,但是我脑海里直接出现她的名字,还是我小学同学[二哈]。班主任私下也很爱叫我的小名,因为她也住在我家楼下哈哈哈,在小镇的这个熟人社会里,大
  • 在這世界上有黑暗的一面,但是也有光明的一半(天黑了我們就休息睡覺,天亮了我們就努力工作);國家有腐朽敗壞分子,當然也有剛正清廉的君子(我們都喜歡正人君子,他們可
  • 北方区块链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区块链电商平台缔造者,新时代的引领者,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以文化、艺术、创新、科技的力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
  • 1人1人が何か拾って歩けたり、見つけて歩けたり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ら、それは幸せなことですよね」ジブリパークの展覧会でジブリの世界を体感見る人の心をひきつけてきたス
  • 遂每天怒骂狗,并且在b站怒骂想让孩子卡12的团粉,虽然自己也是团粉…(天,现在再来回想就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是真的疯)。 完了之后看节目预告,孩子在游轮喊&qu
  • (图:天涯影像)#消防知识在心中# 【新兵报到 | 橄榄添新枝,桂林消防部队首批新兵入营~】 当兵,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看着军营里那些身穿绿色军装的帅小伙,几
  • 低生育率或使韩国在20年内有一半的大学面临“倒闭”韩联社报道称,韩国2020年的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创下历史最低纪录,首次出现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的情况,这
  • 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
  • ​​​ 一直觉得认识你很幸运 永远都记得那天 从你见我的第一次 我见你你的第一次 从16年到18年 我们都是彼此重要的人 到后来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加回好友后
  • 知名文玩搏主漠宏庵曾发图6~8:明清长沙铜官窑产品中,打“铜官二社叶少堂制”工匠款者极其稀少,对研究铜官窑名人款具有一定的价值。#鉴宝#清早期“铜官二社叶少堂
  • 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山谷内,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中间围拢着几[din推撞]个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在婺源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
  • 第二条 在我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依法注册开展住房租赁经营活动的企业,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评价、发布及应用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评价及应用第十